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預測:地產行業10大趨勢

歡迎關注公號:眾智晨城,可免費領取地產、城市更新幹貨學習!!


新冠肺炎必將是一次載入社會經濟史的標誌性事件。


這次疫情的影響,顯然要比“非典”加貿易戰對中國的影響要大的多。


如果沒有“猛藥”,全國經濟很可能面臨進一步衰退。


同時,地產調控的緊箍咒一陣緊似一陣。


近一個月的社會經濟活動的停擺,必將對地產行業產生新的創傷。


2020年地產行業的趨勢如何?策略如何?


我們試圖以略顯悲觀的判斷,分析全年房地產行業可能面臨的趨勢和變革。


1、武漢新房銷量下降50%


武漢上半年銷售冰封,全年銷售量同比下降50%是大概率事件。


整體來看, 3-4月份可逐步復工,但6-7月份才可能試探性開盤銷售與拿地。湖北商品房銷售只佔全國市場的5%,不會影響全國的大局。


但是上半年,民眾的置業情緒仍未從疫情的創傷中脫離出來,各行各業的工作重心都在復工復產和拯救現金流上面。下半年整個房地產市場才可能恢復正常。


去年在武漢新拿的項目,今年無法面市,很可能面臨虧損。


把武漢視為糧倉地的萬科、保利、融創等企業,將面臨較大的業績和現金流壓力。


在武漢周邊20大城市的佈局中,項目貨值超過集團總貨值的20%房企,應該是非常焦慮了。如果再疊加現金流緊張,那就很危險了。


2、全國新房銷售規模下降10%


當年SARS導致當年GDP下滑0.5個點,這次新冠肺炎或將導致全國經濟下行1個點。


在全國經濟整體下行、GDP破6的態勢下,2020年住房需求可能會同步萎縮。


金融放水,也只能抵消本次疫情帶來的外力傷害。疫情導致的國際經濟貿易的暫停,將給出口帶來疊加影響。


今年1月百強房企銷量下滑16%,二月份至少下滑80%,三四月份的小陽春大概率是泡湯了。


疫情過後,行業政策局部放鬆,只可能防止地產行業本身的調控帶來的銷售嚴重下滑。


2019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0.1%,銷售額增長也只有6.5%。


2020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可能會下降10%左右。房價很可能將迎來一年左右的低谷期。


武漢在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中具有很強的風向標意義。2019年,住房成交面積全國第1,同比增速30%,土地出讓金全國第五。經此一疫,去年底的短暫回暖將會被打斷,持續低迷狀態。


3、土拍平均溢價率跌到10%以下


疫情克服後,政府財政要依靠大量拍地來平衡政府赤字,同時大部分房企不是沒錢、就是沒膽。


土地市場持續低迷,也進入到買方市場。


資金雄厚的央企存在良好的拿地機會。逆週期拿地,戰略性降成本。


武漢土地價格肯定會極度低迷,一批有眼光有實力的房企可以趁勢拿地。


但對於大部分房企來說,現金流吃緊,死也不能拿地。況且大部分企業的土地儲備,撐過1年沒有問題,但是現金能夠撐過1年的極少。


醫療產業用地快速增長。


疫情之後,醫療產業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醫療產業用地,必將成為新的拿地機會。


隨著我們進入老齡化社會,醫療產業面臨更大的需求。每年萬億級的財政醫療支出,仍然難以滿足全國人民巨大的醫療需求。鴻茅藥酒大行其道,問題疫苗禍害兒童。人們需要醫療產業的大發展。


4、房企融資規模上升10%

因禍得福,房企融資最艱難的階段,應該過去了。


由於疫情對各行各業的嚴重影響,貨幣政策迎來一波寬鬆。降準、降息等系列金融手段扶持對實體行業,甚至可能出現局部行業的大水漫灌。

房地產行業對經濟增長有著穩定器和壓艙石的貢獻,而且其金融屬性太強,肯定會從這一波寬鬆貨幣政策中獲益。

放鬆融資渠道監管等政策,會讓房企融資難、利率高的問題將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但是,大房企更容易獲得更大規模的融資,而小房企活下去都難。


5、“五限”政策適度鬆綁


地產名人說過,房地產行業短期看政策、中期看政策、長期還是看政策。


今年,或許限價、限購、限售、限貸,將適度放鬆,國家和地方將出臺利好政策刺激房地產經濟。


甚至,有可能降低貸款首付比例,減少交易稅費,提升住房消費信心。


長期政策有可能是,加強產品品質的監管。


2003年SARS之後,中央確立了房地產業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地位,開啟了房地產行業的持續快速發展之路。


