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把“消炎藥”當成“萬能藥”來用嗎?

“醫生,我感冒了、咳嗽了,快給我開點消炎藥吧,吃了好的快,不吃不放心,病情加重了可麻煩了!”

“醫生,我肚子疼、頭疼,需要吃消炎吧。”

“醫生,我做完手術沒幾天,快點給我多輸點消炎藥吧,傷口千萬別感染了。”

“醫生,我家裡常備著阿莫西林,只要一有不舒服,我就吃幾顆。”

……

你極有可能就是以上的人群之一,還在把“消炎藥”當“萬能藥”用,阿莫西林、頭孢更是被當成一種普通的消炎藥成為家庭藥箱的常備藥。很多人都知道抗生素不能濫用,但是具體哪些常用藥物是抗生素?抗生素和消炎藥有什麼不同?大多數人一知半解,甚至簡單的認為消炎藥就是萬能的,可以治百病。


還在把“消炎藥”當成“萬能藥”來用嗎?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消炎藥並不等同於抗生素。

消炎藥,它的作用主要用於抑制、消除炎症。平常我們說的“炎症”,其實是機體對外界刺激產生的防禦反應,如病毒、真菌、細菌感染了人體,而後引起的紅腫、發熱、疼痛等臨床症狀。

抗生素,就是常用來輸液或者口服的,準確來說應該叫抗菌藥物,主要用於由微小病原體等引起的感染疾病,比如細菌感染、支原體、衣原體感染等,能殺死細菌或者抑制體內細菌的生長繁殖。抗生素的作用相對來說更為精確,作用於病原菌,僅對特定的病原菌有效。

雖然可以同樣同樣表現為紅腫、發熱、刺痛等“炎症”表現,但其產生的原因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有的是感染導致的,有的則不是。

感染性炎症是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常見的有細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非感染性炎症也有多種,如由於肥胖、高齡、勞損、創傷、遺傳等綜合因素導致的骨關節炎,尿酸晶體沉澱在關節裡引起的痛風,外傷、高溫、紫外線等引起的炎症等。


還在把“消炎藥”當成“萬能藥”來用嗎?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使用?

抗生素通常只對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有用。對於其他的炎症,尤其是像普通的病毒性感冒、流感等引起的發熱、流鼻涕、喉嚨痛等,是完全無用的。這點就像今年爆發的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是沒有特效抗生素的。

抗生素等抗菌劑的抑菌或殺菌作用,主要是針對“細菌有而人沒有”的機制,對病原菌進行靶向殺傷。它能抑制細菌生長或者是殺滅細菌,能夠對細菌感染性疾病起到治療作用。

經常用使用的抗生素類型包括:β內酰胺類,氨基糖苷類,四環素類,氯黴素類,大環內酯類,糖肽類,抗真菌類,抗結核菌類等等,而在這些常用抗生素中,前面的6大類抗生素主要起到抗細菌為主的作用。

既然抗生素不能當成消炎藥用,面對這些種類繁多的藥,我們怎麼選擇,一個很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看藥名。

1、首先是看藥品說明書的敘述,或留意藥品包裝的標籤上關於適應症的文字闡述,多數明確標明用於治療某細菌感染的疾病,那就是抗生素;

2、注意商品名,比如常見的xx頭孢、xx西林、xx黴素、xx環素等等。

3、常見的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就確實是用於消炎止痛的消炎藥。

  

還在把“消炎藥”當成“萬能藥”來用嗎?

總之,無論是抗生素還是消炎藥,不要自作主張、自行判斷後隨便服用,最好是明確了病情,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科學服用。

對待消炎藥一定要科學理性,既不能矯枉過正,有些感染,該用抗生素時一定要用,還得足量用,及時控制感染,避免病情進展,否則可能威脅生命;也不能為了追求康復心切,擅自加大抗菌藥物的藥量或者聯合使用幾種抗菌藥,否則很可能損傷神經系統、腎臟、血液系統。尤其是對肝腎功能出現異常的患者,更要慎重。一般來說,輕度上呼吸道感染選用口服抗生素即可,但很多人卻選擇了靜脈輸液,這無形中也增加了出現副作用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