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疮痂病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和果实,需要及时喷药防治

柑桔疮痂病俗称疥疮疤、癞头疤、麻壳,是柑橘上常见的真菌性病害

之一,在柑桔种植区都有发生。感病后新梢生长不良,严重时易引起大量幼果、嫩叶脱落,未落果也会变小和畸形,从而影响品质和价格。

柑橘疮痂病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和果实,需要及时喷药防治

柑橘疮痂病为害叶片初期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和果实,尤其易侵染幼嫩组织。

叶片染病,初生蜡黄色油溃状小斑点,后渐扩大,形成灰白色至暗褐色圆锥状疮痂,后病斑木质化凸起,叶背突出,叶面凹陷,病斑不穿透叶片,散生或连片,病害发生严重时叶片扭曲、畸形。

柑橘疮痂病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和果实,需要及时喷药防治

新梢染病,与叶片症状相似,枝梢与正常枝相比较为短小,有扭曲状。

柑橘疮痂病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和果实,需要及时喷药防治

幼果染病,果面密生茶褐色小斑,后扩大在果皮上形成黄褐色圆锥形,木质化的瘤状突起。近成熟果实发病,病斑小不明显。

柑橘疮痂病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和果实,需要及时喷药防治

【病原与发生规律】

柑橘痴圆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15-23℃,最高温度为28-32℃。

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翌春阴雨多湿,病菌开始活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侵染新梢和嫩叶,约10天后,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为害新梢、幼果。

果实通常在5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感病。以春梢、幼龄树受害较重。在柑橘感病时期雨水越多,发病越重。通常新抽出的幼叶尚未展开前及谢花后不久的幼果期最易发病。

柑橘疮痂病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和果实,需要及时喷药防治

【发病条件】

不同柑橘类型和品种的抗病性差异很大,一般宽皮柑橘和柠檬类比较容易感病,杂柑和柚类次之,甜橙类则很抗病。

在栽培的柑橘品种中,最易感病的有温州蜜柑、早橘、本地早、南丰蜜橘、福橘、衢橘、乳橘、柠檬、柠檬及天草等;

其次是椪柑、蕉柑、枸头橙、小红橙等;比较抗病的有柚类、梗橘和大多数杂柑类品种;甜橙类品种表现在高度抗病。另一种疮痂病菌和新的生物型,可使甜橙类品种严重发病。

疮痂病菌只侵染感病品种的幼嫩组织,初抽出来的新梢幼叶尚未展开前及刚落花后的幼果最易感病,随着组织的老熟,感病性也随之下降。

温度和湿度对疮痂病的发生流行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发病的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为20~28℃。在橘区,疮痂病以对幼果的为害最重,春梢的发病情况在不同年份间有很大差异。温度偏低是限制春梢发病程度的关键因素。

柑橘疮痂病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和果实,需要及时喷药防治

【防治方法】

1、合理修剪、整枝,增强通透性,降低湿度;

2、控制肥水,促使新梢柚发整齐;

3、结合修剪和清园,彻底剪除树上残枝、残叶;并清除园内落叶,集中烧毁对外来苗木实行严格检疫。

在每次抽梢开始时及幼果期均要喷药保护。在春梢与幼果时各喷1次药,共喷2次即可。第1次在春芽萌动长至1-2mm时,保护新梢;第2次是在落花2/3时,以保护幼果。

具体用药,在这里不做推荐,以免误导。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或咨询当地农业技术人员,选择适合的杀菌药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