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利潤,一個企業能堅持多久?

自從有了股票,造富就變得輕鬆愉快,把公司的流水做大,上市變現股權,實現財富自由。

自從可以建立電商平臺,給商家點好處,吸引他們入駐,撮合交易,就可以把流量變現,廣告收入都能掙到手軟。

自從房價上漲,用自己的錢付首付,銀行資金加槓桿,短短數年,資金翻幾倍。

自從有了風險投資,融來的錢就要像廢紙一樣燒出去,燒完再融,融完再燒,反正風險投資的錢是靠股市變現,對於企業只要把規模擴大,形成壟斷,不需要給投資人利潤,一樣可以享受巨大財富。

沒有利潤,一個企業能堅持多久?

發愁的二級市場投資人

中國經濟正在走一條擴大規模之路,結果就是各行各業都不求利潤,只求規模。希望自己僥倖能通過風險投資或者銀行資金能挺過規模擴張的陣痛期,而對手會在這個階段倒下。為了規模,利潤將不是企業目標。企業會以估值和市值作為主要的經營目標,只要二級市場有人接手,這個遊戲就可以繼續玩下去。

沒有利潤,一個企業能堅持多久?

風險投資人

不以利潤為目標的企業經營目標一定是規模。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來說,濫用規模的投資一定是無法收回的,以共享單車為例,幾千萬輛的自行車扔在大街上,耗費大量資金,佔用公共資源,最終是投資人和用戶來買單。

可笑的是一度市場上的自行車修理工全部都被共享單車僱傭了,現在他們又回到街頭修理車輛了。互聯網可能會短暫給他們一些改變自己人生的途徑,但是泡沫過後,一切恢復從前。

沒有利潤,一個企業能堅持多久?

自行車修理鋪重新開張

目前市場上甚至沒有任何一種制度可以對這樣的行為進行約束。

2020年1月2日,被廣大實體經濟從業者期盼已久的我國《反壟斷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出爐。其中一大看點,是將對互聯網新業態的考量納入其中。在認定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時,《反壟斷法》修訂草案特別提及,“認定互聯網領域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還應當考慮網絡效應、規模經濟、鎖定效應、掌握和處理相關數據的能力等因素。”

互聯網電商平臺濫用免費產品或者明顯低於成本的銷售價格競爭的手段需要被加以遏制。因為互聯網平臺已經開始嚐到了甜頭,只要自己以低價帶來客流量,上流的工廠和代理商就必須在平臺上進行銷售,他們不需要從消費者身上獲取利潤,只要向平臺上經營的商戶去賣流量就可以獲得鉅額利潤。

京東一直在模仿亞馬遜,通過自營和自建物流平臺,希望自己能夠賺到一買一賣的利潤。後來發現如果其他平臺以明顯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它根本無法盈利。2015年,京東對阿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舉報沒有結果之後,京東選擇大規模把平臺開放給其他第三方,光是向第三方收的管理費足可以拿到手軟。

順豐也是一樣,現在也要開始從事商品平臺建設,因為平臺就像一個大旋渦,可以讓所有的資金向自己捲來。


沒有利潤,一個企業能堅持多久?

順豐

互聯網企業併購也應通過反壟斷調查,騰訊、阿里巴巴、攜程、美團等互聯網巨頭過去11年多來參與的併購,並沒有像其他行業一樣依法進行經營者集中反壟斷申報,也沒有被公開立案調查。

現在騰訊系已經建立了龐大的企業陣營,這些關聯企業中有將近1000人的高級管理人員,曾經是騰訊的僱員。相較於其他創業者,他們更容易從騰訊的投資體系中拿到資金,從某一方面看這些創業者,就是大型互聯網企業向其他行業拓展的棋子。如果經營良好,可以被收購,成為新的利潤來源。如果競爭激烈,可以通過損失自己的投資,拖垮其他的企業。這些行動都沒有被政府主管部門良好的控制。

馬老師說了一句話:今後每年阿里都會向社會輸出1000名在阿里工作10年以上的人才,有很多人以為馬老師在為企業裁員辯解,其實是阿里系也是一定要把自己的員工派出去創業,如果不把他們派出去,在其他的一些相關分支行業就沒有自己的人去和騰訊系競爭,那部分流量就會被騰訊系吞噬。只有不斷的擴大旋渦,互聯網企業才能賺到屠夫手上的油脂。


82012年的時候,那時候中國零售百強的第一名還是蘇寧,天貓只有2000多億的流水,位居第二。

沒有利潤,一個企業能堅持多久?

中國零售百強排名榜2012年

而2018年天貓的銷售規模擴大11倍,達到了驚人的24520億,這個數字甚至大於了2012年中國零售百強的銷售總和。我們為互聯網企業的快速發展叫好,也要防止壟斷和無利潤損耗式的競爭對其他企業的不公正對待。對於新生事物,應該給予寬容的態度,但是對於目前的形勢,如果不有所行動,許多的沒有利潤支撐的企業就會大規模的倒閉。

沒有利潤,一個企業能堅持多久?

2018年百強排名零售

反壟斷法是否有效,不在於對哪一方有利。而是要鼓勵競爭,提升社會效率。鼓勵創新產品,提升產品本身的科技含量和內在功效。使全社會處在一個高效的運轉之中。而不是被壟斷企業的不公平水段打敗,讓整個社會的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