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市脫貧攻堅問題的調研報告

按照市委組織部和市委黨校統一部署,2017年12月,*市*幹部培訓班*組全體學員,收集梳理了部分縣(市)、區的脫貧攻堅工作材料,並深入*區*街道、*區*鎮、*市*鎮的一些貧困村,通過實地查看、查閱檔案、入戶走訪和集體座談,對脫貧攻堅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是*省的省會,是全省脫貧攻堅的聚焦地和參照系。按照國家貧困村和貧困人口標準,截止2015年底,全市共有貧困村*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其中因病、因殘致貧人口占*%。2015年底,我市正式啟動脫貧攻堅工作。兩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推進實施“三實一保”戰略(即,切斷致貧路徑實現脫貧、增強“造血”功能實現增收、補齊基建“短板”實現提質,通過精準識別、靶向治貧強化保障),積極整合資源,狠抓工作落實,全市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

(一)生產環境顯著改變全市累計投入資金*億元,建設基礎設施項目*個。其中,投入*億元,建設*處集中供水工程,解決*萬農村人口飲水問題,涉及貧困人口*萬人和貧困村*個。投入資金*億元,建設安防路*公里,改造危橋*座,建設重點村屯路*餘公里;實施新農村建設項目,推進*個貧困村的道路、排水溝、村部、休閒文化廣場建設和圍牆大門改造。為*個貧困村每村補助*萬元,用於購置音響、投影儀、臺式電腦等設備;幫助貧困村改造健身娛樂場所,為*個貧困村配備健身器材;為*戶貧困家庭提供“戶戶通直播衛星接收機”,實現了貧困村廣播電視全覆蓋。全市*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全部改造完成。

(二)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累計投入資金*億元,實施產業項目*個。

一是積極發展扶貧主導產業。通過自營自建、合作經營、託管經營、“政府+企業+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等產業扶貧模式,幫扶貧困村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目前,全市*個貧困村年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萬元以上,其中*個村達到*萬元以上。二是積極建設科技扶貧項目。擇優選取高效經濟作物種植、微生態製劑優化肉雞健康養殖等*個科技示範項目,每個項目支持*萬元資金。三是加快推動新興業態扶貧。*縣*兆瓦光伏發電項目併網發電,近*戶貧困戶受益。建設鄉村旅遊扶貧項目村*個,已有*名貧困人口受益。四是注重貧困人口轉移就業。目前,*人實現穩定就業。

(三)託底網絡全面覆蓋一是強化健康扶貧。對需要長期治療的*名貧困人口,全部開展醫師及醫療機構對接診療救治;組織*餘名醫師深入鄉鎮、村屯巡迴義診,共診治貧困人口*餘人次;為全市*萬名貧困婦女免費進行“兩癌”檢查;對*個貧困殘疾人家庭進行了無障礙改造;為*名貧困殘疾人上門免費辦理了殘疾人證,使貧困殘疾人充分享受到了助殘各項政策。二是強化教育扶貧。設立*億元教育扶貧資金,對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學生每生每年按照*元標準給予生活補助,*名貧困學生受到資助;對就讀中職學校的貧困家庭學生實施“七免一補”項目,*名貧困學生受益;實施“全面改薄”項目,投入資金*億元,其中校舍建設類開工面積達*萬平方米;實施“溫馨村小”創建工程,打造“溫馨村小”*所;創建“兒童之家”*所,實現了貧困村全覆蓋。三是強化民政保障。對貧困人口住院起付線以上部分,按*比例救助;對貧困人口參加新農合個人繳費部,分給予每人每年*到*元資助;將主城區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年人均*元,其他地區提高到年人均*元,全市*萬貧困低保人口受益;為*名農村貧困老人,每人每月按照*元標準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四是強化金融保險扶貧。發放小額增信貸款*萬元,受益貧困戶*戶。加大財政扶貧資金投入,目前各方共投入扶貧資金*億元,其中市本級專項投入*億元。

二、存在的問題總體看,我市脫貧攻堅工作領導科學,推進有力,效果明顯,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值得深思和重視。

