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用色@唐辉——共克时艰 刘怀勇书画工作室公益课

大家好,我是今天来和大家一起交流的四川的唐辉。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我来自于四川绵阳,本科毕业于四川美院,研究生毕业于西安美院,现为国家二级美术师、副教授,任教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西安美院(特聘),十年前,刘老师被我们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聘请来做名师工作室导师,我作为美术系的负责人安排上课事宜并给他做助教,一起共事了好几年,后面跟着老师去太行山,九华山写生,把老师这套教学体系基本上掌握了,这个对我帮助非常大!很多中国画知识,原来读大学的时候都不太清晰,不成体系,跟着老师才逐步把教学思路和教学体系建立起来,相对来说比以前成熟了。零六年十月底,老师带清华的学生在甘肃庆阳写生并邀我同往,我去了,这次老师正式收我为入室弟子,出去写生的时候我也帮他看看学生、帮同学改改画什么的。老师对我艺术成长帮助巨大,在此我非常感恩老师!同时我们大家也应该感谢老师给我们搭建这么好的一个学习交流平台,在这个疫情期间,使我们大家在家里也能够听到很多高水准的讲解。

我今天主要想跟大家分享、一起交流的是中国画用色方面的一些个人观点,这个群里有很多高手,我只是一些粗浅的、漫谈式的,想到哪说到哪,时间计划在40分钟左右,然后我们就一起看看作品。

中国画在古代被称为“丹青”,就可以得知,早期中国画的典型形态是以色彩为主,1400多年前谢赫“六法”中就提出了“随类赋彩”的理论,从中也可以看出用色是中国画很重要的一部分。下面把今天的课纲发出来,我们叁考着来谈。

课纲:中国画的用色

一、色彩三要素:

色相、色度(明度.纯度)、色性(冷暖)

二、色彩的结构与布局

1.色彩对比

(1)色相对比

(2)明度对比

(3)纯度对比

(4)冷暖对比

(5)补色对比

(6)面积对比

2.色彩调和

(1)主色调调和

(2)同类色、邻近色调和

(3)中性色调和

(4)面积调和

三、山水画中石色、植物色的运用

(1)大青绿中

(2)小青绿中

(3)浅降中

(4)泼墨、泼彩中

(5)现代重彩中

不管是中国画还是西画,我们在用色的时候必然会面临着色彩基本的一些规律,基本的一些概念,我们今天讲的主要针对比较初级的,可能没有在院校里面经过比较系统学习的画友们,有些知识点不一定明白,那么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基础的知识。

一、我们在讲色彩的时候,一定要涉及到色彩的三要素。

(1)第一要素就是色相。什么是色相呢?顾名思义就是色彩的相貌,比如我们说的石青、石绿、藤黄、花青、赭石等,这个就是根据色彩的相貌来定的,叫色相,也就是它的名称。

(2)就是色度,里面又分为明度和纯度。什么是明度呢?就是指颜色的深浅;纯度就是指它的纯净度,鲜艳度,最初从锡管里面挤出来的颜色纯度是最高的,然后随着你调墨或调其他颜色,慢慢纯度就会降低,这就是纯度。

(3)色性,就是指我们色彩中的冷暖关系。是整个画面你能感觉到它是一个偏冷调、还是偏暖调的,一般红色、黄色、橙色系列就属于暖调系列,绿色系列、蓝色系列的属于冷色系列。不同的这个色彩系列会给我们不同的感觉,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就说过了,“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这就说明不同的色调,不同的色彩,会对我们人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二、讲到色彩的结构关系以及色彩的布局。

色彩结构呢,是指画面的色彩与色彩的组合关系。比如色彩的比例、色彩的位置、面积、明度、纯度,冷暖关系、他的对比、调和关系、均衡、变化这些都属于色彩的一个结构关系。色彩布局有个总的法则:“丰富、统一,对比、调和”,这是它的一个总原则。

对比就是让色彩产生的差异形成色彩的变化,造成色彩丰富多彩的一种手段,调和就要求画面有色调,和谐统一,多样变化,一定要服从统一当中。

1、在对比当中

(1)色相的对比,就是一张画面,是以黄色系列为主,还是蓝色系列为主,还是红色系列为主,这个就是一个色相,如果里面是红为主,配少量的蓝和绿,这就是一个色相的对比;