但今年,不要指望地產行業定位和去市場化調控政策的根本轉向。


6、降價跑量


局部地區,或將上演2014年的紅海血戰。


今年樓市或將比2019年更冷一些。市場重新進入買方市場,消費者更加理性,或持幣觀望,或等待撿漏。


即使疫情之後,市場會迅速復甦或局部反彈,但必然不能持久。


房企應在儲客、價格、促銷等策略上充分準備,積極應對。


恆大、融創等一大批企業,啟動認購之後30天無理由退房。


儲客、促銷不理想時,必將迎來降價跑量。


7、現金為王


嚴控成本,卡死現金。跪著也要活下去。


第一季度房企現金流最為緊張。到期債務將井噴,銷售現金流銳減,部分房企堅持不了6個月。


疊加去年下半年持續的現金流收緊,更多激進的小房企可能會在秋收之前倒下。


年中,或將出現一波項目轉讓與股權收併購浪潮。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甚至地產百強也將迎來新一波的兼併收購。


現金為王,將取代規模為王,成為經營理念的主流導向。


經過2019年的資金困境,2020年初的極限考驗,大家深切懂得了現金為王的份量。現金就是要命時刻救急神藥。


現金流預警機制,將成為行業管理新趨勢。


全集團、全專業、全週期的現金流管理,成為經營管理的基礎邏輯。


地產人逐步發現,經過了大運營、高週轉、跟投之後,現金流的管理邏輯是應對繁榮期和蕭條期的通用邏輯。


8、運營總上位


更多的房企設立首席運營官,成為總裁的首席參謀官與策略官。


傳統的運營崗位的職權得到大大加強,成為銷售總、財務總之後,最容易當上總裁的人選。


2020年,單向的城市擴張和財務槓桿,開始熄火罷兵。房企老闆的視線開始轉向內部的管理。


疫情之後,房企可能急於加快開工開盤以對沖風險。


但,在原有運營計劃被打亂後,房企如何調整全年的運營規劃和經營節奏,做到經營可控?


全國經濟活動的大停擺影響力有多少?各地經濟活力狀態如何?民眾住房消費情緒恢復怎麼樣?各地地產政策放開的尺度如何?


敏捷運營策略成為首選。


更小的市場縫隙、更快的窗口機會,需要因地制宜,敏捷運營。


支撐敏捷運營,必須要發揮信息共享的力量。項目基礎數據、進度節點計劃、貨值動態管控、資金流計劃、成本與利潤管控計劃,5類主數據必須要在各專業線進行共享。


各專業根據市場變化和經營需要,進行數據反饋。通過線上工具為線下賦能,形成企業敏感的神經系統。


9、產品力迴歸


正如中南總裁所言,產品做不好,蒼天繞過誰。


2020年是交付高峰,又到了考驗企業產品力的時候了。只有標準化的設計、施工、建造,才能保證交付的質量和口碑。


所有運動式的交付,都難免走樣變形。每一次客戶群訴都是在打老闆的臉。


項目上能夠在線辦公的,最重要的是建築設計和規劃設計的工作前置。只要分工明確、激勵到位,組織有力,問題都不大。


關鍵是通過設計前置為全面開工爭取時間。開發商可以與設計院、政府部門提前溝通,把設計圖紙和材料採購、招標清單等基礎性的工作做在前面。


同時,通過設計覆盤和麵積控制,實現貨值最大化。


10、數智化浪潮


線上渠道是現代企業的標配,重拾在線銷售是行業新趨勢。


在線渠道有助於推動到訪過的意向客戶進一步轉化。通過特價房秒殺活動,直接逼定高意向客戶成交。


在線營銷將倒逼產品標準化、交易公平化、信息透明化。


未來還將出現購房支付寶,也就是要有第三方擔保機制。我們不滿意、要退房,支付寶可以把錢退回來。


現階段,在線銷售定位可以是助攻為主,為線下賦能。


線上手段能做的是,打造在線看房、在線獲客、在線驗資、在線認籌、線上開盤、線上認購、在線簽約、網籤備案、在線監工、在線驗房、在線客服等全流程服務,給線下提供更高效工具,形成組合拳。


遠程辦公概念普及,讓數智化的重要程度將更加突出。


地產人全天候、極限條件下的工作能力需要進一步開拓。


房企越來越大、業務線越來越複雜、各地行情又各不相同,如何讓全集團的協同和感知能力,像一個運動員那樣強健?


只有數智化可以幫助實現這一點。


總結


貿易協議簽署,市場化道路初步迴歸,出口下滑和經濟衰退有望得以穩定。


上海工廠極速投產,特斯拉股價大漲,對外開放也有良好佈局。


但是,如果沒有金融穩槓桿、地產去市場化的根本性轉向,


沒有首付比例下調、貸款利率下調、油電價格下調、減稅降費等“猛藥”,
經濟活力就不會得到大規模的釋放。


即使貨幣有限寬鬆和調控局部鬆綁,不要指望房地產市場的單邊上漲。


那麼,
你覺得,根本轉向下的“猛藥”,會出現嗎?


文章這麼贊,轉發一下,分享給更多人學習。本號每篇推文都是經驗總結,超讚好文。關注“眾智晨城”公號。每週還會發送學習經驗乾貨,歡迎關注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