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寫好移民搬遷安置“文章”

通訊員 胡華倫

當前,走進巧家縣七里、黎明、天生樑子、邱家嶼等8個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巧家移民安置區,隨處可見機器轟鳴、車輛往來的繁忙場面。

巧家是移民大縣,總庫容190億立方米、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的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涉及巧家庫區搬遷安置16441戶48093人、生產安置19165戶57009人,佔雲南庫區的95%。

打造“精品旅遊縣城”書寫好“前半篇文章”

移民是一道世界性難題,移民工作被稱為“天下第一難事”,對巧家而言“天下第一難事”也是巧家實現跨越發展的歷史性機遇。

省委書記陳豪在白鶴灘水電站移民工作專題會議上明確提出:巧家縣按“精品旅遊縣城定位”進行規劃打造,並多次到巧家實地調研。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巧家縣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省移民搬遷安置辦派員常駐現場指導工作,每兩個月到巧家進行1次現場調度,認真督查工程建設進度和工作開展情況,查擺存在問題和癥結,帶頭研究破解的方法和策略,部署下步工作任務。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書記楊亞林、市長郭大進為“雙組長”的移民工作領導機構,多次召開領導組會議及專題會議,對移民安置實施細則、移民集中安置房建購辦法、移民後續產業發展等重大事項及時予以明確,從人、財、物等方面給予了極大的傾斜。

巧家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委陳豪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嚴格按照市委“133”工作思路和“雙統領、雙推進、雙保障”工作要求,以開展主題教育為契機,以“五千工作法”(即:想盡千方百計,一心為民謀福祉,在移民政策宣傳上踐行初心使命;走進千家萬戶,一線宣傳作動員,在移民政策宣傳上踐行初心使命;道盡千言萬語,一片真情解民憂,在移民訴求解決上踐行初心使命;歷盡千辛萬苦,一線實幹抓落實,在移民協議簽訂上踐行初心使命;不懼千難萬阻,一路向前不退縮,在化解工作難題上踐行初心使命。)為抓手,紮實推進移民各項工作。

圍繞《巧家縣白鶴灘水電站庫區暨特色城鎮旅遊總體規劃(2017-2025)》對巧家縣庫區旅遊“一心一帶,一城三鎮七點”空間佈局(一心:白鶴灘庫區旅遊綜合集散中心;一帶:沿金沙江從蒙姑到大壩形成的水、陸兩條旅遊線組成的旅遊發展帶;一城:巧家特色旅遊縣城;三鎮:蒙姑果香古鎮、金塘溫泉小鎮、大寨水電小鎮;七點:依託移民集中分佈區形成七大特色旅遊景點,即蒙姑龍潭水鄉、金塘溫泉度假、蓮塘溼地康養、北門濱江休閒、七里水上樂園、黎明文創休閒、大寨水電特色七大旅遊景點),著力庫區庫外旅遊核心引領,打造旅遊精品,做好“前半篇文章”。

踐行“五千工作法”解碼“天下第一難事”

移民搬遷安置協議簽訂是移民工作中最基礎、最核心的環節,是推進水電站順利建設的前提和保障。隨著白鶴灘水電站順利建設,2019年5月底,巧家縣迎來了簽訂移民搬遷安置協議和移民安置房建購協議工作。

“以前我是真不想搬。”白鶴灘鎮巧家營社區蓮花石村民小組村民雷有明一直不願意簽訂移民搬遷安置協議,究其原因,其一,故土難離;其二,對搬遷後的生活沒有信心。

通過移民幹部、社區工作人員前前後後往他家跑了20餘次,電話打了上百次,做他思想工作、講解政策後,雷有明非常敬佩移民幹部作風,同時也瞭解了移民搬遷安置政策。

針對移民反映強烈的房屋面積低、子女成家後住房無保障等問題,縣委通過到基層一線廣泛調研,充分聽取移民意見建議,在不突破政策底線的前提下,積極尋找政策與移民訴求契合點,形成了“25+5+20”的移民集中安置房購置模式(在每人25平方米基本住房建購面積的基礎上,可根據自身意願和經濟條件每人增加5平方米的基本住房建購面積;對自身經濟條件較好的移民戶,還可選擇每人不超過20平方米自費承擔的改善性住房建購面積),最終確保移民人均安置房面積達到50平方米。堅持前期補償補助與後期扶持相結合,狠抓特色乾熱河谷熱區產業培育,按照良種良法、高度組織化和集約化模式、黨支部+合作社“三個全覆蓋”要求,在沿江一帶種植軟籽石榴、芒果、火龍果等果蔬產業,帶動移民產業長效發展;加大技能培訓力度,積極發展勞務經濟,增加移民自身“造血”功能,拓展移民增收渠道。

