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瞭解"癌細胞,別因對癌的"誤解"而錯失自己治癌的最佳時期

對大多數人來說,癌症意味著什麼呢?有人說:討厭癌症,因為癌症可能意味著死亡倒計時的開啟;也有人說意味著疾病痛苦的折磨;意味著社會身份的破裂……

的確,近年來越來越多霧霾漫天、控煙無力、壓力過大、不良的生活習慣等,讓人們更加關注"癌症",而時至今日,我們也依然沒有揭開癌症的神秘面紗,上述的對癌症"誤解"或多或少造成了大家困惑和恐懼。

全面

2014年UICC(國際抗癌聯盟)推出的世界癌症日主題就是"消除癌症誤區(Debunk the myths!)"。希望通過消除人們對癌症的錯誤認識,逐步實現對癌症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今天,我們重點闡述的觀點是"癌症是一種慢性病"。

全面

癌症只是一種慢性病

據權威機構發佈:全球死亡率最高的四類慢性疾病:前兩位就是癌症(28.1%)心腦血管疾病(27.1%),從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出心血管病的死亡率與癌症相當。但大多數人對心血管病處之泰然,面對癌症卻如同判了死刑,對癌症的恐懼遠遠超過了心血管病等其他疾病,恐懼的根源正是大眾對於癌症"未知和誤解"。為什麼說癌症是一種慢性病呢?

癌症具有慢性病的普遍特點,如病因複雜、多種危險因素、長期潛伏、病程較長、造成功能障礙等,而且它的發生遠比人們想象的普遍常見。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就有醫學專家報告說:在80歲上下老年人的尸解中,有1/4左右的人身體內患有腫瘤,但這些老人生前都沒有與癌症有關的任何症狀。他們的死亡也是由於其它疾病或原因。癌症其實是一種伴隨著衰老而出現的常見疾病。

全面

此外,大家都知道癌症的發生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要經歷多個階段。從正常細胞到演變成癌細胞,再到形成腫瘤,有一個較長的潛伏期,在短時間內不會發作,從發作到死亡還有一個較長的發展過程。只要早期發現,早期規範化治療,癌症是可以控制和治癒的。

因此2006年以來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國際權威機構紛紛作出糾正,把原來作為"不治之症"的癌症重新定義為可以調控、治療、甚至治癒的慢性病。國內資深的腫瘤內科權威孫燕院士認為:"其實對於普通人而言,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癌症也許就像糖尿病一樣,僅僅是一類再普通不過的慢性病而已。只要加強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再加上越瞄越準的新藥,癌症並沒有那麼可怕。"

全面

癌症是一種"1/3病"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指出,癌症作為一種慢性病,其中1/3是可以預防,1/3可以通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達到治癒,1/3不可治癒,但通過適當治療可以控制,獲得較好的生活質量進而延長生存。

無論對於男性或女性而言,長期的慢性感染、吸菸、飲酒

全面

、水果蔬菜攝入不足等均是主要的致癌原因,除了這些外部因素外,自身內部因素也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心理狀態,長期抑鬱的狀態可能會影響代謝、免疫、激素等,與癌症發病均有密切關係。

癌症的發生發展正是通過內外因素長期作用,從正常細胞到癌細胞的緩慢變化的過程。正如《2014年世界癌症報告》主要作者斯圖爾特教授指出:"儘管醫學界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明確認定了很多導致癌症的風險因素,例如吸菸、酗酒、不健康的飲食、肥胖以及缺乏運動等,但這些問題在中低收入國家卻依然在持續蔓延。

全面

與之相反,發達國家近年來由於積極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癌症的發病和致死率均出現大幅下降。"由此可以看到"談癌色變"不如"科學防癌,重在預防"!30%以上的癌症通過不使用菸草、採取健康飲食、保持身體活動和適度使用酒精能夠預防的。

另外1/3癌症通過早期篩查,早期發現,積極的治療能使患者走向真正的康復,達到治癒。癌細胞從開始增長到直徑1釐米的癌塊,至少需要3年以上時間。緩慢的生長讓我們有充足的時間去做到"三早",相關早期檢查比如:特異性血清腫瘤標記物能夠早期預測癌症的發生;低劑量螺旋CT胸部掃描成為早期肺癌篩查"利器";隨著分子生物學和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一滴血、一口痰就有可能成為診斷癌症重要依據。

