發展受挫,小米模式的下一步該如何走?

發展受挫,小米模式的下一步該如何走?

小米上市高管合影

2018年7月9日,小米集團在香港主板上市,發行價17港元。上市半年多以來,股價曾一度跌至9.7港元,跌破發行價43%;目前股價11.26港元,跌破發行價33%。面對股價的下跌,小米進行了多種方式的自救,以提振市場信心,包括:兩次組織架構調整、收購美圖手機品牌、獨立紅米品牌Redmi、引入原金立總裁盧偉冰、延長控股股東禁售期一年等。但小米的這一系列動作,似乎並沒有給市場帶來太多的信心,至少在股價上沒有表現出來。


發展受挫,小米模式的下一步該如何走?

雷軍叔叔

根據一些媒體的分析和市場的反饋,股價低迷可能有以下原因:

【1】硬件收入佔比依然過大。雖然小米一直標榜自己互聯網公司,但手機收入依然佔比近70%,Iot及智能硬件收入佔比20%,而互聯網業務的收入佔比不足10%。外界對於小米到底是硬件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存在很大爭議。在可以預期的時間內,小米更傾向於一家硬件公司,距離成為一家成熟的互聯網公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按照硬件公司的市盈率,雖然小米股價破發,但市值依然被高估。

【2】國內市場表現不及榮耀。榮耀品牌,是華為公司對標(學習)小米成立的互聯網品牌。如今,徒弟卻超過了師傅,讓小米有點尷尬。根據賽諾2018年國內市場銷售數據:在銷量上,榮耀5427萬臺,同比13%,小米4796萬臺,同比7%;在銷售額上,榮耀782.9億,小米659.3億;單臺均價,榮耀1442元,小米1374元。可以說,在國內市場,榮耀全面壓制小米。

【3】物聯網Iot變現快,利潤薄。

小米,應該是物聯網領域的開拓者和先行者,其硬件+IoT +互聯網內容服務也是小米最核心的競爭力。據小米數據:小米的IOT連接的設備超過1200種,連接數超過1.5億,覆蓋家庭超過2000萬,小米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 IoT 平臺。但是lot帶來的互聯網內容收入增長快, MIUI、應用商店和遊戲中心是其主要的變現渠道,但這些內容又有多少是小米自己的?是面向消費者收費的?

發展受挫,小米模式的下一步該如何走?

小米生態模式

【4】技術不夠,營銷來湊。一些市場分析師預測,小米,會成為下一次聯想。因為小米的發展路線與聯想相似,都是【貿工技】。即先做生意,實現一定的原始積累,求得生存,然後開發新技術、新產品,並進行銷售,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2017年,小米的研發投入32億元,不足銷售額3%;而華為900億,約佔營收的15%。在營銷上,幾位聯合創始人的微博、微信、頭條號幾乎成了專業的營銷賬號,在加上公司的官微、公眾號等及一些自媒體的協助;同時,小米的公關團隊也創造話題,1008臺小米Play搭建了挑戰吉尼斯紀錄、Redmi note7發佈會怒懟華為、miui社區的米粉互動等。

發展受挫,小米模式的下一步該如何走?

華為VS小米

【5】華為,一個繞不過的坎。目前,國內的手機市場被HMOVA五個品牌瓜分,除了蘋果是舶來品,人們習慣拿OPPO對標VIVO,小米對標華為。無論在銷量、銷售額、產品線、智能硬件、芯片、操作系統、應用等,似乎大部分方面,華為總是壓小米一頭。在資本市場,股民是用腳投票的,很少會去細細的長期研究一個企業的,更多的是快進快出。

發展受挫,小米模式的下一步該如何走?

雷軍叔叔

在知乎上,曾經一個冒充雷軍的人提問:為什麼華為是民族品牌,而小米不是?下面的回答者很多,大部分是從銷量、銷售額、國際影響力等方面給出的回答,而我傾向於從企業文化方面給出:從商業上來看,兩家都是很成功的企業。小米的成功是能夠把一群已經功成名就、有社會地位、文化價值不同的人團結在一起,幹成了一件事;而華為的成功是能夠內部培養自己的企業領導人並且實現組織的自我內部革新,因為華為的董事會成員基本都是在2000年前加入華為,在華為內部成長起來的

發展受挫,小米模式的下一步該如何走?

如同文章開頭講的一樣,為了應對日趨激烈的市場,小米也進行了自我救贖:

【1】手機產品線上的變革。對標華為+榮耀的雙品牌產品線:紅米品牌獨立,並引入新的品牌符號Redmi,追求極致的性價比和超高品質,並把紅米產品線拉開;小米將專注先進技術的率先導入,去掉性價比的束縛,立足中高端到旗艦市場、佈局新零售線上下全渠道,將來會成為小米利潤的主要來源。利潤有了,才有錢來提高科研投入,用過硬的產品說活。除此之外,黑鯊、美圖、POCO品牌,將在遊戲、女性、海外用戶發力。

【2】在組織管理上的變革。2018年9月,小米進行組織變革,成立集團組織部,負責幹部的考核、任用及組織建設;成立集團參謀部,負責集團戰略的制定、監督戰略的執行。把人才的建設、業務的成長納入到公司的頂層設計上來。

