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死後,清政府是如何對待他的家人的?

歷史漏砂


李鴻章,一個爭議頗多的人物。

有人說,李鴻章是晚清四大名臣之手,是大清的糊裱匠,為挽救行將就木的清廷周旋於列強,為慈禧背了無數黑鍋。

有人說,李鴻章名為忠臣,是為賣國賊,為了私人利益不惜出賣主權,與列強簽訂了大量喪權辱國的條約。

其實,人本來就是一個多面體,並不是非黑即白,修身養性的曾國藩也曾殺人如麻。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背景下,李鴻章確實為挽救哪個破落的王朝做了不少努力,同時也利用了職權之便謀取了大量的私利。至於說李鴻章是賣國賊,那大可不必。說到底,李鴻章只不過是在那個新舊交替的年代裡,一隻腳站在新時代,一隻腳扔在舊世界。

對於慈禧來說,李鴻章是個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長袖善舞、八面玲瓏的同時,李鴻章也能睜開眼看外面的世界。所以,慈禧需要李鴻章代表他去和洋人打交道。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倉皇出逃。1901年,李鴻章代表清廷與列強談判,最終簽下了《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堪稱中國近代史上最為喪權辱國的條約。即使李鴻章再怎麼長袖善舞,再怎麼八面玲瓏,《辛丑條約》的簽訂依舊對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成為壓死李鴻章的最後一根稻草。《條約》簽訂不久後,78歲的李鴻章撒手人寰。

李鴻章的死,對於慈禧來說是個天大的壞消息,據說慈禧聽到李鴻章的死訊後哭得稀里嘩啦的。當然,可以理解,沒了李鴻章,再也沒有人可以替慈禧去列強面前挨欺負了,慈禧能不著急嗎?

著急歸著急,李鴻章的後事慈禧不能不管,人走茶不能涼,否則以後還有誰敢替慈禧去賣命?

先把李鴻章的爵位再提一下,一等肅毅侯,基本上是漢人能獲得最高的爵位了,至於公爵,那就不用想了。

提完爵位,諡號得好好擬定一下。最好的諡號“文正”之前給了曾國藩,作為曾國藩的學生李鴻章再拿一個文正不太合適,那就拿一個排名第二的“文忠”吧,怎麼著也比“文襄”、“文恪”要高級一點點。

虛的整完了,還得整點實際的。

對於李鴻章的家人,該賞的還得賞,該封的接著封。

長子李經方,因為是過繼來的,所以李鴻章的爵位就不能給他繼承了,那就繼續讓他繼承老爹爹的事業,接著跟洋人打交道。至少在清朝存在時期,李經方也算是高官厚祿,歷任出使日本大臣、出使英國大臣、郵傳部左侍郎,還兼職當了第一任郵政總局的局長。

次子李經述(實為李鴻章親生的大兒子),大孝子一個,李鴻章死後,留下遺書自殺陪老父親去了。不過不要緊,李鴻章的爵位還是還得由李經述這一脈繼承,其長子李國傑襲承了一等肅毅侯。

三子李經邁,同樣也是高官厚祿,先後擔任過出使奧地利大臣、按察使。

總之,在清朝還存在的那一段時間裡,李鴻章的後代們雖然比不上老李那麼顯然,但也依然是高官厚祿,享之不盡的榮華富貴。至於清朝滅亡之後,那就只能各尋其路了,有人經商富甲一方,有人成為了敗家子,也有人因為和日本人不清不白被暗殺,這是後話了。

順便提一句,李鴻章有個曾外孫女,名叫張愛玲!


小鎮月明


清朝沒有對李鴻章的家人後代怎麼樣,因為畢竟李鴻章為清政府付出了心血,也付出了最後的尊嚴。

李鴻章到了40歲都沒有兒子,古人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已經有了一定地位的李鴻章當然也希望有人能繼承自己的事業。

所以,李鴻章過繼了六弟的兒子李經方做了自己的兒子,李經方成為李鴻章的長子。

哪知道3年後,李鴻章的正室趙氏生下了李經述,不久,小妾莫氏又生了李經邁。

這下親生的嫡子和庶子都有了,有人就說了,看來著李經方的長子地位不保了。

哪知道李鴻章並沒有因為有了親生兒子就冷落了長子李經方,他不僅為李經方聘請了最好的私塾先生,準備,還請了外國老師,讓他學習外文,在外交場合時,總是帶著李經方見世面,長見識。

1882年,李經方考中舉人,李鴻章非常高興,馬上將他調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不久便跟隨駐英欽差大臣出國了,很快還成了中國駐日大使。

