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清朝紙幣上的頭像除了慈禧、李鴻章,為什麼還有載振的頭像?

L丶佳能


歷來作為法定流通的貨幣,上面印有的人像不是集大權於一身的統治者,就是偉大的領袖或是某領域不可多得的人才



清朝紙幣上印有慈禧和李鴻章的人像還可以理解,這位載振是誰呢?怎麼會被印在清朝紙幣上?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他。他的全名為愛新覺羅·載振,沒錯,正是清朝宗室子弟。1876年出生的他,正好碰上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洋務運動。

當時洋務運動主推“自強求富”,高舉“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大旗。多方面學習西方,各個官僚和民間鉅商紛紛創辦了不少工商企業。

經濟和軍事領域發生的重大變革,可能和年紀尚小的載振關係不大。但是思想文化領域對他的影響實在不可忽視。

洋務運動期間,各主要大城市創辦了近20種近代報刊,又增設了許多新式學堂,有針對性的培養了各個專業方面的人才。


社會總體文化思想上的進一步對載振或多或少有些影響,並且在他之後的從政生涯中也有所體現——清朝權力部門新設了一個商部,載振任尚書。

但是或許載振在這期間過度沉迷於外面的花花世界,看迷了眼,結果後來加入了皇族“宗社黨”,一步一步陷入腐敗深淵,這是後話。

1902年,載振受命出使英王愛德華七世的加冕典禮,並趁此機會對法國、比利時、美國和日本進行訪問。

長了長見識後回國積極參與新政活動,主動向皇帝請旨成立商部,而他自己擔任尚書。又過了兩三年,因為朝廷改革官制,載振所任職的商部改為農工商部。

眾所周知,1905年的時候,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國同盟會。在他們的領導下,國內革命派反清勢力和清廷發生爭執,當時的清政府做出承諾,決定實行立憲制。


政治領域的風波也可以看出當時的大清帝國正處於風雨飄搖階段,看上去像是百廢俱興,其實不過是垂死掙扎。

清朝末期曾有大量的外國銀行入侵,本來清政府賠款就快要賠的傾家蕩產了,外國銀行又進來搗亂,結果就導致當時的金融秩序極度混亂,政府財政吃緊。

整個金融領域幾乎一片混亂,作為商部尚書的載振不但沒有力挽狂瀾,反而捅出了醜事。前面也說到,擔任大清農工商部尚書的載振是一位十足腐敗的貪官。

舉個例子:當時載振作為朝廷的一名新貴被任命為商務部尚書的時候,奉旨前往吉林辦事。

當地官員為了阿諛奉承請他們前往戲園看戲,這一看不得了,載振遇上了一位佳人,名叫楊翠喜。從此日思夜想,心心念念難以忘懷啊。

這一切都讓一位小小芝麻官段芝貴看在眼裡,小夥子察言觀色的能力不一般,又聽說黑龍江巡撫一職空缺待補,於是想方設法,終於把楊翠喜送到了載振的手裡。
▲載振

載振那個高興啊,沒過多久段芝貴就如願以償的升了個大官兒。可載振的貪汙不久就遭到了朝廷官員的彈劾,他的爸爸慶親王也保不了他。最終載振被罷免,這也意味著他的政治生涯從此結束了。

載振在被罷免官職之前好歹也是個農工商部的尚書呢,再加上又是親王后裔,聲望還是有的。

正巧當時(載振被彈劾之前)上海信成銀行打算髮行新的紙質貨幣,正在考慮用誰的人像好?