(一)文化不高,脫貧能力欠缺。在走訪的貧困戶勞動力中,小學、初中文化人數佔總調查戶勞動力的50%以上,缺技能戶佔總調查戶的70%以上。在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中,由於文化程度低、無技能,80%以上的貧困勞動力僅能從事勞動強度大、勞動報酬低的工作,在家務農的也只會沿襲傳統農耕方式,對現代農業實用技術掌握甚少。還有一些智障戶、重殘戶、重病戶和老弱戶缺乏最基本的勞動能力,基本上只能依靠政府救濟生活。

(二)觀念落後,內生“動力”不強。部分貧困戶怕擔風險,,自主脫貧意識淡薄,面對大好扶持政策,瞻前顧後,頓步不前,以致出現“上急下慢、外熱內冷”現象。還有部分貧困戶怕苦怕累,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幹部送小康,整天無所事事,“懶”得理直氣壯,“賴”得理由充足,窩在家裡等幫扶。

(三)產業不活,“造血”機能偏弱。產業扶貧是促進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擺脫“外部輸血”、學會“自我造血”的根本途徑。經過幾年的扶持引導,我市貧困地區產業扶貧成長較好,但總體看,“短平”項目多,長效項目少;種養項目多,“產加”項目少;同質項目多,特色項目少,尚未形成適合不同地區、不同貧困類型的產業扶貧發展模式。大部分項目規模小、水平低、品質差,缺少龍頭企業支撐,市場對接和抗風險能力不強。

(四)劃界簡單,存在隱性不公。全省現行的貧困線是*元。精準識別是用人均純收入【即,(家庭全年總收入-生產性總支出)/家庭總人口】來對比,線下即為貧困戶。這種算法沒有充分考慮重大疾病、重大突發性支出等不確定因素,容易造成部分事實性貧困戶的技術性漏選。我市農村地理背景相似、資源稟賦相近、家庭狀況趨同,非貧困村與貧困村、非貧困戶與貧困戶原本差別不大。但在新一輪脫貧攻堅中,由於各級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可能造成線下貧困村、貧困戶好於線上非貧困村、貧困戶的政策性效果,容易導致那些僅略高於貧困標準線的貧困村和貧困邊緣人員心理失衡,進而引發對扶貧資源使用效率的質疑。

(五)政策保守,資金投向受限。因為顧忌產業成長的風險性,大多包保單位怕虧損,怕擔責,便將扶助資金扎堆投向修村路、通邊溝、安路燈、砌院牆、搞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上,對於貧困村、貧困戶急需的產業發展和項目資金卻愛莫能助。這樣幫扶的結果往往是,外貌上像新農村,發展上還是貧困村,政策一撤,又回原點。

(六)各自為戰,沒有形成合力。各縣(市)區對脫貧攻堅缺乏上層設計和整體規劃,各鄉(鎮、街道)、村在產業發展上各自為政,散亂無序,存在重複建設和同業競爭現象。各包保單位因資金實力不同,各念各的“經”,各唱各的調,幫扶舉措和投入額度差異很大,運氣好的村子錢花不完,運氣不好的村子錢不夠花,存在工作機制不夠協調、扶貧投資“兩極分化”現象。

(七)優勢不優,土地流轉緩慢。調研中我們發現,不少幹部群眾抱怨沒有青山綠水、缺少脫貧資源,但卻忽視了腳下最具優勢的土地資源,土地長期單片耕種,種植成本偏高,不能產生規模效益。在*街道辦事處*村,村書記給我們算過一筆賬,以*村為例,如果流轉成功,規模種植,一垧水田平均種植成本約*,純利潤約*元,利潤率高達*%,遠高於平均僅*%的普通產業利潤率,當期效益和長期效益都十分可觀。

(八)兜底偏軟,機制有待完善。扶貧與低保“兩線合一”有待規範。五保集中供養率不高,集中供養設施不足,分散供養五保的住院護理費和喪葬費有待明確落實。癱瘓等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員敬老院不願接收,缺少相應的特殊救助護理機制。臨時救助手續不夠便捷,救助覆蓋面有待擴大。殘疾人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政策宣傳和兌付力度有待加強。