有著李鴻章的提攜,李經方本可以在國際外交舞臺上嶄露頭角的,但一場變故卻發生了。

《馬關條約》的簽訂,父親李鴻章背上了喪權辱國的罵名,其實就算李鴻章不籤,也會有其他人籤,他不過剛好是清政府推出來的替罪羊罷了。

李鴻章簽完字後,便一病不起,但清政府本著“一事不煩二主”的原則,想讓李鴻章繼續交涉割讓臺灣給日本的具體事宜。

李經方站了出來,替父親做了這件恥辱的事情,從此他也成了“漢奸”。

因此,李經方退出了政治,靠著李家雄厚的家底開始經商。

李鴻章的二兒子李經述,某種程度上是嫡長子,但這個人的成就卻不如李經方,他一生酷愛詩文,但卻不出門,靠著李家的家資維持度日。

三兒子李經邁,也沒有進入政治圈而進入了商界,而且酷愛收藏,也有條件去世界各地收集文物古董,成為了一名收藏家。

李家的後人並沒有像大家想象的一樣只啃老底,事實上,李鴻章在教育子女方面學習了老師曾國藩的理念,李家後人在其各自領域都做出了非常卓越的成就。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裱糊匠李鴻章為風雨飄搖的清政府簽了不少不平等條約,揹負了“賣國賊”的罵名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曾國藩被人稱為聖人,李鴻章被稱為裱糊匠,曾聖人的名號頗有爭議,而李鴻章裱糊匠的名號卻當之無愧,李鴻章為了不爭氣的清政府揹負了不少罵名,也得到了各國列強的好評,就像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稱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其為“東方俾斯麥”。



李鴻章是道光二十七年進士,不過他卻是從當曾國藩幕僚才有機會得到重用,最後成了和曾國藩齊名的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曾國藩在鎮壓太平天國起義中發展了湘軍,而“無湘不成軍”、“湘軍將帥半天下”一家獨大的局面讓大清帝國很尷尬,也引起了清廷的猜忌。

1861年底,太平軍準備移師進攻上海的消息給了李鴻章機會,這一年他38歲,在上海的江南豪紳聽說太平軍要來,就寫信給曾國藩,說只要湘軍來保護上海,他們願意每個月提供60萬兩的白銀給湘軍作軍費,曾國藩自然樂意了,這麼一大筆錢對經常缺餉的湘軍無疑是個大餡餅,於是曾國藩寫信給弟弟曾國荃,曾國荃說我正圍著南京,沒空,曾國藩又找湘軍宿將陳士傑出山,陳士傑以母親年紀大要在家照顧為由推辭了。



這時候清廷害怕湘軍得到這筆鉅款勢力會愈發壯大,更加威脅到清政府中央統治,就發了個上諭,說何地無才,幹嘛一定要湖南之人充勇,讓別的省按照湖南募勇章程妥為辦理,募好兵勇去上海就好了。

曾國藩看清廷這樣說了,為了減輕清廷對他的猜忌,就選了自己的幕僚、安徽人李鴻章去另外組建新軍前往上海,就這樣李鴻章回安徽募集了4營安徽子弟兵,淮軍就這樣成立了。

有了軍隊也就有了一席之地,此後淮軍在鎮壓太平天國和平定捻軍過程中不斷髮展壯大,李鴻章的地位也水漲船高,在洋務運動中成為了洋務重臣,也成了一個外交能手,被慈禧太后倚為左膀右臂,可惜李鴻章常常被指定去和外國列強簽定逼迫中國出讓利益的不平等條約,被稱為晚清的裱糊匠,也被世人大罵“賣國賊”,1901年,李鴻章簽訂完《辛丑條約》,回來後就開始大口大口的吐血,做了清朝喪權辱國多年替罪羊的李鴻章,終於熬不住了,沒多久就病死在北京,享年79歲。



李鴻章死後,清政府是怎麼對待他的家人?

李鴻章的離世,讓慈禧太后為之流下眼淚,還感嘆說:“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有人可分擔了。”並追封李鴻章為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諡文忠。

李鴻章共有三子二女,長子李經方是李鴻章六弟李昭慶之子過繼給李鴻章的,當時李鴻章年過四十還是膝下無子,就把李經方過繼為嗣,過了三年李鴻章的繼室趙小蓮為李鴻章生了個兒子李經述,李鴻章仍然以李經方為嗣子,而自己的親生兒子李經述成了次子,李經方極得李鴻章喜愛,考中舉人後留在北洋大臣衙門,隨李鴻章襄辦外交事宜,在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後,李經方隨李鴻章到日本談判,李鴻章被日本浪人槍擊受傷後,李經方被清政府委任為對日談判全權大臣,在辦理完割讓臺灣交接後,李經方避居上海,不再回京覆命。



後來李鴻章出使俄國、德國,李經方也有隨行。1901年李鴻章過世後,清廷以李鴻章靈柩回籍有期,李經方以四品京堂候補,參與安徽及滬寧鐵路事宜,後來又出任出使英國大臣、郵傳部左侍郎,兼任中國第一任郵政總局局長。

