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為什麼還進口糧食?

日出2819


當然,我國每年大量進口農產品,並不是純粹由價格決定的,而是由我國農產品需求為導向的。大豆是畝產較低的作物,種植1億噸大豆所需的土地,換成種植稻穀,可以收穫3.7億噸,換成種植小麥,可以收穫2.8噸。所以,產量極高的作物,鮮少會進口。但是,畝產較低的作物,採用進口卻是理性的選擇。

每年大量進口農產品,也是源於我國的農產品需求,正在不斷的上漲中。這一點也作用在進口額上。以前進口額較低,但是,現在進口額卻在日漸增加。在2017年和2018年,進口總額分為1258.6億美元和1371億美元,同比增長為12.8%和8.9%。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我國需要進口農產品優化結構,而外國作物較多,希望通過出口來促進國內經濟,於是,促進了農產品進出口業務。要知道,全球每年的糧食貿易量不足我國一年消費量的三分之二,我國每年大量的進口農作物,也是更高層次上提升國家糧食安全的整體水平。所以,每年大量進口農作物,價值還是很高的。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東北小鵬哥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為什麼還進口糧食?

中國確實是農業大國,按照國際標準穀物的產量來算(國際上分為穀物和油籽;國內分為糧食和油料,糧食包括穀物、豆類和薯類),中國的小麥、稻穀和粗糧三個大類的品種產量加在一起,超過美國,成為單個國家的世界第一;按照國內統計的糧食總產量,截至2019年已經連續8年保持在年產6億噸以上的水平,其中2019年達到66384萬噸的創紀錄水平。

儘管如此,近年來我國糧食進口量也達到了一個很高的量級。在2014年糧食進口總量突破1億噸之後,2017年達到1.3億噸的創紀錄水平,最近兩年維持在1.1億噸左右。也就是說,如果不考慮小麥稻穀等品種的結餘的話,我國每年的糧食供應總量在7億多噸的水平。

那麼很多人不禁要問,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首先,是因為國內的糧食產量雖然已經比早年提高到了一個非常高的水準,但單純依靠國產的糧食,是滿足不了現如今國內龐大的消費需求的。其次,多年來我國對糧食安全的衡量標準是保溫飽,所以種植品種以口糧為主、以高產作物為主,準求產量要大於品質,追求口糧要重於其他品種,再加上扶持政策的傾斜,於是大豆、高粱等一些品種的種植面積下降明顯,遠遠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需求,特別是大豆,油脂需求增加較多較快、養殖環節對豆粕的需求也是明顯增長,靠國內這1億畝左右的面積是遠不夠的。另外,優質糧食品種供應不足,特別是對內在品質要求比較高的,比如優質強筋小麥,每年都有二三百萬噸的數量進口,用於品種調劑。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耕地面積和糧食種植面積的逐漸下降,再加上國家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程中,也在推動休耕、輪作等,以讓土地得到更多的休養生息,糧小咖認為今後合理的利用國際市場和國際資源仍將是一種常態。當然,保證口糧絕對安全、穀物基本自給的戰略是不會變的。


糧小咖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從事過一段時間的糧食進口貿易工作,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用,也歡迎大家補充:

一、 我國糧食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出現了明顯偏差,需要通過進口調劑餘缺。我國農業結構發展不平衡,大批量生產的都是水稻等高產量糧食,種類比較單一。這就導致了水稻生產過剩,而大豆,玉米等其他糧食卻不夠吃了,自然需要進口其他糧食補充缺口。

二、 我國糧食生產缺少機械化作業,生產成本較高,導致國內外糧價倒掛,促使國際糧食進口攀升。我國農業生產技術落後,還有土地制度問題等制約著糧食生產大面積機械化作業,糧食生產成本普遍偏高。國家為了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穩定糧價,實行了最低收購價和收儲政策,保護糧食合理價格,然後,國外糧食生產大國由於地多人少,大面積機械化作業,生產成本較低,糧食出口價格遠低於我國糧食生產價格,在全球化的大環境,糧食加工企業當然先想著進口糧食,通過糧食進口來提升產品生產利潤,從而提升了我國進口糧食份額。

