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阻挡不了喝啤酒?2月啤酒线上卖的俏

疫情阻挡不了喝啤酒?2月啤酒线上卖的俏

疫情似乎并未阻挡消费者对于啤酒的热情。近日,川财证券发布了一份研报《食品饮料行业2月线上数据分析专题》。根据这份研报的数据分析,2月啤酒行业线上同比量价齐升。业内人士认为,2月线上啤酒卖的俏主要与疫情影响下的餐饮渠道受限而导致消费者转移到线上渠道有关。那整体来看,疫情对于啤酒行业影响如何呢?消费记梳理相关研报发现,啤酒行业短期内或承压。


哪家啤酒卖的好?

数据显示,2月阿里渠道啤酒销售额为0.57亿元,同比增长48.18%,销售量同比增长42.45%,均价同比增加4. 02%。


从线上销售额来看,百威最高为919.70万元,青岛啤酒排第二为764.19万元;同比增长幅度最高为喜力,为560.80%,其次是青岛啤酒,增长幅度为130.82%。不过,也有线上销售额同比下降的,例如燕京啤酒下滑幅度达52.98%。


线上均价方面,喜力的2月均价最高,为157.82元/件,较去年同期来看,重庆啤酒的均价增幅最大,达45.02%。科罗娜卖的均价也较高,为157. 08元/件,较去年同期增幅达35. 07%。


市场集中度方面,CR3线上市占率从2019年2月的24.3%提升到2020年2月的35.3%,集中度持续提升。具体来看,百威市占率从9.6%提升至16.3%,青岛啤酒市占率从8.7%提升至13.5%, 而哈尔滨啤酒市占率从6.1%下降至5.5%。


多种因素助推线上销量

众所周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扩散,基于疫情防控方针,人们进行餐饮消费和礼品消费的欲望被大幅抑制,那为何啤酒线上似乎并未受到疫情的影响呢?


酒行业专家蔡学飞认为,疫情之间这个啤酒线上销量上升从短期来看,最直接原因是受疫情影响的餐饮饮渠道滞销,导致消费者大量的消费就转移到线上渠道。


中国食品行业专家朱丹蓬在接受消费记采访时表示,二月春节本身是聚餐的旺季,但由于疫情影响,餐饮行业受到重创,导致啤酒线下销量受影响。但是,作为消费者来看,其喝酒的习惯并未受到影响,对于啤酒还是有需求,因而选择网上购买。另外,疫情给人带来焦虑、郁闷的情绪,可以通过喝啤酒的方式得到舒缓,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也刺激了啤酒的消费需求。


一个喜欢喝酒的赵先生告诉消费记,以往春节期间跟朋友聚聚的,在一起喝啤酒是少不了的,如今因为疫情期间不能相聚,但我依旧从网上购买了啤酒,跟朋友远程喝酒也是一种乐趣。


蔡学飞表示,中国酒类的消费,从2016年开始持续的多元化,越来越开放,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实年轻群体对于啤酒,特别是一些小众啤酒产生需求逐渐增大,那么也带动了线上的这个啤酒的销售。


2019年国家统计局中国市场信息调查业协会发布的调研也显示,啤酒因度数低,在家庭、朋友聚会时更受新一代消费者喜爱,是导致啤酒线上渠道销售规模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受疫情影响啤酒板块短期承压

那线上渠道的热销能否解决弥补线下的损失的呢?从数据来看不容乐观 。根据中商研究院数据,2018 年,餐饮渠道中主流啤酒、高端及超高端啤酒销量分别为 1756、645 万千升;零售渠道分别为 2326、158 万千升,整体来看,啤酒消费餐饮渠道占比较高,高端及超高端啤酒消费餐饮渠道重要性更为突出。新冠疫情对餐饮消费影响较大,势必对啤酒消费、特别是高端及超高端啤酒消费产生影响。


例如,百威亚太在2019年年报中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进行了预估。


百威亚太指出,疫情爆发持续冲击公司业务,夜生活渠道几乎停止活动,餐厅的活动也非常有限,公司预计,与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前两个月,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将自然减少2.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亿元)。


事实上,多家券商似乎也并不看好短期内啤酒板块的成长性,整体认为,疫情对其产量的影响颇深,较为悲观,其中,国金证券称在乐观、中性、悲观假设下,测算出2020年啤酒产量增速分别为0%、-1.5%、-3.4%;富途证券预计2、3月啤酒板块受到的销量冲击叠加起来相当于损失一整个月的销量,预计全年销量调减6~7%。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从目前情况看,1月份啤酒行业基本未受影响,各企业1月销量基本达到甚至超过计划,但2月受影响严重,三月仍有一定影响。富途证券认为,根据当前的疫情防控态势,预计啤酒行业2月销量受冲击最为严重,现饮(餐饮居多)、非现饮(KA、电商、外卖等)均受到较大冲击;3月疫情防控稍有缓解,非现饮增长早于现饮增长,预计仍有下滑。


国内疫情正在慢慢得到控制,但是境外却在升级。根据世卫组织每日疫情报告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3月10日10时(北京时间10日17时),中国以外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4105例,达到32778例。


朱丹蓬认为,本来啤酒因今年夏天举办的欧洲杯、东京奥运会等体育赛事而再遇旺季风口,但随着全球疫情的升级,相关体育赛事的举办与否还有待考量,若只是把啤酒消费的大头押注在这一未知增量上或将有着不及预期的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