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五子良將的後人命運究竟是怎樣的?

談古論今聞歷史


于禁、張遼、徐晃、樂進、張郃這五個人被稱為曹魏“五子良將”。他們都以英勇善戰而著稱,在三國時代都是響噹噹的人物,官封列侯。但他們的後代就像魯迅先生的名言“一代不如一代”。

五人後代分別解說如下:于禁:于禁生前深得曹操器重,是曹操麾下外姓將領中唯一一個假節鉞的人。雖戰績卓著可惜歷史有汙點,曾經投降關羽。關羽被東吳殺死後,于禁又成了東吳的俘虜。後來,曹丕稱帝,東吳稱臣,將於禁歸還曹丕。曹丕有一次讓于禁出使東吳,臨行前故意讓他去拜謁曹操的陵墓。曹丕暗地裡命人在曹操的墓穴中畫了一幅畫,內容是在與關羽的戰鬥中,龐德寧死不屈而於禁卻投降的情形。于禁見到後,羞愧而死。他有一個兒子叫於圭,于禁死後嗣封益壽亭侯的爵位。於圭一定是才能平平,歷史上沒有記載他的任何事蹟。於圭的後代也沒有任何記載。


張遼:張遼有三個兒子,長子張虎最有名氣。張遼死後,張虎襲父親爵位晉陽侯。諸葛亮北伐,曹真派張虎為先鋒,樂進兒子樂綝為副先鋒,結果被諸葛亮打敗,張虎被活捉,在臉上畫字後被放回來。可見比起他父親的功夫真是差遠了!倒是司馬懿在平定遼東公孫淵時,張虎立了大功,生擒公孫淵父子。後被封為偏將軍。張虎有一個兒子張統繼承了晉陽侯的爵位。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後不久,張統的晉陽侯爵位被廢除。後來官居樂浪郡太守。他的後代名不見經傳,只能說是乏善可陳了。張遼的另外兩個兒子,連名字都不知道,就別說了。


徐晃:徐晃的兒子叫徐蓋,名字挺威武,可惜也只是繼承了父親的陽平侯的爵位,沒有什麼事蹟留名青史。西晉代魏後,爵位被司馬氏廢除。 徐蓋的兒子、徐晃的孫子徐霸,也是名字聽著挺厲害,史書上沒有什麼事蹟可考,真的是徒有虛名。


樂進: 樂進的兒子叫樂綝,繼承了父親樂進的廣昌亭侯爵位。樂綝性格果斷勇敢,有其父風範,官至揚州刺史。後來,諸葛誕舉兵造反,被諸葛誕殺害。追贈衛尉,諡為愍侯。其子樂肇嗣任。以後就沒有記載了。

張郃:張郃有四個兒子,都屬於“啃老族”,都因為老父親的戰功被封為列候,而才能和事蹟都沒有記載。


文章寫到這裡,忽然想起了劉禹錫的一首詩: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曹魏五子良將,何其英勇,後代子孫卻湮沒無聞。這裡面一個重要的原因不得不說,那就是:這五個人都是曹操愛將,司馬氏篡位奪權後,當然對這五人有所顧忌,後代不受重用也是理所當然!但歸根結底也是他們的後代沒有祖先的那響噹噹的兩下子!


淘不盡風流人物


曹魏五子良將指的是于禁、張遼、徐晃、樂進、張郃五人,雖然他們都是能征善戰之將,但後人們混的都很一般,其中混的最好的是樂進之子樂綝,官至揚州刺史,但被諸葛誕所殺。

于禁之子於圭

于禁堅毅持重,深受曹操信賴,但誰也沒料到他會在襄樊之戰中率領3萬多人投降關羽。曹操不禁感嘆,于禁跟了我30多年,為何在面對險境之時還不如剛剛歸順的龐德?

東吳偷襲荊州後,于禁又被東吳所獲,受到虞翻等人的輪番羞辱。221年,孫權將於禁送還,曹丕讓他去拜謁曹操高陵,卻命人將龐德戰死、于禁投降的內容畫於陵墓之中。于禁看後羞愧難當,不久病逝,曹丕給了他一個很不好的諡號——厲候。

于禁之子於圭承襲了于禁益壽亭侯的爵位。由於于禁的原因,於圭沒有受到重用,只有爵位,沒有官職,所以他在歷史中的記載僅此而已。

張遼之子張虎

張遼原是呂布部將,後歸順曹操南征北戰,立有許多戰功。他長期活躍於對抗孫權的前線,尤其是合肥一戰,以800士兵大破孫權十萬人,威震逍遙津。

張遼於222年病逝於江都,曹丕追諡其為剛候。

張遼有三子,長子張虎繼承了他晉陽侯的爵位,官至偏將軍。在演義中,張虎的戲份不少,他作為副先鋒隨曹真抵禦諸葛亮,又在上方谷之戰中救出了被包圍的司馬懿父子。後隨司馬懿征討遼東,並生擒公孫淵。