慈禧和洋務大臣李鴻章已經用過了,光緒帝雖然貴為一國之君其實也沒有什麼值得大加歌頌的政績,放在紙幣上意義不大。想來想去覺得載振是個合適的人選。

而且載振在當時擔任的是農工商部,管理的就是他們這些開銀行的,把載振放在紙幣上也帶有一種對頂頭上司討好的意味。

按理說地方銀行是沒有權力發行新的官方貨幣的,更別說確定貨幣上用什麼人像圖案了。


但是清朝末期當時的狀態說混亂也不為過,結果就出現了地方銀行也能發行貨幣的情況。於是當時算是朝廷新貴的載振,就被印在了上海信成銀行發行的清朝紙幣上。

然而載振的輝煌也只是曇花一現,作為新貴,雖然曾經出國訪問,眼界不窄,但是胸無大志,喜愛奢靡。被彈劾後,在政治領域再沒有過什麼成績。

1924年,溥儀退位,載振更是擔心連累自己,於是搬到了天津,從此遠離政治。後來有一段時間從事商業,比較大的成就就是投資創辦了天津勸業商場。

▲後兩張民國紙幣(下面頭像貌似是岳飛)


史之策


北宋四川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後來,元、明、一直到清朝的順治、咸豐年間都曾初出現過紙幣,但是都因印刷粗糙,保存不易等原因而銷聲匿跡了。


19世紀興起的“洋務運動”哥當時的晚清社會也打來了一些西方先進的生技術比如:銅板雕刻凹版印刷術,採用這種技術印刷出來的紙製品具有印刷精美,色彩豔麗,易於保存等優點。一些有識之士便紛紛上書清朝政府由自己來印刷本國紙幣造福本國百姓。


1902年,晚清政府戶部派員出國考察印刷紙幣的相關事宜,三個月後戶部呈報相關奏摺,由於美國的銅版雕刻凹印技術最為發達,1907年,清政府派人出使美國,購買銅版雕刻凹印技術。組建官方印刷局。


就這樣,請政府自己的紙幣出現了。印上誰的頭像呢?慈禧的頭像。如果你有這種鈔票,價格自然是沒的說。


紙幣上還有李鴻章的頭像。由於李鴻章當時可是炙手可熱的人物,又是“洋務運動”的倡導者。這個也很正常。


載振的半身像竟然也在新發行的紙幣上,這可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載振(1876年——1947年)滿洲正黃旗人,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玄孫,慶密親王愛新覺羅.奕劻長子。


在這種大背景下,1902年載振代表清政府參加英王愛德華七世加冕禮,1903年到日本考察第五屆勸業博覽會,併到美、比、德參觀訪問。回國後,積極參加新政,奏請成立商務部。1906年光緒帝吏治改革,成立商務部,載振任商務部尚書。一時間載振名聲大振。不久以後,印刷新鈔,載振的半身像就出現在新鈔上了。這時,載振已經達到人生頂峰。


老話說“福兮禍兮,福禍相伴”1907年,載振到吉林督辦學務,途經天津遇到段芝行賄:花巨資買楊翠喜給載振被人彈劾,此事轟動京城,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清滅亡後,載振從此不問政治,偏居天津。難能可貴的是,日本人佔領北京時,多次請載振出山,載振均不予理睬。表現了一箇中國人應有的氣節。


1947年,載鎮病逝。享年71歲。


小鑽風355


清朝之前根本沒有銀行,到了清中後期,為了方便經商,出現了一些民間商行,流通的是銀子和銀票。

比如晉商代表人物喬致庸,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巖,他們的票號遍及全國,就連當年慈禧“西狩”時還向喬致庸借過錢。

中國第一個銀行是在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5月27日)在上海成立的,是由當時督辦全國鐵路事務大臣盛宣懷奏請朝廷成立的,也是中國第一家發行紙幣的銀行。

這些銀行實際是為了籌措賠付洋人鉅額賠款而成立的,主要由盛宣懷和李鴻章等官員入股控制,屬於官僚資本性質的銀行,紙幣上面印著慈禧和李鴻章的頭像。(如圖)

(紙幣上慈禧的頭像)

(紙幣上李鴻章頭像)

