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2+1”產業規上工業企業復工100%

風到嶺東來,雄郡花開早。3月的惠州大地,重現一片繁忙的復工復產景象。記者從市工信局獲悉,截至3月10日,我市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達99%,其中“2+1”產業復工率達100%,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命健康產業鏈韌性和潛力迅速激活,釋放出巨大的活力。

電子信息

產業鏈韌性、潛力和活力迅速激活

走進位於大亞灣響水河工業區的惠州市金百澤電路科技有限公司,7條SMT線火力全開,一片片紅外線熱成像測溫儀的核心PCB和PCBA產品正在加緊生產。疫情期間,該公司為邁瑞醫療、華大基因、高德紅外、大華股份等醫療器械、核酸檢測廠商供應了將近4000萬的產品。

在仲愷高新區,車間內,機器轟鳴、叉車來回穿梭;車間外,生產出來的零部件、終端成品迅速運往下游客戶。電子信息龍頭TCL集團供應鏈的近80家企業在2月21日全部復工復產,國內省內的供應商在工信部和省工信廳的幫助下也基本復工復產。德賽電池、億緯鋰能、中京電子等龍頭企業帶動,“復產聯盟”效應凸顯,整個產業鏈迅速甦醒,加速“動起來”。

在惠陽區,伯恩光學在市人社部門的幫扶下,採用“點對點”返崗專車、專列、包機等方式,接雲南、廣西、貴州員工返崗,產線一片繁忙。

在市工信局等多部門的大力幫扶下,我市電子信息產業安全有序復工復產,產業鏈的韌性、潛力迅速被激活,釋放出巨大的市場活力。

數據顯示, 2019年我市規模以上電子信息企業超過500家,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3200億元,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在全省排第三位,液晶電視機、車載導航等產品的產量、市場份額位居全國乃至世界前列。移動智能終端、智能汽車電子、超高清視頻、新型LED、新能源電池等五大板塊產業集群雛形顯現。


石化能源新材料

中海油等重點項目復工復產

大亞灣石化區內,高塔林立、管道縱橫,各種化學反應在“鋼鐵森林”裡晝夜不停,油品、乙烯、ABS等石化產品源源不斷產出。

“目前,工廠防控疫情與安全生產齊頭並進,負荷生產超7成。”科萊恩化工(惠州)有限公司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介紹。

據瞭解,科萊恩化工的產品廣泛應用到防疫物資生產上,大亞灣區高度重視和支持企業儘快復產,在監督和幫助企業完善疫情防控相關舉措後,全力支持企業加大馬力集中生產民生用品、防疫物資所需的上游特種化工產品。

已投產的生產裝置平穩運行,中海油惠州石化各在建重大項目安全有序復工復產,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前期工作有條不紊進行。不久的將來,一座世界級石化基地呼之欲出。

在中海油惠州石化在建項目現場,項目主體結構和設備安裝已經完成施工,高聳林立的設備、鋼結構、管線等在藍天下顯得恢弘壯觀。施工工人勞保用品穿戴規範,口罩、護目鏡等防護設備齊全,焊接、吊裝、物資運輸等現場施工井然有序。總經理趙巖說:“惠州石化幾個在建項目均為廣東省和惠州市的重點項目,目前項目總體進度已完成85%,我們正趕在雨季到來之前有序施工。”

2019年,我市石化能源新材料行業規上工業企業超470家,產值規模達2240億元。以中海油2200萬噸/年煉油和中海殼牌220萬噸/年乙烯為龍頭,我市石化產業不斷延伸發展石化中下游、高端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產業鏈。


生命健康

中醫藥助力戰“疫”

1月28日一早,位於博羅縣羅陽街道的新峰藥業廠區內已是一片忙碌,不少工人已投入緊張生產當中。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總工程師裘建社告訴記者,公司從年初二開始就組織發動員工提前復工生產,以確保藥品的生產、儲備和供應。

日前,國家工信部發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第一批)”名單中,我市兩家中醫藥龍頭企業新峰藥業、羅浮山國藥雙雙入圍。咳特靈、羅浮山百草油、金蓮花軟膠囊、複方穿心蓮等一大批惠州產中醫藥產品源源不斷運往抗疫一線。

我市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藥材資源豐富、中醫藥品牌薈萃,藥用植物多達1656種。其中,羅浮山“洞天藥市”自古是嶺南著名的中藥材集市。我市初步形成了中成藥、中藥材等醫藥製造、醫療設備相關配件製造共同發展的生命健康產業。2019年,全市生命健康產業中規上工業企業79家,實現產值93億。全市擁有藥品生產企業近3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家。

當前,我市正以全力建設全省中醫事業創新示範城為契機,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大力發展中藥研發生產和中藥材種植業,促進中醫醫療、醫養產業、康養產業、中藥研發和高等教育等“五位一體”項目集群落地,打造與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相匹配的健康養生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