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学不好英语的“七宗罪”,影响孩子打牢英语基础

绝大多数人接触英语是在小学的时候,一直到大学毕业,但是很多人学了十多年英语,却有时候连一句完整的语句都说不出来,更别产生兴趣。为什么我们能够学好其他科目也能应用好其他科目,偏偏英语就不行。

让小学生学不好英语的“七宗罪”,影响孩子打牢英语基础

其实我们一开始接触英语,就已经犯了很大的错误。中国英语启蒙教育的“七宗罪”,让普遍的孩子一开始就抗拒学习英语或者“被迫”学不好英语。

“第一宗罪”英语教材严肃古板的风格让孩子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我们小学时见到的教材很多时候画风根本不是小学生喜欢的画风,简略粗糙的人物,孩子见到一次之后就不想见到第二次,学习英语的兴趣就不大,如果英语教材中的人物性格饱满,像微漫画的形式呈现,有这有趣的故事情节,大多数孩子会有足够的兴趣上下一堂英语课,为了理解情节也会学习单词。

“第二宗罪”“第三宗罪”英语单词难背+语法讲解过时。每一句英语都是由数个单词,按照名为“语法”的规则构建出来的。语法和单词就是英语体系的基石。面对如此重要的一环,守旧的英语课本依然一板一眼,按照单词一个个讲解它的词性,再讲解语法规则,最后填充,把生机勃勃的生活英语强行扭成了死板的理科公式。不同词性的词死记硬背本来就困难,你不能要求前一秒还在背名词wall的孩子,下一秒就能理解一个动词climb。

让小学生学不好英语的“七宗罪”,影响孩子打牢英语基础

“第四宗罪”书面化英语、公式化对话横行。我们一再强调英语要融入生活,并不仅仅是内容应该展示生活,而是更宽泛的交流、思维、逻辑应该让我们有代入感。就如我们在课本中常见朋友间的“How are you?I'm fine.”这样的对话实际上在英美国家只存在于两个朋友久久不见的问候,你能想象自己昨天下午放学刚和朋友,今天早晨上课见面就问“嗨,你过得好吗?”他回答“噢,我很好,谢谢你。”

当然不可能,但它却出现了在了我们的课本中。恰恰是这种公式化、书面化的对话和情景,让我们始终觉得英语遥不可及。我们是如何学习汉语的,真的有系统学习过如何说话、交流吗?没有,因为汉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早已潜移默化,所以就像“天才”一样,面对世界上最难的语言却无师自通。

而现在的英文教材却在不断把英语从生活中剥离,让它看起来和真实生活格格不入,没有代入感的对话,空洞的人物形象,让它从教材变成笑料,最终只能成为我们青春情怀中的边角记忆。

“第五宗罪”内容太多,书本太厚,让人望而生畏。

在我们工作之后,会发现为自己的任务设置节点,有助于工作。为什么?因为不仅能让我们明确自己在某个时间段的任务,也利于我们对任务细节的研究和把控,并且在每一段任务结束时,也会得到小小的成就感作为激励。

这同样适用于孩子,尤其是他们正处于需要肯定和赞扬的年纪。英文课本集中了整整一学期知识,即使分章分节也无法让孩子们摆脱“这本书,我得学半年,而且像它这么厉害的,还有语文、数学……”这样的想法。

“第六宗罪”填鸭式教学,缺乏思辨性和探索性。作为一名成年人,你能从上面这段对话中收获什么?作为孩子,又能问出什么样的问题呢?我想,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没有”吧。

课本的直截了当和它古板的画风一样,让人没有任何疑问可提,每一张图片都是严丝合缝,就像你在图片中找不出一只特殊的芒果,或是一只与众不同的鸭梨,他们都“老老实实”地在图片中、课程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这是一只香蕉吗?”“是的,它是。”这样的对话,我们只用知道banana是香蕉的意思,其他我们就不用再追究了。如果一定要给填鸭式教育找一个标准定义,那就是我们的英语教材了。

“第七宗罪”缺乏书面英语之外的锻炼。英语是一门学科,但更多的是一门语言,我们上学之前从来没有上过“中文课”,但是我们的表达能力可以应对绝大多数生活场景,而扪心自问,本科毕业甚至是研究生毕业的人,可以肯定自己的英语能够应对绝大多数生活场景吗?所以,把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去学习,把听和说抓起来,英语自然就变得更简单。

让小学生学不好英语的“七宗罪”,影响孩子打牢英语基础

解决英语启蒙教育的这“七宗罪”不是一朝一夕的,这些英语教学的痛点也不仅仅体现在小学英语教育上,也贯穿于一个学生整个英语教育过程中,但是起决定性因素的还是努力学好英语的心和行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