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一個人來瘋的孩子咋辦?現在兩歲?

Y六六小可愛


人來瘋的孩子是希望表現自己,這是一種自然的人性需要,值得鼓勵這種動機,願意被看到,被重視。先有這個理解,這種接納。

在此基礎上,帶著笑,帶著愛,可以適當約束,教會他換位思考,感受他人的感受。教會他禮貌。還可以給他空間,讓他得到尊重。這些都是成長的養料。


湯雪隨筆


我家小寶現在正好兩歲,感覺挺聽話的,但是比較喜歡蹦躂,家裡的水壺打開了,他發現你不看他,他會在壺裡扔東西,他其實最愛廚房,會去打開面袋,說要捏小狗,會把油壺桶打開,把油潑掉,會故意扔掉碗,我滴媽啊,好多啊,說不完,不過就是你說什麼他聽什麼,三秒不到全忘掉


日子都餵給了貓的圖圖


瘋就瘋吧。我家兩個人來瘋。

加上我算三個。我已經讓他倆氣瘋了。。。

小孩子都有這個階段吧。長大了不就好了嗎?在大一點,他們可能見人,就不說話了。

有時候想想,停好玩也可笑的。也只有孩子才做出這樣的事來。

一來個人,就總想得好好表現一把。你不讓他說,不讓他動,他們反而更厲害。

最近都在家待的雞飛狗跳。我家的這倆,每天她奶奶一來,那就好戲開始了。

這倆孩子就開始了他們的本色表演。

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孩子的童年,就適當讓他們瘋會吧。




秦時月兒


這個孩子我家也有一個,目前六歲了,說教都沒有用。姥姥姥爺慣著,爸爸寵著,唯獨我說的話還能管一會。不要五分鐘繼續,打也打過,沒用。說他他也知道,但是到時候就忘了。由著他吧,又擔心他以後不好管教。專家說人多的時候要考慮到小孩的自尊心。儘量不和他大聲說話,輕言細語的勸說。反正我是沒轍。惹毛了就是逮著關著門打一頓再說。


夕陽的影子一


孩子都這樣,記得我家丫頭小時候,家來來人都興奮的很,客人一走無論誰都會哭一通,我也是發愁,想著自己小時候不這樣啊,孩子怎麼這樣呢,而隨著她年齡的增長,慢慢就消失了,我有個小侄女,有天和我媽媽視頻時,聽見她在哭,問她為何哭,我媽說家裡只要來客人玩的好走時都捨不得讓走,會哭一會……現在孩子這樣大抵是一個孩子,太寂寞了,因為我們小時候兄弟姊妹們多,小夥伴多,玩伴多,所以不寂寞。


樺談君


呵呵,聽您說孩子是人來瘋,那這個孩子,一定很活潑,很好動,很可愛吧[捂臉][捂臉],孩子才兩歲,正是人見人愛的時候,記得我家孩子兩歲的時候,她會把櫥子裡所有的用瓶子裝著的各種豆子,各種小米呀大米呀,都拿出來,擺在客廳。當然我會把瓶蓋擰緊。然後再一一的都放回去,這樣的遊戲他會玩上很久。孩子還小,只要她不睡覺,都會在玩遊戲。或者再哭,或者再笑[捂臉][捂臉]我們家長能做的就是需要幫忙的時候幫一下,陪她玩會,或者他弄了滿地,不玩了,就收拾唄。其實家裡有個可愛的孩子真的不是壞事,不會孤獨寂寞啥的[捂臉][捂臉]


姐依然驕傲622


小時候,我也曾是個人來瘋,後來被老爸直接批評人來瘋,當時感覺這個詞是種侮辱,後來就收斂了,以至於後來家裡來客人都不願意出房門。所以,我覺得孩子人來瘋雖然讓父母感覺難堪,但孩子本身並無多大問題,而且"人來瘋"也是很多孩子的"通病",父母耐心給孩子說明道理,告訴孩子大人間有話要談,小朋友表現過多是一種打擾,相信孩子會慢慢明白並學會待客禮儀的!


新雨R


我覺得挺好,我挺喜歡那種自然熟的小孩,小孩的性格開朗活潑點還是好些。

正所謂從小看大,三歲知老。小孩從小的性格開朗活潑,長大後也會一樣。像那種悶葫蘆或三棍子都打不出個屁的,是不討人喜歡的。而且這種小孩長大後,想融入社會也會比較難。


ccff668899


我家孩子就是人來瘋型的,還特別愛表現,注意力也不集中,上課愛走神,現在大了慢慢講有時也會聽,說出她的人來瘋後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發現好些了,但孩子總歸是孩子,控制不住自己,不過人來瘋的孩子我發現內心都很陽光,性格比較外向,所以如果不是太出格,就隨她去吧!


兩寶的虎媽


想解決問題,首先要了解問題的本源,其實,有“人來瘋”表現的孩子。主要原因是:

第一,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控制自己,用自己的方式吸引別人的注意。

第二,愛出風頭,過分張揚。有時候會忽略基本禮貌,不懂得尊重他人

第三,孩子缺乏讚美,孩子渴望關注,渴望賞識的心理。

知道了原因,然後針對原因“對症下藥”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絕大部分是因為溺愛所致,所以,平時身為父母要多多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對孩子的每個要求都設法滿足,特別是不合理的要求,父母一定要學會對孩說“不”。讓他知道世界不是圍繞他轉。

對於愛出風頭,愛表現,以致忘了禮貌的孩子。作為父母,首先要多多肯定孩子的表現,讓孩子的表現欲得到滿足。

其次多跟孩子溝通,讓孩子知道在人前應該如何表現,哪些行為是不禮貌的行為。

最後,這樣的孩子榮譽感強,可以多給他們獨立活動和取得成功的機會,讓他們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並及時地給予他們讚許。

對渴望得到賞識關注的孩子,說明他們得到的讚美比較少,因為太想獲得讚揚,他們可能會在客人面前“人來瘋”,有時候外人礙於面子,可能會違心誇獎幾句,這樣孩子需要表揚的心理得到了滿足。所以,父母也要多思考自己是否壓制了孩子的天性。

我們都知道,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的基本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馬斯洛認為人在追求自我實現需要的過程中,如果自己表現出的聰明才智得到實現,就會獲得極大的滿足和成就感。孩子也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思想,同樣也有自己這五種層次的需求。

希望能針對這種種表現和心理看看孩子屬於那種情形,再認真對待。

相信在父母孩子的共同努力下,每個孩子都會是我們的天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