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5000字的寫作乾貨,手把手教你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

職場,或者說現代社會,最重要的能力是表達能力。

因為在未來社會,最重要的資產,是影響力。

影響力怎麼構成?有兩個能力:第一是寫作,第二是演講。——羅振宇

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一定都是喜歡寫作的,至於我們為什麼寫作,寫作的好處我在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之前曾在網上看到過一句話:“如果這個世界上有捷徑,捷徑很快就會成為唯一的路。”

有捷徑嗎?

學習是有捷徑的,好的找的好的老師和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是捷徑,可以事半功倍。

一篇5000字的寫作乾貨,手把手教你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


前人踩過的坑,可以繞過去,沒有必要再去踩一遍。

以下這些寫作中出現的問題,就是我去年寫作踩過的坑。

今天主要給大家講解乾貨,手把手教你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

這篇文章共有七個部分,按照我講的方法進行刻意練習,你也能寫出一篇好文章。

寫作就好比跑步,上學時我是800米都跑不完的人,現在跑完10公里絲毫不在話下,這和我每週堅持跑3—4次的5公里有關係。

同理,如果你從來沒接觸過寫作,上來就想寫出10W+是不可能的事,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慢慢積累。

一篇5000字的寫作乾貨,手把手教你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

從學生時代起,我們就開始寫作文,但是新媒體寫作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寫作文。

我們都知道一篇文章包括標題、結構、素材、金句、結尾,這些是寫好文章一些大的要求和標準。

但是掌握這些技巧遠遠是不夠的,因為現在的文章那麼多,你怎樣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留住讀者讀你的文章,這也是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的。

但是能不能吸引讀者,往往靠的是細節。

我先給大家說一說寫作中會出現哪些問題?

解決了這些容易出現的問題,一篇好文章也就應運而生了。

世界著名認知科學家、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斯蒂芬·平克對寫作的本質做過一個描述。

他說:寫作之難,在於把網狀的思考,用樹狀結構,體現在線性展開的語句裡。

也就是說寫作的本質是把複雜的信息簡潔地傳遞給讀者。

一篇5000字的寫作乾貨,手把手教你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


一、如何避免寫出來的文章觀點糅雜?

1、什麼是觀點糅雜

觀點糅雜是因為文章沒有框架,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腦子裡有很多想法,寫的時候卻不知道從何下筆,有時候勉強寫完了邏輯也很混亂。

文章雜亂無章是因為沒有框架,框架是什麼,就是文章的結構。

就像蓋房子一樣,若把沙子、磚頭、石子、水泥都放在一起,不去搭建框架,別人怎麼知道你蓋的房子是什麼樣的呢?

寫作也是同理。

如果一篇文章沒有框架,會很散,表達不清楚,言之無貨。

囉囉嗦嗦,東拉西扯,讀者看了半天,也不知道你要表達什麼。

我以前不僅寫文章是這樣,生活中也是一個這樣的人,我不會整理東西,雖然是小事,但是很影響心情和做事效率。

剛整理好的書桌,不到一週就會亂糟糟,找不到東西放在哪裡了。

我開始思考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歸類,我把書先分類整理。

按照不同的類別歸納好,這樣就會節省我找書的時間。

我也用同樣的方法整理了衣櫥,現在每次打開衣櫥都是井然有序。

就像我們去飯店吃飯,為什麼會有菜單,並且每一樣菜品都單列出來。

大家設想一下水煮魚、紅燒肉、油燜茄子,西紅柿炒雞蛋如果放在一起炒,味道可想而知,一定不好吃。

一篇5000字的寫作乾貨,手把手教你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

2、寫作中如何避免觀點糅雜

在《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裡講到一個概念,整合相似事物,先結束一個主題的討論,再接著討論其他主題。

相同的觀點歸類,不同的分別展開討論,反覆修改打磨。

一篇文章不是讓讀者去找你要表達什麼,而是你要告訴讀者什麼,讀者能夠獲得什麼。

就像很多人寫一篇文章,裡面會有幾個小標題,那麼他下面的內容就是圍繞這個標題進行展開論述。

其實這遵循了自上而下的寫作原則,現在很多人沒有耐心看完一篇長文。

如果在文章裡使用小標題,讀者大概瀏覽一下文章內容,就會知道這篇文章想到表達什麼了。

一篇5000字的寫作乾貨,手把手教你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

3、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使用金字塔結構

使用金字塔結構列框架,梳理出來邏輯結構和觀點,分別去填充素材。

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可以避免偏離主題。

金字塔結構包括橫向聯繫和縱向聯繫。

橫向聯繫: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比如我上次在寫一篇關於如何做到延遲滿足的文章就用到了這個框架,什麼是延遲滿足?為什麼延遲滿足那麼難做到?如何做到延遲滿足(怎麼辦)?

縱向聯繫:上一層次的主題是對下一個層次主題的歸納和總結,下一個層次的主題是對上一層次的主題的闡釋和說明。

縱向聯繫,作者和讀者之間就建立了一種對話關係,不斷地引起讀者的疑問,並回答讀者的疑問。

在寫文章的時候思考先寫什麼,後寫什麼,這篇文章的順序是怎麼樣的?

