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曹操有謀士郭嘉,劉備有謀士諸葛亮,那麼孫權的謀士是誰?

大馬哈魚12


在三國時期,魏蜀吳都有自己的“智囊團”,而東吳孫權的智囊團,同樣有“聲名顯赫”的江東“二張”。

下面來介紹幾個孫權時期的“智囊團”中的重要“謀士”。

一、張昭

在孫策臨死時,把江東的基業交給了孫權,並且告訴孫權,關於“文”這方面,可以問張昭。而“武”可以問周瑜。這便說明張昭對於江東形勢的重要性。

二、張紘

張紘和張昭一起合稱“二張”。平定江東的時候,當孫策親自登門拜請張紘,張紘才出來願意當官。之後張紘去許昌送奏章,被曹操留下當了侍御史,直到孫權上任之後,張紘才回到江東任長史。

三、顧雍

在孫權年幼的時候拜蔡邕為師,才思敏捷,心靜專一,藝業日進,深受蔡邕喜愛。蔡邕贈之以名。這個人很有才幹,當過左司馬和尚書令,一直政績不錯。不斷升遷,官至吳國丞相。

四、孫邵

孫邵字長緒,孔融稱他是“廊廟才”(指才能可任朝廷要職的人)。孫權稱吳王,孫邵為首任丞相,深受孫權信任。

五、步騭

步騭字子山,當過鄱陽太守、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將,平定交州因為功勞顯著,被加封為平戎將軍。他性情寬弘,很得人心,喜怒不形與聲色,無論對內還是對外總是表現得十分恭敬。後來接替陸遜為丞相。


草竹道人


1、第一名:張昭

孫策死的時候把江東大業交給了孫權,告訴孫權,關於“文”這一塊,可以問張昭,他都知道。“武”這一塊呢,可以問周瑜。可以說明張昭對於江東的重要性。

之後張昭率群僚輔立孫權,並安撫百姓、討伐叛軍,幫助孫權穩定局勢起到了一些重要性。但在赤壁之戰,他卻是主降派,之後孫權對他明升暗降,一直沒有重用。

2、第二名:張紘

張紘和張昭一起合稱“二張”。平定江東的時候,孫策親自登門邀請張紘,張紘才出來願意當官。之後張紘去許昌送奏章,被曹操留下當了侍御史,直到孫權上任之後,張紘才回到江東任長史。

孫權對群臣大多直接稱呼其字,唯獨稱呼張昭為張公,稱張紘為東部,可見孫權對二人的器重。張紘後來建議孫權遷都秣陵,孫權正在準備時張紘病逝,其年六十歲。孫權為之流涕。

3、第三名:顧雍

孫權年幼的時候拜蔡邕為師,才思敏捷,心靜專一,藝業日進,深受蔡邕喜愛。蔡邕贈之以名。這個人很有才幹,當過左司馬和尚書令,一直政績不錯。不斷升遷,官至吳國丞相。

4、第四名:孫邵

孫邵字長緒,孔融稱他是“廊廟才”(指才能可任朝廷要職的人)。孫權稱吳王,孫邵為首任丞相,深受孫權信任。

5、第五名:步騭

步騭字子山,當過鄱陽太守、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將,平定交州因為功勞顯著,被加封為平戎將軍。他性情寬弘,很得人心,喜怒不形與聲色,無論對內還是對外總是表現得十分恭敬。246年代陸遜為丞相。


少一


三國可能是中國歷史上謀士最多的時期,名士薈萃、謀臣如雲,代表了那個時代的謀略文化,每一場戰役無不透露出謀略,比如三國三大戰役,官渡之戰開場戰的白馬之戰,曹操用的是聲東擊西、出其不意的打法,這是荀攸提供的計策,還有延津之戰,曹操用的誘敵之計,以財物誘惑袁紹軍,再一舉出擊,同樣是荀攸提供的計策,還有最終取勝的是偷襲糧倉之計,這是許攸提供計策。

