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醫學,你瞭解多少?

平時在工作中,經常有些朋友對核醫學不太瞭解,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

核醫學是一門發展迅速、涉及面廣、診斷與治療並重的綜合性邊緣學科。它是通過將微量的放射性核素引入人體,從而對疾病進行診斷及治療。

自從1936年P-32被用於治療白血病,1942年I-131被用於甲亢以來,放射性核素治療成為臨床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由於放射性核素只在病變部位大量聚集,照射劑量主要集中在病灶內部,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很小。放射性核素治療具有簡便安全、靶向性強、全身毒副作用小和療效確切的優點。

I-131治療甲亢是放射性核素治療應用歷史最久、技術最成熟的治療方法。患者在治療前2到4周停用抗甲狀腺藥物及含碘的藥物和食物,完成甲狀腺激素測定、甲狀腺顯像、吸碘率測定等相關檢查,由核醫學科醫師根據患者病情制定I-131的治療劑量。患者一般在治療後3個月內症狀逐漸改善,6個月至2年內症狀全部消失,治療的總有效率大約為90%。

目前專家一致公認,除了妊娠和哺乳期婦女外,I-131對所有年齡段的病人(包括育齡期婦女和兒童) 都是安全的治療方法。

2、先進的分子影像

PET/CT和SPECT/CT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分子影像設備,通過一次顯像檢查,就可以同時獲得核醫學的功能圖像和診斷級CT的解剖圖像,通過兩者的優勢互補,將大大提高我們對疾病早期診斷的準確性。

患者在進行PET/CT或者SPECT/CT檢查前還需要注射一種藥水,即顯像劑。這種藥水可被病灶所攝取,同時發出的射線被PET/CT或SPECT/CT儀器所探測到,從而形成我們所看到的圖像,核醫學醫師憑藉豐富的閱片經驗就可以對患者的病灶作出準確的定性和定位診斷。

3、核醫學和輻射

核醫學的各項檢查和治療都離不開放射性核素,由於公眾對核醫學的知識缺乏瞭解,普遍存在對射線的恐懼心理,擔心核醫學檢查或核素治療會給身體帶來傷害,因此一些人寧願接受多次或多個部位的CT、X線檢查,也不願意做一次核醫學檢查或者治療。

其實,人類每天都在接受射線的輻射,也叫做本底輻射。因為自然界的空氣、土壤中存在著多種天然放射性核素;家用電器例如電視、電腦、冰箱、微波爐、手機等也會產生一定劑量的電離輻射;乘飛機時,會受到來自宇宙射線的輻射。根據我們的輻射防護原則,核醫學診療所使用的各種放射性藥物用量都被嚴格控制在絕對安全的範圍之內,不會對受檢者造成輻射損害。

此外,由於放射性核素具有自身衰變的特性,進入患者體內的放射性藥物活度會隨著時間延長而遞減。目前核醫學檢查中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均為短半衰期核素,其中SPECT顯像使用的99mTc標記顯像劑的物理半衰期約為6小時,藥物還會隨著人體的排洩物排出體外,因此在患者體內的有效半衰期最多2至3個小時。而PET/CT顯像中使用的F-18標記顯像劑的物理半衰期更短,僅為110分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