三、幾點建議

我市的脫貧攻堅工作,社會關注度高,群眾期望值高,輿論敏感性高,任務十分艱鉅。全市各級各部門應切實把思想意識聚焦到踐行***精神的高度,把脫貧攻堅上升到建設**中心城市的維度,進一步完善精準識貧、精準施策和精準脫貧的體制機制,合力奪取脫貧攻堅戰役的偉大勝利。當前,應著重強化“六個統籌”。

(一)強化工作統籌。一是統籌政策。要保持政出一門,前後一致,標準統一,要立足可行性,突出針對性,強調操作性,並建立必要的容錯機制和修正機制。防止脫貧攻堅短期化,大力提升財政、金融、土地、科技、人才等方面扶貧支撐體系的穩定性、連續性。加快推動扶貧立法,對扶貧開發對象、扶貧開發規劃、扶貧投入、扶貧開發項目管理等作出系統、明確的規定,推動扶貧工作儘快步入法制化軌道。實現用制度預防貧困,用制度識別貧困,用制度幫扶貧困,用制度防止返貧,用制度提升扶貧精準度和成效。二是統籌人員。要制定能人返鄉創業激勵政策,讓回鄉創業的能人記得住鄉愁,留得住腳步,既有榮譽感,又有獲得感。要通過購買服務等途徑選派一批優秀青年大學生,經集中培訓後充實到鎮村脫貧攻堅工作當中,全面提升村級幹部文化素養,以適應現代經濟體系的發展需要。要深化教育扶貧。繼續宣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勞致富的優良精神。著力加強對貧困人口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對貧困學生的教育支持,提升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避免貧困代際傳遞。三是統籌資金。最大程度發揮涉農資金的助推作用。要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通過整合彙集強大的資金流。建立涉農項目評審制度,通過評審推出優質的好項目。資金、項目有機結合、優勢互補,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

(二)強化標準統籌。探索推行貧困程度等級評估制度,建議將貧困人口分為極度貧困、深度貧困、較為貧困和一般貧困等不同等級,並採取一整套差異化幫扶措施。應將脫貧攻堅與新農村建設區別開來,將現階段脫貧攻堅的關鍵鎖定在絕對貧困,重點集中於深度貧困,突破校正為較為貧困,範圍覆蓋住一般貧困,避免“窮人掉隊,富人當選”。要進一步完善貧困人口精準識別指標體系,充分考量消費支出的複雜因素,通過健全一票否決標準、基層民主監督機制、社會監督機制、第三方評估機制、動態調整機制等,進一步提高貧困識別的精準性,儘快實現低保和貧困“兩線合一”。要充分考量扶貧工作的複雜性和各地發展的差異性,少樹樣板多做表率,少造“盆景”多栽“園林”,少用“複製”多推創新,確保扶真貧、真扶貧、見真效。

(三)強化項目統籌。一是要推進項目落位。對於貧困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公益問題要用公益項目一一對接支撐,並確保2018年底能夠按標準驗收過關。各職能部門要結合包保貧困村實際需要主動到村對接落實項目,要兼顧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探索貧困村項目資金整合分配製,採取“資金總額核定、分配比例控制、鎮村自主申報、部門對接落實”的辦法,破解貧困村項目爭取難、上下不一致、對接不落實的問題。二是要推進項目實施。要倒排工期,簡化項目審批程序,採取打包招標、購買服務等方式,儘快啟動落實項目建設。三是要開展專項督查。要就貧困村項目落實開展專題督查,確保所有項目有人抓,有人管,能夠按時完成。