在宣統時期(1909年),紙幣上曾印過時任攝政王載灃的頭像。這時慈禧和李鴻章都已作古,本來要印小皇帝溥儀的頭像,無奈剛繼位的溥儀年僅三歲,紙幣要流行,上面印個小孩子的頭像有點不妥。

於是就印上了溥儀的老爸載灃的頭像,不過紙幣壽命很短,發行僅三年清朝就滅亡了。

(紙幣上載灃的頭像)

我們都知道古代講究身份,是極權社會,可以想見能夠印上紙幣的人職位之高。

比如慈禧是無冕女皇,李鴻章是清朝第一權臣,載灃是皇上的老爸,當時皇權實際的控制者,紙幣上有他們的頭像不足為奇。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紙幣上還曾有過載振的頭像,這是為什麼呢?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在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華商上海信成銀行發行了一套紙幣,上面印著大清國商部尚書固山貝子銜鎮國將軍載振的頭像。(如圖)

大家可能對這個人不熟悉,為何他的頭像能夠印上紙幣呢?

雖然載振名氣不大,但他有個牛氣沖天的老爸——慶親王奕劻。

奕劻是大清首任內閣總理大臣,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最早主管海軍事務大臣,當年慈禧過生日就是奕劻想法挪用了海軍經費,以至於造成了大清和日本“甲午海戰”的慘敗。

奕劻是慈禧的心腹之人,後來袁世凱極力巴結他,袁世凱上位奕劻功不可沒。

載振簡直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在1906年出任農工商部尚書,曾出國考察外國銀行等商務活動,回國後,在他的幫助下,華商上海銀行在上海成立。

親們想想看,當時載振的老爸奕劻和攝政王載灃的權力不相上下,奕劻和袁世凱聯手抗衡攝政王。

奕劻在歷史上有晚清第一貪之稱,在當時權勢熏天。

奕劻把貪汙的銀子通過兒子存到了外國銀行,載振在出國考察時就鋪好了路,用外國銀行資金投到華商上海銀行賺取鉅額利潤。

(奕劻和小時的載振)

載振官職不大,卻是各路官員爭相巴結的人物,還不是老爺子為他打下了天下?

載振號稱京城大少,當年段芝貴為了上位,性賄賂送給了他一名當紅戲子楊翠喜,載振藉助老爺子的名聲在官場混得如魚得水。

(載振)

華商上海銀行在發行紙幣的時候,當然不會放過利用載振的潛在客戶的優勢,把載振的頭像印上紙幣就是為了便於打開業務,人們衝著載振父子的名氣紛份到這家銀行存儲和投資股票,講真載振父子相當有錢,素有“慶氏銀行”之稱。在載振父子影響下,銀行業務蒸蒸日上,父子二人賺了個盆滿缽流,這是銀行利用名人效應賺錢最成功的例子。


秉燭讀春秋


清末外國銀行入侵,金融秩序混亂,政府財政吃緊,1905年,清政府設立戶部銀行,開始發行銀兩票和銀元票,後因戶部改名,又改稱為大清銀行。

大清銀行出現之前,清朝各地官銀也發行鈔票,品種繁多,印刷的頭像可不止是慈禧、李鴻章,各地巡撫的頭像也堂而皇之地出現在這些鈔票上,下圖是江蘇裕蘇官銀錢局通用鈔票,頭像是江蘇巡撫陳夔龍。


大清銀行成立後,各地分行開始印刷有慈禧和李鴻章頭像的兌換券,多是小銀元票。

為了把各地銀行發行的兌換券早日做到全國通用,大清銀行京師總行也付出了努力,1909年,大清銀行統一發行了李鴻章頭像的鋼板銀元票。

由於慈禧已經去世,宣統皇帝年齡太小,鈔票是很嚴肅的印刷品,放上個小屁孩未免有失莊重,看上去跟年畫似的,所以採用了小皇帝他爸攝政王載灃的頭像。

這批印有載灃的鈔票還未及發行,大清就被民國入替,因此也成為了廢票。

題目中提到的載振,他當時擔任的是大清農工商部的尚書一職,不管是農工商部的前身商部的建立,還是清朝戶部銀行的成立,都與他有很大關係,是在他出洋考察後,根據民間呼聲和國外考察經歷,向清廷提出的建議而最終被採納,因此,他對晚清實業和金融業的正規化實有大功。

