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挑食寶寶都是別人家的?那是因為你還不夠了解挑食的真相


不挑食寶寶都是別人家的?那是因為你還不夠了解挑食的真相

真相1 挑食程度原來也分輕重


挑食、偏食可分為輕中度和重度。根據我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人平均每週吃25種以上的食物。雖然還沒有針對孩子的標準,但專家認為,輕中度挑食是指孩子每週攝入的食物多於10種,不完全拒絕某一種類食物,生長髮育狀況不受影響,且沒有慢性疾病和消化道問題;重度挑食是指孩子每星期攝入的食物不超過10種,完全迴避某一類食物,比如,完全不吃肉,或者完全不吃蔬菜,其生長髮育狀況受到了明顯影響,且伴隨有消化道潰瘍、出血等消化道問題。當然,如果孩子完全不吃某一類食物,也可能是過敏所致,比如不喝牛奶,是因為對牛奶過敏。


真相2 寶寶接受某種食物,可能需要嘗試20次


調查顯示,有75%的媽媽在寶寶3 次拒絕某種食物後,就會認為寶寶以後再也不喜歡這種食物了。實際上,寶寶接受某種食物沒有那麼快,不要輕言放棄,有時候,添加一種新食物甚至可能需要耐心嘗試20 次呢!寶寶接受新食物的快慢,和他對新事物的認可速度及安全感有關,尤其是氣質敏感型寶寶,

接受新食物對他們真是一大挑戰,大人的稍許不耐煩就可能讓寶寶對食物產生恐懼心理,而並非是真正不接受食物的味道。因此,一定要給予這類孩子足夠的耐心和持續的鼓勵。那些缺乏耐心、因寶寶拒絕食物而將不快“寫在臉上”,甚至直接批評寶寶的媽媽們,要悄悄地檢討下。


不挑食寶寶都是別人家的?那是因為你還不夠了解挑食的真相

真相3 特殊時期沒胃口,不是寶寶在挑食


家長們會發現,某些時候孩子胃口明顯變差,這是在挑食嗎?這可能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表現,比如:寶寶在長牙,或者患有口腔潰瘍等口腔疾病,就會拒絕鹹、燙、硬的食物;2歲後發育減緩,表現出食慾減退,某段時間可能也會出現拒絕過去曾經喜歡的食物等表現。此外,其他一些原因也可能導致寶寶的胃口不佳,如有些水果和蔬菜會引發口周過敏綜合徵,導致孩子不願意接受;還可能是食物難吃,或是寶寶情緒不佳,或是零食吃多了,等等。這些情況都需要家長細心觀察,別因為寶寶一兩次不愛吃,就放棄某種食物,或者斷言是寶寶挑食。


真相4 有些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挑食、偏食


孩子不吃某種或幾種食物,這就是挑食、偏食?可能還算不上。挑食、偏食通常是對某一類食物(比如所有的蔬菜)表現特別喜歡或很討厭的不良習慣,它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因拒絕吃某類食物,導致攝入量過少;二是常常只吃有限的幾種食物,不願嘗試新食物,特別不喜歡某種氣味和味道的食物。

挑食、偏食可能是因為疾病的原因,也可能是餵養方法不當導致的。


真相5 挑食、偏食有時會不治而愈


寶寶一挑食,媽媽就焦慮。實際上,不嚴重的挑食、偏食,不會對孩子的發育和健康造成什麼危害,除飯菜外,孩子從零食和牛奶中也能獲得一些能量和營養,只要他的身高、體重在正常範圍內,家長就不用太過擔心和焦慮。很多時候,孩子的挑食、偏食行為是階段性的,堅持科學餵養,愉快就餐,孩子挑食、偏食的毛病就會減輕,甚至自愈;如果家長過度焦慮,反而會增加餵養難度,讓情況變得更糟。


不挑食寶寶都是別人家的?那是因為你還不夠了解挑食的真相

真相6 寶寶的口味隨媽媽


母親在懷孕與哺乳期喜歡吃的食物會成為嬰兒最早接觸的味道。孕中晚期的胎寶寶對媽媽進食的味道就有感覺了;寶寶出生以後,媽媽飲食的種類會影響母乳的味道,這也是嬰兒今後能順利接受自己家庭食物味道的基礎。所以,媽媽的飲食要儘量豐富多樣,設法建立起健康的飲食習慣,因為你對食物的選擇會對寶寶產生長遠影響。


真相7 寶寶的聰明超乎想象


兒科醫生克拉拉·戴維斯博士做過一項著名實驗:為孩子們提供33種食物,每種食物都很健康,沒有任何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專家們將這些食物每餐輪流擺放到餐桌上,讓孩子們隨意選擇,吃什麼、吃多少完全由他們自己說了算。令人驚訝的是,很長一段時間過去,這些孩子都非常健康,實驗結果非常理想。原來,聰明的寶寶們竟然會調節自己的“食譜”,科學地選擇吃什麼、吃多少! 根據這個實驗,戴維斯博士認為,家長們提供健康食物才是關鍵,干預其實是多餘的,

孩子們非常聰明,完全有能力自主選擇吃什麼、吃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