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重病誤事又化險為夷,擁有大心臟的曹魏後期名將郭淮

三國良將系列之郭淮(上)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作為曹魏乃至整個三國後期少有的實力與名氣兼具的大將之一,郭淮在鎮守西部前線數十年的軍事生涯中立下汗馬功勞。在《三國演義》中郭淮總是與孫禮搭檔登場,與蜀漢頻繁交手。孫禮筆者不久前已經講完,今天再來聊聊郭淮。

兩次重病誤事又化險為夷,擁有大心臟的曹魏後期名將郭淮


郭淮重大事件之一——初從曹丕,反被曹操挖角

郭淮(?—255),字伯濟。幷州太原郡陽曲(今山西太原)人。根據裴松之註記載,郭淮祖父郭全官至大司農,其父郭縕官至雁門太守,所以郭淮是典型的士族子弟。有家庭因素加持,郭淮早年的仕途一帆風順,先舉孝廉,擔任平原郡府丞。

建安十六年(211),曹丕擔任五官中郎將、副丞相,郭淮因表現突出被曹丕徵召為門下賊曹。

建安二十年(215),郭淮又被曹操看中,從兒子曹丕府中挖到丞相府擔任兵曹議令史,也就是參謀團隊成員,從徵漢中張魯。

《三國志·郭淮傳》載:文帝為五官將,召淮署為門下賊曹,轉為丞相兵曹議令史,從徵漢中。

這應當是相當罕見而有趣的現象,郭淮作為後起之秀,與曹操之前並無交集,只是通過舉孝廉的正常程序擔任地方官,因為表現優秀而被曹丕徵召。細究起來,郭淮任職在平原郡,與曹丕坐鎮的大本營鄴城相距不遠,算得上近水樓臺。不過曹操丞相府人才濟濟,曹魏的頂尖智囊都在曹操手下,按常理沒必要從兒子手裡挖牆腳,可見郭淮的智商與謀略一定非同小可,水平不是一般的高。

後來的事實證明,曹操帶上郭淮不僅正確,簡直就是正確,再多溢美之詞都不足以形容。

曹操徵張魯的過程這裡且不贅述,雖然稍有波折但算不上大風浪,張魯稍加抵抗就玩完了,漢中成為曹操的勢力範圍。作為對抗劉備的戰略要地,曹操留徵西將軍夏侯淵鎮守,徐晃、張郃兩大名將為其左膀右臂。而此時還是軍事新手的郭淮,也被曹操留在漢中,擔任夏侯淵的司馬。

司馬,軍司馬,一字之差含義卻大有不同。司馬是具有開府資格的將領屬官,大致相當於這位將軍的參謀長。軍司馬則通常帶領常規編制以外的一支部隊,相當於編外部將。

您看,原來曹操不惜挖兒子牆角得到郭淮,早有明確用途,那就是擔任夏侯淵的首席參謀。夏侯淵勇猛善戰,缺點就是太喜歡冒險,信奉兵貴神速而不夠沉穩。雖然這個時候郭淮還未立過軍功,但曹操識人眼光確實獨到。

讀到這裡可能有人會想:郭淮真有水平的話,怎麼還讓夏侯淵死了?這個參謀也不過如此嘛。別急,這就講到。

兩次重病誤事又化險為夷,擁有大心臟的曹魏後期名將郭淮


郭淮重大事件之二——定軍山臨危舉張郃

建安二十四年(219)正月,漢中之戰打得如火如荼,曹劉雙方大軍互有攻防,主戰場也從陽平關轉移到定軍山。然而在這關鍵時刻,郭淮卻得了重病,只能臥床休養。

夏侯淵自恃勇武,將多半兵力分給張郃在東邊的營寨。劉備採用法正計策,全力猛攻張郃,對夏侯淵只是虛張聲勢,並派人燒燬夏侯淵南營外圍的鹿角。結果大家都知道,夏侯淵不顧主帥身份竟然親自出營修補鹿角,被蹲守在山上許久的黃忠突襲身亡。

