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為什麼得有鞘?因為刀的真意不在殺,而在藏

《一代宗師》裡,宮師傅問徒弟馬三兒:“你知道為什麼刀得有鞘?”

“因為刀的真意不在殺,而在藏”,馬三兒回到。

刀為什麼得有鞘?因為刀的真意不在殺,而在藏


去年的時候,因為工作,跟一個素不相識的人聊了一個多小時。臨走時,笑著對我說,“雖然第一次見面,但感覺你有些強勢。”除了扔下一個強勢的判定,還有些弦外之音,就是山外有山,不要故步自封,多去見見高山。

說實話,當時心理是不服氣的,別人眼中的我跟自己眼中的我出現了矛盾衝突,自認為說話一向平和,不爭也不退,即便判斷,最多也就是個固執,還不到強勢的地步,此後一段時間裡,這個問題經常環繞在心頭。

刀為什麼得有鞘?因為刀的真意不在殺,而在藏


這個春節似乎能讓人沉下來,無事可做的時候,往往就可以找些平時不一樣的角度看看自己。就比如說在公號裡寫字這件事,已經堅持了大概五六年,雖說一直的宗旨就是個人興趣為主,劃一塊自留地,但人難免會有點好勝心。

有時候看著別的號幾乎類似的題材都是十萬加的瀏覽,心中難免豔羨,還時不時分析看到底自己差在哪兒呢,同樣的東西,別人十萬加,我就二百五呢?最後只有痛快的關上別人的號,心有不甘的扔下一句嘟囔,寫的還沒我好呢。

刀為什麼得有鞘?因為刀的真意不在殺,而在藏


前幾天看到一個小故事,給了我一些啟發。古希臘第一位講故事的人希羅多德(古希臘歷史學家),在他的被視為西方文學史上第一部完整流傳下來的散文作品——《歷史》中,有一則關於埃及國王伯曼尼特斯的故事。

刀為什麼得有鞘?因為刀的真意不在殺,而在藏


埃及在與波斯的戰爭中落敗,國王伯曼尼特斯被俘虜。波斯國王打算羞辱埃及國王以及其他戰俘一番,於是下令把他的囚車放到街道旁,讓他親眼看著波斯軍隊凱旋。

此外還刻意安排埃及國王看其女兒淪為波斯人的女奴,走向井邊取水。在這種情況下,與國王一起被關在囚車上的埃及俘虜不忍目睹這個慘狀,垂頭喪氣,長吁短嘆。唯獨老國王靜靜的站著一言不發,如同一尊雕像一般面無表情,兩眼緊盯著地面發呆。

刀為什麼得有鞘?因為刀的真意不在殺,而在藏


過了一會兒,波斯國王看見埃及國王無動於衷,便令人把埃及國王的兒子和其他俘虜拉出去砍頭示眾。埃及國王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兒子被拉去行刑,可依然不動聲色。

可是,當埃及國王在即將被砍頭的俘虜中,認出一個從小到大一直跟隨著他的又老又貧的老僕人時,他終究沒能忍住,重重地拳擊腦門,哀傷到了極致。

刀為什麼得有鞘?因為刀的真意不在殺,而在藏


看了這個故事的人,都會在心裡畫上一個問號,為什麼埃及國王看見女兒為奴,兒子被砍頭都能保持冷漠與剋制,唯獨看見他的老僕人的時候才忍不住讓悲傷氾濫呢?

法國思想家蒙田的回答是:“那是因為他有滿腔悲痛,一直剋制著,只有到了最後的關頭,因為一個最普通的理由才會悲痛全露。”

刀為什麼得有鞘?因為刀的真意不在殺,而在藏


當然,希羅多德只講述了這個故事,蒙田也只給出了他的猜測,也有可能埃及國王認為他的女兒和兒子身為他的子嗣,帶著他血統的詛咒,必然要遭受這種厄運。雖然不幸,但亦是身為戰敗者應該去承受的。但那個老僕人,實則是一個外人,是一個真正的無辜的受到牽連的不幸的人,也正是在這種無辜的觸動下,老國王才心力交瘁,悲痛欲絕。

即便僅憑想象,這個故事也會在每個讀過它的人的頭腦中,上演一出精彩的大戲。從戰爭,到國王被俘,之後國王受到侮辱,然後侮辱就像潮水層層遞進,起初國王還能保持克制,當侮辱的潮水快要將他淹沒,國王與老僕人四目相對的時候,那不斷堆積的情緒,不斷上升的矛盾,不斷湧向國王心頭的思緒,最終在這一刻傾瀉而出。

刀為什麼得有鞘?因為刀的真意不在殺,而在藏


我們不能確切的知道被俘的國王最後因為什麼崩潰,但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他會走到這一步,也都期待著這一刻的到來,故事在意料之中的走向裡,給了我們意料之外的答案。在驚異的同時,我們又可以從情感上去認同。就像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一個好的故事,不是直接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麼,而是會激發出每個人內心想象和情感,讓每個人都可以設身處地的感同身受。

希羅多德的這個故事,妙就妙在,他給讀者呈現了一個刀鞘,看過之後每個人都知道刀鞘中的殺意,但卻沒有見到刀光,甚至還要去先想象這究竟是青龍偃月刀還是金絲大環刀。

對比這些講故事的天才,就像看著太陽光瞬間刺瞎雙眼一般,知道了自己的拙劣。總想在自己的文字裡,塞進很多東西,一圈圈的邏輯,一個個的道理,恨不得在每一篇推文中,都把自己所知所想傾瀉而出。

刀為什麼得有鞘?因為刀的真意不在殺,而在藏


殊不知,表達者,有表達者的宿命,不是被誤讀,就是不堪卒讀。語言也好,邏輯也罷,並不能像老式打孔計算機一樣,從寫者手下出去,原封不動的塞進觀者的腦袋。表達更像是打火石,在傳與受二者之間,點燃他們內心共同有的那團乾草。

做事最怕把事做盡,說話也最怕把話說絕。作者語言陳述的可能性越多,殺死讀者的想象力就越大,所以人們願意看的,不是那些高密度的信息流,而是電光火石的想象瞬間。著墨亦留白,寶刀藏於鞘,點到不說破,可能這就是說話好聽,文章好看的一個境界吧。

刀為什麼得有鞘?因為刀的真意不在殺,而在藏


而正所謂文如其人,反思寫作的時候,也回應到了對別人那個“強勢”的判斷。說白了,也並不是自己有多強,只是帶著刀但沒上鞘,誰都能看見我手裡明晃晃的刀,幾斤幾兩也擺在了明面上。

什麼事都說個一二三四,什麼道理都要聊個來龍去脈,沒了想象空間,人也就自然變得乏味。

並不是有多強,只是不懂得藏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