即便如此,大清銀行總行也不可能印刷他的頭像,他的級別不夠。

清朝紙幣上的確有過載振的頭像,但不是出自大清銀行或戶部銀行,而是出自上海的信成銀行,它是由上海實業家周舜卿創辦的。

周舜卿攀附上載振之後,也跟隨他出國考察,由此產生了在上海成立銀行的想法。載振當時的商部雖然成立了,但銀根是把握在戶部手裡,也面臨著內部分權的矛盾,因此,周舜卿的上海信成銀行作為民營內資銀行獲得了載振的商部特批,具備了發鈔資格。

上海信成銀行印刷有載振的頭像,也會使得人們對銀行本身的信任感增多,人家畢竟是慶親王家族,又是商部尚書,有這份擔保,銀行業務開展的也比較順利。

由於大清銀行發鈔之初就嚴格限定以九成現銀為發行準備,並無擴大發行之實,信譽頗佳,之後的民國政府也對市面上的大清鈔票實行了嚴禁的回收兌換工作,導致現在流傳極少,收藏價值很高。而同時期各省發行的很多鈔票,由於各地執政者水平參差不齊,胡亂作為,最後有多家銀行破產,發行的鈔票淪為廢紙,民國政府也予以拒付。

當然,假如能把它們保存一百年,放到現在,收藏價值仍然是不錯的。


歷來現實


慈禧和李鴻章我們都知道,是清朝時期的明星人物。而載振是誰?和慈禧、李鴻章一樣有影響力嗎?不然!

載振是滿清貴族,全名愛新覺羅-載振。清朝末年,宗室子弟已經變得尋常了,但這裡不得不提一下載振的父親奕劻,奕劻是慈禧的心腹,可以說對慈禧馬首是瞻,在囚禁光緒帝的關鍵時刻,奕劻站在支持慈禧的一邊,因此慈禧對他很是信任。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奕劻是極度貪婪之人,他賣官爵生財,成為晚清時期最大的貪官。

而載振吸收了父親貪婪的本色,藉著自己曾代表清朝皇室參加英國的加冕儀式,參觀過日本的博覽會,回國後便向皇帝提議向西方國家學習,主張新政,學習洋務,改革經濟。不久,載振便成立了商部,擔任商部尚書,1905年,官制改革,他又成立農工商部,擔任農工商部尚書,想試圖改變清朝的經濟結構。

不過好景不長,載振的能力有限,眼見有限之餘,西方國家打開了中國國門,清朝衰退,載振作為宗室子弟的輝煌也就此覆滅。

載振沒有重要功績,那為何又能印在紙幣上?原來,在載振任職農工商部的大臣時,上海信成銀行正要發行新一輪的紙幣,考慮到慈禧和李鴻章這等有名人物的頭像都用過了,於是印出了載振的頭像,理由是他出身宗族,身份高貴,又是管理這家銀行的頂頭上司,因此載振能印在紙幣上,都是銀行為討好載振,而溜鬚拍馬的一個操作。


狂熱歷史


清朝的貨幣比較混亂,尤其是到了後期,銅板、紙幣市場更亂。紙幣其實在順治年間就發行過,只是當時的技術落後,直到光緒年間發行的紙幣,這才變得非常美觀。

因為採用了美國人的印製技術,紙幣上面甚至可以刻上統治者的照片,而慈禧又特別喜歡這些新玩意,所以在紙幣制造的一開始,首先出現在紙幣上的人就是她。又因為李鴻章是她的寵臣,所以李也在後來被刻了上去。

載振說起來是乾隆的玄孫,25歲的時候得了爵位,並在第二年奉命出使外國。因為有了在國外遊歷的經驗,加上當時朝廷迫切地希望有人學到外國強大的本事,以此來強大中國,於是在1906年的時候,用他主持工部,開始革新舊制。

也就是這一年,市面上開始出現帶著他頭像的紙幣。那麼,他只是一個貝子,官職也不是特別高,怎麼會被印到紙幣上去呢?

