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把一片塵埃放大到百億倍,是不是就是一個宇宙呢?

旋風天下


我想問題的提問者想表達的意思應該是“一粒塵放大到足夠大時,也可稱作一個宇宙”,並非一定是百億倍!

因為按照塵埃的大小計算,即使放大百億倍後,其直徑也不過上千公里,還沒有地球大,更不能與我們的宇宙相比!

但正所謂“一花一世界”,或許正是樓主想表達的意思,即使一粒微小的塵埃,裡面也包含著成千上萬的原子,質子,中子和電子!

但就我們目前所知,那並不能算作一個宇宙。很多人把原子的結構模型比作宇宙的模型,比如原子核外面有電子圍繞著它旋轉,而太陽有地球等行星圍繞其旋轉。

但事實上電子並不是在圍繞著原子核旋轉,而是隨機地出現在原子核周圍,形成所謂的“電子雲”,同時受外界影響會發生“能量躍遷”!

還有,原子領域的微觀世界與我們的宏觀世界的表現形式大相徑庭,那裡沒有確定性,一切都只能用概率描述!

所以,把一片塵埃放大百億倍後就是一個宇宙並不準確,組成塵埃的原子就是微觀世界的一種粒子而已,你可以說塵埃內部有原子組成“微觀世界”,但無論如何談不上宇宙!


宇宙探索


很遺憾,不能。別說一片了,即便把整個地球放大百億倍,也不會變成宇宙的,為什麼呢,因為量級太小了。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染塵埃。

我們先來看看塵埃。塵埃的意義有很多種,我想題目想問的是最具現實意義的生活中的塵埃。當你在黑暗的屋子裡,把窗戶卸開一道縫,一縷光照射進來,你就會看到無數的小顆粒在空氣中游動,這裡麵包括頭皮屑、花粉、細菌、粉塵等可吸入顆粒物,這個就是我們平常對塵埃最直觀的概念了。


那麼這種塵埃是什麼量級的呢?我們舉最為常見的PM10為例。PM10的意思就是粒徑在10微米以下的 可吸入顆粒物。微米即μm,10μm=0.00001m,把它擴大100億倍,就是100000m=100km,一百公里什麼概念?還沒有從唐山到天津遠呢,也就更別提宇宙了。 當然跟整個宇宙比,是差得遠了點,但是跟太陽系還是有得一拼的。為什麼呢?擴大100億倍的話,蘋果就會變得像太陽那樣大,而塵埃就會變得像小行星那樣大。

一般來說小行星的直徑多數都在一百公里以下,剛好也就是塵埃放大100億倍的量級,放到太陽系裡也就相當於柯伊伯帶。而太陽系有多大呢?如果按冥王星的軌道作為邊界的話,它的半徑有40個天文單位。1天文單位(1A.U.)=149600000000m,縮小100億倍將近600m。按照這個比例,太陽之於太陽系,就相當於把一顆蘋果放到了故宮正中間。


蛋圈一科


應該是一粒塵埃吧,塵埃或者說是灰塵的大小範圍比較廣,從500微米到1微米以下都可以稱作塵埃,就按人眼的極限分辨能力0.1毫米(100微米),也就是1×10^(-4)米,看看放大後是什麼樣子。而原子的直徑在0.1納米(0.0001微米,這是氫原子的理論直徑)這個量級,換成統一單位1×10^(-10)米,從這個大小比較來看,理論上只需放大一百萬倍就能看到原子的分佈了,而原子核的直徑又與原子的直徑差了5個數量級,大約為1×10^(-15)米,就是說,這粒塵埃放大一千億倍的話就可以看到原子結構了。按問題得意思,放大一百億倍,對小一點的塵埃來說也只能觀測到原子核的結構,還談不上是個宇宙。

要強調的是,現在的光學顯微鏡的極限分辨率也就達到0.2微米,未來可能會達到0.02微米,至於倍數,也就2000倍這個量級了,這是由可見光的波長決定的。而電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可達到2000萬倍,但在這個級別倍數不是重點了,分辨率才是關鍵,目前電子顯微鏡的最高分辨率可達到0.08納米,也就是10^(-11)這個量級,還未達到窺視原子內部結構的境界。至於一沙一世界什麼的還是交給那些宗教神學吧。

附上微觀世界的旅行圖。


清明的星空


人類最早發現的粒子是原子,然後接著是電子、質子、中子等等,科學家發現有些粒子還有著自身的內部結構,說明它們是有層次性的,於是統稱它們為粒子。後來,科學家發現各種其它粒子達上百種,並且還有不斷增加的趨勢!目前,對於一些粒子,我們無法確定其是否還可再分!

一粒塵埃,人類肉眼看只不過是小小的一點,但是其內部卻是複雜的另一個物理世界,如果按照題主的本意來講,這其中就不只有一個宇宙了,而是宇宙套著宇宙,數不清的宇宙!

最初,我們這樣認為,是因為我們在觀測原子的結構時發現,原子的內部結構特別像宇宙中的星系!

看過《三體》的朋友們應該知道,小到質子這樣的粒子中還存在著文明,我想,人類對於宇宙瞭解得還是太少太少了,一切猜測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若真是那樣,宇宙真的是太精彩了。

那麼,我們來互相討論一下,一粒塵埃中是否隱藏著宇宙呢?

