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房價降至“親民價”,會發生什麼?

  回顧近些年的發展歷程,在財富保值、增值的選擇題上,或許黃金是不二之選。但黃金的增值速度與發展短短二十年的樓市相比,那還真是“一山還比一山高”,黃金那點增值水平根本算不了什麼。說小巫見大巫,那是對樓市的整體漲幅率,沒有清晰的見證。


如果房價降至“親民價”,會發生什麼?


  在多數家庭心中,樓市這個東西不僅僅只是熱門話題而已,它是一個“家”;它屬於家庭剛需,多數家庭都希望能在擁擠城市中,頭頂有著能為自己遮風擋雨的一片“瓦礫”。但是現實往往是殘酷的,房價漲了這麼多年,原本的首付款在現在的房價面前,早已變得微不足道。要麼倒在房價面前“望而卻步”,要麼扛著壓力掏空家庭的“六個錢包”,在普通人面前就這兩條路供為選擇,沒有第三條路可言。

  不過時至今日,在面對瘋狂連漲的情況下,國家對樓市也出手了。按照調控的程度來看,房價連年瘋狂上漲的趨勢,已被遏制住,目前房價整體水平上基本處於穩定階段。對於樓市從未有過的變化,人們對於未來的樓市走向充滿了憧憬,遍佈在剛需家庭頭上的“烏雲”,也逐漸散去。


如果房價降至“親民價”,會發生什麼?


  那麼房價如果在未來將至“親民價”,會有什麼影響呢?

  與其他國家不同,我國對於樓市經濟有著嚴重的依賴性,如果在短時間內房價出現大幅度下跌,那麼將在經濟上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各行各業都無從規避。特別是對於銀行,與樓市先關緊密相連的行業、家庭,都會遭到“滑鐵盧”般的降維打擊。

  如果是在長期範圍內穩定降下來,而不是在短期內大幅度縮水的話,對於國家、對於人民,它不僅利國利民,還能改變目前的經濟結構。首當其衝,如果房價穩定將至“親民價”,那麼對於實體行業、實體經濟無疑是最好的定心丸;對於普通人而言,堵在心口上的大石也將徹底消除。

  於國:

  房價將至“親民”後,與高房價橫行的“今天”相比,雖然會減少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收入。但沒有變化的市場,怎麼會知道變化後帶來的“成果”呢?我認為房價下降後,我國將徹底擺脫對於樓市的依賴性,在經濟上也會變得更加開朗。比如近些年一直在提的房產稅、空置稅,地方政府依靠稅收,將其作為新的財政來源,填補房價下跌帶來的經濟空缺。


如果房價降至“親民價”,會發生什麼?


  再者,將樓市問題解決之後,國家也能騰出手來,加重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對於各行各業及不同群體來說,沒有了樓市帶來的後顧之憂,也能將精力與時間投入進喜愛的事業中,未來的前景也變得更加璀璨。但這其中有個前提,那就是要徹底去除房產投機性人群,同時也要對擁有多套房產的人群,制定出相關且嚴厲的懲罰政策。

  於民:

  在穩定之後,將有大量的“資源”流向實體行業,實體經濟也將復甦,迎來“陽春”。同時,”各中小型、微型企業也能在實體經濟的發展中,擔任重要更重要的角色。

  對於普通人而言,沒有了高房價;沒有了需要掏空“六個錢包”的選擇,在教育、醫療、養老身上,人們也將有更多的資金來抵禦這些風險,同時心中更有底氣。如果房價穩定將至親民,人們的生活會過得更加有質量、更加幸福,我國的經濟結構也會變得更加健康,不再處處依賴於樓市。


如果房價降至“親民價”,會發生什麼?


​  但在目前看來,房價在未來十多年內想要降到親民的程度,顯然沒那快。樓市需要穩定,暴跌暴漲都會帶來負面效應,想要人人都能買得起房,需要改變現有觀念、需要一個強大的經濟作為後背。所以,這一段路程,還需時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