說到這個問題,就不得不說一個人——周舜卿。此人原本是一個商行的店員,有一次撿了一張支票,卻沒有私自拿走,而是歸還了原主,因此受到信任。後來因此發跡,逐漸地躋身貴族圈子,還在1906年的時候,攀上了載振這棵大樹。

因為當時載振在工部任職,為了增加自己的資本,獲得財力上的支持,他也開始培養自己的勢力,第一個就是這位周舜卿。載振利用自己在皇族、朝廷的影響力,讓他開辦了銀行,又在第二年為其爭取了印製發行紙幣的特權。

那麼,他的銀行獲得這項權利後,又為何不印慈禧,而是印上了載振呢?

首先我們要說明一下,當時其實各省陸續開辦了不少銀行,很多都有權發行紙幣。但是滿清為了約束貨幣市場,規定紙幣的發行面額要根據銀行自身儲備金銀的多少來定,周雖然有點資本,但是比起那些世代豪門的大財團來說還是差了許多,所以他想印紙幣,因為本身家底的問題,還是需要巴結權貴。

但是以他的身份,見到載振,能夠結交一位貝子,已經是極為難得,根本沒可能接近慈禧的機會。所以他就抱好了載振這課大樹,想辦法討好他。而要討好一個地位較高的貝子,利益固然不可少,但是更重要的還是名頭。

如果能讓載振的名氣傳遍全國,那載振當然開心。於是基於這個原因,他最後就決定,在紙幣上面印上載振。可是,這樣的事情,會不會被查呢?

按說把載振印到票面上,那不是說他和慈禧的地位一般?這種僭越是要被殺頭的,可是偏偏第二年慈禧就死了,沒過幾年大清都滅亡了。

所以,當時全國的局勢已經一片亂,滿清都對國家的控制能力很弱,對載振這樣的人更不敢輕易懲辦。而且當時不管是銅幣還是紙幣,地方鑄造的都只在本地流通,所以上海這邊造的紙幣,根本沒法流到別處,所以最終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小小嬴政


清朝紙幣上有慈禧、李鴻章還好說,畢竟一個是最高統治者,一個是洋務派代表人物,一個是至高權力,一個是權力中樞代表。但是為什麼有載振,甚至有些人都不知道載振這個人,這還要看一下他的身世和履歷,他是個既靠關係上的紙幣,又似乎代表著朝廷的“新氣象”。

身世:載振出生於1876年,是奕劻的長子,弘曆的玄孫,血統純正,且為長子。

履歷:1902年,貝子身份,代表清朝赴英參加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加冕典禮。並對法、比、美、日

四國進行了訪問;

1903年赴日本考察第五屆勸業博覽會。回國後,載振積極參加洋務運動和新政,並在他的主 張下,上奏成立商部,並出任尚書;

1906年,成立農工商部,出任大臣。

當時農工商部的成立被視為洋務運動的一大成果,載振也因此名噪一時,成為了八旗子弟中的佼佼者。也就是在這時,載振正是得意之時,清廷開始發行紙幣,再加上他的各種關係,載振似乎也就成為了紙幣上的最佳人選。既代表著皇室又代表著新政,代表著清廷的新氣象。

雖然載振登上了紙幣,並且積極參與新政,但是他真的是八旗子弟中的優秀代表嗎?並不是。

1907年,天津南段警察局總辦段芝貴想當黑龍江巡撫,於是賄賂載振,並花巨資買下名歌姬楊翠喜,載振因受賄被御史上書彈劾,但是慈禧為了皇家顏面,假裝調查,但是最終僅以“查無實證”不了了之。但此時的載振很是沒面子,奕劻也讓他辭職,從此載振逐漸淡出政治圈,開始從事金融商業活動。1947年,因病死於天津,終年71歲.