辛亥革命後,李經方被罷官,居住在上海,張勳復辟期間,李經方跑出來支持,復辟失敗後,李經方跑到大連蟄居,1934年病逝,終年80歲。

次子李經述生於1864年,1885年考中舉人,曾任參贊官隨李鴻章出使歐美,李經述是個有才氣的詩人,不過為人內向,沒有把自己的詩作拿出來示人。李經述在中舉後,試場的運氣就不好了,考了幾次都沒中進士,1895年李鴻章奉命東渡日本議和,李經述要求一起去,李鴻章不同意,要他在家複習功課準備考試,這次考試李經述已經進入了被錄取的一檔,只是當時李鴻章因為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成了眾矢之的,連帶著李經述也被考官討厭,於是李經述再次榜上無名。



李經述還是個孝子,在李鴻章與十一國公使談判結束後,經常咳血,住在賢良寺裡,李經述得知後就帶著長子李國傑去探望,在看到李鴻章臥床不起後,連續五十多天在床前服侍,直到李鴻章嚥氣,在李鴻章過世後,本來身體就不好的李經述也垮了,在李鴻章過世一百天後,也跟著撒手人寰,享年38歲,在他死後,清廷有感於他的孝行,特為降恩其嘉行,讓他承襲李鴻章的侯爵爵位,由他的長子李國傑再次承襲。

三子李經邁生於1876年,跟他兩個哥哥比起來,在政治上、學業上都不能比,李經邁有很多頭銜,都是朝廷看在李鴻章面上特賞的,在李鴻章死後,1905年任出使奧地利大臣才是實務,是當時清廷最年輕的外交官,次年授光祿寺卿,後來又歷任江蘇、河南、浙江等地按察使,辛亥革命後退居上海,張勳復辟時他也出來支持,復辟失敗後回到上海當了寓公。



李經邁善於理財,英語又好,擅長和外國人打交道,在上海做房地產賺了很多錢,因為有錢還差點被人綁架,後來請了幾個白俄當保鏢,日夜隨身護衛,李經邁於1938年去世,享年62歲。

李鴻章的兩個女兒一個叫李經溥,一個叫李經璹,李經溥一生平淡無奇,李經璹則嫁給了張佩綸,她的孫女就是愛上漢奸胡蘭成的中國現代作家張愛玲。

可以說在李鴻章死後,清廷對他的家人頗為照顧,也算是對他多年裱糊匠工作的肯定!至於李鴻章留在世間的名聲,也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歷史紅塵


1901年,就是光緒二十七年,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

實在受不了這口窩囊氣,在條約上簽字後,回到家中,李鴻章就大口大口地吐血。

慈禧太后聽說李鴻章病了,立即派遣御醫為李鴻章治病。

由於病情嚴重,加上歲數大了,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離開了人間,享年78歲。

李鴻章死後,清政府如何對待他的家人的?

五千兩白銀治喪,十處祠堂祭祀

李鴻章去世,讓慈禧太后好像丟魂落魄一樣。

慈禧太后不停地感嘆:李鴻章啊,李鴻章!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有人分擔。

慈禧太后一再稱讚:李鴻章真是“再造玄黃之人。”

無論如何稱讚,人已經死了,都得安葬。

慈禧太后下詔,追贈李鴻章為太傅,晉封一等侯爵,諡號文忠。

虛名之外,慈禧太后也給予李鴻章的家人很多實實在在的恩惠。

慈禧太后特批賜贈白銀5000兩給李鴻章家人,用於安葬李鴻章。

清政府讓李鴻章享有一項特殊的“榮譽”:在李鴻章原籍與李鴻章曾經立功的省份建立祠堂,總共建立10處祠堂,以表彰李鴻章對清朝的貢獻。

最讓人驚歎的是,李鴻章享有一份特殊榮譽,是清朝從1644年——1901年,統治中國257年中,唯一一位漢族官員獨享的榮譽,那就是建造“京師祠”。清政府還規定:地方官員必須每年定期到李鴻章的京師祠去祭祀。

5000兩白銀是貨真價實的,李鴻章家人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恩惠。

賜封給李鴻章的爵位、諡號,為李鴻章建造10處祠堂,看起來是虛名或者形式,其實,只要清朝統治還在,這些就都是李鴻章家人的福廕。

即使清朝滅亡了,清政府給李鴻章的這些獎賞,也讓其後人有時候從中得到或多或少的、或明或暗的好處。

對於李鴻章的家人,清政府具體是如何安排的呢?