【3】業務管理上的變革。為把業務精細化,4大業務部重組為10個新的業務部;為深耕國內市場,2018年12月,小米成立中國區業務區。為深度拓展國際市場,2019年1月,小米成立非洲地區部、東南亞地區部、俄羅斯和獨聯體地區部。小米在業務上的拓展將會更加專業化、垂直化。

【4】生態產品線上,小米要發力大家電市場,除了已經有的電視業務外,2018年3月,小米生態鏈企業雲米發佈雲米冰箱;2018年7月,小米發佈米家空調;2018年12月,小米發佈首款互聯網洗衣機;2019年1月,小米強勢入股TCL,為小米在大家電的領域的拓展有增添了想象空間。

小米在組織管理和業務管理上的變革,我覺得有華為的影子,畢竟雷軍曾承認視任正非為自己的精神導師。畢竟,任正非不止是一位企業家,更是以為哲學家和思想家,是一位能夠將東方國學、西方哲學和毛澤東思想融會貫通的人。

發展受挫,小米模式的下一步該如何走?

小米2019年會照片

2019年1月11日,小米舉辦2019年年會,雷軍叔叔發表了富有感染力的演講:2018年,是小米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年。未來五年,小米將堅持“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小編認為:

“手機是小米的生命線,Iot是小米的核心競爭力和護城河”


2019年,小米的發展任重而道遠:

【1】小米最重要的任務是要打破小米系列手機在消費者心智中的認知。小米手機以性價比進入市場,靠口碑傳播,初期被消費者冠以“屌絲機”。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小米進行了很多提升品牌價值的營銷:被國外博物館/藝術中心珍藏、推出故宮定製版、在高端CBD建設旗艦店、與流量藝人合作等。經過多年的沉澱,才拜託“屌絲機”的稱號,但紅米手機一直以低價著稱,如何提高品牌價值,很關鍵!需要米粉的努力。

【2】對小米而言,手機的銷量要比利潤重要的多,確切來說是小米手機的保有量最關鍵。因為在小米的商業模型中,手機是核心。在這個核心的前提前,再去拓展智能硬件,做大Iot連接,推送更多的互聯網增值服務。當然,不排除你用其他品牌手機,用小米Iot的,但畢竟是少數。

發展受挫,小米模式的下一步該如何走?

小米空調

【3】必須做大大家電市場。因為

①大家電是物聯網化較慢,客單價比較高的產品,有利於持續提高小米的收入;

②大家電是雙向交互的產品,流量較大,有利於拓展互聯網服務,也有利於與運營商合作;

③大家電帶屏幕,有利於拓展更多互聯網增值服務;

小米投資TCL,看中的就是華星光電吧。

【4】現有硬件屏幕化。因為帶屏的智能硬件有利於拓展更多的互聯網增值服務,加上小米海量的連接數以及人工智能,可以對互聯網內容進行定向、精準化分發。因此,小米的智能音箱、淨水機、空氣淨化器、掃地機器人等都將有可能實現屏幕化。

【5】發力智能電視機市場。電視機,是僅次於手機的互聯網內容呈現終端。不只是廣告分發,甚至與視頻網站的會員分成、與運營商的IPTV分成等,電視機都將是很好的呈現。這也是為什麼華為、一加、oppo、vivo等手機廠家要進軍智能電視的原因。並且可以和手機系統打通,實現數據的疊加。

發展受挫,小米模式的下一步該如何走?

小米影業

【6】拓展互聯網內容產品。有了海量的連接和屏幕顯示終端,再加人工智能加持,小米是一個很好的互聯網內容分發渠道商,可以實現精準化、定向分發。但雷叔肯定不甘心只做渠道。於是,小米科技和順為資本投了很多的內容企業,包括影視、資訊、遊戲、教育、問答、閱讀、娛樂、動漫等。2018年9月上市的趣頭條就是之一。

【7】線下渠道得建設。紅米品牌Redmi專注於高性價比和電商渠道,線下渠道的建設觸及到省分層級就可以。但小米品牌專注於中高端和旗艦,只靠小米之家和授權門店是不夠的,線下渠道勢必需要進一步下沉,到地市,到區縣等。

【8】消費者對產品/品牌的忠誠度。超高性價比,是產品進入市場初期最好的營銷策略。時間久了,還是要靠品牌和產品。2018年二季度,在連續兩個季度被小米壓制之後,三星以29%的市場份額反超小米的28%。因此,某些國家,小米初入市場會勢如破竹,但如何讓消費者持續的購買小米產品,是需要運營考慮的。

【9】雷叔旗下還有兩塊非常優質的資產,金山雲和小米金融。金山雲與京東雲是否合併不得而知。但是如果把小米商城/米家有品的會員數據、小米手機的行為數據、Iot數據打通,將會極大的助力小米金融。

【10】企業發展最大的敵人來自企業內部,小米已經過了勢如破竹的時期。未來,將是小米精耕細作的階段。

①許多生態鏈企業的業務已經被小米綁架,需要解決好自我發展與小米發展之間的矛盾;

②米粉的忠誠度又有多少,小米對米粉的運營豈止是每年一頓年夜飯的交情?

③當企業壯大的過程中,阿里、騰訊、百度、京東、華為都經歷了員工腐敗的問題,小米內部會不會有呢?

以上都是我思考的與我無關的事!

最後:祝福小米,祝福雷叔!

發展受挫,小米模式的下一步該如何走?

不服就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