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孙丽英在民族歌剧中经典人物的塑造

赏析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孙丽英在民族歌剧中经典人物的塑造

孙丽英,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女高音歌唱家,中政歌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全国青联委员。孙丽英先后塑造了歌剧《党的女儿》中的“田玉梅”,以及《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金环”一角,其出色的表演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誉为中国民族歌剧表演史上的“第一女高音”。1992年至今,她出演歌剧近二十部,包揽了国家级音乐表演和戏剧表演领域中的多项最高奖 ,有“白玉兰”“梅花奖”“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金唱片”以及“戏剧奖”。她多次荣立全军二等功,此外,还多次出任“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和“中国金唱片奖”评委;担任国内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与团中央、国家图书馆等部门配合,组织策划并主演了交响清唱剧、歌剧音乐会等活动 ;拍摄了一批军事题材的音乐电视 ;参加各种基层慰问演出近千场;培养青年演员,与年轻一辈研究角色、讨论表演、交流心得、手把手悉心指导。不仅在唱功、表演、艺德方面都到崇高荣誉,也为中国民族歌剧教育事业和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歌剧的表演艺术,在传承借鉴中国戏曲表演传统的基础上,也对西方歌剧表演美学原则进行了借鉴和运用,将放眼看世界的目光集中于民族歌剧的表演上,涌现出了越来越多具有精湛表演技艺的歌剧表演者与艺术家。在这一时期所出现的两部重要的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和具有先锋探索意义的《野火春风斗古城》,新一代兼具西洋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于一体,对中国传统戏曲又有着多年学习和深刻认识的歌剧表演艺术家开始出现,他们通过自己对歌剧的认知和对人物的分析研究,为大众呈现出了一个个具体而鲜明的角色形象。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位“民族歌剧大咖”就是孙丽英老师,也希冀用下方视频中孙老师演唱的“永远的花样年华”向在疫情区日夜奋战的人民子弟兵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孙丽英出生在一个京剧艺术家庭,自幼受到戏曲艺术的熏陶,父母皆为著名京剧演员。1982年,孙丽英考入了中央民族乐团。1990年应邀到总政歌剧团参加中国歌剧红色经典片断的演出,她扮演《白毛女》中的喜儿和《洪湖赤卫队》中的韩英等角色大获成功。不久,她正式调入总政歌剧团,开始了她的歌剧生涯。

在《党的女儿》中,孙丽英先后皆饰演过桂英和田玉梅这两个角色。她扮演的角色有柔有刚、有弱有强,这些角色在她的表演下展现出不同的性格、情感,但都大放光芒、深入人心。拿到剧本,她仔细地研读,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发掘田玉梅既是一位坚贞不屈的革命女性,又是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母亲的性格特征,以及她对党的忠诚、对叛徒的痛恨、对同志的赤诚、对女儿的深情等特点,构成人物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典型的性格特征。歌剧中田玉梅的“跪戏”特别多,她在演出排练的过程中不知跪了多少次,膝盖跪得青一块、紫一块。一份辛勤一分收获,孙丽英最终以甜美的音色、浓郁的韵味和细腻丰富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田玉梅的形象,赢得了观众的赞誉。

她能够纯熟把握其中不同板式和速度变化、气口及其连接和转换的板腔特色,掌握戏曲声腔艺术独特的风格韵味和其中种种精细而微妙的行腔、润腔技巧,准确理解速度变化、板式转换的戏剧性内涵和各种润腔技巧的表情意义,把田玉梅在各种情况下错综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感受充分地表现出来,从不同的角度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的共产党员形象。如剧中第四场中《生死与党心相连》一段,全曲“死”“党”“来”的咬字处理,孙丽英均采用戏曲中的拖腔处理,都是由小及大的音色伴随拖腔时颤音的灵活变化综合而成,将情绪中的愤怒以及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二部分慢板演唱中,“从小一起打猪草”的“打”和“把岗站”的“站”都做强音处理,正是源自孙丽英在剧本创作时的思考,以及对西方表演艺术的借鉴和对曲词动词的分析,从而使唱腔显得铿锵有力,画面感极强。最后一段“莫要再悲叹”的“叹”字,她做了喷口处理,将激昂刚劲的语气坚定地喷发出来,带着这样的情绪,将与之后“生死和党心相连”的“党”字与“连”的精彩放声归韵处理,一并勾画出视死如归、大气凛然的革命气息。这些在作品中需要集中体现的民族“韵味儿”,是对歌唱演员在声音的控制力、音乐的表现力及对角色的塑造力的严峻考验,而孙丽英的演唱清丽而透亮、细腻而隽永,咬字吐字情真意切,柔中带刚,刚柔并济,坚毅果敢,且富有戏剧张力,通过这段唱段,充分表现了玉梅生死与党心相连的坚定信心。

时任国家领导观后讲到:“歌剧《党的女儿》给我们上了一次生动的党课,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只要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就永远不可战胜。”

另一部代表作《野火春风斗古城》,孙丽英在其中扮演了“金环”“银环”这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妹两人性格一刚一柔,姐姐是具有明显共产党员光辉形象的一位伟大的共产党员,妹妹则是一个性格柔弱、善良、纯洁的少女形象。她们无论是性格上还是形象上,都有着极大的差别,但是经过孙丽英的精彩演绎,她们的舞台形象的塑造都非常真实、自然。

歌剧进行到金环被捕后,一首《永远的花样年华》将金环身为女儿想要妆扮自己、享受爱情,但身为“党的女儿”,为党、为国家牺牲自己死也光荣的坚定志愿完美地表现了出来。孙丽英的演唱运用哭腔、滑音和润腔,充满戏曲、民族韵味。在《胜利时再闻花儿香》中,她目光悠远、眉目含喜、动作优美充分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在唱到家乡的悲惨遭遇时,她眼中流露出悲伤,目光下垂;在唱到对消灭敌人的决心时,她目光坚定、动作坚决利落,表达出对抗敌的决心;在指责日本人罪行时,她动作顿挫有力,伸手指向日本人,运用戏曲跺板的演唱特点,一字一顿,重音、顿音运用明显,节奏逐渐加快,是对敌人的咬牙痛斥。最后的告别恢复优美悠长的旋律,表现出不舍,将乐曲完美收尾,给人深思。

孙丽英通过精湛的表演技艺,将金环英勇就义的场景刻画得震撼人心,将歌剧推向一个高潮。在这里她灵活运用戏曲动作,一举一动充满戏剧感,在为关敬陶开脱,“大骂”关敬陶时,她手脚动作无一不表现出戏曲特色,抚脸、起身、转身,这些戏曲上完美自然的“手眼身法步”的融入,使她的表演更加逼真、感人,达到应有的民族歌剧表现效果。

孙丽英的表演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在银屏上留下了大量的经典人物诠释,包括《党的女儿》《洪湖赤卫队》《白毛女》《江姐》等一大批英雄人物形象。此外,之所以在曲苑、歌台、剧坛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就源自于她对民族歌曲、戏剧和曲艺等传统艺术的扎根,兼容并蓄铸就了她独有的艺术特色,形成了清丽而透亮、婉约而隽永的演唱艺术风格,更在中国民族歌剧表演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为舞台上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