清政府對李鴻章直系七人,都有安排。

兩位夫人,享受俸祿,安度晚年

李鴻章一生共娶了四位夫人。

1861年,原配夫人周氏病故。

第二任夫人趙小蓮,為李鴻章剩下一個兒子,名字叫李經述;趙小蓮為李鴻章生下一個女兒,名字叫李經璹,小字菊藕,大多數稱呼她李菊藕。

1892年,趙小蓮病逝。

所以,李鴻章夫人周氏、第二任夫人趙小蓮的去世,都早於李鴻章去世。

李鴻章死後,他的側室莫氏、侍妾冬梅都享受誥命夫人的俸祿,吃喝無憂、生活富裕。

側室莫氏生育兒子李經邁。

李鴻章死後,莫氏跟隨兒子李經邁生活。

李鴻章一生共有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他們的名字是:李經方、李經述、李經邁、李經溥和李菊耦。

長子李經方,清朝重用,辛亥革職

從李鴻章死後,至清朝滅亡的11年中,李經方職務變換比較頻繁,所以,這部分文字看起來十分瑣碎,請耐心閱讀。

李經方是李鴻章從自己的六弟李昭慶跟前過繼來的。

1901年,清政府命令李鴻章,儘快趕到北京,與十一國公使談判。

大兒子李經方始終跟隨在父親李鴻章身邊,照顧父親、協助議和。

李鴻章在北京病逝後,李經方護送父親靈柩,回到老家合肥。

1902年4月,清政府委任李經方以四品京堂候補,命令他在上海,與盛宣懷一起同英國人馬凱談判,談判內容是關於通商條約的。

與馬凱的通商條約簽字後,清政府命令李經方參與安徽及滬寧鐵路的籌建事宜。

1903年2月,李經方、李經邁等人,在合肥大興集夏小郢,將李鴻章安葬入墓。

父親李鴻章入土為安之後,李經方趕到北京,向清政府奏請:將坐落在北京崇文門總部衚衕的一處住宅交出,用來建造京師李鴻章專祠。

將父親李鴻章相關事宜安排好之後,李經方在家以四品京堂候補。

1907年3月,清政府任命李經方擔任英國大使。

李經方繼續發揮他突出的外交才能。

1911年12月,清政府將李經方調回國內,擔任郵傳部左侍郎。

當時,第二次科技革命在西方方興未艾,中國也開始發展近代化的通訊事業。

由於清政府深受西方國家奴役,中國的郵電通訊等部門都被英國人把持。

根據在英國工作時對英國人的瞭解,李經方充分發揮外交才能,經過多輪談判,終於從稅務司中將郵政業務轉回郵政部。當時中國稅務司由英國人把持。

清政府任命李經方擔任中國郵政總局第一任局長。

在李經方主持下,弱勢的清政府中,郵政事業獲得了快速發展,尤其是電報業務,獲得了長足進步。

1912年,清朝皇帝遜位後,李經方所有職務全部被解除,不再擔任任何官職。

李經方居住在上海,為宗社堂獻計獻策。

辛亥革命勝利後,清朝皇族中的頑固分子結成宗社黨,反對清帝退位、反對革命政府,企圖恢復清朝統治,宗社黨的總部叫宗社堂。

1917年,張勳復辟,李經方、李經邁極力吹捧張勳,希望清朝能夠東山再起。

張勳復辟失敗後,李經方躲到大連,居住在平民城區,長年累月,深居簡出。

李鴻章家族在安徽的合肥、六安、霍山、壽縣等地方擁有大量土地、房宅。李鴻章死後,李經方繼承了不少家產。

恢復清朝無望,自己年歲又高,1933年李經方寫好遺囑,明確地將遺產分配給兒孫。

1934年9月28日,李經方在大連病逝,享年80歲。

次子李經述,盡孝盡忠,承襲爵位

1901年秋,李鴻章與十一國公使談判,十分艱難,李鴻章累倒了,住在賢良寺裡,大口大口吐血。

李經述急忙帶上長子李國傑,前去探望李鴻章。

在李鴻章床前,李經述每天晝不思食、夜不思眠,一連50多天寸步不離。

李鴻章去世後,李經述痛不欲生,不斷自責自己無能。

李經述竟然打算自殺殉父,家人一齊圍繞在他身邊跪下,請求他不要衝動,李經述才沒有自殺。

由於傷心過度,李經述身體徹底垮了下來。

李鴻章死後,清政府讓李經述承襲其父親李鴻章的一等侯爵,以四品京堂候補。

每當想到父親,李經述總是哭泣不止;每次哭泣,李經述都會喘氣不止、大汗淋漓。

李經述感覺自己在世時間不長了。

1902年2月11日,李經述寫好遺書。一週之後,李經述跟隨父親到西天去了。

李經述終年38歲。

李經述去世,距離其父李鴻章去世僅有短短的100天。

直隸布政使周浩、按察使楊士驤聯名上書,請求袁世凱褒獎李經述。這時候,袁世凱接替了李鴻章的職位,擔任直隸總督。

袁世凱上奏清廷,慈禧太后特別下詔褒揚李經述,恩准將李經述列入國史孝友傳。

李經述死後,他的長子李國傑承襲一等侯爵。

三子李經邁,頭銜很多,善於理財

李鴻章死的那一年,三子李經邁25歲。

清政府特賞李經邁主事;

特賞李經邁員外郎,在工部都水司行走;

給李經邁賞戴花翎,以四、五品京堂用;

