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執行難” 法院有新招

司法案件“執行難”,是公正司法的難點,也是社會誠信的痛點。在人民法院“基本解決執行難”戰役的關鍵時刻,各級法院創新思路、持續攻堅,破解“執行難”成效凸顯。

震懾“老賴”顯成效

“ 你們是哪個媒體的,為什麼來監督我們?”

“媒體是來監督辦案的!”

這是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執行局和青海高院近日共同組織的現場直擊高原“執行風暴”活動中的一幕。在媒體記者和“圍觀”網友的見證下,執行幹警對大門緊閉的被執行公司強行開鎖。匆匆趕來的公司負責人一開始態度還很強硬,但在執行法官義正詞嚴的勸誡下,最終還清了欠款。

“互聯網媒體直播,拉近了社會公眾與法院執行工作之間的距離。”最高法執行局執行指揮調度室主任萬會峰說,“這既能破除社會公眾對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的疑慮和神秘感,更能增強人民群眾對司法的信心,推動社會誠信建設。”

全程直播案件執行,讓人民群眾見證正義實現。最高人民法院聯合地方法院自今年5月開展第一期“決勝執行難”全媒體直播以來,已在全國各地開展直播活動15期,網絡觀看達到2.2億人次。

“直播”“曝光”讓失信者顏面掃地,信用懲戒讓老賴們“寸步難行”。

據萬會峰介紹,最高法和國家發改委等60個單位簽署文件,採取懲戒措施150項,對失信被執行人形成全面威懾,“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局面已經形成。

限制1222萬人次購買機票,限制458萬人次購買動車、高鐵票,累計拘留失信被執行人27.9萬餘人次……在強大的震懾面前,各地被執行人主動履行裁判文書的比例正在穩步提升,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人數也有所下降。

“強制”執行要靠“大智慧”

8日中午,記者跟隨法院執行幹警,來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一處海拔3000多米的草場承包經營權權屬糾紛強制執行現場。

雖然被執行人情緒依然有些激動,但案件最終得以順利執行。“判決下來後,我還是拿不到判給我的草場,當時愁得慌,現在終於解決了。”執行申請人激動地說。

“不少案件涉及親屬、家庭關係,強制執行前也要做好調解工作。”海北藏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主管執行工作的副院長張青武說,此次執行前,縣法院、鄉黨委政府、村兩委與申請人和被執行人進行多次溝通,有效推動了案件執行。

破解“執行難”,要下大力氣,更需“大智慧”。

據瞭解,全國法院正在建設完善統一的執行辦案平臺,從而實現全國四級法院案件執行的“統一管理、統一協調、統一指揮”。

同時,最高法密集出臺涉執行規範性文件,規範執行裁量權和實施權,使執行權運行的每個環節都有規可依、有章可循,“刀刃向內”整治消極執行、選擇性執行、亂執行等問題。

“我們已經初步實現了全國4萬多執行幹警在一個平臺上辦案,加強關鍵節點管控,統一了全國法院執行辦案標準和流程。”最高法執行局局長孟祥說,通過“智慧執行”,將執行進度、執行程序、執行結果全部納入信息化管理,針對不同類型執行案件分類施策、精準發力。

“黑科技”助力破解“執行難”

2018年1月,河北鹽山縣一起工傷賠付案進入強制執行階段。為了尋找被執行人的一輛大貨車,執行法官與交管部門配合,通過衛星定位,在距離縣城30公里外的某停車場將車輛找到。

破解“執行難”,信息化手段必不可少。

從2014年起,最高法建成網絡執行查控系統,通過信息化、網絡化、自動化手段查控被執行人及其財產。目前,系統查控範圍已達到3800多家銀行,可以查詢存款、金融理財產品、船舶、車輛、證券、網絡資金等16類25項信息。

執行工作中的“黑科技”,並不限於查人找物。

2012年,浙江、江蘇等地法院率先試水網絡司法拍賣。2017年3月起,全國法院全面推行網絡司法拍賣,有效加快財產處置效率,消除權力尋租空間,斬斷利益鏈條。

目前,網絡司法拍賣在全國法院的覆蓋率達90%,基本實現這一工作環節違法違紀“零投訴”。

用好信息化手段,搭建人民群眾與法院執行工作的溝通橋樑。今年4月,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人民法院搭建起“陽光執行”線上信訪接待平臺,讓當事人“案件執行有問題,隨時上網問法官”,執行法官在收到當事人留言後的48小時之內必須進行回覆。

記者同時瞭解到,各級法院將繼續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進一步完善網絡執行查控系統,在廣度和深度上下功夫。今年之內,查控範圍將有望擴展至婚姻登記信息、低保信息、社會組織登記信息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