作為三國最大勢力,曹操手下的謀士自然不會少,名氣最大的有五大謀士,分別是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賈詡,荀彧是曹操的戰略規劃大師和後勤部長,提供不少戰略性的謀略,比如四勝四敗論。

曹操

荀攸是曹操的戰術大師,負責具體戰爭中的戰術安排,比如白馬之戰和延津之戰,就是荀攸的計策,程昱是曹操手下文武雙全的謀士,即能謀,又能打,經常是親自上戰場,郭嘉是曹操手下最神秘的謀士,號稱鬼才,算無遺策,比如郭嘉準確預測孫策之死,要被是刺殺的,還在曹操準備北征烏桓時預測劉表不會攻打後方的。

還有個賈詡,也是神算,基本上沒有謀錯過一策,協助曹操以反間計擊敗馬超和韓遂的聯盟,即使是投靠曹操前也曾協助張繡打敗過曹操,協助李傕、郭汜擊敗王允和呂布。

曹魏五大謀臣

這五大謀士算是曹操手下最著名的謀士,曹操手下除了這五人之外還有不少,比如劉曄、司馬懿、蔣濟等人,事蹟就多了,各有所長。

除了曹操謀士眾多外,劉備手下也有著名的三大謀士,分別是諸葛亮、龐統與法正。諸葛亮是戰略之謀,謀的是未來幾十年的戰略規劃,隆中對就是其代表作,從公元207年提出隆中對開始,到公元219年幾乎達成了百分之六七十的戰略,這在冷兵器時代,絕對是了不起的戰略。

劉備

龐統是劉備手下的著名謀士之一,與諸葛亮齊名,但又各有所長,諸葛亮長於戰略和內政,龐統長了謀略和計策,龐統算是劉備的戰術大師,劉備入川,龐統就獻計擒拿劉璋,可惜劉備不聽,劉備與劉璋鬧翻,龐統就提出取益州的上、中、下三策供劉備選擇,這相當於領導有需求時,總能在適當的時候提出適當的建議,至於是否採納,則是劉備的決策了。

法正也是劉備手下的著名謀士之一,與劉備算是志同道合,法正總是能抓住事情的重要面而勸諫劉備,劉備也最聽法正的話,比如法正為了勸劉備躲避敵方的箭雨,首先把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別人勸劉備不聽,法正一勸,劉備就聽了,這叫欲勸其人,先入其境,法正是高手。

諸葛亮、龐統

法正總能抓住劉備的心思,比如勸劉備娶劉璋的寡嫂,告誡劉備這是政治聯姻,劉備立即就明白並接受了,再比如勸劉備重用名士許靖,告誡劉備這是給天下看的,要重用人才,劉備立即就接受了,這就是法正的能力,諸葛亮都說劉備只聽法正的話。

除了曹操和劉備,三國之一的孫權也有謀士,但是終孫權一生,他最重要的謀士有兩個人,一個是魯肅,魯肅在孫權只有19歲,剛接班的時候,就跟孫權講天下的戰略,提出了比隆中對還要早7年的榻上對,建議孫權穩定內部,向東拿下劉表,與曹操劃江而治,然後再趁機統一天下,19歲的孫權聽得那是熱血沸騰啊,這也是8年之後的赤壁之戰孫權不願意投降的重要原因。

孫權與魯肅

魯肅的戰略是孫權從剛接手時公元200年一直到魯肅去世的公元217年,這17年中東吳的戰略,孫權大致是按魯肅的這個戰略在進行的,包括赤壁之戰拒絕曹操,聯合劉備共同抵抗曹操,結成孫劉聯盟,這都是魯肅的戰略,只可惜魯肅在去世之後,孫權就開始不斷地犯戰略錯誤,比如偷襲荊州,不僅得罪了盟友,還給東吳政權帶來了致命威脅,要不是陸遜打敗了劉備,孫權亡國的可能都有。

東吳的其他人都算不上著名謀士了,周瑜是個文武雙全的軍事統帥,謀略是差了一些,赤壁之戰取勝是黃蓋提出的詐降計+火攻計,周瑜採納了,南郡之戰是甘寧提出的奪取夷陵的計策,然後呂蒙分兵救援穩定了戰局。