慈禧太后特旨以三、四品京堂候補。

1905年,清政府任命李經邁出使奧地利大臣。李經邁是當時清廷最年輕的外交官。

第二年,李經邁被授予光祿寺卿。

1907年9月,因為母親生病,李經邁歸國,歷任江蘇、河南、浙江等地按察使,慈禧太后特別下旨李經邁以副都統記名。

1910年,清政府安排李經邁為首席大臣,跟隨貝勒載濤到西方國家考察一圈。他們先到日本,然後到歐洲,最後到美國。這次主要是考察、學習西方國家的近代化軍事。

從西方國家考察後,回到國內,清政府賞賜給李經邁二等第一大帶雙龍寶星,暫時代理鑲紅旗蒙古副都統。

第二年,李經邁被任命為清政府民政部右侍郎。

不久,代理郵傳部副大臣。

清政府發佈誥命,授封李經邁為光祿大夫,建威將軍。

清朝被推翻後,李經邁到上海生活,秘密與宗社黨人密切聯繫,試圖恢復滿清統治。

1917年,李經邁積極參與張勳復辟活動,擔任外務部左侍郎。

事與願違,張勳復辟只是迴光返照,僅僅12天之後,跳樑小醜張勳被打回原形,復辟徹底失敗。

李經邁再次回到上海,精心管理自家數以千計的公寓,收取租金,很快積累起鉅額財富。

李經邁英語水平極高,加上具有擔任駐外大使的資歷,清政府和北洋軍閥向英國借款的時候,每次都由李經邁參與,並且從中斡旋。

參與對英借款活動,李經邁獲得了無數真金白銀,每一次斡旋成功,李經邁所獲得中介費都不少於200萬兩白銀。

收取租金、獲得酬金,李經邁家產超過一億兩白銀。

二十世紀20年代,李經邁擁有6輛小轎車,還擁有專用遊覽的輪船、汽艇。

在上海生活期間,李經邁住在大樓中路的六樓和七樓(複式樓層)。

李經邁家庭陳設中西合璧,大量的皇家賞品、與祖宗畫像、以及西洋油畫,佈置在寬敞的豪宅中。

李經邁用了一張巨大的、完整的白色老虎皮,做成一片地毯,鋪放在大門口。

李經邁用9個大房間,專門收藏各種古董。

李經邁的豪華生活,堪比清朝皇帝。

1938年,李經邁在上海,因病去世,享年62歲。

長女李菊藕,填房張家,嚴格育子

李菊藕本來名字叫李經璹,小字菊藕,是著名作家張愛玲的祖母。

1888年,李菊藕22歲。

父親李鴻章愛才心切,欣賞張佩綸的才能,把女兒李菊藕嫁給左副都御史張佩綸。

李菊藕成為張佩綸的第三任夫人。

李菊藕嫁給張佩綸後,生養了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1901年,李菊藕的父親李鴻章病逝;一年多一點後,李菊藕丈夫張佩綸在南京逝世。

張佩綸生前是清朝翰林院侍講。張佩綸死後,李菊藕接受朝廷俸祿。

丈夫死後,李菊藕回到天津李府。

李菊藕專心致志教育兒子張志沂,張志沂就是張愛玲的父親。

守寡的李菊藕染上了肺結核,到上海治療。

1912年,李菊藕在上海病逝,享年46歲。

次女李經溥,命運不濟,婚姻平淡

李鴻章的小女兒李經溥,嫁給了任德和。

任德和比李經溥小6歲,其父親是直隸布政使任道鎔。

因為女大男小,歲數懸殊,李經溥對婚姻生活感覺不很滿意。

但是,物質生活上,李經溥十分富有。

李經溥與任德和原先在蘇州生活;1946年,遷居到上海。

李鴻章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大清王朝、特別為慈禧太后用盡了全部心智。

李鴻章死後,慈禧太后對待李鴻章的兒女,能用的就重用,不能用的都賞賜俸祿,讓他們過上富足奢華的生活。

李鴻章的兒子們也都盡心盡力,企圖恢復清朝統治。

有心復辟,無力迴天!李鴻章的兒子們縱有通天財富,也只能承受滾滾歷史潮流的洗禮。


歷史教員張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李鴻章,晚清三朝重臣,出生安徽合肥,通過科舉走上仕途。同治九年至光緒二十年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成為權力最重的封疆大臣。有人評價他:權傾一時,謗滿天下。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評價李鴻章“大清朝中唯一可與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評價為“再造玄黃之人”。

讓李鴻章名聲掃地的是甲午戰敗,國人唾罵。在1885年戰勝日本後情況下,簽訂《中日天津會議專條》,給予了日本派兵進入朝鮮的權利。甲午中日戰爭指揮錯誤,導致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國防實力水平被嚴重削弱,從而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李鴻章40歲無子,第一個兒子李經方是從弟弟那裡過繼來的。從小去學習西方先進教育,李鴻章死後,清庭命令長子李經方抬靈回鄉,還繼承了李鴻章的官職。

