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馬斯克要自造電池,你們覺得靠譜嗎?

新聞不斷的特斯拉,最近在中國又搞事情了。近日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特斯拉將國產Model 3上的HW3.0芯片,“偷樑換柱”成了HW2.5。事情被爆出後,馬斯克不僅不道歉,反而含沙射影地暗諷中國消費者“無理取鬧”。


特斯拉-馬斯克要自造電池,你們覺得靠譜嗎?

中國幫他多快好省的建好了特斯拉上海工廠,馬斯克是一點都不念我們的“好”。其實,這個狂人一向如此,本來國內有寧德時代,國外有松下等電池供應商,如今卻要宣稱自己造電池,要進軍電池產業。

最近很多人特別擔心,特斯拉要自己造電池了,對寧德時代等電池產業會帶來什麼影響,是不是電池產業的利空?

▎不必過分擔心,反而利好電池產業

特斯拉自建電池廠,其實不僅對自己是利空,反倒是對其他電池企業的利好。原因很簡單,特斯拉不是電池企業,其優勢在電源管理,而不在電池生產,更不在電池研發。

特斯拉進軍電池產業,只不過是因為電池產能逐漸成為瓶頸,同時電池技術相對成熟。所以特斯拉進軍電池產業,不說明其他電池產業將被擠掉,而恰恰說明了電池產業的將會進入快速擴張期,電池產業的市場越來越大,這對頭部電池企業是重大利好。

▎馬斯克不是什麼事都能做成

其實,也不用過分神話特斯拉,馬斯克也不是什麼事都搞得成。如果他什麼事搞得成,今天也不是這個局面了。馬斯克確實是一個創新高手,但他有個問題,他總是好高騖遠,在電池這個問題上尤其明顯。

原來我們以為他只是想擴大電池的產量,跟上整車的生產速度。現在看來,他是要另起爐灶了。早在去年,特斯拉就悄悄收購了一家電池製造設備和工程技術的加拿大漢巴系統公司”(Hibar),表明要開始製造自己的車用電池,最近又以超過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總部位於聖地亞哥的超級電容和電池公司Maxwell。

很明顯,特斯拉是希望做新型電池,建立新的標準。但如今已經有不少科學家在轉型做鋰電池的研究了,說明主流趨勢已經確立,一個大產業已經形成。這種時候你標新立異,搞自己的方向,和別人完全不一樣,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了。因為這已經不是一個產業大潮剛形成的初期,你有機會逆潮流創新,成為顛覆者。

一個公司可以創新,甚至離經叛道,但你不能和大趨勢潮流相抗衡,這個是產業分工問題。

▎不務正業造電池,反而利空特斯拉

我們都知道,特斯拉的優勢很明顯,就是它的電池的管理水平極高,所以按道理它應該繼續提升管理水平,這樣更機會。所以特斯拉選擇自己造電池,反而對特斯拉則未必是利好。

第一、因為這樣的佈局,會使得資本投入大大增加,運營壓力也增加。特斯拉作為上市公司,這是不利因素。

第二、雖然電池技術大方向定了,但鋰電池各個細節領域的提升還有很多路要走。特斯拉畢竟不是電池企業,在持續的研發支持上會乏力,如果未來自己生產出來的電池競爭力不足,用還是不用會成為兩難選擇。

第三、特斯拉自產電池只供應自己,產能未必夠大,成本降低未必比得上為誰供貨都可以的專業電池企業,這是明擺著不合算的買賣。

▎馬斯克錯誤判斷,忽略市場滯後期

馬斯克在電池上,犯了一個典型的《第五項修煉》裡提到的延時反饋問題,特斯拉太關注眼前利益了,他看到了電池在未來新能源車的重要性,希望能通過自己把價格壓下來,這個思考沒問題,但是路走錯了。

馬斯克過分樂觀估計了自己的實力,他明顯是用現在的問題去判斷未來,不是站在未來角度去判斷市場。從未來角度,現在各家店市場都在拼命擴產,所以三五年之內鋰電池的市場價格一定會降低,特斯拉一己之力不可比這麼多廠商一起拉得更低,他完全沒有必要什麼都自己做。

未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提升,特斯拉和動力電池供應鏈的博弈,也許會變得更激烈。但不管怎樣,電動車大勢已成,市場會有更多的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