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生於1960,卒於2020

  曾經呼風喚雨、能讓原油價格漲到天上去、並打垮美國經濟的OPEC,在2020年顯得是如此微不足道

:原本組織設計是用來控制和抬升油價的OPEC,反而成為了本輪油價瞬間暴跌50%的始作俑者。OPEC至此,已經實質性解體。

  OPEC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油價暴跌50%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真相和無奈?這背後沙特與美國等圍繞石油又有著怎樣跨世紀的恩怨情仇及金融瓜葛?

  01

  沙特的最後一搏?

  原油市場一天之內跌幅就接近腰斬,直接原因是沙特使出了令人意外的一招:自殺式襲擊!

  在與俄羅斯談崩之後,沙特大幅調低其原油售價:4月賣往亞洲的原油定價下調4-6美元/桶;4月賣往美國的原油定價下調7美元/桶;賣給西北歐煉油商的旗艦級阿拉伯輕質原油折扣擴大到8美元/桶,售價低至10.25美元/桶!

  與此同時,知情人士透露,大幅降價之後就是大幅增產,沙特下個月的產量將遠超過1000萬桶/日,甚至可能達到1200萬桶/日的紀錄高位。而相比之下,3月份沙特的產量僅為970萬桶/日。

  目前來看,很難看到沙特這麼做的長期戰略意圖的合理性,沙特的做法更多地是短期的應激反應。

  沙特的長期戰略利益仍然是將油價保持在較高水平,因為沙特保持財政平衡的最低油價是80美元/桶;相比之下俄羅斯只有40美元/桶。跟俄羅斯打價格戰沙特顯然是贏不了的普京就明確表示俄羅斯根本就不care:俄羅斯能夠承受油價在六至十年裡處於每桶25-30美元。

  而沙特方面也放出狠話:沙特扛得住每桶30美元的價格,但必須出售更多原油,以彌補石油收入的下降。

  短期內最害怕其實是美國,沙特和俄羅斯表面上是在掐架,但最後受傷最嚴重的可能是美國

  因為美國頁岩油生產商負債非常重,很多生產商在低油價面前面臨破產風險。據穆迪數據,北美油氣公司在未來四年面臨2000億美元的到期債務,其中僅2020年的到期額就高達400億美元。在油價重挫,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很多美國油氣公司有受流動性擠壓而爆掉的風險。

  而這會對整個美國金融市場產生巨大的連鎖衝擊

——能源公司是全美垃圾債市場最大的融資部門,能源垃圾債違約將提高整個垃圾債市場的融資成本,繼而讓很多其他靠低融資利率活著的美國殭屍公司暴斃。整個產業部門的公司集體倒閉會讓整個產業鏈產生大量失業人員,繼而影響整個美國經濟。但美國經濟被擊垮,會影響其石油需求,最終這並不符合沙特的戰略利益。

  所以沙特對美國的目標是短期的,通過低油價逼迫美國加入到減產行列,並與沙特在油價方面更多地進行協同或才是真正目標。而油價暴跌後,特朗普緊急跟沙特MBS通電話後,油市出現了平穩跡象,並開始反彈。

  同時,沙特國內複雜的情況看似也需要通過外部的紛擾在短期內轉移一下注意力。

  總之,本次看似是沙特和俄羅斯之間的石油價格戰,本質上更多地是沙特,甚至是俄羅斯對美國的“逼宮”合作——美國目前的金融體系不能容忍垃圾債爆掉造成的傳導溢出效應和最終對經濟的巨大沖擊。

  但美國這次的反應可能跟前幾次一樣,大概率不會沿著沙特預想的方向演進,反而可能會大超沙特的預期。

  因為從OPEC建立起的那一刻,這種意外就從來沒有間斷過。

  02

  OPEC的崛起

  1960年9月14日,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和委內瑞拉5個國家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決定組團成立OPEC。

  彼時,美國才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也是最大的石油消費國,而整個原油市場由美國的標準石油公司拆分後的“七姐妹”——七大跨國石油公司牢牢掌控。

  中東和委內瑞拉的原油也不例外,其油田都是由美國的“七姐妹”提供技術開發,並牢牢掌控。OPEC的初心實際上是想通過聯合擁有全球最大石油儲量的幾個國家,來給美國的跨國公司施加壓力,從而奪回本國對本國石油資源的控制權。

  從這一點來講,OPEC是極其成功的。1980年時,沙特政府就不斷購入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後來的沙特阿美)的股權,直至將其國有化。也是受到這樣激勵和鼓舞,OPEC的成員國不斷增加,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當然,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

