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背過“詩仙”李白的詩,但你真的瞭解他嗎?

在中國千年的詩歌史上,唐詩是古典詩歌的頂峰,不僅是因為詩歌的繁榮發展,更是因為這是一個名家輩出,名作如林的時代,而

站在這個時代頂端的詩歌大家,便是李白。

李白所寫的詩 ,大家都非常熟悉,我們從牙牙學語時便開始背誦李白的詩歌“窗前明月光”,當我們人生不順時又會想起“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詩句,他的詩一直在我們身邊。

但你真的瞭解李白嗎?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袖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這是余光中先生對李白的評價。

“詩仙”、“酒中仙”、仗劍天涯,這是我們知道的李白,而李白不單單是我們所看到的,他還有很多面。

這篇文章,我們就深入走進“詩仙”李白,去了解他的全部,去了解一個生活在唐朝的真正的李白!

你一定背過“詩仙”李白的詩,但你真的瞭解他嗎?

李白


01 迷之出身,少年聰慧


你一定背過“詩仙”李白的詩,但你真的瞭解他嗎?

李白


說到李白,就不得不提到他那迷一樣的出身,李白的出身有兩個謎團。

第一迷:出生在何處?

李白的祖籍為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但出生地至今都是個迷。

有人認為他出生在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的托克馬克市附近),有人認為他出生在“條支”(在安息西,今伊拉克境內),還有人認為他出生在“焉耆碎葉”(今新疆焉耆)。

總之,關於他的出生地說法不一。

第二迷:宗族之迷

李白的父親名叫李客,但我們都不確定他們家是不是真的姓“李” ,很多人認為這個姓氏是他們回到到中原後自己起的,而且李白聲稱自己是皇帝的親戚,出身李氏宗族。

這些是真是假,也無從考證。

雖然李白身上的兩大謎團都沒有辦法證實,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李白少年時期便飽讀詩書,並且聰慧異常。

他曾在《上安州裴長史書》寫到:“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軒轅以來,頗得聞矣。常橫經籍書,製作不倦。”

《贈張相鎬二首》中也有兩句:“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

這是李白的自述,由此可見,他少年時便博覽群書,才華橫溢,是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天才少年。

02 熱愛劍術,問題少年


你一定背過“詩仙”李白的詩,但你真的瞭解他嗎?

李白


李白在萬千寵愛中長大,年少輕狂的他特別熱衷於劍術。

據說,十歲時他曾在匡山大明寺待過,還和一位名叫空靈的老和尚學了劍術,至此他一生都熱愛劍術。

《上安州裴長史書》有“仗劍去國,辭親遠遊”,《贈張相鎬二首》則有“撫劍夜吟嘯”。

這兩句,完全表現出李白對劍的熱愛,遠遊時帶著劍,睡覺時帶著劍,可以說是劍不離身,劍不離手。

他的“劍”,曾多次出現在詩歌中,分佈在106首詩中,約佔全詩總數的10%。

李白的劍,並不是擺設,或者附庸風雅的飾品,而是真正見過血,甚至是殺過人的。

他少年時經常闖禍,常和別人打架,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個問題少年。

這個少年不僅打架,還曾經殺人,他還曾在詩中描述過自己殺人的場景:

“三杯弄寶刀,殺人如剪草”( 《白馬篇》 );“託身白刃裡,殺人紅塵中”( 《贈從兄襄陽少府皓》);“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俠客行》 )。

詩歌雖然有誇張的成分,但我們還是不難從中讀出這些可能都是他的真實生活寫照。

當時的人魏顥在編寫李白詩集時也曾說過:(李白)少任俠,手刃數人(親手殺死過幾人)。

可見,當時的李白確實殺過人,是個問題不小的少年。

03 歸隱山林,修道參悟


你一定背過“詩仙”李白的詩,但你真的瞭解他嗎?