張遼的另外兩個兒子姓名不可考,因張遼的軍功被封為列候和關內侯,但沒有其他記載。

徐晃之子徐蓋

徐晃原是楊奉部將,後歸順曹操。徐晃善於治軍,剛正清廉,參與了許多重要戰役。特別是在襄樊之戰中擊敗關羽,立下大功,曹操稱其“有周亞夫之風”。227年徐晃病逝,被追諡為壯候。

徐晃有一子徐蓋,繼承了他陽平候的爵位,除此之外並無其他記載。

樂進之子樂綝

樂進很早就跟隨曹操,他雖然容貌短小,但性格果敢,頗有武勇。樂進善於先登,經常第一個衝上敵方城池,立有不少戰功。214年,樂進和李典、張遼屯兵合肥,並擊敗了孫權的十萬大軍。

218年樂進病逝,被追諡為威候,其子樂綝繼承了廣昌亭侯爵位。史載樂綝果敢有父風,官至揚州刺史,是五子良將後人中混的最好的一個。

257年,司馬昭任命徵東大將軍諸葛誕為司空。諸葛誕認為這是明升暗降,受到了司馬昭的猜忌,所以和文欽等人在淮南舉兵叛亂。諸葛誕發兵揚州勸降樂綝,但樂綝堅守不從,被叛軍斬殺於城樓之上。

曹魏感念樂綝忠義,追諡“愍”,加贈衛尉,讓樂綝之子樂肇繼承其爵位。

張郃之子張雄

張郃本是袁紹大將,在官渡之戰中歸順曹操,是五子良將中壽命最長之人。他長於用兵,巧謀善變,又縱橫戰場多年,是諸葛亮北伐時最為忌憚之人。

228年,張郃擊破馬謖佔據街亭,被封為車騎將軍。231年張郃追擊蜀軍,在木門道被蜀軍伏擊,右膝中箭而亡,被追諡為壯候。

張郃死後,長子張雄繼承了鄚侯的爵位,另外四個兒子被封為列候,幼子為關內侯爵。

為何五子良將後人大多都很平庸呢?

五子良將都出身寒門,因曹操“唯才是舉”的用人政策,他們才能受到重用,名留青史。但到了曹魏時期,曹丕為了獲得世家大族的支持廢除了唯才是舉政策,實行“九品中正制”,徹底堵死了寒門上升的空間和渠道。

所以五子良將的後人大多數只能繼承父親的爵位,但想在講求門第的曹魏做官是非常困難的。而到了曹魏後期,隨著司馬氏掌控了曹魏政權,作為曹魏重臣後代的他們就更難獲得重用了。

而蜀漢和東吳的情況與之相反,由於兩國都是“外來戶”,政權牢牢掌控在荊州集團和淮泗集團手中,所以元老重臣之子都能獲得重用。


石頭說歷史


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因五人都屬曹操麾下早期重要外姓武將,並在《三國志》中被陳壽列為一傳,故被後人並稱“五子良將”。五子戰功卓著,但他們的後代基本太大名氣,除了少數幾個有些事蹟記載外,很多連名字都沒留下。更多是靠著祖上福廕。一一看一下吧。

張遼,兒子至少有三個,其中只有張虎一人被記載了姓名。在張遼傳記最後,記載了“遼薨,子虎嗣。為偏將軍……薨。子統嗣。”張虎繼承了父親張遼晉陽侯的爵位,並因軍功獲封偏將軍。另外張遼至少還有兩個兒子,首先是曹丕稱帝后,張遼的一個兒子被封為列侯:“文帝即王位,轉前將軍。分封兄泛及一子列侯。”根據古代爵位世襲制度,嫡長子繼承父親爵位,另外加封的爵位由其他兒子繼承,所以這個兒子不是張虎。另外一個是在黃初六年,曹丕念張遼、李典合肥之戰功勞,各加封一子為關內侯。關內侯低於列侯,所以也不是張虎及之前那個被封列侯的兒子,而是第三個。張虎之子張統,在張虎死後繼承了晉陽侯爵位。(張虎、張統父子都沒什麼事蹟,百度百科給張虎編出來的戰功都是演義所寫,歷史上毫無根據。至於張統投降慕容廆更是不知所云,那個張統是遼東人,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和張遼的孫子是一個人)。

樂進,兒子至少有兩個。其中,樂綝在建安二十三年樂進死後承襲了他的廣昌亭侯爵位。後來諸葛誕叛亂,攻打揚州,樂綝被諸葛誕所殺,朝廷追諡“愍侯”,追贈衛尉官職。死後,其子樂肇承襲廣昌亭侯爵位,之後沒有記載。樂進另一個兒子和張遼的另兩個兒子一樣沒有名字記錄,只是三國志中有記載,建安二十年合肥之戰後,朝廷賜其一子為列侯。道理跟張遼那個被封為列侯的兒子一樣,按照世襲制度不可能是嗣子樂綝,而是另一個。

