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覺”靈敏的他們,早期介入疫情防控後又早期實現復工復產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工復產”,這是目前的一項重點工作。你知道在成都的公立醫療機構中,是哪家最早實現全面恢復診療活動嗎?



2月18日,該院下發通知告知市民,全面恢復所有門、急診業務,為廣大患者提供安全、優質的醫療服務。

就在全面恢復診療活動的一週後,該院的51個“健康副校長”相繼走進成華區的51所中小學,幫助他們建立科學的防控體系,為學校復課提前做好準備。

在人們尚對新冠疫情普遍存在恐懼心理時,成都市第六人民醫院哪來的底氣迅速實現全面恢復診療活動?從自己實現恢復診療活動到走出院門幫助區域內的學校做好復課準備,他們又是怎麼做的?從3月6日開始,記者幾次來到該院進行深入的探訪,從很多細微的故事中尋找答案。

|“嗅覺”靈敏的他們,早期介入疫情防控後又早期實現復工復產


最早的防範:

急診科主任“嗅覺”靈敏,領回300個N95口罩

成都市第六人民醫院是我市城東片區唯一的一家大型三甲醫療機構,這個片區曾經企業林立,是著名的老工業基地。儘管時過境遷,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但這裡的人們與醫院建立起來的信任與依存關係一直未變,將健康安全交與這所前身叫成都市第一工人醫院的老牌醫療機構守護。

市六醫院急診科主任名叫向娟,她是個觀察敏銳、行動幹練的急診專家,在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之前,她用自己靈敏的“嗅覺”率先開展起防控措施。急診科從來都是醫院的一個前哨陣地,從這裡開始,市六醫院迅速開啟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布控。

那是元旦節過後幾天時間,向娟從外地同行那裡得到一個信息,說武漢出現了一種新的病毒,與SARS有80%的相似度,且已經有人感染。她得到這個消息後馬上去查看新聞,發現已經有媒體開始關注,但零星的報道那時並未引起廣泛的重視。

武漢發生的事情,引起了遠在成都的向娟的重視,她立即開始採取應對措施。原來,向娟碩士研究生是在上海南方基因中心完成的,這個中心是我國一個標誌性實驗室,在這裡經受過嚴格訓練的人,無不對基因、病毒等產生一種條件反射般的敏感。向娟去找急診科護士長:“你趕緊去領N95口罩,多領點,可能很快我們會用得上。”護士長問她該領多少?她回答:“至少領一個月的用量,300個,出診和急診的人都要用。”

護士長去領口罩,有人還感到奇怪:為啥領這麼多?因為N95口罩很貴,通常情況下從來不會有科室一來就不計成本地“下重手”。她事後解釋,如果等發生疫情再去領,“可能就領不到那麼多了,我的人如何保護?”她說:“我的醫護人員出診、接診都直接面對患者,萬一疫情到成都將防不勝防,在醫院這塊前哨陣地,我必須讓我的醫生護士得到保護。”

也在領口罩那天,她對急診科的工作進行了重新地安排和佈置,要求大家必須戴口罩,而且要高度重視發熱病人。

向娟是市六醫院對疫情信息作出快速反應且採取行動的人,但絕非唯一的人。幾乎就在同一時段,物資採購和院感也開始行動了……

|“嗅覺”靈敏的他們,早期介入疫情防控後又早期實現復工復產


急診科醫生必須做到嚴格的防護

最快的準備:

多渠道儲備防護物資,全面採取院內防控

市六醫院分管物資裝備的副院長叫黃雄,向娟告訴記者:“我們可能是全市最先開始準備防護物資的醫院之一,黃雄為此組織召開了多次會議,現在回過頭去看,那時很多人還根本沒意識到為何要那麼緊急地多渠道採購物資。”

黃雄告訴記者,在1月上旬,武漢發生疫情的信息就比較多了,成都市衛健委為此還召開過專題會議部署相關工作,“多年的從醫經歷告訴我,有大事要發生。我分管物資,‘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只有做到準備充分,才能打好仗。”

在市六醫院第一次召開的物資管理會上,黃雄就確定了三個原則:物資分類分層管理、專人管理建立臺賬、加強管控核查追責等,他強調:“口罩、防護服不是化妝品、美容裝,它只能用在必須用的醫護人員身上。”就在這個階段,市六醫院通過各種渠道,發動一切能發動的關係採購儲備防護物資。這種有預見性的準備,讓該院在後來得以從容面對疫情防控,“多渠道採購儲備加上嚴格的使用管理,我們還沒有出現過明顯的防護用品短缺。”

|“嗅覺”靈敏的他們,早期介入疫情防控後又早期實現復工復產


病區做好嚴格的院感防控

這邊啟動物資儲備,那邊院感防控也全面開展起來。

該院院感科主任張靜梅告訴記者,早在1月上旬,在醫院領導安排下,院感科就專門對發熱門診醫護人員進行“開小灶”式培訓,她說:“呼吸道傳染病,發熱門診是重要關口,這個防線不能突破。”

緊接著,春節前的1月20日和21日,連續兩天時間,市六醫院院感科對全院實行了全覆蓋培訓,“我們向大家敲響了疫情的警鐘,讓全院每個員工務必打起精神來,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保護好每個患者。”張靜梅說,就在培訓過後,醫院建立起了“三通道”,防控大網全面撒開。

