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每個月讀10本書,少嗎?

兵傳媒


每個月讀十本書,對我來說,青少年時期曾經有過,現在的我是絕對達不到,而且感覺沒有那個時間、精力和需要。搞樊登讀書會的樊老師應該可以,他以讀書為業,孜孜不倦,是苦是樂不論,已經形成慣性。

其實平均下來三天讀一本書並不難。偶爾遇到一本心儀已久的好書,手不釋卷,起早貪黑,一口氣讀完也是常有的。有時朋友推薦一本書,自己興趣不濃,邊看邊猜,隨手翻翻,囫圇吞棗,一天一本也沒有問題。只是過了一段時間記住了多少,消化了多少,吸收了多少,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學然後知不足,不足然後知學,學以致用。這是所有成年人在工作中讀書的動力和常態。

若論誰讀書多和誰讀書快,設個馬拉松或諾貝爾獎,世界上恐怕分分鐘都有人刷新記錄。但是否有意義,還真不知道。不過有的人把一本書翻來覆去讀幾遍十幾遍,倒是更加令人佩服。孔子讀《易經》,韋編三絕。毛澤東主席喜歡讀《資治通鑑》,300多萬字的多卷本一套書,他從15歲接觸到84歲走到生命的終點,幾乎一生時間,前前後後總共讀過17遍,做了大量批註。他說,“《資治通鑑》這部書寫得好,儘管立場觀點是封建統治階級的,但敘事有法,歷代興衰治亂本末皆具,我們可以批判地讀這部書,藉以熟悉歷史事件,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學而時習之,他們對一本書,一部書的掌握和消化吸收到何種程度更是讓人仰止。


肯下笨功夫的人


非常羨慕你能提出這個對於現在的我來說比較奢侈的問題

還記得小時候的我非常非常喜歡看書,甚至可以用痴迷來形容

但是那時候的書極其匱乏,不要說買書,就是借書,在那小小的農村村落裡,流傳來去的一共也沒有幾本

於是書對於我是極其珍貴的存在,就是在路上撿到片頁紙張也會拿起來看一看,五年級的時候同桌的一個同學竟然願意拿一本 岳飛傳 換我的訂書針,我都感覺佔盡了莫大的便宜

哥哥有一本 漢語成語小辭典 更是成了我愛不釋手的夥伴,我從裡面學到了各種各樣的歷史故事,深深的陶醉其中

是的,時間一晃我長大了,自己能做主了,經濟條件也比以前好上了太多

可是哪,忙著打牌,忙著交友,忙著吃喝,忙著睡覺,也忙著家庭與工作。只是忽略了當初的最愛

今天看到你這一個題目,有點幡然醒悟的感覺,是的,書是精神食糧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也是最容易最廉價學到作者對人世知識看法的途徑

我想一個月到底看多少本書,不一定非常重要,而養成一個長期看書的習慣,卻會是無比尊貴的存在

至此,象您學習,撿起來喜歡看書的習慣

謝謝



瓜哥理事


一個月10本書,真的不少了啊。

我讀書是從小學五年級開始讀書的,那時候學校有假期作業,為了看你讀沒讀,會讓你自己講出來,當時讀的也都是學校規定的世界名著。


在大學的時候是讀書的巔峰期,一年會買100本左右的書,會讀80本,讀完60本左右。大學時候買的書大都和專業沒有關係,我是學醫的,只有四分之一是關於醫學的,剩下的都是關於社科經濟的。


畢業以後工作了,還會繼續買書的習慣,但是讀書真的太難了,站在一個月能讀完一整本書就不錯了。

所以這一個月能讀十本書,真的是太多了啊。


有趣的長海叔兒


不少,我覺得有點多!

看書是一個欣賞愉悅的過程。每一本好書都需要細細品味,不是說看得慢,而是有思考!

如果你看完一本書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體會。這比你讀多少本書都有用!

高中大學在圖書館裡看了很多書,但是讓我現在回憶起來,我大概書名都不記得了!反而是有些網絡小說,我還截屏思考過。

希望你讀書不要貪快,好好思考一下。看的時候,有沒有一個瞬間,讓你想停下來想一下,這個比看很多書更重要!


糖寶寶的七七


我覺得有點多吧!


雖然現在都講究精進,所以很多人都在通過讀書來提升自己,但是我覺得我們不能單純的追求數量,而不求質量。

首先我們要問問自己,我麼讀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我們通過讀這本書要學到的東西是什麼,我們讀書不能把時間浪費在“過眼”閱讀裡,“過眼”閱讀就是說只求速度,只是文字在自己的眼前過了一遍,但是並沒有在自己的大腦裡面留下任何痕跡。


這樣的閱讀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不過是自己在自欺欺人,自己覺得自己讀了很多書,但是真正能夠學有所用的東西卻寥寥無幾。這樣的閱讀又有何意義呢?

所以我們讀書要細細地讀,並且把書中的精華都學到,知道這本書裡面講得是什麼意思?這本書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這本書帶給我們怎樣的觸動?……


所以讀書的時候,我們可以邊讀書邊做讀書筆記,或者把觸動的地方畫下來,在旁邊寫上自己的內心感受。最後可以寫成一篇書評發表在自己的個人平臺,和大家一起交流討論,進一步深刻體會書中的內涵。

我們讀書的目的是通過讀書讓自己變得更加通透和豁達,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我覺得只追求數量的閱讀對自己反而是一種負擔!細細品,慢慢讀,你會變得更加快樂!


