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顿杀父实现了草原的统一,确定了匈奴“百蛮大国”的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大大小小存在着数百个部族,为保存和扩大自身利益,部落之间开始进行联盟。到战国后期,只要强大起来的有三个,即:东胡、月氏和匈奴。但北部和西部仍然存在着诸如丁零、鄯善等小国。秦二世元年(公元前 209 年),冒顿杀父自立为单于以后,首先着手于解决内部问题,接着向东征服东胡、向西逐走月氏、向北臣服北方诸部,最终结束了我国北方游牧地区长期以来数百个部落氏族各自为政、互不统属、相互分散的局面,实现了北方草原民族的第一次大统一,为我国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冒顿杀父实现了草原的统一,确定了匈奴“百蛮大国”的地位


冒顿杀父自立为单于

部落联盟在战国末期其实已经名存实亡,联盟的首领不再是推举而成为了家族内部的世袭。头曼之前的单于之位如何传承史料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也无从得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在他之后不论是单于之位还是其他的重要官职几乎都是有几大家族世袭。

冒顿本为头曼单于的太子,据史书记载头曼由于“有所爱阏氏,生少子”,于是就想要废掉冒顿改立少子,他把冒顿送到月氏做人质然后又派兵攻打月氏。头曼这一举动惹怒了月氏,他们便想要杀死冒顿,冒顿得知消息后“盗其善马,骑之亡归”。

头曼使冒顿质于月氏,究竟是要借月氏之手除去冒顿还是如秦开那般为了取得月氏的信任麻痹他们暂且不论。但是,冒顿能从月氏逃回来就足见其谋略和胆识。所以冒顿回来后得到了头曼单于的赏识,不仅没有惩罚或者杀他反而给他精兵良将万骑。冒顿从月氏逃回匈奴又得“万骑”,但这些人并不是从开始就完全的服从于冒顿的,关于这一点冒顿心知肚明。所以,如果他想有所作为首先要做的就是使这支军队完全的服从自己。于是,他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在军中树立威信。这样一来,他渐渐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军队,为最终成为“单于”打下基础。关于这一点,史书中也有较为详尽的介绍:

冒顿杀父实现了草原的统一,确定了匈奴“百蛮大国”的地位


冒顿乃作为鸣镝,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行猎鸟兽,有不射鸣镝所射者,辄斩之。已而冒顿以鸣镝自射其善马,左右或不敢射者,冒顿立斩不射善马者。居顷之,复以鸣镝自射其爱妻,左右或颇恐,不敢射,冒顿又复斩之。居顷之,冒顿出猎,以鸣镝射单于善马,左右皆射之。於是冒顿知其左右皆可用。从其父单于头曼猎,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皆随鸣镝而射杀单于头曼,遂尽诛其後母与弟及大臣不听从者。冒顿自立为单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冒顿为了在军中树立威信,训练一支绝对服从自己的队伍,于是制造了一种鸣镝箭,并不断的训练部下骑马射箭的本领。冒顿对于他左右的人的立威和试探主要分四步:

(一)首先是射猎鸟兽,凡是不射鸣镝箭所射目标的,冒顿杀之。

(二)不久之后,冒顿又以鸣镝箭射击自己的马,左右之人有不敢射击的,冒顿就杀了他们。

(三)用鸣镝箭射击自己宠妻,冒顿又把左右感到害怕不敢射击的给杀了。

(四)冒顿趁着出去打猎,用鸣镝箭射单于的马,左右之人都跟着他一起射击。

通过这四次的试探冒顿确定左右都是可用之人,由此建立起一支绝对服从自己的队伍,这就更坚定和加速了冒顿夺权的信心。之后,他趁一次跟随头曼单于去打猎的有利时机用鸣镝箭射击头曼的头,他手下的人也都跟随鸣镝箭射击杀死了单于头曼。紧接着他又以雷霆万钧之势把他的后母、兄弟及不服从他的大臣全部杀死,冒顿自立为单于。

从冒顿自月氏逃回匈奴到杀父自立为单于,不难看出冒顿单于是一个有勇有谋而且还非常有野心的人。这也就决定了他绝不可能满足匈奴目前的状况,使其东西受敌,南北夹击,处处受制于人,于是他开始了统一北方的步伐。

东征东胡

东胡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主要活动于中国的东北部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盛极一时。当时,东胡南邻燕国,时常南下对燕国造成严重的威胁。为解除后患,燕国使大将秦开质于东胡并取得其信任,后来秦开回到燕国率兵大败东胡,东胡被迫向北迁徙至今辽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为了防止东胡侵袭,燕国还在北部筑起了一段长城加强防御。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东胡虽然为秦开所破,但是其主体力量并未受到很大的冲击。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势力分布图可以看到,当时的东胡仍然控制着大片的领土,而当时中原地区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燕国也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实力完全的消灭东胡,只能筑长城来防止其侵袭。

冒顿杀父实现了草原的统一,确定了匈奴“百蛮大国”的地位


头曼单于时期,东胡就是匈奴在北方地区的一个强劲对手,只是互相都不足以消灭对方各自统治着广大的地区。到了冒顿单于时期东胡仍然十分强大,甚至有可能实力在匈奴之上,这就使得冒顿在初期不得不对东胡采取隐忍的态度。