《三國志·郭淮傳》載:淵與備戰,淮時有疾不出。淵遇害,軍中擾擾,淮收散卒,推蕩寇將軍張合為軍主,諸營乃定。

戰役細節以及夏侯淵之死的影響在夏侯淵、黃忠等人的篇章裡均有介紹,這裡就不必重複了,只說郭淮。漢中之戰從爆發到這時已經超過一年半時間,高強度的精神與身體雙重壓力相當巨大,有個別將領因此生病也很正常。而且這肯定不是感冒發燒之類的小病,畢竟軍國要務責任重大,兩軍對壘可不是隨便稱病的時機,“有疾不出”表明郭淮的病相當嚴重。

郭淮是三國時期出名的病秧子,因為得病而耽誤大事不只這一次,後面筆者還會提到。既然郭淮病得不能走出自己營帳,當然更沒辦法為夏侯淵出謀劃策。何況夏侯淵性格輕率急躁,就算郭淮提建議,夏侯淵也未必肯聽這個年輕新手的話。

總而言之夏侯淵戰死,曹軍面臨群龍無首的局面。然而劉備並沒有因為夏侯淵之死而獲得漢中之戰的勝利,雖說從此牢牢把握戰役主動權,但真正分出勝負還要等定軍山之戰後的將近半年時間。也就是說曹軍以非常快的速度穩定住陣腳,不僅沒有潰逃,反而防守非常嚴密。


兩次重病誤事又化險為夷,擁有大心臟的曹魏後期名將郭淮


主將陣亡,大軍卻穩如泰山,沒有使損失進一步擴大。曹軍能夠如此迅速恢復鎮定,郭淮功不可沒。主帥夏侯淵身亡,郭淮拖著病體與眾將商議對策。正是在郭淮力主之下,眾人同意推舉張郃臨時接替夏侯淵指揮全軍。

《三國志·張郃傳》載:淵司馬郭淮乃令眾曰:“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遂推郃為軍主。郃出,勒兵安陣,諸將皆受合節度,眾心乃定。

如果說郭淮本傳有溢美傳主的可能,那張郃傳裡的這段記載足以證明,危難時刻正是身患重病的郭淮挺身而出,號召大家共同支持張郃。因為曹軍閃電般速度完成新主帥的推舉,所以軍心很快穩定下來,撤退到漢水北岸。從夏侯淵死在定軍山腳下,到張郃、郭淮率軍撤回漢水北岸,全部發生在一夜之間。

再說劉備獲得大勝當然不會善罷甘休,第二天便準備乘勝渡河追擊魏軍。曹軍眾將開會商議對策,大多認為劉備軍士氣正盛,如果要戰,必須在河岸邊佈置陣地,嚴防劉備軍踏上陸地,否則不好抵擋。

郭淮卻說:“這麼做正好暴露出我們信心不足的狀態,以目前我軍的士氣,在岸邊很難擋住敵人。不如我們後撤一些,離河岸保持較遠距離紮營,使對方麻痺大意,趁他們渡河時來個半渡而擊,必能擊破劉備。”

劉備這時有法正輔佐,向來是法正算計別人,哪有被人算計之理。不知觀察到何種異樣,總之劉備察覺到魏軍意圖,並未渡河。這樣一來,曹軍就得到寶貴的喘息之機,在張郃坐鎮、郭淮等人協力輔佐的情況下,沒有讓劉備擴大戰果,並撐到曹操親自前來。

曹操接到前線報告,立即授予張郃假節,正式確認張郃的指揮權,並以郭淮為張郃的司馬。

兩次重病誤事又化險為夷,擁有大心臟的曹魏後期名將郭淮


郭淮重大事件之三——妙語對曹丕,化險為夷

延康元年(220)曹丕繼位後,曹真被任命為鎮西將軍,督雍涼諸軍事。而郭淮則轉為鎮西長史,繼續輔佐西部戰區新一任主帥。

曹操去世之初,有些人覺得天下又將大亂,於是蠢蠢欲動。其中雍涼地區的山賊鄭甘以及盧水胡人為禍一方,鬧得比較兇。於是郭淮臨時行使徵羌護軍職權,跟隨左將軍張郃、冠軍將軍楊秋前往征討,全部順利平定,將盧水胡人驅離關中地區。