國家人文歷史


清朝末期,外國銀行入侵,大量發行鈔票;各省也辦起了官銀錢局,發行不同官銀票;民間錢莊票號更是多如牛毛。

這些情況我們通過影視劇《喬家大院》、《白銀帝國》中都有了解。當時各種鈔票、錢票、莊票混合流通或各佔一地,金融秩序十分混亂。

為了緩解十分緊張的朝廷財政,規範全國票據秩序,清政府成立了戶部銀行(後戶部改革,又改稱為大清銀行),發行全國流通的銀兩票和銀元票。
圖——大清銀行第一次會議官商合影


外國銀行、各省錢局發行的銀票使用的頭像五花八門,有外國名人元首,有各省都撫名流。例如江蘇裕蘇官銀錢局通用鈔票,頭像是江蘇巡撫陳夔龍。

最初大清的銀票只有慈禧和李鴻章的頭像。慈禧是國家權力實際掌控者,李鴻章是晚清重臣,沒有之一。國家銀票用此二人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圖——慈禧頭像銀票

圖——李鴻章頭像銀票


題主所說的載振頭像紙幣是私人銀行上海信成銀行發行的,並不是大清銀行發行的銀票。載振的級別還沒達到將頭像印在國家銀票上的高度。那麼一傢俬人銀行為什麼選擇載振像做紙幣圖像呢? 載振又是誰呢?

愛新覺羅·載振(1876年——1947年),清朝宗室,慶親王奕劻之子,也是最後一代慶親王,1902年和1903年曾經代表清廷皇室遊歷歐美日本等國考察。回國後,載振上書朝廷,力主機構改革,參與新政。

1903年,清廷成立商部,載振任尚書大臣。1905年,大清銀行成立。1906年,清廷機構重組,工部、商部合併,成立農工商部,下設農務、工務、商務、庶務四司,載振任大臣,主管全國農工商活動。
圖——載振畫像


記住這個時間點,對於解答此問題很重要。

1906年,上海信成銀行成立,和農商工部同年。不同於以往的錢莊票號,信成銀行是中國第一家商業儲蓄銀行,你在裡面存錢是有紅利分成的。

信成銀行是由無錫實業家、曾任清政府三等顧問的周舜卿(廷弼)和上海商人、後來在辛亥革命時任滬軍都督府財政部長的沈縵雲(懋昭)倡議開辦。

周舜卿和胡雪巖一樣,有了錢之後開始謀求政治地位。1903年周舜卿陪同載振考察日本,從此和載振有了不一樣的交情。

憑藉慶親王父子的關係,信成銀行不僅經營一般銀行業務,還由清政府給予發行鈔票的特權。
圖——上海信成銀行大樓

按慣例,信成銀行鈔票上面也需要印刷人物形象。慈禧、李鴻章已經被用了,本地都撫相對於全國流通的鈔票來說級別有點低。這樣載振就成了最合適的人選:信成銀行的主管單位農工商部一把手、皇家宗室、鐵帽子王,還有比載振更合適的人嗎?

印刷有載振頭像的鈔票一出世就贏得了人們都信任,銀行業務開展的也比較順利。

不過事情都有兩面性。正因為使用了皇室成員的形象,辛亥革命後,信成銀行的鈔票信用驟減。加上銀行創立者周舜卿和沈縵雲支持革命黨人,遭到袁世凱政府的擠壓,1913年信成銀行不得不停止了業務。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別酒流年


清朝紙幣上的頭像除了慈禧、李鴻章,為什麼還有載振的頭像?載振是慶密親王愛新覺羅·奕劻長子,晚清時歷封鎮國公、貝子頭銜,並不是出名的政治人物,他的頭像為什麼也被印上了紙幣。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我國曆史上紙幣的發行歷史,在清朝什麼人才有資格被印上紙幣,載振一個默默無聞的人為什麼被印在紙幣上,他做出了什麼成績?