二兒子是李經述,李鴻章親生,其才華和仕途沒能像李鴻章那樣通達,做些小官,李鴻章晚年,也是李經述在床邊照顧,陪伴左右。

三兒子李經邁,妾室所生,清朝象徵性的給予虛職,比較有用的是駐奧地利大使。但是,李經邁腦子活絡,轉型去經商,從小接受西方教育,英語水平很高,做起了跨國買賣。

再說說李鴻章的女兒,大女兒李經溥,歷史沒什麼記載,高幹子女,平凡渡過一生。

二女兒李菊藕則比較傳奇,雖然接受了新式教育,但還是走上包辦婚姻的道路,嫁給了大自己18歲的左副都御史張佩綸。生一兒子張志沂,此人正是張愛玲的父親。

清朝沒有虧待李鴻章的後人。李鴻章的後人後來多移居北美,在外經商,有的成為億萬富翁,有的平凡渡過一生。

感謝您的關注,關注,關注!!!


膏車秣馬a


李鴻章是歷史上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才能可與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的名臣,為清廷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貢獻,為中國更是奉獻了一生。

1901年冬,七十八歲高齡的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和列強簽訂的《辛丑條約》之後,終於再也支撐不住了,開始大口大口的吐血,之後便病逝於北京,結束了他譭譽參半的一生。

無疑李鴻章的晚年是最為痛苦的,不僅僅是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還有永遠不會被人們理解的傷痛。

那麼李鴻章死後,他的子女後人的結局怎麼樣呢?

李鴻章有兩位正室兩個侍妾,而她們共為李鴻章生下兩兒兩女。不過,李鴻章還從自己的六弟李昭慶那裡過繼來一個兒子,叫做李經方,所以他名義上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

本著女士優先的紳士風格,咱們先來看看李鴻章的兩個女兒。

李鴻章的兩個女兒分別叫做李菊藕和李經溥。長女李菊藕年輕時喜歡上了年長自己二十歲的張佩綸,就是張愛玲的爺爺,不顧其母親的反對,嫁給了張佩綸,到她38歲時就已經守寡了。而李經溥則一生平淡無奇,人生軌跡和許多高門女子一樣,嫁給了一個小自己6歲的人,一輩子都被嫌老。

再來看他的三個兒子,大兒子是從自己的六弟李昭慶那裡領養的李經方,李經方曾被李鴻章送出國去讀書,回國後經常和李鴻章出使各國。擔任過英國大使,但是在李鴻章的嚴格管束下,產生牴觸心理,於是他辭掉官職,到海外經商,最終定居海外,李鴻章死後,又回國發展,定居上海,後支持張勳復辟,復辟失敗後李經方蟄居大連,1934年9月,李經方病死大連,享年80歲。

二兒子李經述是李鴻章親生的兒子,留學回來後就任參贊官常伴隨李鴻章出使歐美等國。1901年李鴻章病重時,李經述每天在父親跟前服侍,晝不甘食,夜不交睫,連續五十多天寸步不離。李鴻章死後,李經述悲痛欲絕,日久成疾,不久就病逝了,享年38歲。李經述愛好詩文,其文筆優雅,感情充沛,曾手書《瞻園日記》十一冊,是一個非常有才氣的詩人。

 

三兒子李經邁,是李鴻章最小的兒子,是當時清政府最年輕的外交官。辛亥革命後,李經邁退居上海,之後又支持張勳復辟。復辟失敗後他回到上海,又當起寓公。李經邁早年受父蔭從政,愛好新事物,自願瞭解西洋文化,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中年自食其力、經商置產,其善理財,遂使資產鉅萬,成為富翁。1938年6月,李經邁在上海病逝,享年36歲。

事到如今,李鴻章的後人墮落的墮落,發家的發家,最成功的比如有李氏三兄弟: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現都已是億萬富翁。其他的後人也都分佈在世界各地,有的淹沒於茫茫人海,有的佔據一片天地,但是每年他們還會齊聚在一起,共同紀念自己的祖先,並銘記自己是李鴻章的後人。







歷史品鑑錄


我是大史官,我來告訴你“李鴻章死後,清政府是如何對待他的家人的?”

李鴻章,清朝時期“中興四大名臣”之一,人稱“李中堂”,因代表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而備受爭議。在1901年,在簽訂完《辛丑條約》後病逝於北京,享年78歲。那麼,在李鴻章死後,他的後人結局又如何呢?