每一部分應該使用哪些素材,觀點之間有什麼樣的區別和聯繫,先想明白這些東西再搭框架。

這樣會對文章的脈絡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有句話叫做人美在骨不在皮,好的文章,並不是要有多華麗的辭藻,而是條理清晰,結構嚴謹。

一篇5000字的寫作乾貨,手把手教你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

二、好的文章需要一些節奏感

節奏是音樂中的術語,一段音樂有連綿起伏、有強弱變化,音樂的節奏常常被譽為音樂的骨架。

寫作也需要一定的節奏,如果一篇文章平鋪直敘,讀者會感覺像吃清水煮麵條一樣索然無味。

節奏是文章的持續吸引力,就像一部好電影情節持續吸引觀眾的眼球一樣。

就好比前段時間我看了一部電影《寄生蟲》到現在都印象深刻,這部電影榮獲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成為本屆奧斯卡最佳贏家。

榮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四項大獎。

因為電影的情節層層遞進,一次又一次的出乎人的意料。

如果一部電影,觀眾還沒看完,就已經猜出結局 ,電影的吸引力就沒有那麼大了。

想要寫出一篇有節奏感的文章可以使用對比,讓主題更鮮明;

使用舉例增加文章觀點的說服力;

重要的地方可以詳寫——慢節奏,次要的地方略寫—快節奏,寫的時候應該有一個側重點,詳略得當。

《寄生蟲》這部電影中就運用了大量的對比。

尤其是那一次下大雨,同樣在一個城市裡,富人家安然無恙,窮人家被大水淹沒,這樣的強烈對比,讓人物角色更加鮮明。

這樣的一部有節奏感的電影,就對觀眾產生了持續的吸引力。

寫文章也需要這種吸引力,和適當的節奏,使文章環環相扣。

一篇5000字的寫作乾貨,手把手教你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

三、如何避免寫文章內容過於淺薄?

大部分寫作者存在內容過於淺薄的問題,太泛。——《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

以前我寫稿子也是這樣,只寫出是什麼,好像不寫出為什麼,就會給人一種泛泛而談的感覺。

如果只給出觀點,不解釋現象,那麼讀者讀者心目中就會產生疑問,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又或者,給出了答案,不去解釋為什麼這個答案可以,讀者心中就會有質疑這個答案的可行性。

我們寫文章的目的應該是給讀者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

在《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裡就有這樣一個觀點,使用準確、具體的詞彙支撐所說的內容,好作品和普通作品最大的區別在於你是否使用了準確、具體的例證。

我回想自己以前寫文章,一篇文章裡,總是想講的太多,最終導致什麼都講不清楚,不如抓住一個核心的觀點進行闡釋說明。

就像我們平時學習也是一個道理,如果你這一個月同時報了好幾門課程,寫作課、思維導圖課、攝影課,這樣你可能會什麼都學不好,不如先專攻一門,有所取捨。

寫自媒體文章要做到少而精準,嚴瑾,而不是太寬泛。

一篇5000字的寫作乾貨,手把手教你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

四、如何寫文才能把文章寫得飽滿,讓讀者容易接受並且讀得下去呢?

1. 融入細節

人們讀完文章時,能長時間藉助的往往是事例和細節,而不是乾巴巴的硬道理。

添加細節描述可以讓文章更生動形象, 比如:我小的時候家裡很窮。別人可能會反駁你,我小時候家裡更窮。

但如果你說:許多年過去了,我依然記得,小的時候,幾乎沒有穿過新衣服,都是別人家穿舊的衣服送給我們家穿。

但並不覺得有多委屈,因為和這些比起來,我更討厭下雨天。

每逢下雨,家裡的房子總是漏雨,把書本和被褥淋溼,每晚蓋著溼漉漉的被子睡覺。

這樣添加細節描寫,讀者自然會體會到你家裡很窮。

一篇5000字的寫作乾貨,手把手教你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

2、共情

不要有上帝視角,寫作的本質是傳遞信息。

“得到”專欄《5分鐘商學院》的劉潤老師曾經說過這麼一個觀點:寫作這件事,表達欲很強的人是寫不好的,寫作的本質不是表達邏輯,而是傾聽邏輯。

“傾聽邏輯”,就是聽讀者想要表達什麼,然後替他們去表達。

這裡說的是寫文章要有讀者思維,站在讀者的角度考慮,而不是單純的說教。

比如有個讀者給你說,我被公司裁了。

你說:好慘啊,這個時候被裁了,你吃什麼喝什麼?

假如你這樣說:

我剛工作3個月的時候,也莫名其妙的被裁了,當時很是鬱悶,也不敢告訴家人。

從朋友那裡借了一點錢,勉強維持生活的基本開支,後來想通了,不就是一份工作嗎?