冒顿既立,是时东胡彊盛,闻冒顿杀父自立,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头曼时有千里马。冒顿问群臣,群臣皆曰:“千里马,匈奴宝马也,勿与。”冒顿曰:“柰何与人邻国而爱一马乎?”遂与之千里马。居顷之,东胡以为冒顿畏之,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单于一阏氏。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阏氏!请击之。”冒顿曰:“柰何与人邻国爱一女子乎?”遂取所爱阏氏予东胡。

从千里马到冒顿的阏氏,这对冒顿及匈奴群臣而言不得不说是一个耻辱,但冒顿并没有因此而对东胡用兵而是一再隐忍。冒顿在初期这样做,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当时匈奴的实力还不足以消灭东胡需要争取时间加强自身的实力;另一方面则是起到了麻痹对手的作用,使其放松对匈奴的警惕。匈奴与东胡各控制着北方广大的区域,但是他们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只是在二者之间有一块广大的空地,有一千多里没有人居住,只是双方分别在空地的两侧建立了岗哨。随着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合理的要求被答应,东胡王也开始变本加厉愈发的骄纵起来,认为冒顿软弱可欺,于是开始向西侵犯并公然表明要占领该地。冒顿是一位有胆有识而且还非常有野心的单于,他本就不会满足于匈奴目前所处状况,对东胡的要求一方面是示弱麻痹敌人使其放松对匈奴的警惕,同时也为匈奴争取更多的时间来强大自己,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而最终冒顿确实也达到了这样的目的。所以,在东胡提出土地要求的时候冒顿断然拒绝,对于群臣中的妥协者皆斩之。

冒顿问群臣,群臣或曰:“此弃地,予之亦可,勿予亦可。”於是冒顿大怒曰:“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予之!”诸言予之者,皆斩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两点:1、冒顿认为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2、此时的匈奴已经具备了同东胡一较高下的实力,事实也确实如此。由于东胡在最初的时候并没有把冒顿单于放在眼里也没有做充足的准备,所以才导致冒顿带兵很快击垮东胡,“大破灭东胡王”并“虏其民人及畜产”。东胡轻视冒顿没有准备使得冒顿出其不意大败东胡王,至此东胡一蹶不振,这样匈奴首先解决了来自东北部威胁。冒顿大败东胡不仅并扩大了领土面积还从东胡获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资,进一步扩充了匈奴的实力,使得北方地区再难找到能与其抗衡的国家和部族。

冒顿杀父实现了草原的统一,确定了匈奴“百蛮大国”的地位


西击月氏

月氏族起源于乌拉尔山、南西伯利亚一带,后来主要活动于河西走廊、祁连山间,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的强大起来,到战国后期与东胡、匈奴一起成为活跃于我国北方地区的三大势力之一。为解决月氏的问题,冒顿在位期间主要对其进行了两次规模较大的军事行动。

头曼单于曾使当时作为太子的冒顿质于月氏,由此可见,月氏当时的实力应在匈奴之上或者至少也与其相当。因为通常情况下,只有一方的势力弱于另一方或双方实力相当,为维护共同利益而互有质子。匈奴究竟有没有月氏的质子我们无法考证,但冒顿曾质于月氏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此一来,相对于东胡冒顿对于月氏也会有更多的了解,为其后期对月至采取的一些列军事行动带来便利。

由于东胡的一再挑衅,所以冒顿首先集中兵力解决东部劲敌并大败东胡,从东胡获得大量的领土、人力和物力,一时间实力大增士气高涨。之后,冒顿趁势对月氏进行第一次军事行动“西击走月氏”。虽然这一次的军事行动并没有把月氏彻底打垮但却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来自西部的威胁,匈奴还是初步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基本上解决了左右侧的劲敌之后,冒顿直接带兵开始向南挺近。东边的一路军马直接突破原来赵国的外长城,收回了赵武灵王时期被夺取的楼烦;西路军马南渡黄河进军白羊王的领地,收复了秦国时蒙恬从匈奴那里夺得的河套平原,兵锋直指长城脚下,与汉朝以原来的河南塞为界、至朝和肤施又侵犯燕和代地。当时中原地区正值楚汉之争无暇北顾,使得匈奴能够轻易地收复故地并把势力向南拓展。关于匈奴对月氏的这次行动及其后的一些列军事行动史书中也有明确的记载:

西击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肤施,遂侵燕、代。”

冒顿对月氏进行的第二次军事行动是在汉文帝初期,约公元前 176 年左右,冒顿使右贤王“西求月氏击之”,月氏大败,匈奴把不服的尽数斩杀并降服一般百姓。至老上单于时期,杀月氏王并用其头骨做成酒器。从此以后,月氏一族退出敦煌、祁连一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渐渐地种类分散,后来大部分月氏人被迫西迁逃至今伊犁河、楚河流域。

冒顿杀父实现了草原的统一,确定了匈奴“百蛮大国”的地位


对东胡和月氏军事的胜利,使得之前依附于他们的部族也大多臣服于匈奴。之后,为解决背后的麻烦冒顿又带兵“北服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国。”于是,匈奴的贵人大臣都臣服于冒顿“以冒顿单于为贤。”除此之外,他还平定了楼兰、乌孙、呼揭及其他旁的二十六国,使其都归顺皆匈奴,最终“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至此,冒顿基本统一了北方游牧区,臣服了北方及西域大部分国家和部落,完全确立了匈奴“百蛮大国”的地位,使得北方地区再无人能与之抗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