陸遜

張昭只能算個文臣,算不上什麼謀士,處理些政務張昭沒問題,提供謀略張昭還是差遠了,諸葛瑾比張昭還差一些,同樣算不上謀士,呂蒙這樣的只能說是個將軍,不過白衣渡江、偷襲荊州確實是呂蒙一生最漂亮的戰術之謀,不過在戰略上為孫權帶來了巨大的風險,這是他的短視。

孫權另一個重要謀士就是陸遜,陸遜同樣是文武雙全,在夷陵之戰中,以緩兵之計,拉長劉備的補給線,再尋找機會打敗了劉備,確實比較出色,當然了,如果不是他向孫權提供了破解劉備的方法,孫權也不會讓名不見傳的陸遜迎敵了。

陸遜還在石亭之戰中大破魏國名將曹休,一生擊敗兩大名將:劉備與曹休,也算是非常厲害了,東吳除了魯肅和陸遜,其他也沒啥出名的謀士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孫權有五大謀士:

第一名:張昭

孫策死的時候把江東大業交給了孫權,告訴孫權,關於“文”這一塊,可以問張昭,他都知道。“武”這一塊呢,可以問周瑜。可以說明張昭對於江東的重要性。

之後張昭率群僚輔立孫權,並安撫百姓、討伐叛軍,幫助孫權穩定局勢起到了一些重要性。但在赤壁之戰,他卻是主降派,之後孫權對他明升暗降,一直沒有重用。

第二名:張紘

張紘和張昭一起合稱“二張”。平定江東的時候,孫策親自登門邀請張紘,張紘才出來願意當官。之後張紘去許昌送奏章,被曹操留下當了侍御史,直到孫權上任之後,張紘才回到江東任長史。

孫權對群臣大多直接稱呼其字,唯獨稱呼張昭為張公,稱張紘為東部,可見孫權對二人的器重。張紘後來建議孫權遷都秣陵,孫權正在準備時張紘病逝,其年六十歲。孫權為之流涕。

第三名:顧雍

孫權年幼的時候拜蔡邕為師,才思敏捷,心靜專一,藝業日進,深受蔡邕喜愛。蔡邕贈之以名。這個人很有才幹,當過左司馬和尚書令,一直政績不錯。不斷升遷,官至吳國丞相。

第四名:孫邵

孫邵字長緒,孔融稱他是“廊廟才”(指才能可任朝廷要職的人)。孫權稱吳王,孫邵為首任丞相,深受孫權信任。

第五名:步騭

步騭字子山,當過鄱陽太守、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將,平定交州因為功勞顯著,被加封為平戎將軍。他性情寬弘,很得人心,喜怒不形與聲色,無論對內還是對外總是表現得十分恭敬。246年代陸遜為丞相。



歷史的真相l


曹操的謀士是郭嘉,而郭嘉不過是曹操的謀士之一!荀彧、荀攸、程煜、戲志才、董昭、劉曄、司馬懿……呢,都不是曹操的謀士?

同樣,龐統、陳群、孫乾、法正、徐庶……也都是劉備的謀士。(孫權)

唯獨孫權!由於他身體健康,壽命超長,謀士們熬不過他!他的謀士要比曹操、劉備多的多……。分時期介紹幾個:

孫策早在26歲就死掉了,託孤大臣是張昭,孫權初期的最重要的股肱就是張昭;

張昭也活到了80多歲!孫權中期的股肱大臣是陸遜,丞相!後來被孫權逼死了。

晚期,還有一個人,可以說是孫權的股肱大臣,同時又是託孤大臣!我要重點的介紹一下他,先說一段對話:孫權問

“你的爸爸(諸葛瑾)和你的叔叔(諸葛)誰更優秀?”

“我爸爸更優秀”!孫權:“為什麼?”