重新找就是了,於是自己開始投簡歷,提升技能,沒過多久就找到了一份高薪、稱心的工作。

第一種回答就沒有做到共情,第二種回答讀者會感受到,原來不止我自己有這樣的遭遇,先戳中讀者的痛點,調動情緒很重要。

讀者閱讀文章是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每個人最關心的都是自己,如果讀者讀我們文字的時候,能產生共鳴,再給出解決方案。那麼這就是一篇成功的文章。

一篇5000字的寫作乾貨,手把手教你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

五、好的文章有鳳頭、豬肚、豹尾


這六個字我忘記在哪裡看到的了,也很適合用在寫新媒體文章裡,一個好的標題決定了讀者會不會打開你的文章。

畢竟自媒體文章滿天飛,如何在海量的文章中脫穎而出靠的就是標題。

如何寫好一個標題,大家可以在日常看文章的時候,多留心一下,你是不是因為標題才打開的這篇文章,大部分你打開文章的標題都是與你有關、對你有用,激發好奇心。

鳳頭:開頭吸引人讀者才能看下去。

《文案訓練手冊》一書中提到了兩個概念:第一個是“第一句話”,第二個是“滑梯效應”。

第一句話這個概念的意思是,文章的第一句話的唯一目的,就是讓讀者去看第二句話。

滑梯效應,就是讓讀者情不自禁地閱讀你的文章,從第一句到最後一句,讓他們根本無法停止閱讀。

豬肚:中間有內容乾貨,讀者才能感到有價值,就像你看我寫的這篇文章,如果對你沒有價值,你會打開看嗎?

豹尾:結尾有金句或者可以引發思考,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結尾的結尾有多重要?

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 ·卡尼曼教授提出了“峰終定律”。

他認為:人的大腦在經歷過某個事件之後,能記住的只有“峰”(高潮)和“終”(結束)時的體驗。

同理文章的結尾也很重要,結尾決定了讀者會不會給你點贊轉發。

寫好結尾有3大建議:

1、借用名言警句,可以使文章結尾得到昇華,提升文章的檔次。

2、讓讀者參與進來,可以在文末對讀者進行開放式提問,讓讀者說說自己的看法,引發讀者的思考。

3、總結式結尾,對全文的內容進行總結,再次點題,留下有啟發的金句。

一篇5000字的寫作乾貨,手把手教你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

六、如何修改文章?

美國作家斯蒂芬金曾分享過一個很重要的寫作方法,他在寫修改稿子的時候,要砍掉第一稿的10%

1、從大到小,逐步完善,先整體梳理一下文章,有沒有偏離主題的內容,即使寫得再好,只要偏離了主題,果斷刪除。

2、修改結構框架,文章的邏輯結構是否清晰,各個段落之間是否做到了很好的銜接。

3、修改句子,把長句變為短句,冗長的句子不方便讀者閱讀和理解。

適當的長短句結合,會使文章讀起來更明快,有節奏感。如果只使用短句,就會覺得很碎片、很囉嗦。

一篇5000字的寫作乾貨,手把手教你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

4、修改措辭,不使用含含糊糊的詞語。

多推敲,儘量每一個字詞都能精準的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刪除不必要的詞,使用主動語態,少用被動語態。

可以減輕讀者的讀文章的壓力。

修改語氣詞,其實在溝通中也可以用到,為什麼有的人說話讓人很舒服,有的人說話就很難聽。

比如領導對下屬說:你這個方案不行,重新做!另一個領導說:你這個方案這裡需要修改一下。

大家自然可以看出哪一句話更容易被人接受。

自媒體寫作不是和領導彙報工作,使用書面語言,會產生距離感。

多使用口語化的語言,會拉近與讀者之間的距離。

5、豐富素材,優化開頭和結尾,素材是否能足夠支撐我們的論點,開頭是否能吸引讀者讀下去。結尾能不能引起讀者的點贊或轉發。

6、修改排版和設計:注意段與段之間的空行,突出關鍵詞和短語。多留白,圖文並茂,給讀者舒服的視覺體驗,讓讀者更容易讀下去。

一篇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

一篇5000字的寫作乾貨,手把手教你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

七、掌握了以上寫作方法和技巧,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也是常常被人們所忽視的,那就是寫作的環境

寫作的環境有多重要,寫作是需要思考的事情,安靜的空間可以讓你快速進入心流狀態。

作家斯蒂芬金的《小說作法》敘述了他的工作方式,上午的這段時間完全不做其他事情,而是專心執筆。

他寫作的時候會關起門和外界完全隔離,連電話都不接,目的是要把自己放進屬於個人的世界裡。他說一定要製造和外界隔離的世界。

用儀式感給大腦植入寫作的意識,寫作的時候要給自己找一個獨立的寫作空間。

以我自己為例,也有不想寫的時候,但是每當我把電腦開機,打開Word,坐在書桌前,我就會開始動筆了。

寫作這件事就像游泳一樣,掌握了再多的方法和技巧,如果不去水裡練習,是學不會游泳的,寫作也是同理,不去動筆寫,再多的方法和技巧並沒有用。

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你,能用起來。

就像刀一樣,磨得多,用得多,自然就快了,寫得多了,自然就會寫了。

喜歡我的文章就請點贊、關注、轉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