盧水胡轉年再次發動叛亂,而且規模遠超前次,但迅速被曹真鎮壓,而且一戰把盧水胡打得近乎銷聲匿跡。當然,這與郭淮關係不大,這裡就不細說了。

黃初元年(220)十月,曹丕稱帝。這裡簡單說明一下,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逝,漢獻帝改元延康,是為延康元年,十月底曹丕稱帝改元黃初。即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黃初元年指的都是公元220年。

曹丕稱帝當然是魏國第一等重要的大喜事,各地方主要官員都得進京朝賀。正在郭淮趕往洛陽的途中,又生病了。

《三國志·郭淮傳》載:黃初元年,奉使賀文帝踐阼,而道路得疾,故計遠近為稽留。

這時距離定軍山之戰郭淮患病已有將近兩年時間,按理說上次的病早就已經痊癒,不曾想再次因病耽誤要事。這次同樣病得不輕,實在無法按時進京,於是郭淮乾脆先找個地方修養了幾天,感覺有所恢復才再次出發。

等郭淮趕到洛陽,在群臣歡慶的宴席上,曹丕當眾責備郭淮道:“從前大禹在塗山大會諸侯,防風氏因為遲到,被大禹處死了。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時候,你卻最後一個到,該怎麼處置?”

曹丕當著群臣責問郭淮,這可是生死一念之間。雖說曹丕因為新晉登基心情大好,但郭淮如果回答得不好,小命就難保。畢竟慶祝皇帝登基、新王朝誕生這種天大的事情都敢遲到,皇帝怎麼懲罰都不為過。

郭淮並不慌忙,沒有上來就以病情做理由,而是鎮定地答道:“臣聽說,上古的五帝乃是以德行教導百姓,然而夏朝開始,人們不再遵守德行,導致仁政之道衰微,刑罰才開始被使用。臣如今正處在堯舜那樣的盛世,所以臣相信不會遭受防風氏一樣的懲罰。”

郭淮的回答,把曹丕比作堯舜,這馬屁拍得曹丕很受用,一高興不僅沒處罰郭淮,還給郭淮升了官,擔任雍州刺史,封射陽亭侯。郭淮雖然生病是實情,卻沒有以此為理由來求情,而是直接把曹丕抬到上古聖賢的高度,稱堯舜時代的人都講道德,言外之意就是曹丕更是道德楷模,這樣你總不好意思殺我郭淮了吧?既拍了皇帝馬屁,又保護了自己,還沒有找任何藉口,郭淮實在夠聰明。


兩次重病誤事又化險為夷,擁有大心臟的曹魏後期名將郭淮


有人可能覺得,這曹丕的臉說變就變,剛才還威脅要殺人,轉眼就加官進爵,太隨心所欲,不靠譜。這樣想就低估曹丕了,別忘記文章開頭筆者介紹過,郭淮可是曹丕提拔起來的嫡系,只是因為表現太突出反被曹操挖走,安排在夏侯淵身邊。郭淮在西部幾年來立下的功勞曹丕當然一清二楚,特別是定軍山戰敗後穩定軍心的大功。所以曹丕雖然責備幾句,心裡還是很欣賞郭淮的。新皇帝新班底,當然要用自己熟悉的人,郭淮這種人才肯定要重用,只是皇帝的面子也很重要嘛。

本期為您講述了曹魏名將郭淮的早期歷史事蹟,關於郭淮的重頭戲,與蜀漢的多次交鋒,下期繼續為您介紹。感興趣的朋友敬請點擊關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續更新的最大動力,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