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善心”要從小培養,家長做好這3點,培養善良品性

前段時間,在一篇公眾號上看到了一篇文章,特別有意思,有關善良的一項研究調查,該篇文章分享的是:

美國哈佛教授Adam Grant的一項調查研究報告,該報告稱,當代的年輕一族,對待他人表現的善良意識越來越淡泊。甚至越來越冷淡,他們中的81%的人認為,幫助別人並不是自己該做的事兒,和自己的關聯性很小,最重要的能管理好自己就已經很不錯了哪有那麼多閒工夫去幫助別人,尤其在95後中,這種自我意識更加明顯。

看完,我也在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難道是因為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特立獨行了?越來越憤世嫉俗?還是因為社會的不平等才導致他們有這樣悲觀消極的心態呢?


孩子的“善心”要從小培養,家長做好這3點,培養善良品性


Adam Grant認為,這個問題的根本還是在教育上,不管是在學校的老師還是在家庭中的父母,當孩子上學的時候,判斷孩子好壞的一個最重要的標誌,就是成績的好壞

如果你去問家長,你最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90%的家長肯定會回答說,希望我的孩子成為一個善良正直開心的人,但是當你問孩子們,父母最看重你的是哪些方面?80%的孩子可能會回答說,成就。是的,很多父母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父母在對待孩子自身成長方面比善良這單一特質,更加用心和關注。 至少沒有把成就和善良劃為相等的。


孩子的“善心”要從小培養,家長做好這3點,培養善良品性


一個人要想做成事,不能靠自己單打獨鬥,而是需要把自己嵌入到一個社會網絡當中去。如果你樂於助人、善良,那肯定你的朋友會更多,你的視野更寬廣,你的心理狀態也會更加積極和樂觀。善良沒法兒替代成功,但是善良可以為我們創造一個有助於成功的環境

其實,善良、關心別人是每個孩子生來就有的天性,就像一粒種子一樣,到了一定年齡,就長出了小苗子:小孩在1歲~1歲半左右,就會開始展現出給家長幫忙的意願,比如說想幫忙掃地、收拾桌子、收拾自己的玩具等等。

等到他們2歲半左右的時候,小朋友的同理心就會逐漸開始建立了,他們會願意放棄自己的東西來幫助別人,比如說看到別人冷的時候,把自己的小毯子送給對方。


孩子的“善心”要從小培養,家長做好這3點,培養善良品性


但問題是,孩子在做這些事兒的時候,很多家長並沒有給他們足夠的關注和鼓勵。你想想,如果你的孩子學習成績好,從學校拿回來一朵小紅花,那你肯定會說:寶貝兒,太棒了,真為你自豪!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回來說,今天我幫助了一個小朋友。那你是不是會給他同樣多,或者同樣強烈的鼓勵呢?

很多家長是沒有做到這一點的,所以Adam Grant給家長的建議也很簡單,就是給孩子的同理心和善意以足夠的關注。


孩子的“善心”要從小培養,家長做好這3點,培養善良品性


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該如何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善良的品格呢?

1、改變你提問的內容。

平時跟孩子聊天的時候,別光問考試考了多少分?你在學校聽不聽話?要給善良以關注,意味著你在關心孩子學習的同時,也該關心一下他做了哪些關心別人的事。

比如說問問他,你今天在學校有沒有幫助哪個小朋友?開始,孩子可能會說,我不記得,我沒做過。但如果你經常問他,他可能就會開始留意這件事。也許他會開始告訴你,我今天跟一個好朋友分享了我的小零食,或者我今天幫一個同學搞懂了一個錯題。日積月累,孩子自己也會主動尋找能幫助別人的機會。


孩子的“善心”要從小培養,家長做好這3點,培養善良品性


再比如,當孩子跟你講學校裡的其他小朋友的時候,你可以問問他,這些小朋友是怎麼對待其他人的呢?這種方式,會讓對方有什麼感受呢?在小孩的圈子裡,他們其實天然會崇拜或者喜歡那些表現更好或者更酷的孩子,比如跑得最快的,或者在才藝表演裡最突出的。但是你可以引導他,不要只關注這些,還可以去關注那些反映善意的品質和行為。


孩子的“善心”要從小培養,家長做好這3點,培養善良品性


這是第一個建議,改變提問的方式。

2、當孩子做了一件展現善意的事情,有意識地誇誇他

父母要注意的是,要口頭誇獎,而不要有物質獎勵他的行為。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善良是為了獲得物質獎勵。

而且,怎麼誇也是有講究的——很多家長可能只是誇孩子的行為本身,比如說,謝謝你幫媽媽刷碗。或者說,幫爸爸拿報紙,真棒!

但是研究顯示,在一些特定的年齡段,更有效的誇獎方式,可能是誇孩子的品格本身。比如說,與其跟孩子說,謝謝你幫媽媽刷碗,你可以說,真是個好孩子,這麼愛幫助人。這種方式就是誇他的品格。


孩子的“善心”要從小培養,家長做好這3點,培養善良品性


研究顯示,在8歲左右,誇獎他的品格,相比起誇他的行為,帶來的效果更加顯著不同。這是因為兒童的發展有“關鍵期”,8歲正是身份意識開始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你可以幫他建立“幫助者”的身份。過早過晚,效果都沒有這麼好。5歲的時候這麼誇,也有效果,但是效果不持久。10歲的時候,你誇他的行為跟誇他的品格,效果已經沒啥區別了。


孩子的“善心”要從小培養,家長做好這3點,培養善良品性


這是第二條建議,認可他的善意,誇獎他。

3、可以給孩子分享你幫助別人的經歷

父母可以給孩子講一些,自己以前做過的幫助別人的事情。比如,經過你的幫助,使哪些人獲益了哪些收穫等等此類的事兒,或者你也可以和孩子分享一些因為你沒有主動幫忙而讓你感到內疚自責的事兒,比如,同事有被欺負,你當時沒站出來支持她,替她說話。從而讓孩子能夠感同身受,通過你的分享讓他潛意識裡對幫助別人的心情有個模糊的認識。

不過,說到這我也想提醒一句,鼓勵孩子關心別人、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可不是要求他犧牲自己,完全去滿足別人的需求。善良應該是自私和無私之間的一個狀態,是在自己的需求得到照顧的同時,主動幫助別人。

孩子的“善心”要從小培養,家長做好這3點,培養善良品性


最後,我想用Adam Grant的教授的話作為結尾養育孩子真正的考驗並不是你的孩子能獲得何等的成就,而是他們將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他們將會怎樣對待他人。如果你教導你的孩子成為善良的人,那麼你不僅在為他的成就鋪路,你也在為他周圍的孩子們鋪路。希望看到此篇文章的父母們,也歡迎留言分享你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善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