OPEC最終能夠讓主權國家拿回美國控制的石油資源,也是經過了艱苦卓絕鬥爭後的結果

  這一斗爭貫穿了整個石油發展史和世界經濟史,今天所發生的一切,不管表面看起來是多麼地讓人匪夷所思,實際都是這一斗爭的延續

  而這一斗爭的第一顆火苗迸發於1959年。直到1950年代中為止,煤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燃料,但石油的消耗量增長迅速,是未來的能源之星。但就是在需求不斷增長的大好環境下,1959年美國的“七姐妹”聯合將產於委內瑞拉和中東的石油價格下調10%,以降低美國的用油成本。這是完全無視委內瑞拉和中東國家意見的“單邊舉措”。

  1960年8月,繼續無視委內瑞拉和中東國家的抗議,美國石油公司再次聯合降低石油價格。於是為了對抗美國的石油公司壟斷,1960年9月,OPEC誕生了。

  由於產油國“苦美久矣”,1961-1975年間,又有8個第三世界產油國加入OPEC,今天OPEC的成員格局在此期間真正成型。因此在1970年代初時,OPEC的聯合產油量已經佔到了全球的50%以上。

  團結成員,集結力量完畢後,下一步就是發起總攻,奪回各國對自身石油資源的主導權。機會來自於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雖然在軍事上中東國家間的協調是失敗的,但在經濟上卻極其成功:石油聯合禁運讓油價從3美元/桶暴漲至12美元/桶,整個歐美髮達國家經濟瞬間被打癱瘓。

  由於1973-1974年的石油衝擊,才讓美國帶頭成立了如今的國際能源組織,並在歷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石油儲備。

  第二次機會很快又在1979-1980年到來——伊朗爆發革命徹底清除了在該國的美國勢力,油價暴漲至40美元/桶,美國對中東原油的直接控制開始落下帷幕。OPEC自此成為了全球版圖中的重要力量。OPEC的目標也從奪回石油主權,變成了最大化石油主權利益。

  03

  OPEC的衰落

  OPEC開始衰落的標誌性事件是2014年油價暴跌:從100多美元/桶持續跌了1年半,價格兩次腰斬至最低25美元/桶。

  2014年關鍵的轉折點來自於美國。2013年美國每日的頁岩油產量已經高達350萬桶/天,原油總產量超過700萬桶/日。到了2014年,總產量已經超過800萬桶/天,增量全部是由頁岩油貢獻。

按照這一增速,美國在2020年前就可以從原油進口國轉身成為原油淨出口國

  實際情況與預期基本吻合:2019年12月1日,美國70年來第一次成為原油淨出口國

  圖:美國原油產量變化圖

  

OPEC:生於1960,卒於2020

  關鍵是,美國不僅僅成為了原油淨出口國,而且還在2018年時一舉超越了沙特和俄羅斯,成為了全球第一大原油生產國

  圖:2014年後的全球油價波動與美國產量高度相關

  

OPEC:生於1960,卒於2020

  事到如今美國、沙特和俄羅斯已經在產量方面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勢。

  而這種局勢最終的形成,跟2014年沙特第一輪反擊失敗有關

  眼看頁岩油的勢頭必將自己在市場中的地位邊緣化,2014年11月沙特不顧OPEC其他成員國減產的呼籲,突然大幅增產,試圖通過OPEC成員國競爭性增產擠死美國頁岩油企業。但令沙特沒有想到的是,美國頁岩油不僅靠借債堅強地活了下來,而且還變得更有效率,生產成本大為降低。

  在這一過程中,沙特自己反而有點扛不住了。在2014年油價崩塌後,沙特的經濟情況開始急轉直下,2015年沙特出現了歷史上最高的政府赤字——980億美元,佔GDP的15%。

  於是2016年,沙特又帶領OPEC與俄羅斯達成OPEC+的減產協議,自此油價開始穩步反彈,同時沙特開始考慮借高油價之機讓沙特阿美上市,從市場拿資金以緩解國內的財政困難。

  但再次讓沙特意外的是,在此期間,OPEC+的減產努力同時也救活了美國頁岩油,頁岩油產能急劇擴大了400萬桶/天,產能一舉超過沙特和俄羅斯!

  至此,OPEC凝聚力和作用已經名存實亡,主要成員國更是自身難保,所謂的OPEC實際上只剩下沙特一個孤家寡人,以往至少在表面上配合沙特的俄羅斯也撒手不幹了。

  全球石油價格和市場份額爭奪戰已全面開啟,但不管未來如何演進,OPEC至此已經算是徹底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