“我的爸爸知道應該服侍誰,而叔叔不知,所以我的爸爸更優秀。”孫權:😂😂😂……

後來蜀國有使者到來,群臣集會。孫權對蜀國使者說:“這個諸葛恪很喜歡騎馬,回去告訴諸葛丞相,為他的侄子選一匹好馬送來。”

噗咚!諸葛恪當即跪在孫權面前拜謝,孫權:

“馬還沒有到,為何就當面稱謝呢?”

“蜀國就好像陛下在外面的馬廄。如今有了旨意,好馬就一定能送到,我如何敢不謝呢?”😂😂😂……

敢把他叔叔諸葛當成給他養馬的牧馬人?孫權當然高興了!這類展現諸葛恪才思敏捷、善於應對的事太多了……(太傅諸葛恪)

赤烏八年(245年),丞相陸遜去世,諸葛恪升為大將軍,假節,駐武昌,並代替陸遜領荊州事。

赤烏十四年(251年)孫權將諸葛恪引進臥室內,諸葛恪就在床下受詔,孫權下詔道:“吾病情沉重,恐怕沒有再見的機會了,所有事情都託付給你。”諸葛恪悲泣道:“我們都深受皇恩,會以死遵從詔書,希望陛下不要擔心外面的事。”孫權便命令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中書令孫弘兼任太子少傅。將除了殺生大權以外的所有事情都託付給諸葛恪。


中行偃1


江東的謀士很多吧,最有名的我想莫過於有著美洲狼,啊不對,美周郎之稱的周瑜周公瑾了。

江東家業的奠基人,和江東小王....霸王孫策兩人打下來江東家業,赤壁之戰的主要謀劃者。伯符死前還囑咐渣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赤壁之戰,張昭:不如我們投降吧)所以還有張昭張紘。

江東大都督團隊:周瑜,魯肅,呂蒙,還有陸遜

江東縱火團除了周瑜當然也要算陸遜一個。夷陵之戰,火燒連營七百里,大敗劉備,一把火燒光了蜀國的家業。

還有諸葛丞相他家親戚諸葛瑾

你說我為什麼說這麼多謀士?主要是孫權太能活了。


南黎23333


孫權的謀士是魯肅。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
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東漢末年,他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盪,常召集鄉里青少年練兵習武。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當時,周瑜為居巢長,因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將一倉三千斛糧食慷慨贈給周瑜。從此,二人結為好友,共謀大事。
建安五年(200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赤壁大戰後,魯肅常被孫權比作東漢開國元勳之首——鄧禹。孫權專門為魯肅而設立贊軍校尉一職。周瑜逝世後,孫權採納周瑜生前建議,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領兵四千人,因魯肅治軍有方,軍隊很快發展到萬餘人。孫權根據當時政治軍事形勢需要,又任命魯肅為漢昌太守,授偏將軍;魯肅隨從孫權破皖城後,被授為橫江將軍,守陸口。此後,東吳奪取了荊州三郡,魯肅率兵抵禦關羽,並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而關羽不敢相逼。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


高琅琊


一直以來,大家都在為三國武將和謀士的能力以及排名爭論不休,各有各的意見和想法!但是孫權手下的文臣武將,卻難住了大家!因為無論是按謀士劃分,還是武將劃分。孫權手下的幾位能人基本都是雄才偉略之人,歸類於謀士有理,歸類於武將同樣有理!一代梟雄孫權,不得不說手下的英雄幾乎全是文武雙全之人,尤其是手下的四位都督陸遜,呂蒙,周瑜,魯肅可以說孫權在三國的所有成就,都不開四位偉大的謀士。

孫權手下的魯肅可不單單只是謀士那麼簡單,面對武將照樣可以一統三軍,並且在歷史上面大有成就。單刀赴會關羽,打敗劉備的軍馬,迫使劉備與孫權將荊州重新以湘水為界,獲得荊州利益。這些歷史戰績,均被後人傳為佳話!

