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

攻堅

一輛車也沒看到。十分鐘沒看到,半小時沒看到,兩個小時過去了,還是沒看到!好不容易追上一輛,點下油門就可以超過去,李海兵卻有點捨不得——超過去又沒有伴兒,太寂寞了。心一橫,腳還是踩了下去。這個時候,“時間”二字,是“生命”的另一種寫法。

要走的路有一千三百公里。起點四川天全,終點湖北武漢。

年前,家在武漢的李海兵挈妻將子,回到老家天全,按規定開始居家留觀十四天。1月23日上午十時,武漢實行交通管制。緊接著,李海兵得到消息:武漢將十天建成火神山醫院,中國建築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三局)領命參戰,旗下總承包公司主攻,一公司、二公司、三公司策應。

李海兵正是總承包公司副總經理。戰友在前線奮鬥,自己在家中睡大覺,他問自己,這像什麼話,這可怎麼行?!

然而,留觀也是命令。

李海兵一直關注著“前線”:24日凌晨公司指揮部成立,但正趕上春節放假,人手設備建材都捉襟見肘,施工環境更不容樂觀:工地東西有十米高差,有魚塘需要回填,有建築物尚待拆除……最為嚴峻的挑戰是時間——十天,放在平時也急如星火,何況眼下要啥沒啥。李海兵按捺不住往前線打探情況,領導的話很堅定:完不成也要完成,這是打仗,這是救人!

在家坐不住了。李海兵向公司領導請纓歸隊。

收到歸隊令,父親李清強慢慢吐出四個字,千萬小心。母親把千言萬語煮進了一碗麵條。十二歲的兒子每每取得好成績,父子倆會擊掌相慶。這一次,兒子先伸出手來了。他知道,兒子是說,你要爭取拿高分……

從雅安,經重慶,到武漢,十七小時自駕急行軍。深夜兩點,李海兵駕車駛出大橋服務區收費站。在武漢的家裡揀了幾件衣服,又衝向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他一路開著導航。不光為了指路,他想聽到有人說話。那樣,他就不會睡著。

攻坚

1月28日,在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來自中建三局的工人在加緊施工。新華社

李海兵直奔工地。熹微晨光中,工人正在換班,來的來去的去,像兩條不同方向的河在奔流。工人都是兩班倒,其中一部分要從早八點一直幹到晚上十二點,李海兵心下一熱,這裡也是戰場,這些也是勇士。

因為勞動強度太大,很多工人已經累倒了。眼下急需機電安裝和消防、弱電專業人員,缺口三四百人。李海兵叫來安裝分公司副總經理蔡革華,要他二十四小時內如數安排。蔡革華急得臉煞白:也不看看這是啥時候?要的都是技術工,以為這是拔大蔥?李海兵把他的話頂回去:你要沒辦法,我也不找你!

問題不是一個一個,是一堆一堆來的。李海兵只覺身在戰場,陣地不容丟失。他一口氣建了二十多個工作群,把責任落實到每個“群主”。若干問題需要協調,無數矛盾需要化解,連續三天,沒睡過一個囫圇覺。

工程攻堅,剩下兩個棟號成了最硬骨頭,李海兵分到其中一根,三十六小時必須啃下來。李海兵要求各部門立即行動,火力全開。同事友情提醒:

睡下才兩個小時就被從被窩裡拖起來,兄弟們會不會埋怨?李海兵說:攻下這個山頭,別說罵,打我都行!

大家是真的拼了。

凌晨三點,護士站線纜敷設、燈具安裝進入倒計時。李海兵讓安裝分公司副總經理安偉安排幾個電工,三小時解決戰鬥。從不討價還價的安偉面露難色:電工班連續作戰三十個小時,早就起不來了!李海兵移步室外,只見剛從上一道工序撤下來的工人睡得橫七豎八,有的倚著過道上的長椅,有的躺在冷冰冰的泥地。一位年近花甲的工人,坐在一頂工程帽上,竟也鼾聲響亮!