李白


當時,唐朝皇室信奉道教,因此道教成為國教。或許正因為道教是國教,李白也非常信奉道教,是堅定的道教徒。

而且李白居住的蜀中,是道教氣氛濃郁的地方,青城山、峨眉山、紫雲山都是道教聖地,環境對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響很大。

他在《感興八首》其五中曾寫到:“十五遊神山,神仙未曾歇”。

可見他少年時,便受到了道教的深刻影響。

他在18歲時,第一次隱居大匡山,開始了修道參悟的生活,甚至還學會了一些鍊金術,並在此後的人生中一直從事這項活動。

在不惑之年,當他仕途不順時,他又一次選擇了隱居,這一次可不但是隱居,而是在齊州請北海高天師受道籙,也就是說,他入道了,做了個道士。

而且李白一生不僅一次舉行過入道儀式。

原來,我們熟悉的李白不僅做過官、是位詩人,還做過道士啊!

04 花前月下,風流才子


你一定背過“詩仙”李白的詩,但你真的瞭解他嗎?

李白


作為一個典型的“富二代”,又是一個文采斐然的“富二代”,可以說,李白也是一個風流才子。

當然,他的風流大多數是被動地,比如說在金陵時,大部分人都因為他出手闊綽,只願跟他一起歡鬧,遇到麻煩就躲避不迭。於是,他開始和女人廝混。

他愛慕身材苗條、皮膚嬌嫩、說話悅耳動聽的吳地美女,並且為她們寫了無數詩歌。其中一位青樓女子叫“金陵子”,就出現在他的好幾首詩歌中。

《示金陵子》中曾有兩句:楚歌吳語嬌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

而這兩句詩,便是對當時情景的敘述再現,可見,在金陵時李白確實過了一段風流日子。

但這樣的風流,並不是李白想要的,他還是心懷理想與抱負。

《示金陵子》最後兩句:謝公正要東山妓,攜手林泉處處行。

這兩句把李白的內心想法表露無疑,謝安他擔任宰相前,就曾住在金陵,經常攜青樓女子去附近遊山玩水,但這並不影響謝安今後的偉大。

李白將自己的情形與謝安相比,說明他仍懷揣夢想,仍渴望建功立業。

這就是李白,一個身在花前月下,心卻志存高遠的風流才子。

05 仕途失意,詩壇得意


你一定背過“詩仙”李白的詩,但你真的瞭解他嗎?


李白一生都想報效國家,建功立業,但他最大的官只做過翰林供奉。

開元年間,二十五歲的李白開始離屬遠遊,之後他的足跡幾乎遍佈江南和中原。直到天寶元年,四十二歲李白才被唐玄宗知曉,下詔招入長安,做一個供奉翰林。

當時的李白躊躇滿志,準備一展宏圖,於是留下了詩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比豈是蓬蒿人”。

唐朝的翰林供奉、翰林待招與翰林學士的職權完全不同,後者是一個政治職務,而供奉、待招只不過是為皇帝助興的,說的好聽一點就是皇帝的“清客”。

這與李白的政治志向是完全不符的,也決定了他和這個官場“格格不入”,最終天寶三年,他就被“賜金放還”。

憤怒、失望的李白寫下了:“玉不自信入桃李,魚目笑之卞和恥。楚國青蠅何太多?連城白壁遭饞毀。”(《鞠哥行》)

之後,李白繼續雲遊,又由於他天真而缺乏政治敏感度,無端被捲入了永王李璘和唐肅宗的宮廷鬥爭中,李璘兵敗後,他被投入獄中,後又被流放,最後病死。

終其一生,李白的政治思想始終沒有得到實現。

但,上帝給你關上了一扇門,往往又會給你打開一扇窗。

仕途失意的李白,在詩壇可謂是大放異彩,留下了很多不朽的傳世名篇,站在了詩壇的最頂峰,再無人能超越。

在這長達十七年的離蜀遠遊中,李白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

有“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憤懣;

有“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茫然;

有“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的自我慰藉;

更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樂觀。

在長安的三年中,則留下了“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明心志的句子。

離開長安再次遠遊時,也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比如《夢遊天姥吟留別》與《將進酒》。

或許,正是因為在政治上的不得志,李白才有那麼多的情感需要在詩歌中抒發;或許正是因為政治的無奈,李白才把更多真摯的情感寄託在名山大川、寄託在詩詞歌賦中,我們也才能讀到他這麼多絢麗的詩歌。

作為現實中的人,李白的一生不能說是成功的,這與他的自我期許相距甚遠。

但作為詩人,李白的一生是光彩照人的,我們從他的身上看到了這個時代詩人獨有的自信、樂觀、豁達、昂揚的精神風貌,我們透過他的詩歌中看到了盛唐的風貌。

作為盛唐詩歌的象徵,李白則是當之無愧的。

可以說,政治的不得志成就了寫詩的李白,寫詩的李白,又成就了盛唐的詩歌、成就了中華詩歌的瑰麗多彩!