市六醫院是成華區的院感質控中心,他們承擔著對整個成華區醫療機構院感防控指導、檢查、監督的職能。因此該院在做好院內防控的同時,於1月21日與成華區衛健局聯手舉辦了一次有54家醫療機構110多人參加的疫情防控培訓會。“1月20日鍾南山院士宣佈新冠肺炎可人傳人,因此21日的培訓非常及時,它對整個成華區的疫情防控起到了鋪墊作用。”

正因為市六醫院在疫情防控上意識強、行動早,在半個月前,成華區專門組織包括張靜梅在內的院感專家,為醫療機構的復產復工編寫了本《院感防控手冊》,之後,成華區教育機構的院感防控手冊也出自張靜梅之手。

|“嗅覺”靈敏的他們,早期介入疫情防控後又早期實現復工復產


最細的管理:

從院內走向院外,與社區配合實現網格化管理

院長廖雪松告訴記者,市六醫院在早期就全面建立防控體系,這為後來能夠從容應對打下了良好基礎。在2月初,當很多醫院仍在忙於院內的布控時,該院已經走出院門,配合成華區進行疫情防控的網格化管理。

網格化管理是以社區為單位的疫情防控措施,市六醫院通過此前的醫聯體和科聯體運作,與成華區的基層醫療機構已經建立了較為默契的配合,因此市六醫院介入配合社區對發熱患者進行正確處置,不僅減輕了社區的壓力,還緩解了群眾的緊張情緒。

急診科主任向娟告訴記者,社區出現發熱患者,第一時間就打電話給急診室尋求幫助,“不一定發熱就是新冠肺炎啊,所以需要提前初判並後進行排查。我們不能一來就穿上防護服去接病人,這樣部分情況的行動除了浪費物資,最大的危害就是製造社區恐慌。”她說,急診與社區配合的密切,就表現在處置的細節當中。

出診前,醫生需要通過電話詳細進行一次流調,除了詢問病人,還要儘可能詢問旁邊的人,然後再根據情況決定患者是否需要派救護車去接、接的時候是否需要穿防護服。“細節考慮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我們開著救護車、穿了防護服去某個社區,那恐慌的情緒必定久久無法散去。”向娟說,市六醫院參與了二仙橋、聖燈、雙橋子、龍潭寺、萬年場、建設路等等多個社區的網格化管理,“我們相互配合,用科學和理性的態度進行疫情防控,避免了不必要的恐慌。”

|“嗅覺”靈敏的他們,早期介入疫情防控後又早期實現復工復產


健康副校長進學校對教師進行疫情防控培訓

最早的復工:

全面恢復診療活動後,“健康副校長”走向學校

得益於防控措施的早落實,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市六醫院應對得比較從容。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為了疫情防控需要,從1月底開始,醫院關閉了部分門診,限制了病人流量,為一些患者就診帶來了不便。

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2月18日,市六醫院向社會發布公告,宣佈全面恢復所有門、急診業務。這是全市最早全面恢復門急診業務的醫院,該院黨委書記劉勇告訴記者,當時確實感到有壓力,“我們全面恢復門急診業務基於兩點,首先是群眾的健康需要得到保障,及時就醫不能耽擱;其次是我們的疫情防控做得早、做得好,我們充分信任全院職工在疫情防控上的責任心和所付出的努力。”

|“嗅覺”靈敏的他們,早期介入疫情防控後又早期實現復工復產

專家在學校指導消毒水如何配製

如果去市六醫院體驗一番就會發現,在全面恢復門急診業務後,該院的疫情防控依然沒有鬆懈,從進入醫院到門診就診,每個環節的防護都很細緻。門診辦公室主任羅毓萍對記者說,為了全面複診,該院進行了流程再造,“入院患者嚴格篩查,診室設置了1米線,設了多個手消毒點,整個過程防控非常嚴格,就是為了避免引起交叉感染。”

院內工作的細緻到位,讓市六醫院可以騰出手來幫助轄區內的單位進行防控。3月初,該院與成華區教育局和衛健局一起,召開了一次全區健康副校長的電視電話工作部署會,著手為學校復學做準備。

該院事業發展部主任黃雲琦告訴記者,整個成華區有51所中小學,與學校數量相對應,市六醫院匹配了51個醫療專家作為他們的健康副校長,對學校師生提供健康教育等。成都的疫情已經得到很好控制,學校正在為迎接復學作準備,健康副校長們將再次發揮專業作用。

黃雲琦說,從2月25日開始,51個健康副校長就深入到各所中小學,他們從疾病控制的角度出發,協助學校建立科學的防控體系,並對學校的健康老師、班主任以及門衛、食堂、清潔工、宿管員等從業人員進行疾病防控知識培訓。“包括學校出入口的設置、消毒液的配置方法和使用量、教室的通風以及食堂以及學生寢室要做些什麼等等,都要在健康副校長的指導下進行完善。”黃雲琦說,截至目前,51個健康副校長所負責的學校防控工作已基本落實到位,“一旦復課,他們還將為學校提供持續的服務。”

林子欣 成都日報記者 鄧曉洪 供圖 市六醫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