周瑜的計策謀略在三國時期可是和諸葛亮有的一比,當初赤壁之戰,曹操手下的全部大將居然不敵孫權手下的一個周瑜?這場戰役曹操在周瑜面前簡直不堪一擊,無論是軍事指揮還是謀劃都低於周瑜一等。赤壁之戰曹操可謂是吃了一個啞巴虧有苦說不出!

呂蒙本是一介武將,但是被魯肅推薦成為大都督後,同樣展現出了自己高超的謀略,不但打敗了劉備在荊州的根據地,而且一舉繳獲了當時三國風頭正盛的關羽!正所謂是一戰成名,幫助孫權奪回了整個荊州。呂蒙不僅能武還能文,可謂是孫權的得力助手。

陸遜的才華並不遜色於前面三位,可以說甚至要比前三位的能力還要勝出一籌!陸遜在夷陵戰役中僅用了一招便就擊敗了劉備,消滅了劉備的10萬大軍。最終打的劉備只能慌忙而逃,而且最後氣死在白帝城!

孫權手下有了這些謀士,也就相當於得到了整個天下!不然僅憑藉自己的一人之力,不可能在當時的三國之中有著那麼大的成就!雖然手下四大都督文武雙全,但奈何孫權自身的實力太弱,不足以支撐整個東吳,面對於陸遜戰死以後,東吳也就到了滅亡的時刻!


不喝酒的李白


為什麼曹操有謀士郭嘉,劉備謀士有諸葛亮,那麼孫權謀士是誰呢?我覺得是魯肅,來說說各國謀士功績。

曹操謀士郭嘉,原為袁紹部下,袁紹辦事猶豫,重大事難以決策。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北方立下了功勳。

  • 劉備謀士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為劉備策劃了,聯孫抗曹,赤壁之戰,攻取益州,奪得漢中,形成三國頂足之贄。

孫權謀士魯肅,魯肅是周瑜向孫權推薦。魯肅見了孫權,向孫權明確提出了與曹操.袁紹三分天下想法。也就是著名的【踏上論

以上是個人瞭解的。


木子李225438788


兵者,詭道也!

人主之輔佐者,無非兩類人:文臣武將!

文臣武將中能謀全局者,能謀萬世者,運籌於維幄之間,決勝於千里之外,方可名之為謀士!

歷朝能稱為謀士者,周有子牙,齊有孫臏,漢有子房。三國孔明,郭嘉,明代伯溫等,均有經天緯地之才,神鬼不測之機,能領兵臨陣而手不自握刃者,是譽滿天下,婦孺公認的戰略家,一級謀士!

其他的,象春秋戰國的孫武,田單,秦之吳起,漢之韓信,三國曹操,司馬懿,周公瑾,呂蒙等人,有謀有勇,能臨陣鬥兵,能傾人之國,能伸戰守之策者,為帥為將,一般不以謀士稱之!

至於蘇秦、張儀之流,能折衝樽俎,巧舌如簧,合縱連橫,能說得君王從其一術者,也為不世之士!

三國東吳孫權,承父兄基業,保有江東之地,與魏蜀鼎足而立者,其自身雄才大略外,也得之於一般謀臣武將。先之周瑜,是東吳將帥之才,赤壁之戰成就一世之名。

魯肅知連橫之術,戰守之策,知天下大勢,是周瑜後的輔國之士,勉強可視為謀臣!

魯肅之後,呂蒙、陸遜以夷陵之戰及計破荊州,用一時之謀而呈一時之勇,於國家社稷有功者,也是君王良弼輔臣,非通天之才,稍有良謀而已!

其他人,如張昭,諸葛瑾等人,和混無光,唯裁度農經蠶桑之事者,與謀士去之又遠矣!

總之,東吳之謀,為一域之謀,均用於保境而安民,不足以為君王爭天下!

蜀漢孔明、姜維之謀,雖足以與天下相爭,然偏安於西南一隅,不得地利,歧山好出,渭水難渡,終不成大業!

曹魏陣營,謀臣武將雲集,又佔有廣大領土,兵源戰資充盈,此誠不可與之爭鋒也!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