(2)明度的对比,就是它的一个深浅的对比,比如一张画面是以深色调子为主,浅色调子为主,还是一个灰色调子为主,这就叫明度的一个对比;

(3)纯度的对比就是指我们颜色的饱和度的一个对比,这个画面是以鲜艳为主,还是浅淡为主;

(4)冷暖对比,一张画面是以冷调为主还是以暖调为主,这个需要有个比较明确的倾向。我们最忌讳的就是整个画面里色相是打平的,明度拉不开的,纯度也没对比的,冷暖也是1:1打平,这样的画面就没什么看点,就不会产生冲击,画面也就不会和谐,我们画面经常出现很火而燥的毛病,就是纯度没控制好,需要降低纯度;

(5)面积对比,就是我们的画里面要考虑到面积的分配,暖色占几分,冷色占几分,深色占几分,浅色占几分,最佳的是三七开,就是说重色占七分的话,浅色就占三分,如果浅色占三分,那么重色占七分,还有就是二八开,四六开,强对比是二八开和一九开,这样就是非常强的一种对比。三七开是比较和谐的,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状态,比较合适。最忌讳的就是五五开,两者都是一样,画面不管是冷色还是暖色,打成平手,深色浅色打成平手,都是不可取的,这样四平八稳画面就没有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画面。

(6)补色对比,对比最后还有一个补色对比,就是在色相环里面180度的对比。补色里有几大组对比:红色和绿色是一组补色对比;黄色和紫色是一组补色对比;蓝色和橙色是一组补色的对比;补色对比是最强烈的,用好了画面非常的醒目,点题很清新,但是如果处理不好画面就极其不和谐,非常冲突,不和谐,这就需要我们控制好面积大小及纯度、明度的对比了。

2、当我们画面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的时候就需要来调和,怎么能调和呢?

(1) 首先是以主色调调和,画以“一色为主,它色附之”。我们一张画面里面一定要有一个主色调,比如红色为主,里面如果绿色,蓝色,紫色,各种颜色都有,这样的画面就会花,如果你要想组成一个以红色系为主的暖色调,那么我们就需要把这些对比比较强烈的蓝色,紫色给压缩或兼并,把它归纳到主色调里面来,这样画面就会和谐,中国画用色一般是“色不过三”,当然不绝对,根据画面而定,颜色越少越易统一。

(2)同类色和邻近色的调和。当我们的画面形成非常强烈的对比,很不和谐的时候,我们需要把有些邻近的颜色,比如黄色、橙色;深绿、墨绿、浅绿、中绿这些比较接近的同类色归纳在一起,这样的画面就会和谐,如果强对比,这个画面很多时候就会不协调。

(3)中性色的调和。中性色在古画论里面就提到“金、银、黑、白、灰是万能的颜色”,当画面不和谐的时候,我们需要加入一些中性的颜色来调和它。我们在平时大多画的浅绛山水,通常就用我们说的“老汤”去协调画面,过度一下,虚化一下。有些对比太强烈的就找一些过渡的颜色,在青绿山水里面,在重彩里面可以加一些黑、白、金、银、灰色去调和它。

(4) 面积的调和,当画面比较花的时候,就是各种色块面积对等,零散的分布存在的时候,不和谐,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有些兼并,然后形成大面积对小面积,比如说是冷色暖色很混乱,都差不多的时候,我们要么使其趋向于冷色,要么趋向于暖色,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去兼并一些原来的,比如我们是暖色为主,那就要把冷色面积的兼并一些,如果是冷色为主,你就把暖色面积兼并一些,让画面形成我们刚才讲到的四六开、三七开,这样画面就会和谐很多,冲突性没那么强。

