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郭淮篇(特別篇)

三國良將系列之郭淮(特別篇)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郭淮重大事件之十——蜀漢第五次伐魏,郭淮連兩次退敵

青龍二年(234)二月,諸葛亮第五次伐魏。根據多方史料綜合,郭淮在此前四次應對蜀漢北伐時的總體表現很難稱得上優秀。儘管有過第一次迎戰蜀漢時死守孤城上邽並完成反攻的出色戰例,但隨後幾次表現逐漸走下坡,不僅因強徵糧食而激化與羌人部落的關係,而且在第三、四次北伐戰爭中完全沒有記載,甚至在配合曹真伐蜀時還被魏延、吳懿突襲,在自己的地盤上被蜀漢軍隊殺得大敗。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郭淮篇(特別篇)


可以說自從諸葛亮開始北伐,郭淮就是曹魏陣營最鬱悶的大將之一。因為郭淮不僅是徵羌護軍、建威將軍,他更重要的身份是雍州刺史。作為對抗蜀漢的前線,雍州幾乎承擔了全部蜀漢北伐的壓力。雖說正史上諸葛亮用兵謹慎缺少奇謀,但仍然讓曹魏眾將吃過不少苦頭,作為雍州主政官員的郭淮首當其中。

郭淮在前四次面對諸葛亮伐魏時的表現,在筆者之前的文章有詳細介紹,這裡就不贅述了。概括起來就是,郭淮雖然以智謀見長,但與諸葛丞相比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不過,郭淮如果始終被動挨打,絕不會被稱作名將,隨著經驗的積累,郭淮也在逐漸成長。

且說諸葛亮大軍出斜谷,在西縣蘭坑就地屯田,擺出打持久戰的姿態。魏國大將軍司馬懿正駐軍在渭南,得知蜀漢來攻便召集眾將開會商討對策。

郭淮表示,諸葛亮此番必定會進攻北原,魏軍應搶先派兵佔據。然而其他眾將紛紛搖頭,認為北原並非戰略要地,對諸葛亮進攻關中沒什麼意義。

《三國志·郭淮傳》載:淮策亮必爭北原,宜先據之,議者多謂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連兵北山,隔絕隴道,搖盪民、夷,此非國之利也。”

郭淮的意思是,如果諸葛亮跨過渭河來到北原,那麼蜀軍就能順勢沿著山脈一路向北,把通往隴右的道路切斷。這樣一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局面將再現,即一旦魏軍被擋在隴山以東,羌人也將倒向蜀漢,整個隴右及更北方的涼州都將面臨被蜀漢分割蠶食的危險。

司馬懿採納郭淮建議,立即分兵給郭淮前往北原。郭淮在北原的防禦工事還未完成,蜀軍就已經出現,經過一番激戰郭淮守住了北原,諸葛亮只得退回五丈原。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郭淮篇(特別篇)


當大部分將領把防守的重點盯在如何阻止諸葛亮東進時,郭淮卻敏銳地判斷出諸葛亮的真實目標。長安作為漢朝故都政治意義當然非常大,但從魏蜀實力對比來看,即便蜀漢孤軍攻佔長安,也無法從根本上撼動曹魏,空有長安一城只會招來魏國四面圍攻,根本無法守住。從現實考量,諸葛亮並沒指望突入長安一戰定乾坤,而是把目光盯在涼州,穩紮穩打逐步擴張。

這次郭淮不僅獻出良策,而且親自帶兵擊退蜀軍,可謂一雪前恥,扭轉了此前連續數次對陣蜀軍不利的尷尬局面。

雖然蜀軍剛出斜谷就進行了屯田,擺出不怕跟魏軍打持久戰的姿態,但古時的蜀道之難雖不比上青天,卻也不會遜色太多。十萬大軍的糧草運輸始終是限制蜀漢戰力的最大因素,漫長艱險的運輸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沿途損耗極大。即便有屯田,也只是杯水車薪,所以諸葛亮仍然不斷尋找速戰速決的機會。