三、 國家保持安全的糧食儲備,平衡國內糧食價格所需。糧食安全是一個國家的根基,國家每年都會進口一定的低價糧食作為儲備糧,主要用來應對安全戰爭,災害所帶來的糧食危機和調控國辦糧食價格。當碰到國內重大自然災情時,國內糧食價格節節攀升,國家就會迅速拿出進口的糧食投放到市場,有效的遏制了投機倒把的商人,穩定國內糧食價格,保證農民利潤。而當糧食價格豐收之時,國家進口的糧食就會送入國家糧食貯備中心,替換之前儲備的糧食,保持安全的糧食儲備。





壹米工坊


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主要是自產降低,進口糧食相對成本低,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不高。

一:人均耕地面積

眾所周知,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經濟飛速發展。近20年來,舉國上下土木大興,萬丈高樓平地起。那麼這些高樓是住宅也好,是商業用地也好,是工業用地也好,有多少是搭建在城市本身的範圍裡,而不是城鎮化之後的“城市”裡的呢?自然而然的,耕地變成了“城市”的立城之本。所以人均耕地變少的情況下,人口基數在增加,對糧食的需求在增加,所以需要要進口糧食。

二:人口城鎮化嚴重

自2000年開始,人口城鎮化的比例越來越高。城市向周邊鄉鎮擴展,人口向城市發展。沒有了耕地之後,日常工作不再需要種地種糧食。上班族的工資漸漸提高,完全不需要擔心溫飽問題。當躬耕家庭變成工薪家庭,對糧食的需求就變相增加了。好比一個人做飯兩個人吃(這叫農耕),但是兩個人都不做飯(這叫人口城鎮化),就得點外賣或者下館子(這叫進口糧食)。

三:農業生產技術落後

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農耕人口比例佔全國人口近6.7億(50%),與美利堅農耕人口280萬(2%)相比,我國農業生產人口龐大但農業生產技術落後,還得靠進口糧食。雖然我國國土遼闊,但是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和機械化覆蓋率相當低,反觀美國僅2%的農業生產人口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糧食出口大國,而且出口量佔世界出口總量的一半。機械化程度和機械化覆蓋率相當之高!這個數據是非常可怕的!

從這裡可以體現出袁隆平老先生的厲害之處,向袁老先生敬禮!

最後希望我們的祖國日益昌盛,繁榮富強!


不及格的博士


糧食的品種有很多,咱們確實是糧食大國,但是隻是部分品類的產量比較大,還有很多品類是咱們自足不了的,只能選擇進口,而且有的品類自己種植比進口成本更高。

2019年11月我國糧食進口量為1013萬噸,同比增長53.6%,進口金額為2718003萬元,同比增長43.2%,出口量為29萬噸,同比下降26.7%,出口金額為152810萬元,同比下降4.5%;1-11月進口量為9972萬噸,累計下降7.9%,進口金額為25748623萬元,累計下降8.1%,出口量為395萬噸,累計增長22.9%,出口金額為1494712萬元,累計增長19.1%。





山農小蔣


一:人均耕地面積

眾所周知,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經濟飛速發展。近20年來,舉國上下土木大興,萬丈高樓平地起。那麼這些高樓是住宅也好,是商業用地也好,是工業用地也好,有多少是搭建在城市本身的範圍裡,而不是城鎮化之後的“城市”裡的呢?自然而然的,耕地變成了“城市”的立城之本。所以人均耕地變少的情況下,人口基數在增加,對糧食的需求在增加,所以需要要進口糧食。

