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三國,人如何把握“天時,地利,人和”,創造更好的命運?

人類在探究自己命運時,因為對廣袤宇宙的無知以及命運的多舛而生出種種疑惑與猜想,又既農耕時代人類對天時和自然的依賴而越發敬畏,由此衍伸出種種神靈。各種宗廟祭祀,拜佛求仙,禮儀社廟等等,我們反思、紀念過往,才能更好的面對當下的命運嗎?我看未必,過往的糟粕越滾越多,裹挾著青春年少的這一時代裹步不前。但當我們去探究歷史,研究歷史人物時,人類往往會發現,歷史並不是我們所以為的“線型”,反而更多時候是“圓形”的,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因此研究歷史,回望過去,人類的知識與見識才會愈加豐富。

當思緒飄搖到二千年前的三國時代,那一段金戈鐵馬,呼嘯凜冽,沙塵遠揚的歷史重回我們的腦海,那些神奇的際遇,令人值得探究的史實尤令人深思,而那些聞名遐邇的歷史人物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思考與借鑑呢?我試圖從個人命運與時空地利的角度重新回望三國,探究一下時間,歷史與機遇所給我們留下的印記,以及如何更好的成就自己的人生命運。

1. 天時

① 劉備與曹操

劉備曰:“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

重讀三國,人如何把握“天時,地利,人和”,創造更好的命運?

劉備的策略:一、反曹;二、永遠和曹操的風格相反。隨著曹操勢力的擴張,劉備的勢力也進一步水漲船高,並且不需要他做過多的努力。

從天時的角度來說,曹操是當時風頭正勁的一方“霸主”,挾天子以令諸侯,對內滅二袁,降呂布,消滅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屬於力量比較強大的一方。雖力量強大,但就人和而言,卻有欠缺,因此曹操力量愈強,反曹之聲愈大,這便是劉備所採用的“戰術”,順其自然地收了民心,得了反曹之力。

當然,劉皇叔能從岌岌無名發展為可以與曹孟德抗衡的一方諸霸,不僅僅是順應天時,自然也有地利與人和之便,天時,地利人和,盡都佔據,然此處稍後再議。

② “鷹視狼步”的司馬懿

重讀三國,人如何把握“天時,地利,人和”,創造更好的命運?

此人雖常常為人所詬病,但其智謀,能力、審時度勢以及隱忍的態度卻不得不令人誇讚。曹孟德在位時,司馬懿稱病不出,後第二次徵召,他別無他法,只得應召。曹丕一朝,他歷事躬親,做事果斷,獲得了極高的威望。後曹叡崩,託孤幼帝曹芳於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遭到曹爽排擠,後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中。即使毌丘儉、文欽在其死後討伐司馬師,檄文中依然對司馬懿有“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的讚譽。縱觀司馬懿一生,有奇才,有智勇,與諸葛亮多次打戰,各有勝敗,是非功過各有論斷。

人生命運浮沉,我們需要不斷積累,在糟糕的環境中隱忍,善於抓住時機。中國是一個有著厚厚歷史積澱的國度,在這個國度中,智慧不能以能力長短蔽之、不能以權位高低衡量,智慧需要時間,品德以及境遇,才能水落石出,山光霽月。

2. 地利

① 曹操與劉備

而從地利的角度而言,曹操當時所在的河北,是整個中國的政治、經濟核心地帶,人口密度大,糧食產量高,兵強馬壯,同時又缺乏大山大河和關隘的保護,敵人可以源源不斷,四處出現,隨時對他發起攻擊或者背叛。

重讀三國,人如何把握“天時,地利,人和”,創造更好的命運?

劉備所在的巴蜀之地,被大山所包圍,易守難攻,想要出入,古時只能走劍門關。且蜀國自然環境得天獨厚,也是產糧好地方,人民安居樂業,心理安全係數比較高。

曹,劉二人所擁有的地盤,恰恰對應了其相應的精神狀態。曹操狡詐多疑,動輒屠城;劉皇叔仁厚愛民,與其說他是依照諸葛亮的隆重對佔領了蜀地,不如說在這之前,他們已經是精神上的蜀人。

一個人內在的精神狀態會影響甚至改變其外部的環境。一個充滿仁慈、仁愛之人,即或當下不遇其時,也會在合適的時機被上天引領至能夠滋養其心靈的沃土;一個內心充滿狡詐,功於心計之人,也常常容易處於被人算計,被人陷妒的環境中。守護好自己精神領域的大江大河,維護自己靈魂深處閃閃發光的寶藏,在這常常更新,不斷變遷的社會中尤其重要,因為它們會指引你的未來,賜予於更好的機會,土地和財富。

3. 人和

劉皇叔誠然是佔盡“人和”之便的一位,但除此之外,我更想講得是三國中另一位人物—— 姜維。

《三國演義》中,“姜維和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從天水太守馬遵在各地巡查,馬遵得知蜀漢大軍到來,各縣都響應蜀軍,懷疑姜維等人異心,於是扔下姜維等人,連夜隨郭淮逃往上邽。姜維等人追之不及,回城時城門已閉,於是率領所部前往冀縣,而冀縣也不放姜維入城,姜維不得已,投降諸葛亮”。

重讀三國,人如何把握“天時,地利,人和”,創造更好的命運?

姜維文武雙全,膽識智計都超過同輩,但在魏國時,因為出身、資歷,並沒有得到重視,打仗時還被太守背叛,導致敗軍,不得已投降季漢。投降後,諸葛亮及其器重姜維,不僅將他收為自己的嫡子,教授兵法,並且接連提拔,封侯,待遇極為隆重。姜維不負諸葛亮所託,一路做到季漢大將軍(JW主席)的位置。在諸葛亮去世後獨掌軍權,繼續北伐事業,大戰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互有勝負。

姜維在魏國時缺乏“人和”的環境,無法順利施展自己的能力與報復;自降蜀之後,深得諸葛亮器重,又對其培養提拔,最後成為蜀國忠心耿耿的大將軍,在諸葛亮死後繼承其志向,繼續北伐。

一個人有能力,如同和氏璧,世間不識真正寶玉之人甚多,在遇見卞和之前,需要對自己價值的堅持,需要時機等待,等候真正的識貨之人,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環境。等待的過程雖然漫長,或有艱辛,卻依然是值得的。等候之時切不可移情喪志,荒誕嬉戲。

4. 接受錯誤和失敗,能使人生變得更有智慧

除了天時、地利與人和,我們還需要學會接受錯誤和失敗。

年少時是人生試錯的好時機,不是說故意試錯,而是人生應當嘗試不同可能,不給自己設限。在我們中國古代的確有極其智慧,極少出錯的賢人,但這種成就也通常出現在中晚年,也是經過早年多次的失敗(或試錯)後出現的結果。

你踩過雷,內心就會更加的篤定,而不會惶恐。如果自身是明智的,又不是輕舉妄動,那就不需要因為踩雷而怨恨自己,這是人通向成功必須經歷的一種過程。

三國名將張郃早年卻多次敗於季漢五虎上將手下,晚年成為劉備諸葛亮極其忌憚的人物。早年的失敗經歷都成為其後期成長的財富。人在年輕之時經歷失敗沒什麼大的影響,只要心中能抱定信念,堅持到底,就能取得超出常人所能,合乎心中期待的結果。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一個又一個筋斗栽過去,只要爬得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峰,超脫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痛苦的人,不會有身後博大的同情心。” —— 《傅雷家書》

失敗與苦難對人生的鍛造意義,為古今中外群英智者所共識。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郎畫卷,抖撒千里;孔明才智,未竟其心。三國如是,人亦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