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置業該咋選?疫情之下自有答案


購房置業該咋選?疫情之下自有答案

要買房了,自住,有相應的首付預算,該怎麼選?是地段品牌重要,還是看社區、戶型大小?關於這些問題,其實生活當中就有答案,尤其是2020年的這個令人有點措手不及的開局,全民動員防控疫情的日子,一切耳聞目見的人和事,稍加梳理,就是一套選房攻略。


疫情選房啟示一:你希望你有怎樣的鄰居

疫情期間,您希望有怎樣的鄰居?當然希望鄰居也和你一樣,有很強的衛生意識和防護意識,當然也希望鄰居也和你一樣,沒有吃野生動物的癖好,當然也希望鄰居跟你一樣有公共衛生意識,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說話交流輕聲細語而不是口沫橫飛。


某程度上,這些都是生活習慣所導致的,而生活習慣也跟一個人的教育背景、經濟條件、過往生活環境有關。前文提到的當然是一些好習慣,但換個角度想,或許您不習慣這些,而您的鄰居也是如此,大家生活習慣一致,那翻到並無大礙,因為既然臭味相投,便不會有摩擦和衝突。


當然,我們還是希望選擇與保有好習慣的人做鄰居,那我們不妨思考一下,什麼樣的人會符合你的要求,這些鄰居是不是教育水平與你相近、地區生活經歷與你相仿、飲食習慣與你相近、年齡結構是否與您相近、認同的價值理念是否和您一致?而這些是不是可以通過物業地段、物業定位、物業樓齡等因素去判斷。


譬如您要入手的房源,位於老城區還是新城區,該板塊是土著居民的聚集地,還是城市新移民的落腳點;猶如房源所在地是否臨近大型的產業園區,園區主力購房人群的教育程度、消費水平、地域來源,這些元素將決定您未來鄰居的人物畫像。


疫情選房啟示二:誰來為你搭建家門口的防線

所謂遠親不如近鄰,但如今的商品房社區,鄰里關係似乎沒有昔日街頭巷尾中守望相助的街坊感情,或者說快節奏的生活令人們少了培養鄰里關係的時間和精力。在疫情之下,社區生活的防線,需要一個服務細緻、高效的物管團隊來構築。


雖然從國家都地方,都有完善、到位的社區防疫指引,但各社區物管的執行力度、執行細緻度還是有所區別,除了常規的進出社區管理、體溫檢測、特定人群追蹤監察等,您的目標房源的物管企業,是否能想業主之所想,把服務做得更細緻更貼心。


抗疫期間,物管可以有多貼心?公共區域是否有高頻率的消毒清潔?業主不便出門採購的時候能否提供食品日用品物資代購服務?公共區域是否能為業主提供免過水搓手液?其他的防控和管理制度是否執行到位?以上種種,多瞭解多打聽,看個品牌房企的物業都做了哪些,選房源的時候就能心中有數了。


疫情選房啟示三:疫境物資補給你願意走多遠

疫情期間,大家都響應號召宅在家裡,不串門、不聚餐,但即便如此,外出採購生活物資還是需要的,這個時候,大家都希望超市就在家門口,那就可以省卻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環節,換來更多的安全感。


現在不少大型房企的開發的具有一定規模的住宅小區,其臨街商鋪都會引進生鮮商鋪、日用百貨類的商戶入駐,以方便廣大業主,另外也有一些商住綜合體項目,住宅就建在商業綜合體上蓋,而且還在地鐵沿線,無論採購或者外出都非常方便。


當然,具備大型商業配套的樓盤,一般都是地處城市核心商圈,定位和售價普遍不菲,如何選擇,還是要看著預算來選。


疫境選房啟示四:你希望有多少公共活動空間(人口密度)

疫情期間,社區的公共活動空間可能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大家基本上都要宅家防疫,但這個小區公共空間的大與小,整個小區的居住密度高與低,卻與防疫有著一定的關聯。


有專家建議,疫情期間,人與人之間最好保持1.5-2米的距離,當然這個是指雙方都佩戴口罩的前提下,對於咳嗽和打噴嚏,要防止被飛沫傳染,那就必須保持5-8米的距離。


假如用房地產行業的專業術語,這個居住密度就跟容積率相關,與樓棟的梯戶比相關,容積率越低,小區的住宅單元密度越低,而同樣顯而易見的是,2梯4戶的居住密度也比2梯6戶的低。低密度的小區,即便在公共區域,人與人之間也就能保有更多“私屬空間”,輕鬆保持“安全距離”。


疫境選房啟示五:你希望有多少私人活動空間

一天不出門,反正就是天天吃喝睡,要麼就是看手機玩遊戲,宅家完全可以客廳房間(帶套衛)兩點一線。但是假如是一個月不出門,那麼一個寬敞開陽的露臺,於你而言,將是沙漠綠洲般珍貴,你可以沉浸其中,沐浴溫暖陽光,呼吸清新空氣。

這個時候,你會不會後悔當初把入戶花園完整圍蔽,會不會後悔把生活陽臺改成廚房的一角?會不會後悔為了有個更大的客廳而放棄了一個擁有7米開間大陽臺的戶型?會不會後悔明明可以選擇附送超大花園的首層住宅單元,卻選擇了僅有一個三四平米小陽臺的高層景觀單元?


後記

這次疫情,其實並沒有教會你應該怎樣選房,而是引發了你更多關於生活的一些思考。房住不炒,住得舒心才是房子價值的最大體現。當然了,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個安樂窩,可以和家人一起,不必直面危險的抗議一線,吃一口熱飯、一口暖湯,自由自在地在小屋中溜達散步,已是無比溫馨和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