北邁


對於上班族而言,每天1-2小時的時間浪費在路上是非常常見的。而這段時間就是拉開差距,豐富人生的寶貴時間。

出門常帶一本書,這本書宜淺不宜深。帶本只能正襟危坐才能理解的書顯然不合適。此時看看模塊化比較強的書很好,因為這樣可以隨時斷點,隨時繼續。進入狀態也比較方便。

過去一年裡,我有大量的書,是在各種交通工具上看完的。另外,在外面的干擾可能比較大,所以容易讀的書非常合適。

不要小看這些零碎時間,和一些讀書很少的人比起來,每天這點時間已經超過他們的每週讀書時間了。一天2小時,一年730小時。就是一個月!

於上班族而言,每天1-2小時的時間浪費在路上是非常常見的。而這段時間就是拉開差距,豐富人生的寶貴時間。

出門常帶一本書,這本書宜淺不宜深。帶本只能正襟危坐才能理解的書顯然不合適。此時看看模塊化比較強的書很好,因為這樣可以隨時斷點,隨時繼續。進入狀態也比較方便。

過去一年裡,我有大量的書,是在各種交通工具上看完的。另外,在外面的干擾可能比較大,所以容易讀的書非常合適。

不要小看這些零碎時間,和一些讀書很少的人比起來,每天這點時間已經超過他們的每週讀書時間了。一天2小時,一年730小時。就是一個月!


莫羽錦


閱讀不在乎多少,在於你是否從中學到了知識。

我目前每月讀三本書,每讀完一本書,就會用自己的話把整本書的知識點做一個歸納總結。這樣做的好處是我能更清晰的掌握書本上的知識。

所以,多和少取決於你想要從書中學到什麼?

一、只是為了獲得資訊

這類書籍很多,因為書中的知識點都是你能理解的。你只需要把裡面的信息提取出來,瞭解即可。就像是看抖音、快手、今日頭條等等。

二、為了獲得理解力的提升

這類書籍比較枯燥,因為內容理解很費腦,但同時對你自我提升的幫助也是最大的。

我不清楚你所說的十本書具體是指什麼樣的書,有多少萬字。但是我個人建議,看書還是以增長理解力為主。貪多嚼不爛。就像蒙田說的:“初學者的無知在於未學,而學者的無知在於學後”。你看了這麼多的書,真的都學懂了嗎?


學子成長計劃


如果每個月讀10本書,一年就是120本,而在年人均讀書4.8本(包括教科書)的中國,可謂是一騎絕塵、遙遙領先。在讀書最多的猶太民族中——年人均讀書64本,這也是一個領先的數量。自己喜歡讀書,但從來一年沒讀到過120本。

讀書是否功利化是經常被討論的一個問題。

大學畢業6年了,參加了幾次各種行業的同學聚會。房子買哪了,車子啥牌子,女朋友哪裡人,工資多少,最近玩啥遊戲,在追什麼劇,這些是談論最多的話題。從來沒聽過有人問你最近讀了什麼書!!!

唉,這是一群又一群的大學生、研究生,幾乎都不讀書。讓一個需要養家餬口、要還車貸房貸的人讀書顯得似乎是一種過分的苛求。

大學掛過科,沒拿過獎學金,很遺憾,但唯一幸運的是讀了222本書——這個數字顯的有點二,積攢四個本讀書筆記。只能偶爾自己拿出來翻一翻,幾乎沒有人可以交流。

每年讀120本書,算是讀書領域的高手,但不像打遊戲的高手,可以拿出來實力吹一番,引來一大波點贊。往往讀書多的人,在眾人前話都不多,顯得有點內向,不太會侃侃而談。

有很多人都在說讀書的質量比數量更重要。自己也同意,一味的追求讀書的數量也有不足。但是,讀書如果沒有一定數量的累積,所謂的讀書質量也不可能好到哪裡去。所有讀書有成就的人,都是博覽群書以後的精讀、深讀。

所謂的半部《論語》治天下,絕對是博覽群書以後的“半部《論語》”,而不是就一本書啃到老


未來ultra


我認為讀書不在數量,在乎質量。

一個月讀十本書,數量上是挺多的,如果能吸收知識還好,如果只是讀讀,我覺得書還是精讀為好。

推薦幾本適合閱讀的書,你可以考慮考慮。好書應該多度讀精讀。[呲牙][呲牙]

《活著》,作者餘華

“灑滿鹽的路上,盡是人生。”

《活著》餘華作品,講述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的福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讀一頁,都讓我們止不住淚溼雙眼,因為生命裡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追風箏的人》

美國作家卡勒德·胡賽尼作品,講述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阿米爾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隨父親逃往美國。

成年後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阿米爾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點心力,卻發現一個驚天謊言,兒時的噩夢再度重演,阿米爾該如何抉擇?

故事如此殘忍而又美麗,作者以溫暖細膩的筆法勾勒人性的本質與救贖,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平凡的世界》

路遙作品,《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作品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鬥的精神,對今天的大學生朋友仍有啟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三友逗逗


每個月讀10本書這要看情況。

書有厚有薄,厚的書象<、<

泛讀就是撿主要的,不是每頁都仔細地去看看。像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的短篇小說<>要略遜色了一些。

好書,充滿陽光,讀後給人振奮,使人受益非淺;不好的書看後沒啥收穫,有的甚至使人墜落。所以我們要睜大眼晴去選書、讀好書,使我們能在好書的指導下,越讀越愛讀,越讀越喜歡,讓我們的精神生活豐富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