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紅樓“大家族過年”:窺見封建社會“清朝”的過年往事

新春佳節的各種習俗由來已久,遠的不提,就說離我們最近的清朝過年習俗很多都延續到了現代。

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書中的背景設定就是清朝的一個縮影,因而也能看到清朝的各種習俗,比如說過年,書中第53回就提到“寧國府除夕祭宗祠”,其中就有許多習俗稍稍轉變,延續至今。

看紅樓“大家族過年”:窺見封建社會“清朝”的過年往事

一家人圍桌前坐, 歡天喜地慶團圓

1、除夕日近,族長開宗祠找人打掃乾淨,收拾供品器具,請神主,打掃上房懸掛祖宗畫像;而今除夕之夜常見家家戶戶祭神燒香拜佛,奉上供品。

2、大家太太則準備針線禮物送長輩,各種花式碎金銀錁子或寓意吉祥的樣式送給小輩或打賞下人;而今長輩常常準備小紅包給孫子輩的,兒女常備紅包或禮物給父母,尊老愛幼。

3、皇帝專門打造的銀錢作為恩賜(春祭的恩賞),大家族沾個喜氣,小家庭賴以過年用度。官職地位較高的人家賞賜下屬,相交甚好的人家互送節禮。

4、大家族之中各個分支門戶商定正月請吃年酒的日子,必須錯開來了,以免落人口舌;而今家族興旺的大家庭過年互相請客也是提前安排時間的。

5、家族田產莊子裡的管事進貢節禮,各項過節所需蔬菜牲畜米糧,並一年所收的田租,算是年終總結,就如同現在家家戶戶過年前大肆購買年貨,計算這一年的收入支出結餘等等。

看紅樓“大家族過年”:窺見封建社會“清朝”的過年往事

爆竹聲中一歲除

6、紅樓裡臘月二十九換門神、聯對、掛牌、桃符等,開正門,點硃紅大高燭。現代臘月二十九很多人都還需要工作,臘月三十才除舊迎新,貼對聯,掛紅燈籠等等。

7、紅樓裡的除夕日,有品級的官員夫人著朝服入宮朝賀行禮拜年,而後返回家中著子弟入宗祠上供食品祭拜。晚輩向長輩行拜年禮,下人朝主人家行拜年禮,除夕夜燈火通明,爆竹不絕,是為守歲。大年初一仍需早起,入宮朝賀,之後幾天則是互相請吃年酒。

以上就是《紅樓夢》中對於除夕過年的描述與如今過年的簡單比較,畢竟是小說上的描繪,有著清朝過年的風俗的影子,跟現實還是有一定的的差距。那麼在作者那個年代,清朝的過年有什麼特別的習俗呢?一起來看看:

貼春聯

看紅樓“大家族過年”:窺見封建社會“清朝”的過年往事

清朝皇宮的白色春聯

在農村裡過年,常常有德高望重的老者用紅紙寫春聯,城市裡則家家戶戶都會提前購買好春聯在臘月三十張貼門上。而在清朝貼春聯的習俗尤為奇特,皇宮當中或者滿洲貴族家中,建築都是朱漆紅瓦,用紅紙黑字寫的春聯很是不顯眼,因此貼的春聯都是白色的紙張。對於漢族來說,白色的稱之為輓聯,是觸黴頭的。

而清廷喜愛白色,不怕忌諱。史有記載:“大內宮殿春聯, 例用白絹,由翰林謹書呈進。蓋宮殿漆柱,俱大紅色,故以白色映之。”主要是因為滿族祖居長白山一代冰天雪地,以白色為尊,白色的春聯對於他們來說就象徵著吉祥如意。

貼福字

看紅樓“大家族過年”:窺見封建社會“清朝”的過年往事

天下第一福

現代春節流行“福到了”,因而把“福”字倒著貼,取其諧音。而在清朝“福”字是不能倒著貼的,千古一帝康熙御筆寫過一張“福”字是為“天下第一福”,是為了60歲的孝莊皇太后祈福所寫。

這個福字拆開來看,有子,有才,有壽,有田,寓意著“多子,多才,多田,多福,多壽”,如果倒著看,有點像“兇”字,很不吉利,所以不能倒著貼。

辭舊迎新

看紅樓“大家族過年”:窺見封建社會“清朝”的過年往事

年末大掃除,掃掉過去的黴運不幸,迎接新年的美好,古今皆同。在清朝,小到平民百姓,大到皇帝后妃在年末之時都必要做這一件事:皇宮執掌鳳印的皇后嬪妃會安排打掃宮殿更換床幔窗紗,清理佛像,擦除一切塵土,煥然一新;民間即便居所如何簡陋的人家,都要仔仔細細打掃乾淨,換新衣,穿新鞋迎接新年。

祭拜天地祖先,守歲到天明,即為迎新。大家族子弟聚集祭拜祖先,由長輩帶領一起“辭歲”,意為告別即將逝去的這一年歲,然後爆竹聲聲,絲竹奏樂,可能鬧到天明,迎接朝陽冉冉升起。

賞賜=發紅包

看紅樓“大家族過年”:窺見封建社會“清朝”的過年往事

清朝的封建社會中,皇帝會在過年時發放賞賜給臣子,大戶人家把這個當做福氣供奉起來,小官之家則拿這份賞賜補貼家用,讓這個春節過得更富裕體面一些;地位高的官員也會給自己的下屬分發賞賜或節禮,當做一年到頭辛勞的額外酬勞;家中的長輩會備下禮物或碎金銀錁子作為壓歲錢分發給小輩。發展到如今就是眾所皆知的紅包;工作單位過年的節禮等等。

這樣一比較,如今的過年風俗大部分傳承了的習俗,也從中演變出了更適合這個時代的文化風俗。

不可否認的是時過境遷,過年的年味一年更比一年淡了,也不再有太多的講究,大掃除、貼春聯,然後最重要的是一家人一起吃個年夜飯,發發紅包,看看春節聯歡晚會跨年,過了十二點聽到了新年鐘聲想起,也就守完歲了。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年味再淡也是年!

致敬2020!祝福大家歡歡喜喜過新年,平平安安度佳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