06 婚姻坎坷,一生雲遊


你一定背過“詩仙”李白的詩,但你真的瞭解他嗎?

李白


李白一生,曾與四位女性有過家庭關係:

第一任妻子是他在安陸時所娶,他娶了高宗時宰相許圉的孫女為妻,其實這不是娶,而是李白倒插門,做了上門女婿。

因此,這段長達十年的婚姻帶給李白的除了快樂之外,更多是壓抑和寄人籬下的鬱悶。雖然如此,但是夫妻兩人的生活還算和諧,但是許氏在生下第二個孩子後,因為健康迅速惡化很快過世了,只留下了他和一兒一女。

第二位於李白有過家庭關係的是劉氏(並沒有娶她),歷史上對於她的記錄非常少,可能是因為她並沒有孫氏出身高。李白和劉氏相處沒幾年,她就拋棄李白跟一個商人私奔到沿海一帶去了。

“魯婦”,這是李白俸召入京時為照顧孩子而接納的一位婦人。這位“魯婦”是第三位與李白有過家庭關係的婦女,其實她是一位妾,因為看不到未來而離開了他。(這時李白已經娶了第二位妻子)

第二任妻子,也就是李白明媒正娶的妻子是宗氏。宗家也曾有權有勢。宗氏祖父宗楚客曾三次擔任唐朝的宰相(降級後又復職了兩次)。

他與宗氏之間有著真正的愛情,宗氏喜歡讀書、有膽識、個性獨立,同樣信仰道教。兩人相同的信仰與興趣愛好,使她的精神力量深深吸引著李白。

兩人雖然相愛,但卻見面很少,李白仍舊很難融入妻子的家庭。

四次家庭生活,兩次婚姻都為入贅,都無法融入到妻子的家庭,剩餘兩人最後都拋棄了他,可以說,李白的家庭生活是非常坎坷的。

白從二十五歲離蜀遠遊開始,一生幾乎都愛雲遊,很少有幾年的的安定生活。

第一次安定是在安陸與第一任妻子結婚後,家庭的生活使李白安定了十餘年,之後便是在長安做侍奉翰林的三年,除此之外,在無安定的時候。

青年時李白便在外雲遊十多年,直到結婚,而在第一次婚姻結束之後即便再組家庭,也沒能阻擋他出門遠遊的心。

李白一次又一次出門雲遊四方,他渴望雙腳踏在不同地方的感受,他渴望在外面遊蕩時自由不羈的生活。

我們或許可以說,李白的家園實際上永遠是在旅途中,他生命的本質存在於他無盡的漫遊,好像他在這個世界上註定只是一個過客。

總結李白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他:


少年聰慧、仗劍豪氣、歸隱修道、風流才子,是自由不羈的李白。

仕途失意,婚姻坎坷,是飽受生活壓力的李白。

詩壇大放異彩、流芳百世,是詩人氣質、文采斐然的李白。

詩中的李白與現實中的李白是不同的,詩中的李白盡顯大唐盛世的氣韻,詩中的李白盡情抒發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才華,讓我們看到不同的他。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一個充滿思想愁緒的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是一個樂觀積極性上的李白;“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是一個寂寞孤獨不被理解的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是一個豪氣沖天狂放不羈的李白。

而這讓人不忘的李白,正是因為他浪漫氣質與雲遊一生的靈魂所帶來的,可以說,一生雲遊四方這樣的漫遊,成就了詩壇巔峰的李白。

李白,是多樣的,正是這多樣的“李白”,集合在一起,我們才會看到真正的李白,一個真正生活盛唐時期、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李白!

參考內容:

1.《李白杜甫研究》 胡可先

2.《通天之路----李白傳》 哈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