李鴻章一生有3位夫人,原配周氏為其生子李經毓,卻早年夭折,而周氏之後也因病去世了;之後續娶繼室趙小蓮和側室莫氏。因李鴻章年過40卻膝下無子,六弟李昭慶便將其長子李經方過繼給了李鴻章。之後,趙小蓮生了李經述,莫氏生了李經遠、李經邁、李經進,但唯有李經邁長大成人。李鴻章還有兩個女兒,分別是李經溥和李菊耦。

李經方雖然不是親生的,但李鴻章卻也異常疼愛他,經常將其帶在身邊幫助自己處理事務。在李鴻章去世後,李經方擔任清政府的商約大臣,和英國人談判,之後又出任使英國大臣,再後來還當了郵政局局長。最終被罷官後退居於上海。

李經述在李鴻章去世後承襲父親的一等侯爵,候補四品京堂。因李經述是個孝子且性格內向,在父親死後不到100天,他也隨之而去,年僅38歲。

李經邁在李鴻章去世後成了清政府最年輕的外交官,出使奧地利。之後被清政府授予光祿寺卿。最後和李經方一樣退居上海,並以開始經商。

長女李菊耦嫁給了年過四旬的晚晴名臣張佩綸為繼室,因其因欣他的才華才沒有反對。婚後育有一子張志沂,張志沂的女兒就是近代大名鼎鼎的作家張愛玲。

次女李經溥嫁給了任道鎔的兒子任德和,但因其比丈夫大6歲而備受嫌棄,婚後生活並不幸福。

總體說來。清政府對李鴻章的後人還是蠻不錯的,基本上都沒有受到迫害,應該說是相當夠意思啦。


大史官


李鴻章死後,清廷對他的家人,並沒有象歷朝那樣,秋後算賬,而是提攜重用。可惜李鴻章死後不久,慈禧死了,三年,清朝又亡了。李家的恩榮,也到此為止了。

李的長子李經方,是養子,清朝時曾多次隨李鴻章出使歐美日,自己也出任過駐外大使,還參加過張勳復辟,1934年病死簞蓆。

次子李經述,因受北洋水師戰敗之累,科場止步於舉人。也出使過國外,依例繼承了李鴻章的爵位。但李經述去世較早,年僅38歲。爵位由其長子繼承。

三子李經邁,做過光祿寺卿,幾次任按察使,也出任過駐外使節。懷著對清廷的忠誠,也參與過張勳復辟。

可以說,清廷對李家的恩寵不小。

抗戰時,李鴻章收藏的大批文物,差點落在日冦的手裡,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李品仙,令桂48軍派出兩個團死命搶回。李家為報李品仙之義,贈李幾件文物,被李品仙謝絕。1941年五戰區財政陷入困境,李鴻章的兩個孫子(時稱兩李),多次共捐獻了八十多萬塊現大洋,被李宗仁樹為“有錢出錢”的典範,足見其有愛國情懷。

給李鴻章抹黑的,就是甘當漢奸胡蘭成拼婦的外孫女張愛玲(《色戒》中的床戲,應該是張與胡的真實寫照)。不過,出這淫賤之人,應該是張家的問題,已與李家關係不大。


安平144796971


李鴻章,被後世稱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大清帝國末年,內憂外患,尚能苟延殘喘,李鴻章在這中間做了莫大的功勞。這期間,他代表清政府簽訂了無數不平等條約,可以說是為慈禧背了數不盡的黑鍋。慈禧說他是“再造玄黃之人”,就是基於此。

李鴻章死後,大清廷總的來說,對他的家人連是不錯。只是李鴻章死於1901年,此時的大清王朝自身也是風雨飄搖,僅只隔了十年,清王朝自身這艘破船也傾覆了。所以說,李鴻章的家人大都還是靠自己生活。

那麼,李鴻章的家人究竟生活得怎麼樣呢?

李鴻章一生有3個兒子和2個女兒。由於李鴻章到40歲時還沒有子女,所以,老大李經方從他弟弟那裡過繼來的。不過,後來的幾個兒女卻是李鴻章親生的。

李鴻章死後,清王朝讓老大李經方繼承了李鴻章的官職和爵位(李鴻章死後追加為一等爵位),並讓其抬靈返鄉。只是,這個兒子後來並未有大的作為。

二兒子是李經述,這個倒是李鴻章親生的。不過其不管是才華還是仕途上,都沒能像李鴻章一樣通達。李鴻章去世後,靠著父親生前的面子,李經述一直在清廷做些小官,早年李鴻章還在的時候,偶爾還能陪父親出國見識一下外交場合。

(李鴻章與其弟李翰章)

李經述對其母親倒是很孝順,後來母親臥病在床,正是李經述一個人在無微不至的照顧。而李鴻章生命的最後時光,也是李經述一人在陪伴。

三兒子是李經邁,由於是妾室的孩子,李經邁並不是很受李鴻章關心。李鴻章去世後,清廷也象徵性給了其幾個官職,但都是些虛職,沒什麼太大作用。唯一有點用的,便是一個駐奧地利大使。

李經邁的腦子十分活絡,看到仕途上已無建樹可能,便轉行做起了商人。得以於英語水平不錯,李經邁做起了跨國買賣,也算是掙得盆滿缽滿,為自己打開了另一條出路。

再來看看李鴻章的女兒,大女兒叫李經溥。這個人歷史上沒什麼記載,清廷也並沒有給予其優待,估計最後成了普通人,李家分完家後,平平淡淡過完了一生。

(李菊藕)