工人被勸回宿舍,問題還擺在那裡。不待李海兵發話,安偉說:再不練練手,我的專業都要荒廢了!——原來,安偉也是技術崗出身。他一邊說,一邊帶了四個年輕管理人員,大步流星走向護士站。

感動的力量來自內部,也來自外援。負壓病房的氧氣管道,焊接不能有任何閃失,出現洩漏就會有爆炸風險。聽聞火神山醫院工地告急,武鋼集團焊工班全員出動,自帶裝備趕了過來。戰鬥一個接著一個,實在累得不行了,他們就把自己蜷作一團,靠著電焊機眯上一會兒。

火神山醫院移交這天,清場時間還剩一刻鐘,安裝分公司騰松卻往裡邊跑。李海兵吼:病人馬上就要進來,你不怕被感染?騰松大聲答:有個空氣開關出了故障,要是不換掉,整條線路都沒電。李海兵揮揮手:最多給你五分鐘!那邊,公司總經理鄧偉華又接到電話,工程車撤離造成二次汙染,進入院區的道路務必徹底清掃。說時遲那時快,鄧偉華抓起掃把第一個衝了出去……

還沒喘上一口氣,又來了新命令:雷神山工地“戰鬥”全面打響,李海兵火速增援。

“攻打”雷神山,中建三局一公司擔當主力,李海兵他們側翼助攻。

分配任務,李海兵負責資源組織。不管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還是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每一間負壓病房都是雙管道設計,僅支管就需要幾千根,而這只是工程所需的一鱗半爪。

重壓之下,李海兵沒想過“撤退”。千里迢迢跑回來,他就是要給自己個交代,咱是共產黨員,臨陣脫逃算怎麼回事?想想在火神山醫院時,老實說,他的心一直懸在嗓子眼。直到工人全部到位,機具一樣不差,交叉施工被挖斷的電纜得以恢復,四百多臺風機一個不落轉了起來,他的心才踏實下來。

接下來,李海兵出了一個狠招。他給管理人員下了“三個不準”死命令:不準坐辦公室,全部到第一線,哪怕只是給工人遞個釘子錘子;不準回食堂吃飯,只能在工地解決,避免浪費時間;不準流失一個工人。

一開始,工地旁邊的道路上堆滿建材,按需分配。其他增援部隊比他們先到三天,拿走了不少。待李海兵他們進場,所剩已不多。空調、風機、管件、閥門……李海兵帶著工程師見了有用的東西就往回搬。可機具、燈具依然樣樣吃緊,零星材料缺口更大。招採部經理孫健,一邊上網蒐羅,一邊攆人出去滿大街找。聽說某公司有工地急需的建材,可人家放了假,庫房鐵將軍把門。孫健支招:跟他們電話溝通,先用後付款,一分都不少。

……

月亮高高掛在空中,成為徹夜不眠的工地上最明亮的一盞燈。李海兵從沒見月亮這麼圓、這麼大過。“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這句話在腦子裡一閃,他才猛地記起,昨天是元宵節。這麼重要的日子,竟沒一個兄弟向他提起。

李海兵正趴方向盤上打盹,電話又響了:湖北省中醫院武東分院要在2月13日前具備救治新冠肺炎病人的條件,前方吃緊,鄂州呼叫,你去突擊。

武東分院坐落在鄂州市葛店開發區。到了才知道,承擔改造任務的企業心有餘而力不足,不得已向鄂州市政府求援。李海兵叫來公司下屬的經理張正林。張正林剛從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退下,這會兒在家休息,領到命令,拎著工程帽風馳電掣往這兒跑。安偉之前幹得好,也被“點將”過來。

這裡加一道門,那裡開一扇窗,這個過道要封閉,那些線路要改造……沒有方案也沒有圖紙,醫療專家指向哪裡,工程隊伍“打”向哪裡。工程說不上覆雜,連專家都說,對於你們這套人馬,有點大材小用了。李海兵不這樣認為。這是救命的事,救命是天大的事。

還是遇到一道難題。為保護醫護人員安全、防止病毒感染,院區必須安裝淋浴房。整體淋浴房來得最快,然而別說鄂州沒有、武漢沒有,找遍整個網上也沒有。火燒眉毛,只有買組裝的了。隔行如隔山,東西買回來,沒有人懂得如何組裝。東求西告,終於託朋友找到六個工人,李海兵趕緊協調通行證,又派了專車到武漢去接,這一關才算闖了過來。

改造完武東分院,李海兵才知道:長江職業學院也要改造成隔離病房,鄂州當初兩件事捆在一起開的口。之所以領導當初沒交底,也是想減輕他的思想負擔。可是,李海兵能說半個“不”字嗎?這些天裡,公司上上下下,哪一個不是袖子一擼就放不下來?哪一個不是一刻不停連軸轉?當初火神山醫院建成,留下一個維保組,日常要和醫生護士一樣穿上防護服,不僅任務艱鉅,還有感染風險,留下的二十多個人沒有一個講條件,他們都能迎難而上,我怎麼可以知難而退?

一個下午外加一個通宵,李海兵和他的戰友們在葛店又打了一個勝仗。

2月14日,天邊露出魚肚白,李海兵給領導發去戰報。果不其然,新任務又來了。

只是這一次和歷次都不一樣:居家隔離,養精蓄銳,等待再次出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