我先說我個人的一些淺薄看法,我覺得,廣義上的宇宙自誕生以來,宇宙的基本法則開始形成,即所有的物質演化都必須遵守宇宙基本法則,而且無論是在宏觀上還是在微觀上。

微觀世界體現著宏觀世界,它們都是宇宙的基本物質。

所以無論是小到粒子還是大到太陽,都受宇宙法則的制約,所以它們在形成、演化上可能會存在某些共通之處,我覺得,對於宇宙,還是隻存在廣義上的宇宙的。

你們認為呢?


一枚遊戲科幻迷


題主想表達什麼呢?筆者猜是想表達佛教裡的“須彌芥子”的意思吧?

須彌山在佛教的世界觀裡是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芥子是芥菜的種子,非常的小。須彌山可以納於芥子之中,形容佛法無邊,神通廣大。也可形容大小是相對的,小小的芥子也可以是一個巨大的空間。

事實上,宇宙是有定義的,宇宙是所有時間、空間與其包含的內容物所構成的統一體。它包含現在存在的一切、過去存在的一切與未來存在的一切。

對它的大小的定義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宇宙大爆炸後形成的全部的空間,這個空間對於人類是無限的,受限於光速與時空的膨脹,人類可能永遠也無法知道它有多大。

圖:


時間軸方向為從左至右,宇宙的其中一個維度則予以隱藏,因此在圖中的任何給定時間,宇宙會以碟狀“切片”的型態顯示。

第二種是:宇宙為與自身所繫時空的任何一切,且人們與時空可以互動。這句話的意思是:在物理學中,能夠被我們觀測到或者影響到的才是有意義的。由於宇宙膨脹的速度遠大於光速,足夠遠的地方的光是不可能到達地球的,地球發射的光也是到達不了那裡的。所以,在物理學裡有意義的宇宙空間的大小是人類觀測到的空間。它的目前的大小是930億光年。


圖:地球在目前觀測到的宇宙中的位置,從左往右,從上到下,分別顯示的是地球在各個層級的宇宙結構中的位置。從觀察者的角度來說,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

綜上所述,題主的說法是不符合宇宙的定義的。


講科學堂


……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身心圓明,不動道場,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


正人君子01號


要是把一個塵埃放大10的1億次方就比我們看到的宇宙大的多了。


王郡696


人體有50萬億個細胞,是不是也相當於一個小宇宙?最短壽命的細胞是3 天,最長的是150天,每分鐘有一億個細胞死亡。這些細胞都是來自最初受精卵的裂變,細胞上的微生物會意識到我們的存在嗎?如果一個有三天壽命的細胞,其上面的微生物也會如同我們在地球上經歷文明、發達、毀滅的進化過程。一些高度發達的微生物也會在細胞毀滅前進行細胞間的遷移,如果腳趾頭細胞上的微生物偶然進入血液就如同進入時空隧道快速到達身體非常遠的其它區域。


老梁伏驥


假如我們能夠把塵埃無限放大。我們能夠無限地進入微觀世界。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分子。還有原子,假如我們在進入原子的世界。我們看到的不光是質子和電子。而是比電子更加微觀幾十萬倍的世界。我們就這樣一直到朝微觀世界走下去。到那時,我們看到的就是“無”。這個“無”是真的存在,而不是不存在。這個“無”可能就是像我們意識一樣的東西。

在整個進入微觀的過程中。我們可能由三維空間到四維空間。再到五維空間,再到六維空間……一直持續下去就到了多維空間。在多維空間裡面就是無。這個“無”可能就是意識一樣的東西。由於意識的運動而產生的形。由於形,而形成物質。在多維空間裡面是意識決定物質,意識產生物質。這和三維空間裡面的物質決定意識。是不一樣的。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在說道中說:“無中生有”。這就是整個世界的“道”。如果想用科學證明它還需要漫長的時間進化。就像是古代的神話想用今天的科學實現它,也並非那麼容易。幾千年來人們都有到月亮上看看的夢想,就是這樣一個夢,人類已經用了幾千年才得園。可是今天的夢還要經歷多少歲月才能夠圓呢。



我同意這個想法,講講我的理解,電子隨機出現在原子周圍,對人類來說不知道什麼原因,對原子層級的宇宙文明來說可能是黑洞將一個星系吸取後從另外一個空間吐出來,所以人類觀察以為是隨機的。但對於那個層級的文明來說是物理規律。人類的0.0001秒的感覺可能相當於原子層級文明感覺的N億億年時間,所以我們觀察電子這麼短時間是隨機的,但對原子層級文明是很長時間的,就肯定會發生黑洞轉移“星系”,也就是我們觀察到的“電子”。這樣理解的話,微觀粒子世界和我們認為的宏觀世界就可以用統一的物理定義了。不存在有人說宏觀是靠萬有引力,微觀是量子力學的問題。所謂的微觀和宏觀都是相對的,在於你現在是在哪個緯度上,我們這個世界的時間是這樣的概念,對原子時間是另外的概念,對夸克的世界又是另外一個概念,既然宇宙可以無限大,為什麼不能無限小呢?不同層級對相同時間的理解概念是不一樣的。這是我的理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