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至正型元青花龍紋象鼻大瓶”的前世今生

在倫敦大英博物館有關中國的藏品,除了33號中國館外,還有一箇中國瓷器展館,但是這裡的藏品其實並不屬於大英博物館,而是屬於著名的大維德基金會的珍貴藏品。

大維德基金會的藏品是英國學者大維德爵士(Sir David Percival)的珍藏,大維德爵士生前熱愛中國藝術,他在20世紀初年開始收集中國藝術珍品,到1950年代,他把藏品捐贈給倫敦大學,倫敦大學為此而專門修建的博物館是倫敦UCL大學的一部分。近年由於安保問題,大維德基金會的全部藏品轉移到大英博物館展出。

大英博物館“至正型元青花龍紋象鼻大瓶”的前世今生

大維德基金會收藏的中國瓷器最有名的是至正十一年(1351) 青花龍紋象鼻大瓶,是世界上已知最早有確切紀年的青花瓷器物。此瓶成對,器型複雜,形體又大,九層紋飾 ,幾乎囊括元青花繪畫內容的全部,後凡是層次多,繪製內容相彷彿的元青花,都被統稱為“至正型” ,可見此瓶的影響力。這對花瓶是現存最重要的青花瓷樣品之一,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瓶,曾被BBC和大英博物館聯合評選為代表世界歷史的100件物品之一。

大維德基金會的藏品以中國陶瓷為主,館中所收藏的大約1,700件陶瓷來自中國宋朝到清朝各個朝代,跨越了將近1千年。雖然藏品中並非每一件都屬精品,但是,其中不少都是有重要的銘文或者款識,館中的中國藝術品的藏量在英國乃至歐洲都是甚為罕見的。而在這個館藏區域,入內的第一個展品就是這對非常著名的元代青花瓷器象鼻瓶,堪稱該館的鎮館之寶。

大英博物館“至正型元青花龍紋象鼻大瓶”的前世今生

青花瓷是中國瓷器的主要品種之一,從現有資料看,唐宋時期已有青花瓷器出現,但是此前公認的青花瓷器是在明清時期達到巔峰狀態。明永樂、宣德時期是青花瓷器發展的一個高峰,以製作精美著稱;清康熙時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發展到了巔峰;清乾隆以後青花瓷因粉彩瓷器的發展而逐漸走向衰退。因此青花瓷器的發展主要在明清時期是很長時間以來業內的一個共識。但是大維德基金會展示的這對龍紋象鼻瓶卻打破了這個公認的事實。
1929年,英國人霍布遜在大維德基金會所藏的青花瓷器中,發現這對帶“元至正十一年”銘文的青花雲龍紋象耳瓶,高度達63.3釐米,高圈口,高圈足,象耳銜環。瓷器瓶上頸部銘文為“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德教裡荊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舍香爐花瓶一付祈保閤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淨一元帥打拱”62字銘文。當霍布遜把這一發現迅速公諸於世後,沒有引起世人注意,更沒引起國人的興趣。在國人的眼裡,原本就沒有什麼“元青花”,一個外國人何談什麼元青花呢?


大英博物館“至正型元青花龍紋象鼻大瓶”的前世今生

到了上世紀的1952年,美國人波普博士以這個“至正十一年”銘象耳瓶為“標準器”,對伊朗艾斯迪爾寺博物館和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博物館收藏的中國青花瓷,進行排比分析,查找到七十四件特徵相同的青花瓷,認定這對象鼻瓶是中國江西景德鎮同時代產品,並稱之謂“至正型”青花瓷器。他的這一重大發現,使得元青花瓷器成為公認的事實,並將青花瓷器的鼎盛時期提前了一個朝代。他發表的《中國十四世紀青花瓷》論著,震驚了全世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此頒發金獎給波普以表彰他在此領域的卓越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瓷器領域頒發的唯一金獎卻與瓷器的發明國無緣,這也堪稱一個令人遺憾的現象。
說起這對珍品的流失,還有一段令人唏噓的故事。這對瓷瓶原供奉於北京智化寺,不知何故,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落入旅英華裔古玩商吳賚熙手上。當時他帶著這對罕見的青花雲龍象耳瓶來到琉璃廠,請當時古玩行的高手掌眼並打算出售。遺憾的是這對珍貴的文物被當時幾乎所有的“高手”認為是贗品而拒之門外,“元代無青花”幾乎是當時中國古玩行的“共識”,中國人在自己的家門口失去了首先認識元青花的機會,最後這對象耳瓶輾轉被英國收藏家大維德爵士收藏。

元青花瓷器現在在收藏界是奇貨可居,存世量很少。目前除了大英博物館,倫敦的阿爾伯特-維多利亞博物館、伊斯坦布爾博物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日本東京松崗美術館以及北京故宮博物院都收藏一些珍貴的元青花瓷器。

大英博物館“至正型元青花龍紋象鼻大瓶”的前世今生

2005年7月倫敦佳士得拍賣行拍了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以一千四百萬英鎊成交,創下了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紀錄,舉世震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