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說課稿

一、說教材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是必修3第5章第3節的內容,屬於“課程標準”必修部分——生物3:穩態與環境的相關內容。教材第5章是以生態系統為框架,主要講述了生態系統的結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信息傳遞及穩定性等知識,主要體現宏觀的生態學的內容。本節課內容是第5章的一個重點,是銜接生態系統穩定性與能量流動的重要環節,併為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實現,埋下了一個伏筆。本節內容以第三章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以及生態系統的結構和能量流動為基礎,同時也是第九章“人與生物圈”的基礎。因此,學好本節知識,對學習生態系統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學情

學生已經學習了生態系統結構和能量流動的知識,對這部分的內容有了初步的瞭解。學生對於生態系統功能的認識停留在簡單識記水平,難以建立起結構功能間的聯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深入理解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關係,形成結構和功能相適應觀點。

三、說教學目標

1.以碳循環為例,分析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關注碳循環平衡失調與溫室效應的關係;說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係。

2.通過觀察碳循環模式圖,明確生物佔據的環節並知道相應的功能,提高觀察能力和識圖能力。

3.認同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理解物質循環的全球性,加強熱愛環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對知識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的重心應放在分析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的學習上。正確認識物質循環的概念,說明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關係,這一知識點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因此成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將採用直觀教學法、討論法、講授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對新知的學習興趣。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所以我採用的學習方法是: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觀察歸納法。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節,採用實例導入的方式導入,請學生思考地球在形成的幾十億年當中,除了偶然墜落到地球上的隕石外,地球得不到更多的物質輸入。然而億萬年來生態系統內的物質沒有被生命活動耗盡,這是為什麼呢?引導學生說出物質能夠被循環使用,不會無緣無故的消失,更不會被消耗殆盡。之後提問:物質在生態系統內是如何進行循環的呢?物質的循環與能量流動又有什麼關係呢?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出本節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之所以這樣導入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課堂內容學習的興趣,還能夠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認識世界。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中。

2.新課展開

根據教學內容,本節課分為2個課時,下面我將說明第一個課時的內容,我將本節課分為2部分:碳循環、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係。

(1)碳循環

對於這部分我將採用直觀教學的方法進行展開。首先在多媒體上播放碳循環模式圖或動畫,並提出要求:嘗試說一說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的過程,並畫出示意圖。讓學生觀看並嘗試作答,我會針對同學們的回答做出鼓勵性的評價。最後和學生共同總結出答案:無機環境中的碳元素以CO2的形式通過綠色植物、光合細菌、藍藻等的光合作用形成可供動物取食的物質,一部分被動物食用後通過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CO2的形式回到無機環境,另一部分通過自身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回到無機環境,部分遺體以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形式保存,經過人類的燃燒利用迴歸無機環境。

而對於示意圖的繪畫,我將從同學們當中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示意圖,進行展示和評價後,之後出示自己繪製的碳循環示意圖,引導學生比較並思考如何更清晰地表示碳循環過程。我將和學生共同總結繪製示意圖的方法:選取關鍵詞,加上方框或線段,用箭頭標出循環方向。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繪製示意圖的技能。接著我會出示未完成的碳循環圖解,請學生補充完整,這樣做可以有針對性的對知識進行檢測和矯正。在練習之後,提問“碳循環在什麼範圍內進行?”。總結出二氧化碳是碳循環的主要形式,碳的循環伴隨著氧的循環,碳循環具有全球性。

讓學生閱讀教材黑體字所示的物質循環概念,結合碳循環示意圖,思考“煤炭、石油是物質循環概念中所說的物質嗎?在一個小的生態系統範圍如池塘內能維持它的循環嗎?”,強調指出概念中的“物質”是指組成生物體的一些基本元素,“生態系統”是指生物圈,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使學生理解物質循環概念內涵,澄清認識誤區。

(2)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係

我將用圖示的方式,把複雜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過程簡單化,並直觀地呈現出來,降低抽象思維過程的難度。提出問題: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學生總結能量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而物質只是週而復始的循環。在生物群落中,物質和能量都是以食物鏈為渠道流動的,物質是能量的載體,能量流動必須伴隨著物質循環來進行。這樣可以給學生表述的機會,訓練學生運用生物學術語科學表達的能力。然後讓學生思考“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燒放出二氧化碳的過程,構成了碳循環的一部分,而這個過程主要是人類活動引起的,人類活動會對全球碳循環產生什麼影響呢?”。引導學生觀察“溫室效應示意圖”,結合自身生活經驗,就溫室效應的成因發表觀點。這樣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社會問題,並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去解釋一些現象。

3.小結作業

最後是小結作業環節,以同桌互相提問的方式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我將讓學生課下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這樣既能使學生鞏固本課所學,又能夠進行知識上的延伸,還能繼續保持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真正做到“課雖下,趣仍濃”。

七、說板書設計

為體現教材中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比較注重直觀、系統,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說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