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难题之一:裁员 VS 降薪,企业怎么选?

随着各地开始陆陆续续地复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各大城市,终于开始慢慢走上复苏的道路,虽然大街上的繁华程度尚不能和年前的人流攒动相比,但是对于我们这样的经济大国来说,已然算得上是正在走向正轨了。

经济学难题之一:裁员 VS 降薪,企业怎么选?

不过在这背后,裁员和降薪的阴影还是免不了。虽然政府已经出台了多项措施给各个企业减负,最大程度保证现金流的通畅,但是不可避免的,不少企业面对惨淡的市场,还是不得不选择用降薪或者直接裁员的方式来生存。

经济学难题之一:裁员 VS 降薪,企业怎么选?

但是这两者在广大网友的评论下可不同:大多数人都对裁员一事愤愤不平;相反,对于降薪,虽然有些许怨言,但是起码还算可以接受。

对此情况,大部分企业主也知道,裁员带来的怨言远远要大过降薪,但是,为什么当企业面对现金流困境的时候,大部分企业都更愿意选择裁员呢?

经济学难题之一:裁员 VS 降薪,企业怎么选?

今天,我们不妨来具体分析一下,裁员和降薪这两种方式选择背后的经济学奥秘。

裁员与降薪其实都是企业为了维持现金流,不得不采取降低人力成本的做法,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带来的后果是截然不同的:

降薪,虽然在表面上会降低人力成本,减少企业的开支。但是,在经济学上有一个词叫做"工资刚性",工资刚性就是说雇员在接受了一个层次的工资以后,即使物价下调,通货紧缩,也不能让这些人接受低水平的工资,简单来说,就是工资在大部分雇员的心中,是只能上不能下。

经济学难题之一:裁员 VS 降薪,企业怎么选?

一旦采用降薪的策略,便容易引起员工心中的不满,在此情况下,劳动效率就会下降,甚至在未来会拉高企业的离职率,造成企业未来的招聘、培训成本大大提升,整体企业经营可能会比之前更差,得不偿失。

经济学难题之一:裁员 VS 降薪,企业怎么选?

而裁员则不同,虽然裁员之初,确实要付出很大的成本,比如大笔遣散费,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裁员之后其余员工的工资是稳定的,企业其他的在职员工为了继续保住自己的工作,则会更加努力,这样一来,企业的整体劳动效率不但不会下降,甚至有可能上涨;

其次,裁员的名单大部分是由企业指定的,也就是说,企业能较好地把控裁员的岗位,不可替代的岗位不裁、好替代好招聘的岗位优先裁,如此一来,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未来的风险。

经济学难题之一:裁员 VS 降薪,企业怎么选?

当然了,这只是经济学上的一贯原理,但是现实生活中,反面例子并非没有。比如在09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一家管理咨询公司的公司救采用降薪的方法,整体降薪10%-30%,而且,所有人在没有项目的时候休无薪假期。等到金融危机结束之后,订单爆发,相比于其他公司,这家公司因为手上有足够的雇员,很好的抓住了机会,盈利翻番。

但是这样的案例中往往需要超强的企业文化来做支撑,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确实可以战胜经济学中的通俗意义上的"理性人",让降薪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