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的日本士兵,為何從來不想當大佐?只因為想了也白想

一提到我國東面那些生活在島上的日本人,相信大部分人對其最深刻的印象應該就是殘忍和殺戮了。畢竟,在整個二戰期間,日軍在侵略擴張的過程當中,可以說是犯下了許多不可饒恕的罪行(尤其是對我國)。不過,正如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其相對的兩面性一樣。除了殘忍和殺戮之外,日本人一樣也有其優勢和長處存在,那便是他們超強的學習能力。

二戰日軍

二戰時的日本士兵,為何從來不想當大佐?只因為想了也白想

早在我國古代盛唐時期,日本就曾出現過許多的“遣唐使”。他們不惜冒著葬身大海的生命危險,也要遠渡重洋來學習我大唐的文化和制度。而且,日本人從來不盲目地學習,他們總是在不斷向著先進靠攏。明治維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時的日本在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的衝擊下,很快便在全國進行了自上而下的的大改革。而在明治維新之後,他們又在軍隊制度方面,從西歐各國再次移植了當時非常先進的軍銜制。由此可見,日本人的學習能力之強,就算是在世界各國當中,恐怕也是沒有一個民族能出其右了。

二戰日軍

二戰時的日本士兵,為何從來不想當大佐?只因為想了也白想

而今天小編要跟大家探討的話題,便是關於日本在引進了軍銜制,並將其進行了稍許的改良之後,其軍隊中那些官階等級和晉升制度。以及一個普通的日本士兵,想要晉升到大佐的位置究竟有多困難。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日本的軍銜制。日本的軍銜制相較於世界大部分國家來說,其最大的特點應該就是不設元帥了。他們的軍官都是按照將、佐(校)、尉3等9級的制度劃分的,如果按從高到低的排序來看的話。其中,將官分別為大將、中將和少將;以此類推,佐官則是大佐、中佐和少佐;尉官則是大尉、中尉和少尉。而在這9個級別的軍銜之中,我們最耳熟的應該就是大佐一角了。

二戰日軍

二戰時的日本士兵,為何從來不想當大佐?只因為想了也白想

因為,大佐一詞在我國近幾年的許多抗日題材劇中,可以說是頻頻出現。那麼,歷史上真正的日本大佐,到底有多大的權利呢?

關於這一點,我們從日本大佐一級的軍官,一般所指揮的聯隊兵力數量就能看出一二。按照二戰時期日軍部隊的規模和建制,一個正常的日本聯隊大約有3800人左右,其中包括54人的指揮部一個;步兵大隊3個;122人的炮兵中隊和反坦克中隊各1個;81人的彈藥小隊1個;以及由121人組成的大車、騾馬運輸隊;再加上聯隊的廚師、通訊兵、軍醫和衛生兵等。

二戰日軍

二戰時的日本士兵,為何從來不想當大佐?只因為想了也白想

由此可見,二戰時的一個日本大佐聯隊長,從指揮兵力多寡的角度來看,大致相當於其他交戰國中的少將旅長或上校旅長。不過,若是進行具體分析對比的話,二者之間還是有著許多差異存在的。但是,不管怎麼說日本大佐這個官階,在日軍整個軍銜體系當中所擁有的權利,那還是非常之大的。因此,對於許多在日軍中處於中下游官階的軍官,基本都非常渴望能夠晉升到大佐這一級別。

二戰日軍

二戰時的日本士兵,為何從來不想當大佐?只因為想了也白想

然而,對於日軍中絕大多數的普通士兵來講,他們對大佐的位置卻是連想都不敢想。其原因也非常簡單,因為即使是想了也白想。要知道二戰時期的日本陸軍,其整個軍隊的軍事學歷教育體系,採用的可是典型的精英式教育。別說大佐這類高階軍銜的官階,就算是尉官這一級的官階,也一樣都是日本正規軍校的畢業生佔據了絕大多數。

二戰日軍

二戰時的日本士兵,為何從來不想當大佐?只因為想了也白想

如果從一個普通的日本士兵的角度來看的話,由於其服役期也一般都是兩年。因此,在這有限的兩年時間裡,基本可以說很少會有屢立戰功的機會。而且,即便是該士兵的表現一直都極為出色,往往也只能夠升任為軍曹。若再想往上晉升的話,其頂多也就是當個曹長。至於士官(日軍把軍官叫做士官)則根本不是普通士兵有資格想的事情。

二戰日軍

二戰時的日本士兵,為何從來不想當大佐?只因為想了也白想

別說是普通的日軍士兵,就算是一個下士級別的軍官,要想當大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畢竟,日本陸軍學校那種近乎變態的精英式教育,可以說從一開始就斷絕了許多人晉升的機會(就算你家庭條件好,從初中就供你上了軍校;但是比你家庭條件好的還大有人在,很多日軍的高級軍官,那都是從幼兒園就已經開始攻讀陸軍幼年學校了)。而且,即使是能夠順利考上日本的陸軍大學,畢業以後還不知道能不能進得了軍刀組。如果僥倖能進得去,那就算是飛黃騰達了。可要是沒進去的話,那結果還是會低人一等。

總而言之,大佐對於普通的日軍士兵來說,根本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幻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