北原之戰僅僅數天後,諸葛亮再次出兵。蜀軍放出風聲要攻打西圍,於是魏國眾將紛紛表示要趕緊去救,郭淮再次語出驚人。

《三國志·郭淮傳》載:後數日,亮盛兵西行,諸將皆謂欲攻西圍,淮獨以為此見形於西,欲使官兵重應之,必攻陽遂耳。其夜果攻陽遂,有備不得上。

郭淮認為諸葛亮虛晃一槍,為的正是把魏國主力吸引到西邊,然後掉頭攻打東面的陽遂,所以需要派兵固守的是陽遂,不是西圍。司馬懿再次採納郭淮建議,重兵把守陽遂。果然當天夜裡蜀軍大舉進攻陽遂,但因魏軍早有準備,沒能攻佔。

經過多年曆練,郭淮對用兵穩重的諸葛亮已經相當瞭解,能夠做到揣摩對手的戰略意圖,並作出正確應對。諸葛亮搶佔北原失敗,向西北分割涼州的戰略意圖已經曝露,所以在此進攻西圍即魏軍西面的營寨看似符合諸葛亮的想法。然而這種情況下還要繼續向西用兵,那就是把主動權拱手交給魏軍,這不是諸葛亮的謹慎,而是愚蠢。利用魏軍知曉蜀軍戰略方向這點,反其道而行之向東進兵陽遂,如果順利能使魏軍被迫把重兵放在東面,這樣諸葛亮就能繼續佔據向西用兵的主動權。始終佔據主動權,這才是諸葛亮這個層面上的“謹慎”。

然而經過上次戰鬥,郭淮已經摸透諸葛亮的意圖,所以再次做出正確判斷,料敵於先做好了防守準備。此後魏軍固守營壘避戰不出,諸葛亮屢次尋求決戰不得,在當年八月因過度勞累病逝於五丈原。

雖說從全局角度司馬懿才是魏軍統帥,但郭淮在應對蜀漢第五次北伐時的表現相當精彩。連續兩次預判諸葛亮的用兵方向並帶兵迎戰,一掃此前面對蜀軍屢次不利的陰霾,真正成長為一名智勇雙全的大將。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郭淮篇(特別篇)

諸葛亮


郭淮重大事件之十一——妻子遭連坐,司馬批特赦

眾所周知,自從諸葛亮死後,蜀漢北伐的腳步停歇了很長一段時間。而司馬懿也在魏明帝曹叡去世後,作為託孤大臣留在朝廷。郭淮則真正成為獨當一面的曹魏西部軍團統帥,歷任前將軍、徵西將軍,督雍涼諸軍事。郭淮在與蜀漢大將姜維的多次交鋒中互有勝負,未讓姜維的北伐取得實質成果。

直至嘉平二年(250),郭淮進封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成為位比三公的最高級別將領之一。

武將做到郭淮這種程度,已經位極人臣,可以說如果沒有意外,郭淮的人生就將四平八穩地渡過晚年時光。儘管還需要為軍務操勞,但蜀漢顯然已經造不成太大威脅,郭淮可以內心毫無波瀾地應對。然而,就在郭淮當上車騎將軍的轉年嘉平三年(251),一件在魏國內部的政治地震卻把郭淮捲了進去,這就是王凌謀反

王凌謀反,即淮南三叛中的第一叛,太尉王凌因不滿司馬懿專權,暗中謀劃另立曹操之子楚王曹彪為帝。但計劃敗露,王凌無奈向司馬懿請降,救生不成自盡,被夷滅三族。關於王凌筆者會另外開篇講述,這裡就點到為止。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郭淮篇(特別篇)

司馬懿


王凌密謀推翻司馬懿,跟郭淮有什麼關係呢?