全面

2014美國癌症協會(ACS)統計數據,癌症死亡率穩步下降,整體死亡率下降20% 。這正是得益於積極預防,早期發現診斷並進行規範化治療。因此,近年來對癌症的相關危險信號、癌症高危人群的定期體檢等逐漸重視,NCCN等權威機構發表多種癌症篩查/預測風險指南,對"三早"有積極的臨床指導作用。

在剛剛發表《ASCO 50週年—胃腸腫瘤整體進展回顧》一文中指出,美國胃腸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明顯下降,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成立的胃腸腫瘤研究組,該組織進行了大量關於預防及治療的臨床研究和試驗,將胃腸腫瘤治療拓展為類似慢性病治療。

全面

正如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的《癌症研究200年》一文指出:兩個世紀以來,在"癌症治療、化學預防、病毒和癌症疫苗的研發以及菸草控制等"4大領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進步。癌症研究正從過去的"黑盒子"狀態展開了今天的藍圖。

剩餘的1/3是晚期癌症患者,雖然不可治癒,但可以通過整合作戰,多學科綜合治療帶來顯著獲益。例如手術、化療、放療是肺癌三大傳統治療手段,早期肺癌可以治癒,但對於晚期患者可以進行整合作戰,多學科綜合治療帶來成效;微創手術、精準放療、免疫細胞治療的發展,轉化醫學的進步,這些給癌症患者帶來更大的獲益。

全面

目前癌症的治療也由以前的經驗性治療向綜合性、合理性、循證性治療轉變。此外,2012年ASCO共識指出將姑息治療整合入標準腫瘤治療的觀點,相關循證研究顯示與標準抗腫瘤治療組相比,姑息治療可延長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治療以及帶來其它獲益。

同時社會心理因素在癌症的發生,發展和轉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大癌症治療權威機構強調需要在疾病的全過程強化對癌症患者生理症狀、心理和精神需求的管理,提倡姑息治療應貫穿腫瘤治療的全過程,最終達到控制癌症的目的。

全面

修正癌症治療的成功標準,不是腫瘤組織的縮小或消失,而是生存期的延長與生存質量的提升。;告別過度治療,走向適宜治療,不以切口大小論英雄,鬆動了"無瘤"生存的絕對主義立場,開始接納"帶瘤"生存的兼容與豁達。修正癌症治療的成功標準,不是腫瘤組織的縮小或消失,而是生存期的延長與生存質量的提升。正如吳孟超院士所講"切除腫瘤並非完全康復的標準,身體達到平衡和諧狀態才是真正的康復,促癌和抑癌基因同時在人體內存在,就看誰更強大。"

全面

避免單一治療,走向綜合治理,不再嫉"惡"如仇,逐步放棄"殺無赦"的戰爭模型,接納姑息模型,繼而走向安寧和緩模型——完成從剿到撫,剿撫並舉的轉身。從頑強(絕對)抵抗到豁達生死,慈善助死(尊嚴死),認定病人死亡不是醫生的失敗,痛苦折磨下無尊嚴、無陪伴的死亡才是醫生的失敗。

癌症是一種慢性病,我們必須消除誤區,調整平和心態,積極地應對。在此,我們想換一個視角來解讀癌症,正如有人將"CANCER"認為(C—control控制、A—accept接受、N—never give up永不放棄、C—confidence自信、E—evolve解決、R—renew重生)。

全面

正如《重生手記》作者凌志軍先生,以一名真實癌症患者告訴我們:不恐懼,不盲從,不入歧途,走一條正確的診療道路。面對癌症,我們不能恐慌、抑鬱,也不能輕視,漫不經心。應該與親友、醫護攜手同行,積極與癌症這種慢性病進行漫長的鬥爭。

好了,今天分享就到這裡了,我是腫瘤免疫學教授,對腫瘤免疫治療有疑問的,可以點擊左下角“瞭解更多”或後臺私信留言,我將盡我所能為您解答。更多癌症科普、病情案例實時分享。

您的關注、留言、轉發,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和認可!

[1] 中國抗癌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