三、颜色在中国山水画中主要运用在几个种类里面,比如大青绿山水中、小青绿山水中、浅降山水中、泼墨泼彩山水中,还有现代的重彩山水画中。

中国画的颜色主要是矿物质颜色和植物颜色,石色主要是指矿石研磨出来的石粉加胶形成,比如石青、石绿、赭石、都属于石色类;植物色就常用的花青、藤黄、胭脂等,这些颜色都是用植物的胫或叶通过蒸、煮等方式出来的汁形成的,这个颜色在画里面是比较透明的,它的覆盖性比较差,可以直接调和,比如用花青加藤黄成为汁绿,用植物色时一般要需要调和点墨,才显得比较沉稳一些。石色因为是矿物质,所以他的覆盖性很强,这个运用在青绿山水当中居多,植物色运用在浅绛山水中更多,叫“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因为它比较透明。

(1)什么是大青绿山水?就是指以石青、石绿、朱砂等重彩为主,突出显示矿物质的色彩,让画面很厚重,很有装饰效果,比如宋代的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就属于典型的大青绿山水,还有仇英《桃源仙境图》,这都属于大青绿山水。

(2)小青绿山水就是指在水墨的基础上,加一些青绿淡色让它显得比较淡雅,韵味儿十足的一种青绿山水,这种基本上就是把墨和色比较平均的分布,五五分左右,墨色比较淡,相互就不干涉,就是先把墨稿画好以后,再上这个淡淡的青绿,就不会把墨线盖住,这就是我们讲的色不碍墨,墨不碍色,比较通透、淡雅,比较清爽,有韵味儿。

(3)浅绛山水就是以水墨为主,然后在树干上面和石头、石头的阳面上面加少量淡淡的赭石,在树叶上面,山石阴面加少量的花青加点墨,然后来点染,用花青、赭石这两种颜色加淡墨上色,淡淡的,很雅致,这就是浅绛山水。我们现代人画的一般是浅绛山水和小青绿山水。

(4)泼墨、泼彩山水,顾名思义就是在墨、色中加大量的水泼写,主要是表现水、墨、彩互融互撞效果的山水画。此类画以近代的山水画大师——张大千为代表,他把泼墨升级为泼墨泼彩,二者融为一体,这个特征就是一定是要酣畅淋漓,水分要足,基本用石青、石绿颜色泼写在墨底上,调色相对要浓艳一些、纯度高一些,泼彩必须要有墨色等重色做底子,这样才能衬托出来。

(5)现代重彩山水里面方法就多种多样了,有些借用西画的一些手法,有的把西画和传统的手法相结合的。没有固定的套路,一切是以画面和效果为主,一般用色较浓较厚、甚至做色彩肌理。

中国画用色的一般遵照这几大原则就是“浓而不艳、淡而不飘”;“色不过三”;“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另外中国画设色“宜轻不宜重、宜薄不宜厚”一般不少于三遍,做到“薄而厚”,上色薄但显得很厚,上石色必须打底,“色之有底,方显凝重”。染赤以白为底、染石色以朱膘、赭石为底等。我现在发几张图,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分析一下,然后接下来就看我们的作品。

浅谈中国画用色@唐辉——共克时艰 刘怀勇书画工作室公益课

我发的这几张图呢,就是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的局部,这个画应该大家都看过,我们的美术鉴赏书上学画的人应该都见过。前年在故宫博物院展览的时候,展了几个月,每天人都是爆满,每天去看画都要限制人数,一天大概三千人的票,我去了三次才看到,每一个人只能看几分钟,排着队边走边看,围着展呈画的玻璃柜走一圈看一看,这张画确实是一幅旷世奇作,作者王希孟当时在画这个画的时候只有18岁,而这张画公认是青绿山水的巅峰之作。如果我们喜欢画色彩的,往青绿上靠的,一定要去研究一下,王希孟是宋徽宗亲自教的一个学生,18岁的他画这张画时用了半年时间,宋徽宗非常喜欢,就赠送给他最心爱的大臣蔡京,蔡京题了个跋,我们才知道这张画作者是谁,在什么背景下画的,表现了什么主题,他的用色就是以青绿为主,即石青、石绿。石青、石绿又分头青、头绿、一青、二青、二绿、直到五青五绿,这就是根据它的颗粒的粗细度来定的,颗粒越粗就越艳越亮,依次研磨的细度,分为一、二、三、四、五青或绿。画这画的时候一定要先做底,既设置有底,方才凝重,我们给学生上课研究此画的绘制程序时,知道必须先勾物象的墨线、再用赭石做底、再用汁绿罩染、再依用石青石绿逐级去分染,所以我们在上色的时候一定是多遍上去,不是一遍儿就到位,使其薄中见厚,所以我们用色就得很讲究,一定要控制分寸,注意画面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边评画的时候边来看这些知识的运用吧。