二女兒叫李菊藕,李鴻章對二女兒還是比較寵愛的,當時也讓其接受了新式教育。不過,在婚姻上,二女兒最後走的還是封建婚姻的老路子,嫁給了左副都御史張佩綸,這個人大了李菊藕整整18歲,是李鴻章包辦婚姻的結果。

有意思的是,李菊藕給張佩綸生了一個兒子,名叫張志沂。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張愛玲一生又愛又恨的父親。如此看來,李鴻章還是張愛玲的外曾祖父。

至於清廷對李鴻章這些後代如何,想必各位讀者心裡已有了答案。除了幾個兒子撈到了些官職做外,其他的家庭成員清政府幾乎都沒有理會。

想來也正常,歷史上有幾個帝王是真心對待臣子的?尤其還是晚清那會,清廷連自身都難保,哪還有工夫操李家的閒心。可憐李鴻章一腔熱忱,為清廷鞠躬盡瘁,終究還是錯付了。


摯守靜篤


文忠教子

其實這事兒換個角度想,李鴻章死的時候已經78歲了,在那個時代算高壽,他有充足的時間為家人安排後路。事實上李鴻章也確實留下了豐厚的遺產,且從容分配給自己的子孫夫人們,根本不需要清庭幫襯。

吐槽機私以為在子孫教育方面李鴻章遠不如林則徐灑脫,林則徐教子極嚴,三子分家所得錢財不過六千串,一時鄉鄰側目,都覺他太過苛責。於是林則徐寫下一副對聯,“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最終兩人的後代也卻如林則徐寫的的那樣,林家枝繁葉茂,偶露崢嶸,李家的君子之澤,三世而斬。林則徐的玄孫林墨卿親手將《中英聯合聲明》遞交給聯合國,完成了林家幾代人的夙願,而李國傑、李國烋這些李鴻章的孫輩頗多不肖。這兩個同樣諡號“文忠”的人,給後世留下了不同的垂範。

極盡哀榮的李鴻章

1901年9月,簽完《辛丑條約》的李鴻章開始大口吐血,紫黑色的血塊讓他無法正常進食,已經在華夏出現的西醫很快得出了胃血管破裂的結論。李鴻章自知時日無多,開始在京城安排後事,隨後於11月7日病逝。

慈禧對這個“再造玄黃”之人非常痛惜,下詔追封他為太傅,爵位也從一等伯晉升到一等候,另發5千兩銀子在京城治喪。李家的豪橫大抵也不在乎這點銀錢,慈禧對這點心知肚明,所以她還有更好的辦法。

隨後的詔書下令,在李鴻章原籍和立功省份建立10座祠堂,祭奠這個功臣。另外立功九省中包含京師,所有在京官員必須定期前往祭祀,李鴻章成為清朝近300年曆史中唯一京師建祠的漢臣,可算哀榮無限。

他的夫人們

此時李鴻章的原配周氏已經先他而去,繼室趙小蓮出身太湖旺族,其祖父是嘉慶年間的狀元,故此在李鴻章活著的時候就身份顯赫。趙小蓮早早就混上了一品誥命,且也先李鴻章而去,沒法繼續恩賞。


側室夫人莫氏有所出,生了三個兒子(兩個早夭),就跟著兒子離家別過,朝廷不太適合過度恩賞。最終莫氏在1913年去世,未與李鴻章合葬,而且她這支族裔人丁不興,留在了合肥店埔鎮。

其實李鴻章還有一個侍妾,但因為地位太低,且沒有養育兒子,最終沒能補上名分,吐槽機也沒查到具體下落。

他的兒子們

清廷對李鴻章的兒輩都算不錯,繼長子李經方在他死後歷任商約大臣、使英大臣、郵傳部侍郎,最終成為清朝第一任郵政總局局長。按照古代官制,這已經算六部尚書級的高官,沒有李鴻章的遺蔭,估計很難做到。

嫡長子李經述繼承了李鴻章的一等侯爵,還直接以以四品京堂後補,就是說出仕就直接當京官,可謂前途廣大。然而李經述性格屬於典型書生,受父親離世打擊太大,不足半年就去世了,清廷再次特事特辦,把本來應該降等的侯爵直接給了李經述的長子,沒有任何折扣,並且明令把李經述列進國史孝友傳。

幼子李經邁在李鴻章生前是工部的員外郎,屬於特給官,沒啥正經實權。李鴻章死後得以候補三品京堂,1905年補上實缺,出使奧匈帝國。回國後在多地當按察使,最終在1911年當上了民政部右侍郎。


總結起來吧,清朝對李鴻章的家人挺不錯的,算是對得起他背鍋半生。然而轉瞬間辛亥革命就來了,李家後人成為遺老,只好轉而經商賺錢,這些就是清朝管不了的事嘍。扯淡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