一、紙幣的歷史

中國最初的貨幣是原始社會末期使用的海貝。公元前200多年出現了金屬貨幣和鑄幣。秦朝建立後,統一了幣制,用黃金和方孔圓形的銅錢當做貨幣流通全國。

因為鐵錢笨重,隨著經濟的發展鹽、茶、絲綢等貨物的流通,數量越來越大,鐵錢不方便攜帶和流通,聰明的宋朝人,發明了中國最早的紙幣“交子”

宋真宗時期,成都有十六家富商,共同印製發行了代替鐵錢的紙幣—“交子”。“交子”上面印有房屋、樹木、人物等圖案,還有簽押作為暗記。

交子可以兌換現錢,也可以在市場上流通,用交子向交子鋪兌換現錢時,須交一定數量的佣金。新舊交子三年兌換一次。

後來,由於交子鋪的富商挪用吞沒現錢,交子的兌換不能保證,常引起爭訟,官府遂禁止商人發行。公元1023年,宋仁宗天聖元年,改由政府發行交子。

二、清朝三個時期發行的紙幣

到清朝的時候,有三個時期發行過紙幣。

1、是清初順治年間發行的順治鈔貫

2、是咸豐年間發行的紙幣,分政府發行的大清寶鈔,戶部官票和地方金融機構發行的紙幣。

以上兩個時期的紙幣,發行一段時間後,因為印刷技術差等眾多原因,後來禁止流通了。

3、是光緒年間,清地方金融機構官銀錢號,發行紙幣。

我們重點說說,光緒年間發行的紙幣。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侵佔臺灣省,中國駐臺將領劉永福領導臺灣人民奮起反抗。西方列強在軍事入侵的同時,還把西方貨幣流入中國,併為中國的地方和私人銀號印刷鈔票。

他們印刷的鈔票,因採用先進的近代印刷技術,圖畫精美、印製精良,從而引起清政府中有識之士的關注。

尤其是一些力主革新的政府官員,紛紛議奏朝廷,要求政府引進西方先進的印鈔技術,在中國發行紙幣,以適應當時清政府的經濟需要。

當時,清朝政府使用的貨幣是白銀,這種稀有金屬有限。如果一旦印刷紙幣,可以無限量發行,能夠籌劃兵糧軍餉,支持抵抗日本侵略者。

1906年,清廷戶部派員赴日本考察紙幣印刷技術,並於當年三月向朝廷呈交了關於建立官方印刷局的奏摺。

1907年,清政府批准了戶部的奏議,戶部即著手戶部印刷局的籌建工作。

鑑於當時世界上的印鈔業,以美國鈔票公司所採用的鋼版雕刻凹印技術,處於領先地位。

清政府又派員赴美國考察,建設中國的官方印刷局。

就這樣,晚清紙幣出現了。



三、什麼人才有資格被印上紙幣

雖說晚清發行紙鈔,是從1895年才開始,但和世界各國的鈔票頭像一樣,“准入門檻”都無比高。

放在晚清年間,想要被印在紙幣上,也必須是國家元首和政治家才可以。

慈禧太后:我們都再熟悉不過了,她統治了晚清近半個世紀,她能印在紙幣上,誰也沒有什麼異議。她在當時的權利實在太大,能不能發行紙幣都是她說了算,誰敢說個不字。

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曾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

他在當時是朝廷最一個強有力的大臣,他能被印在紙幣上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載振是慶密親王愛新覺羅·奕劻長子,晚清時歷封鎮國公、貝子頭銜。他的頭像也被印上了紙幣。

