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七成收入來自蘋果 天準科技選標準三“趕考”科創板底氣何在?

超七成收入來自蘋果 天準科技選標準三“趕考”科創板底氣何在?

2018年天準科技實現營業收入5.08億元,蘋果公司及其供應商貢獻了76.09%。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閱讀更多請登陸www.awtmt.com或華爾街見聞APP。

6月5日,科創板首批上會企業正式迎來大考。據騰訊財經報道,作為首批“趕考生”的蘇州天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準科技”)已經成功過會。從上市申請獲得受理到獲准上會用時僅55天,天準科技也成為了這批上會企業中排隊用時最短的一家。

招股書顯示,天準科技擬公開發行不超過4840萬股,募投項目擬投資總額為10億元,其中4.75億元用於機器視覺與智能製造裝備建設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天準科技也是目前科創板受理企業中首家採用第三套上市標準的公司,即:預計市值不低於20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億元,且最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累計不低於1億元。

由於第三套上市標準對發行人的綜合業績要求較高,所以一般少有企業選用此套標準,而天準科技此舉似乎能看出其對過會信心十足。

成立於2009年的天準科技是一家以機器視覺為核心技術的企業,其主營產品為工業視覺設備,包括精密測量儀器、智能檢測裝備、智能製造系統、無人物流車等,產品功能涵蓋尺寸與缺陷檢測、自動化生產裝配、智能倉儲物流等工業領域的多個環節。

在招股書中,天準科技還寫到,公司主要產品的關鍵性能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國際優秀同行,實現進口替代。例如蘋果公司就是天淮科技的主要客戶之一,並在去年為其貢獻了超70%的業績。然而,這也讓外界對其收入結構存在擔憂。

此外,強調科技水平高的天準科技,招股書中透露出其公司核心零部件很多靠外採,公司的科技“含金量”此前也受到一定質疑。不過,從整體的業績表現來看,天準科技仍處於行業“第一梯隊”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超七成收入來自蘋果產業鏈

近年來,天準科技業績一直保持著問鼎增長。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天準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81億元、3.19億元和5.08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67.65%;淨利潤則分別為0.31億元、0.52億元、0.94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73.21%。

雖然其在招股書中指出,客戶群體包括消費電子(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可穿戴設備等)、汽車製造、光伏半導體、倉儲與物流業等行業知名企業。但事實上,天準科技的客戶較為集中,來自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就佔據了營收的絕大部分。

超七成收入來自蘋果 天準科技選標準三“趕考”科創板底氣何在?

天準科技2018年主要客戶名單

早在2016年時,三星還是天準科技的第一大客戶。但在近兩年,來自三星的銷售收入已從2016年的2372萬元降至2018年的1413萬元,三星由此跌出前五大客戶名單,取而代之的是蘋果及其供應鏈公司。

招股書顯示,從2016年到2018年的三年裡,來自蘋果公司及其供應商的收入佔比分別為49.98%、67.99%、76.09%。可以看出,天準科技超七成收入都來自於蘋果公司機器產業鏈。這也就意味著,一旦公司與主要客戶的合作關係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將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較大影響。上交所也因此對天準科技發出問詢函。

根據天準科技給上交所的回覆,其解釋道,報告期內(2016年-2018年)對蘋果及其供應商的銷售收入增長主要來自於產品種類的增加。對於收入結構較為單一問題,“公司已積極採取多種措施保證公司業務穩定性和持續經營能力,減少未來蘋果公司可能發生的單一產品銷量下降對公司的不利影響。”

同時,天準科技還強調了除蘋果公司及其供應商以外客戶對營收做出的貢獻。招股書顯示,藍思科技曾通過天準科技的經銷商採購了大量精密測量儀器產品,2016年-2018年的銷售額分別為968.20萬元、2636.42萬元和3318.81萬元。

科技“含金量”幾何?

作為從新三板退市衝擊科創板的AI行業新星,天準科技也不無意外地對外釋放出“重科技”的信號。

從人員構成來看,截至2018年12月31日,天準科技公司總人數為789人,其中研發人員286人,佔比達36.25%。而在2016年,這一佔比為46.29%,彼時研發人員數為156人。具體看研發人員的學歷構成,在目前的286人大名單中,有博士學歷的僅5人,碩士學歷僅37人,大部分為本科學歷。

超七成收入來自蘋果 天準科技選標準三“趕考”科創板底氣何在?

天準科技員工結構

從研發投入來看,天準科技也在逐年降低這部分的支出。從2016年-2018年,天準科技的研發投入分別為4742.16萬元、5956.22萬元及7959.78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6.22%、18.66%及15.66%。對此,天準科技的說法是,雖然研發費用在報告期內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9.56%,但由於公司主營業務保持高速增長,研發費用率呈現下降趨勢。

除了研發人員和研發投入佔比下降,這家號稱科技水平很高的企業還被曝出核心零部件產品依靠外部採購,且供應商還是公司行業內主要競爭對手,不免再讓外界擔憂。

根據天準科技的描述,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3D視覺傳感器,總體性能指標優於同行業競爭對手基恩士(中國)有限公司(簡稱“基恩士”)、康耐視已公佈最先進型號的同類傳感器,具備國際先進性。但招股書顯示,被天準科技列為競爭對手的基恩士也是天準科技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超七成收入來自蘋果 天準科技選標準三“趕考”科創板底氣何在?

天準科技主要供應商名單

報告期內,來自基恩士的材料採購額佔總採購額比重基本維持在11%左右,已從2016年的810.15萬元上升至2018年的3628.736萬元,遠超其它供應商。

不僅如此,就連報告期內的毛利率,天準科技也不如基恩士。2016年-2018年間,天準科技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58.01%、48.04%、49.17%,而基恩士同期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80.89%、80.88%、82.13%。

不過,在給上交所的回函中,天準科技則認為,基恩士為機器視覺知名企業,產品線豐富,包括上游傳感器等零部件,並銷售機器視覺相關軟件等,其中與天準科技精密測量儀器近似的產品毛利率未單獨披露,無法進行直接比較。基恩士產品豐富,且上游傳感器等零部件可自行生產,所以其綜合毛利率較高。

放眼當前中國AI視覺市場,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湧入這個賽道。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目前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機器視覺企業和中國本土的機器視覺企業(不包括代理商)都已經超過200家,產品代理商超過300家,專業的機器視覺系統集成商超過70家,覆蓋全產業鏈各端。

但不同於洶湧進入的熱鬧場面,各家企業的營收卻不盡如人意。根據中國機器視覺產業聯盟數據,2017年國內機器視覺企業平均銷售額約為7269.3萬元,年銷售額在平均線以上的企業數量佔全部被訪企業總數的比例約為26.4%,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以上的企業佔比16.5%。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天準科技在行業內仍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