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繡的藝術風格及品類

潮繡作為我國四大名繡之一粵繡的主要流派,傳承發展了數百年,具有古老傳統和地方特色,繡藝精美細緻,構圖均衡飽滿,畫面物象浮凸似雕,色彩富麗堂皇。

潮繡品使用的原輔材料主要是各種緞綢、絨線、金銀線、墊絨線和棉絮紙丁。潮繡品中又分絨繡、釘金繡、金絨混合繡和線繡。絨繡採用各種絲絨,在面料上按圖案運用平金繡法,繡品較為細膩精美;釘金繡(金銀繡)以金銀線為主,若配以絨線,即成為金絨混合繡;線繡是廣東四大刺繡品類之一,純用真絲線或人絲線平面繡制,有色彩晶瑩瑰麗的藝術效果。

潮繡品主要品類有廟堂裝飾品、欣賞品、金銀線禮服及戲服等。

廟堂裝飾品:有彩眉、寶蓋、幢幡、三門四柱、桌圍等,多采用釘金繡或金絨混合繡。藝人們運用墊、繡、貼、拼、綴等工藝處理,使繡品的人物、龍鳳、博古、動物、花卉等畫面形成潮繡獨特的浮雕藝術特色,與建築物的木、石雕刻或金漆畫裝飾協調統一,互相輝映。

欣賞品:有掛屏、屏風、青絲畫片等,多采用龍鳳、花卉、飛禽、博古等題材。潮繡藝人們繼承和發展了潮繡的傳統技法,製作出絨繡掛屏“牡丹百鳥朝鳳”、釘金墊浮掛屏“百歲掛帥”、金絨混合繡掛屏“碩果累累”和釘金繡“九龍屏風”等優秀禮品。“九龍屏風”採用釘金繡墊凸技藝和獨特的釘金二針企鱗繡法,浮雕般表現出九龍鬧海、騰空飛舞的形象,繡工精細,絲縷分明,整個畫面堆金積玉、流光溢彩,被譽為古今首屈一指的潮繡精品。“九龍屏風”既是釘金繡的最佳作品,又是粵繡的代表作之一。這件作品連同其他潮繡精品,先後被送到許多國家展出。

金銀線禮服:這是1958年引進粵繡工種技藝的潮繡新品種,繡制有輕工、重工、滿地花、散花之分,品種有長短花衣和宮服等。多年來,藝人們在技藝上不斷創新和精益求精,產品優質率達百分之百。

戲服:戲服品種繁多,從皇服宮袍、蟒袍戰甲到眾多的少數民族服裝,共有近百種之多。女裝裙類又可分為蟒塵裙、五彩裙、京裝裙、繡宮裙、魚鱗裙。龍蟒袍甲採用銀絨線盤、墊和釘針,形象浮凸飽滿,柔活多變,充分體現潮繡豐富瑰麗的藝術風格。近年來,戲服設計及製作又有新的突破,將原來釘金絨密地繡部分,間用繡膠片,使在舞臺燈光照耀下,金光閃閃,豔麗奪目,獲得更佳的藝術效果。潮繡工藝家林智成設計並指導繡制的潮州戲服代表作蟒袍在全國戲服同行業評比中列第三名。

潮繡鮮明的藝術特色,它既是民間藝術品又是實用欣賞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