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上的物質概念是抽象的,而客觀實在性是一個具體的概念,那麼怎麼能說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呢?

九-王子


宇宙換日改月,地質陳新文變;

遠古形成哲學,到今存認不全;

缺物沒人咋心,少能無物咋辯;

唯物唯能唯心,三唯一理難施。


李志勇LZY


物質概念和客觀實在性都是為了維護現在的唯物主義,而特意突出的概念。客觀實在在哲學應該表述為現象,也就是能真切感受到的存在,或者說是我們五覺能感到的存在。而物質概念只不過是我們對存在我們五覺中的一種表達,它還遠遠不能包括實在全部。

首先我們五覺感覺到的現象並不是客觀實在本身,只不過是它的一種特性而已。比如光,光只不過是種光子波動,我們能感受到它,只不過它對我們的眼晴產生刺激,如果人沒有眼睛,世界就是一片黑暗的。如果人的眼睛是另外的樣子,那麼光也是另外的樣子。象一些科幻小說樣,如果人有超能,那麼他感受到的就不是光,而是電磁波。

正如佛教說的,一切都是幻像,這些幻像只不過因為我們的特性才存在,如果人沒有這種特性,那麼一切存在只不過是種存在而已,是沒有任何特性,也無法用概念表達的。當然佛教把這種特性放在絕對的地位,它忘了哲學只不過是人的哲學,所以人能感受到的現象對於哲學一樣重要。

其次,概念是人連接現象的通道,或者說只不過是我們的五覺對現象的一種約定的表達。這種表達遠遠不能概括存存的全部,說得嚴重點,只不過五覺的一種共同表達而已。比如光,它能對我們的眼睛才有同一個反應,所以我們可以有一種明顯意義的概念。但這種表達只不過是我們眼睛的同一種反應,遠遠不能概括光的所有。如果我們都是超人,那麼我們化感受的就不是光而是波。

人有理性,在這種概念的表達後,就試圖通過概念認清現象後面那個我們五覺不能感知的存在。換句話說,我們五覺感知到的存在,是有限有形的,而通過概念,我們試圖認識我們五覺不能感知的無形無限的存在。這種認識超越了我們的五覺,而在理性中。

比如光,我們通過理性和概念認識到光是電磁波,這是我們五覺根本認識不到的,它是無形的。而在對這種無形進行理性追問時,又必然是無限的。因為光是電磁波,電磁波是光子,那麼光子又是什麼呢?在這裡永遠有個why等著人類。

總之,客觀實在只不過是我們五覺的應激反應,遠遠不是客觀實在本身。所有的有限有形的客觀存在,是一種五覺的單向表達,根本不是自在的存在本身。概念其實就是這種單向表達的約定的固化。光的概念是因為人有同樣的眼睛,並不是光本身。理性也可以看成是五覺,也是單向的,因為理性的推導不能概括它的全都外延,也不能窮盡它的深處內涵。


藍天白雲77597639


物質既有抽象也有具體的,比如風和空氣是抽象的,因為它沒有形狀,沒有形狀但又實實在在人能夠感受得到的東西,就叫抽象的物質;石頭有菱有角那就叫具體的物質 。主觀是人的思維意識,主觀以外的一切大自然存在的東西都是客觀的,人為主物為客,征服大自然改造大自然都是人的主觀思想根據大自然物質的運行規律給自己達到一種經濟效益,就比如飛機是利用風,船是利用水創造了方便快捷的出行。所以說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的,這句話應該是對的。


北斗佳星


“物質”作為名詞本身它是一個抽象概念。但是,物質作為客觀存在他就是實實在在的具體物質。因此物質的概念不能一概而論,而是人們對具體物質的認識結論,並得到廣泛認可和接受來定義具體物質。而且,物質還隨著客觀環境的變化,以及時間空間的變化而或質變或量變,也有可能不變的具體存在方式。而哲學在其中就是揭示物質發展變化的規律的路線和方向。也就是所謂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頑石補天


其實物質和客觀實在性是同一個東西的不同稱呼,都是相對意識和主觀(這是另一對同義詞)來定義的,前後兩個是辯證矛盾統一概念,意識本身也是客觀的。


在主觀之外,存在客觀的運動,稱其為客觀實在,這是從屬性歸類上說,其載體則稱為物質;同樣,承載主觀屬性的稱為意識。


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所唯之物,不是自然物理上的實體(entity),而是抽象的客觀存在,是唯客觀主義,這是絕大多數國人理解錯的,包括上層意識形態也是立足於錯誤的理解之上,之所以演變成拜金主義崇尚物質,根源在此。歷史唯物主義中,之所以稱為唯物,是因為把社會群體意識看成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範疇,亦即不受個人意志左右的客觀群體意識才是此處的物質概念,換言之,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就是客觀主義。


唯物或唯心是世界觀,辯證法或形而上學是方法論和認識論,兩者配對組合構成四種基本哲學體系,馬克思的屬於唯物世界觀和辯證法的組合。不要把機械唯物主義取代為辯證唯物主義。


TonyDeng


意識領域思想基礎上的物質都是客觀事實物質在意識到感召作用下的投影,因此說物質的屬性是客觀存在性與意識反映的一致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