(四)強化產業統籌。一是要符合農村實際。扶貧產業規劃要儘量依託本地資源和區位優勢,優先選擇貧困戶具有經驗技術基礎的項目。貧困戶發展產業要充分考慮其自身能力基礎,規模不宜過大。應適當提高貧困戶發展產業獎扶政策最高限額標準。政策兌現標準要切合貧困戶的能力實際,降低門檻。二是要尊重“兩個規律”。即科學規律和市場規律。對於種養項目,要盡力實現技術本地化、育苗本地化和銷售本地化,扶持建立本地種苗良繁供應基地。外地調運種苗要與種苗供應方簽訂風險防範協議,保證種苗成活率,避免給貧困戶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加強農資供應市場管理,防止農資價格任意上漲。三是要加強技術指導。要大力倡導綠色種植、生態養殖,提升貧困戶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農業技術部門要對豬、雞、牛、羊等畜禽養殖和榛子、中藥、棚膜、瓜果、雜糧、特色水稻等種植項目分品種、分項目及時編髮簡明技術規程明白紙,並加強對貧困戶和包幫幹部的技術培訓指導。要重視畜禽防疫工作,嚴把養殖、屠宰、流通和運輸各環節,最大限度降低重大疫病傳播風險。四是要拓寬銷售渠道。充分發揮大數據扶貧、電商扶貧等新路徑的積極作用。建設全市統一的精準扶貧信息平臺,完善數據收集、儲存、分析和利用機制,加強基層扶貧信息人才隊伍建設,以“大數據扶貧”助力精準識貧、精準施策、精準發力和精準脫貧。總結推廣發達地區電商扶貧的經驗模式,逐步破解電商扶貧面臨的難題,提升貧困地區物流基礎設施水平,加大貧困地區電商人才培訓力度,提升農產品品質並推進其品牌化,鼓勵建檔立卡貧困戶依託電商就業創業。五是要優化合作機制。建立龍頭企業、產業大戶、合作社帶動貧困戶脫貧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流轉土地、入股、代飼代養、務工、種苗供應和保護價收購等多種方式加強合作,增加貧困戶資產收入、務工收入,降低貧困戶發展產業風險。對帶動貧困戶發展的龍頭企業、產業大戶、合作社,在項目爭取、產業基礎設施建設、貸款貼息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加強龍頭企業、產業大戶、合作社之間的聯合,共享市場信息資源,連接內外市場,暢通銷售渠道。

(五)強化醫養統籌。一是加大資金投入。將貧困人口醫保參合資金全額納入財政預算解決,適當提高對貧困人口新農合基本補助和大病保險報銷比例。建立因病返貧救助制度,整合其它救助資金,兜底解決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問題,通過分期分批救助,積極幫助因病致貧人員化解就醫負債。鼓勵民營資本建設醫養綜合體,通過政策減免換取癱瘓等“失能”貧困人員免費入院療養。二是完善醫療服務。完善“先診療、後付費”制度,建立醫療費用、醫保補助、困難救助“一站式”結算機制,最大程度簡便醫療和結算手續,減輕就醫資金壓力。三是明確救治標準。對貧困對象就醫服務,應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執行標準,既要保證貧困對象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服務,又要防止無原則要求提高服務標準、過度治療等浪費健康扶貧資源的現象發生。四是堅持多策並舉。對心腦血管病、尿毒症、癌症等重大特殊患病人群,建議進行政策兜底。

(六)強化保障統籌。一是織密兜底網絡。堅持將收入核查作為最基礎、最核心的環節,將消費核查作為最重要、最直觀的參照,將民主評議作為最有力、最權威的參考,全面綜合考量,降低主觀影響。積極探索貧困戶和低保戶、五保戶由第三方進行評估認定機制。二是強化兜底措施。按照國家、省市關於扶貧和低保“兩線合一”工作要求,穩妥做好五保、低保的核退工作,確保所有五保、低保都是貧困戶;同時要確保需要兜底的對象能夠全部納入五保、低保。建立貧困人口就業能力評估與就業推薦機制,及與之相關聯的扶貧待遇審核機制,對無故不接受就業推薦或不參加公益勞動的,強制取消扶貧待遇。鼓勵社會資金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等方式興辦建設敬老院、養老院等養老設施,提高五保集中供養率,通過臨時救助等措施落實解決分散供養五保對象的住院護理費和喪葬費用。對於有住房、不想動的癱瘓等失能人員,可以由政府出經費、村組請護工進行護理;對於沒住房、沒去處的失能人員,可以在敬老院開設特護床位,在社會請專業護工進行護理。要加大困難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補貼兌付力度,精神病人要全部納入住院治療和家庭託養。積極發揮保險作用,兜底對象購買養老保險,由各級政府和兜底對象按一定比例分擔費用,進一步提高兜底對象保障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