二:人口城鎮化

自2000年開始,人口城鎮化的比例越來越高。城市向周邊鄉鎮擴展,人口向城市發展。沒有了耕地之後,日常工作不再需要種地種糧食。上班族的工資漸漸提高,完全不需要擔心溫飽問題。當躬耕家庭變成工薪家庭,對糧食的需求就變相增加了。好比一個人做飯兩個人吃(這叫農耕),但是兩個人都不做飯(這叫人口城鎮化),就得點外賣或者下館子(這叫進口糧食)。

三:農業生產技術落後

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農耕人口比例佔全國人口近6.7億(50%),與美利堅農耕人口280萬(2%)相比,我國農業生產人口龐大但農業生產技術落後,還得靠進口糧食。而美國僅2%的農業生產人口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糧食出口大國,而且出口量佔世界出口總量的一半。這個數據是非常可怕的!

從這裡可以體現出袁隆平老先生的厲害之處,向袁老先生敬禮!


鄉下小胖墩


中國是農業大國,但不是農業強國。從總耕地面積上講,在全球排第四位,確實是農業大國,但分攤到人均上,卻不足1.4畝,低於全球平均數,在國內報道中經常可聽到“中國人用7%的耕地養活了全世界20%的人口”的說法。

我國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型國家。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我國總人口為13.39億人,農業人口6.74億人,佔總人口的50.3%。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均低於5%。我國耕地面積為18.2億畝,人均耕地面積為 1.36畝,不足世界平均水平 40%,是美國的14%,我國農業勞動力 6畝/人,美國1120畝/人,約為美國 的0.5%。上個世紀40年代美國就基本實現糧食作物耕種機械化,60年代實現全程機械化,70年代實現最難的棉花油菜等經濟作物機械化。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糧食生產效率低、糧食成本高、價格高,進口到中國的糧食比中國自產的價格還要低,在全球化的大環境下,糧食加工企業當然先想著進口糧食。

但是,糧食問題涉及國家戰略安全,“糧食武器”已成為個別西方國家控制我國的重要手段,現在我國農產品市場逐步放開,加上美國不斷施壓,中國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國家“糧食武器”的干擾。中國需要養活13億多人口,但城市擴張和工業擴張又加劇了耕地的流失,化學肥料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和環境汙染加劇等問題。所有我國的糧食問題不容樂觀,應引起足夠的重視,以免將業受制於人。


丶少一點煩惱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中國雖然是一個農業大國,但是近年來由於公共利益佔用農村土地特別嚴重。修路,商品房,廠房等不斷擴展,至使農村土地範圍縮小。

另外,好多城市以小麥,玉米,水稻為主。大豆的產量遠遠供不應求。中國進口的大豆較多,多數用於飼料加工。

中國之所以進口糧食,不僅僅為了滿足口糧,有很大一部分都用於工業生產和更多的地方。

以上所說,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謝謝!




小芝愛生活


首先並是所有的糧食都需要進口,進口的只是我們所不夠的。比如工業用糧和飼料用糧等。而且糧食是國家戰略儲備之一。

其次,土地耕地面積的減少。農民大量入城工作,農村老齡化太嚴重,種地的越來越少,丟荒卻越來越多。

最後因為中國地理環境的影響,能夠使用大型機械化的土地少,使生產力不夠,直接影響糧食的產量。


果果在農村


我國有18億畝耕地,在全球排第三位,可謂不小。

但人均1.3畝,比全球平均數還低。常說的“用7%的耕地養活20%的人口”當然壓力山大。

第二,消費水平。建國初期,4.5億人口,1億噸糧食,平均每人200多公斤,不用進口。現在人口13.8億,糧食總產6.2億噸 ,平均每人449公斤,反而不夠,要進口1億噸。為什麼?因為要吃肉蛋奶,還要用玉米生產酒精喂小汽車 !還有白白扔掉的!

第三,糧食生產效率。國產糧食成本高,價格高。全球化的大環境,糧食加工企業當然先想著進口糧食。

所以,所以什麼?所以進口會越來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