“通俗地說,巧家搬遷安置讓我們一步實現從‘鄉下人’到‘城裡人’的跨越式轉變,以後庫區特色旅遊城鎮打造起來,熱區產業培育起來,我們的生活環境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最終,雷有明吃透了政策,不僅自願簽訂了安置協議,還主動帶頭動員本組其他10餘戶村民簽訂了協議。

這只是巧家廣大幹部以“五千工作法”為抓手推進移民搬遷安置協議簽訂的一個縮影。在簽訂移民搬遷安置協議和移民安置房建購協議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白鶴灘鎮西門三組村民甘德鴻、甘德唯姐弟和母親吳香梅一家分為三小家,而且都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做餐飲生意,對方怕耽誤生意,提出要在昆明母親的住所簽訂協議。接到信息後,縣委組織部領導立刻帶領職工和移民代表從巧家趕到130多公里外的昆明市,分別與甘德鴻及其親人簽訂了協議。

村民徐有芬因重病住院,無法前往社區簽訂協議,工作隊員主動自籌經費購買慰問品,趁空閒時間趕到醫院“上門服務”與她簽訂協議。

在庫著村協議簽訂進度遲緩時,70歲的老黨員古世良動員群眾說:“白鶴灘水電站是大項目,我們必須要大力支持,聽黨話、跟黨走,你們不籤,我先簽嘛。”在他的帶動下,庫著四組379戶移民群眾迅速完成了協議簽訂,完成率達100%。

……

面對協議簽訂時間緊、任務重、糾紛多等難題,該縣87家縣直部門掛鉤包保的2410名幹部職工盡銳出戰;2600餘名移民區黨員、80名移民政策宣傳員、86名移民工作隊員,頭頂平均40℃以上的高溫,堅持“5+2”“白+黑”,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鬥爭勇氣,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忠誠擔當,用實際成效踐行了初心使命。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搬遷安置協議簽訂16397戶47980人,佔搬遷安置人口總任務16441戶的99.73%,並確保了庫區保持和諧穩定。這個數據充分體現廣大移民群眾的認可度、滿意度。

巧家縣委書記張華昆說:“我們把‘五千工作法’貫穿移民工作始終,切實踐行好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真正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實現巧家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將巧家打造成為金沙江畔一顆耀眼的明珠。”

做好“庫區產業發展”寫實“後半篇文章”

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大壩將於2021年5月下閘蓄水,同年7月1日首批機組發電,下閘蓄水前,巧家近5萬移民也將住進好房子,實現“搬得出”。

移民不僅要“搬得出”,還要“穩得住、能發展、會致富”。巧家縣在寫好“前半篇文章”的基礎上,做實庫區產業發展“後半篇文章”,以打造“精品旅遊縣城”為目標,圍繞“乾淨、宜居、特色”三大要素,紮實推進特色旅遊城鎮項目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將移民安置區建設、老城綜合改造提升、特色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實現產城深度融合、經濟社會跨越發展。

巧家按照“縣有企業、鎮有基地、區有產業、家有就業、戶有收益”目標,從提升組織化程度、爭取後扶產業項目、強化科技支撐、加強創業培訓、促進轉移就業五個方面,全力做好庫區產業發展。同時,巧家成立了縣委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巧家縣旅遊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工作領導小組,強化組織保障的同時,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服務保障、制度保障和人才保障,重培訓、拓渠道、強服務,做好庫區產業發展“後半篇文章”。

目前,400畝林下食用菌種植項目已投產,移民產業發展中心已投入使用,金塘鎮火龍果、軟籽石榴以及白鶴灘鎮石榴等熱區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已完成。據瞭解,下一步將建設大寨鎮花椒,金塘鎮、蒙姑鎮果蔬種植基地,通過建成一批果蔬採摘體驗區帶動庫區農特產業發展,促進移民就業增收。同時緊扣“2020年底前完成移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目標任務,圍繞移民轉移就業,分年度分批次開展培訓工作,拓寬創業、就業渠道,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一批勞動密集型企業,建成一批生產加工車間,帶動移民就業。

“通過黨委、政府的引導,我們火龍果基地、軟籽石榴基地等庫區產業已發展起來,電站建成後,旅遊業發展蒸蒸日上,不要說脫貧,一步就小康。”金塘鎮梨樹村村民李現衣在黨委、政府的引導下,主動投入到火龍果產業的發展中來,對未來美好生活信心十足。

如今,站上高處放眼施工現場,巧家縣“一城三鎮”湖濱生態旅遊城市規劃佈局,在優先滿足功能需求的基礎上設計的7個移民安置區盡收眼底。康養小鎮、溫泉小鎮、嬉水樂園等7種差異化佈局的主題定位也清晰可見,未來可期。(來源:昭通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