王凌當時以太尉身份督揚州諸軍事,握有一定兵權,不過遠在揚州,與雍州的郭淮千里之遙,看似根本沒可能聯繫。不過兩人同出幷州太原,王凌是王允之侄,郭淮家族雖然沒有這麼顯赫,但其父親郭縕官至雁門太守,也是世家名門。就像漢末時期潁川名士抱團出現一樣,在曹魏中後期幷州大族也成群結隊,是一股左右魏國朝廷風向的強大勢力,就連司馬懿也出身於緊鄰幷州的河內郡。

鄉黨之間互相幫襯形成鬆散的利益鏈在古代並不罕見,但郭淮與王凌還有另一層關係,郭淮的妻子正是王凌的妹妹。王凌被誅三族,郭淮妻子也被連坐,被司馬懿派去的御史收押送往京城。

裴松之注引《世語》載:督將及羌、胡渠帥數千人叩頭請淮表留妻,淮不從。妻上道,莫不流涕,人人扼腕,欲劫留之。淮五子叩頭流血請淮,淮不忍視,乃命左右追妻。

王凌時年七十九,其妹年紀再小在當時也已屬老嫗,結髮幾十年的妻子因連坐這種飛來橫禍即將喪命,郭淮內心當然無比煎熬。《世語》記載其部將、羌胡渠帥數千人叩頭請求郭淮留下妻子,但郭淮沒有同意。

須注意《世語》又被稱作《魏晉世語》,是一部記錄魏晉名人軼事的書,裴松之在為《三國志》作注時多次引用,有相當的史料價值。與《世說新語》這部短篇小說集不是一回事,大家注意區別。

有趣的是《世說新語》也收錄了這件事,不過作為小說集,該書敘述走得更遠,稱“州府文武及百姓勸淮舉兵,淮不許。”這當然是小說家言,畢竟魏國高層政治動盪至少百姓不可能如此熱心,甚至到勸說郭淮造反的地步。

總之,部下將士的表現還無法讓郭淮改變主意,他五個兒子的表現才是關鍵。五個兒子拼命磕頭,磕到滿臉是血地請求父親把母親救下來,郭淮終於再也按奈不住,派人去追妻子。數千人日夜兼程去追,過了好幾天終於帶著王氏平安回來。

作為司馬懿的老部下,以智謀見長的郭淮深知司馬懿不會善罷甘休,於是趕緊修書一封派人快馬加鞭送到司馬懿手裡,書信大意:“我五個兒子傷心欲絕,如果他們失去母親,我就會失去五個兒子,沒有了五個兒子,我郭淮也沒法活下去。如今我擅自把妻子追回,如有違法之處,需要有人承擔責任,就請懲罰我吧。”

《世語》載:淮以書白司馬宣王曰:“五子哀母,不惜其身;若無其母,是無五子;無五子,亦無淮也。今輒追還,若於法未通,當受罪於主者,覲展在近。”

司馬懿見到信,赦免了王氏,郭淮並未遭到秋後算賬,其子孫在晉朝仍然官居要職。以司馬懿做事狠辣、陰毒的風格,卻甘願對郭淮網開一面,這是為什麼?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郭淮篇(特別篇)

郭淮


筆者認為,原因有二。

其一,郭淮是司馬懿老部下,尤其諸葛亮第五次伐魏時,正是郭淮兩次獻策料敵於先,使得司馬懿牢牢佔據戰略主動權。司馬懿耗死諸葛亮,軍功章有郭淮的一半。剛剛剷除王凌及其黨羽的司馬懿,需要照顧其他大臣的感受,避免激起其他人的反對情緒。

其二,王凌作為魏國東線統帥,雖然密謀洩露而被兵不血刃地解決,但這並不意味著司馬懿可以高枕無憂。而郭淮作為西部統帥,紮根雍州數十年,不僅與王凌沾親帶故,軍事能力更在王凌之上。如果強行連坐郭淮之妻,有可能激怒郭淮,釀成另一場針對司馬懿的反叛。既然郭淮並沒有參與王凌一黨,做個順水人情,赦免王氏,何樂而不為呢。

本期主要為您介紹了郭淮在司馬懿帶領下成長為真正的名將,以及司馬懿赦免郭淮妻子背後的動機。至於郭淮在諸葛亮死後,與蜀漢軍事後繼者們,特別是姜維之間的多次交戰,下一期將集中為您講述。感興趣的話敬請點擊關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續更新的最大動力,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