于禁,情況跟樂進相似,兒子至少兩個。首先是有名字的於圭,在於禁死後承襲了他的益壽亭侯爵位,另外在建安二十一年曹操進位魏王后,于禁曾奉命制約曹操一直有心除掉但忌憚其勢力的將領朱靈,讓朱靈及其部眾不敢鬧事,此後,于禁晉升左將軍,假節鉞(成為曹營地位最高的外姓武將),為此又加賜于禁一子為列侯,同前兩位的理由,此人不是嗣子於圭,但沒有留下姓名。史書中也沒有記載於圭的事蹟及其後代。

張郃,算是五子良將中兒子封爵最多的一個了,六個兒子封爵。主要因為他在五將中活的最久,官職相對更高,戰功立得更多。張郃死後,“子雄嗣。郃前後征伐有功,明帝分郃戶,封郃四子列侯。賜小子爵關內侯。”也就是說張郃的兒子張雄承襲了張郃鄚侯的爵位,另有四個兒子被封為列侯,最小的兒子封為關內侯。估計張郃的所有兒子都封爵位了。

徐晃,應該有兩子兩孫。“太和元年,徐晃薨,諡號壯侯。其子徐蓋嗣位。徐蓋薨,其子徐霸嗣位。魏明帝分晃戶,冊封晃子孫二人皆為列侯。”也就是說,徐晃的兒子徐蓋承襲了徐晃的陽平侯爵位,徐蓋死後他兒子徐霸承襲了爵位。魏明帝曹芳又加封了另一個兒子和一個孫子為列侯,“皆”說明徐晃應該就是這二子二孫,事蹟都沒有記載。


伊耆角木


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為五子良將是演義小說說法,出自三國志《張樂於張徐傳》,名列在前的就是張遼,張遼是漢武時期馬邑之圍的大富商聶壹之後,避禍改姓張。初從丁原,受丁原的派遣到洛陽幫助何進,何進敗,歸屬呂布軍,隨之轉戰中原,在呂布覆敗時投降曹操,受到喜愛和重用,與關羽交好,在袁曹之戰中有表現出現,白狼山之戰在曹純軍的幫助下,率領先鋒大破烏桓並斬殺烏桓單于蹋頓,長期駐紮在對抗東吳一線,曾以八百兵大破孫權十萬兵,有張遼止啼等傳說。他有三個兒子,長子張虎襲爵,張虎有子張統。正史中沒有出色表現,演義中張虎客串了隨曹真對抗諸葛亮,活躍在對蜀一線,後來又隨司馬懿平公孫淵。


樂進在曹操初起兵時便相隨,性格剛烈,五短身材,善於募兵練兵,從擊袁紹之子袁譚、袁尚兄弟於黎陽,又討黃巾有功,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打仗時身先士卒,常常先登。(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關羽鎮守荊州時,與文聘合力在青泥口擊退關羽的進犯,收復失地,在東線上也有建樹,張遼八百騎破十萬的成名之戰,也有樂進的輔翼之功。兒子樂綝,有乃父之風,長期鎮守揚州一線防備東吳,累有戰功,司馬昭懷疑諸葛誕,徵召他為司空入朝,要求他把兵權交給樂綝,諸葛誕心疑,直奔揚州,樂綝閉門不及,被諸葛誕所殺。兒子樂肇襲爵廣昌侯。


于禁是曹操從龍功臣,原是鮑信部將,鮑信死後被王郎引薦給曹操,治軍嚴整有度,從曹操破張繡於穰,擒呂布於下邳,袁曹大戰立下大功,曹操每次征伐,不是用於禁為行軍前鋒,就是用為後拒。可見信重倚賴之深。(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關羽北伐,襄樊告急,于禁受命率七軍救援,不明當地地理風土,被關羽抓住漢水高漲的機會水淹七軍,兵敗乞降。呂蒙白衣過江奪取關羽荊州,于禁被放回魏國,受到曹丕的羞辱,憂憤而死。兒子於圭襲爵,記載不詳,以于禁回國後所受待遇,日子應該好不到哪兒去。

張郃原是袁紹部將,官渡之戰時與郭圖等意見相左受到迫害,一怒之下降曹,隨曹操東征西討立有大功,曹操攻取漢中,留夏侯淵為主將,張郃徐晃等為副將,在進犯巴西時被張飛擊敗,夏侯淵死後代理統帥,率諸軍在陽平關拒擋劉備大軍直到曹操主力到來。曾安定羌胡,圍攻江陵,在三國中後期大放異彩,隨曹真屢拒諸葛亮北伐,在街亭大破馬謖軍,後在追擊諸葛亮退兵時中箭身死。張郃有四個兒子,長子張雄繼承了鄚侯的爵位。其他兒子都獲賜爵關內侯。

徐晃是關羽老鄉,原是楊奉部將,楊奉降曹中途變卦而徐晃成行,歸於曹操帳下後,參加官渡之戰、白狼山之戰、南郡之戰、關中征伐、夏侯淵平涼州之戰、漢中之戰,都有出色表現。為人不苟言笑,治軍嚴謹被贊有周亞夫之夫。關羽水淹七軍,中原震動,徐晃奉命再率大軍救援襄樊,擊敗關羽而解圍。有兒子徐蓋襲爵,徐蓋兒子徐霸。到西晉建立時,封國被廢除。


南方鵬



史華43


基本上都很平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