這印有載振頭像的鈔票,發行於1907年,是上海信成銀行發行的“橫式銀元票”。這版紙鈔分為一元至百元五種面值,是“奉商部批准有發行鈔票之特權”發行的鈔票,只在天津北京上海三地流通。

這張紙幣上不僅印上了載振的頭像,還印了一行小字“大清國商部尚書固山貝子衛鎮國將軍載公振”隆重介紹了一番。

載振作為慶親王家的寶貝兒子,僅僅是清末“農工商部尚書”的載振,怎麼也在上面亮了相?

四、載振積極參與新政 晚景淒涼

慈禧在晚清時期,一直倡導者洋務運動。在這種大背景下,1902年載振任出使英王愛德華七世加冕典禮專使,併到法、比、美、日四國進行訪問。

1903年,載振赴日本考察第五屆勸業博覽會。回國後,載振積極參與新政,奏請成立商部,任尚書。

在載振的力薦下,光緒在1906年頒佈立憲,改革官制,改為農工商部尚書。

這個部門的成立是學習洋務的一個碩果,載振也一時名聲大振。不久之後,清廷開始發行紙幣。所以,上海信成銀行發行的紙幣,幣面都印有商部尚書載振半身像。

信成銀行的創始人周舜卿對此解釋說:“蒙貝子尚書頒給肖像謹敬摹寫印入鈔票,以增信義而杜偽仿,系銀行中之有發行鈔票之權者”。一是載振這位“貝子爺”,跟信成銀行的關係非同一般,當然要藉此標榜一下;二是載振的“貝子尚書”身份,那也是金字招牌,風風光光印上去,就能給鈔票保值。

確實,直到今天,在很多收藏家眼裡,這款別緻的鈔票,依然是收藏界的珍品。

不過這位貝子的晚景並不好。因好色被迫離開政壇高層。

1907年,載振奉旨趕吉林督辦學務,途經天津,因接受天津南段警察局總辦段芝貴行賄,以謀求黑龍江巡撫之職,花巨金買歌妓楊翠喜送給載振,被御史趙啟霖上疏彈劾。

此事轟動京都,經奉奏旨查辦,以“事出有因,查無實據”而不了了之。

作為一位高級別的幹部公然權色交易,載振十分沒面子,不久後就被迫辭職。

1911年,他擔任顧問大臣。辛亥革命後一度躲避上海,後返回北京。

1924年因溥儀被驅趕出宮,他害怕殃及自己,搬進天津慶王府,從事工商投資活動,遠離政治。

1947年病逝於天津。


愛看布克


清朝發行紙幣,是的你沒有聽錯,在晚清,開始發行紙幣,而且開始出現各種人物頭像,有慈禧的也有李鴻章的,到了後期連各省督撫頭像也堂而皇之的登上了票面,最為誇張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貴族王爺載振居然也登上了票面,這是怎麼回事呢?

1.我們先來來看看印有年輕的慈禧太后紙幣

2.印有李鴻章頭像的紙幣


3.印有各省督府頭像的紙幣


4.印有慈禧太后,李鴻章,各省督府的頭像的紙幣也屬正常,畢竟他們不是頭腦人物也是一方大員,但是為什麼王爺載振的頭像也會印入紙幣呢?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最初大清銀行成立後,各地分行開始印刷有慈禧和李鴻章頭像的兌換券,多是小銀元票,之後,既大清銀行之後,清朝又成立了一個權利部門商部(農工商部),有王爺載振任尚書,載振由於出使過各國也算是見了世面,因此才做到了這個位置。恰巧,1906年江南商人周舜卿成立的華商上海信成銀行,經清政府商部批准之後,於1907年開始發行紙幣一元五元十元面額,當時商部尚書正好又是載振,因此,信成銀行就將載振的頭像印到了票面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