浅谈中国画用色@唐辉——共克时艰 刘怀勇书画工作室公益课

何正洁老师这张画,你这张画一看就是属于传统的浅绛山水为主,这张画面的用色还可以,但是整个画面显得有点脏,有点污,就是画面不通透,可能你只上了一遍,最多两遍,并且颜色调脏了,有的地方可以多上两遍,包括你的树上的花青色也是,整个画面显得单薄,不厚重。另外你的这个画面线条也显得有点飘,线条不沉着,我们中国画的线条一定是书写性的。一定是要骨法用笔,要入木三分,力透纸背,要能吃得住纸,不能浮在纸上面。仔细看你这画面线条还是以湿笔为主,整个画面显得软,描的成分太重了,我们在画线一定要跟写字一样,要笔按下去,不是只用笔尖描,你现在画的树和松针全是描出来的,石头都是用湿笔画的,没有力量显软,所以画面想要苍劲要用淡墨渴笔,用笔稍微干一点啊,不要太湿了,一湿这全是肉没骨,画面就立不住,没有力量,第二张要好一些,这张应该从写生中来的一张创作,你看画面的墨气很好,浓淡干湿,这个墨很好,我们中国画讲究气息比较雅,色彩比和谐,这个以水墨为主,用墨就得是墨人分五彩来表现,这张画的构图也存在一些问题,整个画面是三块构成,相互之间没多少联系。整个画面只是一个中景,画面就退不了,整个感觉比较堵,墨色用笔上也太雷同,三块的处理手法用力比较均衡,包括浓淡用笔都太均衡了,这个你需要注意一下,其实你在浓墨淡墨的这个运用还是挺好的,主要注意一下墨色推演关系,同时要注意画面的构图,构图太简单了。就缺少造境,画面就没韵味了,直接就三块,写生搬上去的,没有构成完整画面,只是个局部。

浅谈中国画用色@唐辉——共克时艰 刘怀勇书画工作室公益课

浅谈中国画用色@唐辉——共克时艰 刘怀勇书画工作室公益课

辽宁刘家勇的这张创作,画的很很完整,画面的冲击力也够,然后很深邃,墨色用的很雅致,整个画面造景很好,很神秘,如果非要提问题的话,我觉得整个画面的画眼有点散,画面不明确,你这个到底是以佛头人像为主人,还是以这个鱼为主,整个几个点全部是分散的,画面的视觉中心不集中,第二个就是你在墨色上面还是显得有点平,整个画面一片灰色,这个前后推演关系有点平均了一些,然后这个造型稍微有点花。如果我来处理的话,把下面再整一点,这样的话上面的可能就会好一些,因为现在下面也很零碎的几个墨色,变化很丰富,上面变化也很丰富,这样的话整个画面都丰富在一块儿,就没有整体和局部的一个对比,就相互削弱了。你的墨气非常好,画的也很老练啊,一看就是基本功很扎实,经验很丰富的。这个画面这种构成意思啊,这种感觉也挺好的,里面加了这一块分割画面,形式感也不错,如果把这一块换成题款,写成书法,可能更好一些,现在整个画面,还是有点闷,有点堵,不太通透。

辽宁张家勇的第二张创作,远看其势,近看其质,势这一块你是抓住了,我们在参加展览的时候,第一要看他画面整体的气息,整体的构图,画面的造势,就是第一眼我们要让他能吸引人眼球,就是远看其势,第二步就是近看其质,看里面的一笔一画,墨色的变化,皴擦、造境、主体、点景、云雾、水口等细节都要去看,看你这个画面第一眼形式感不错,也很现代,造势也不错,书法也不错,但是细看你这个画面,就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你的书法太抢了,书法面积有点大,书法的质量比画的质量高,所以就把画抢了,然后近看你山石的结构太松软,没有能支撑的骨架线,包括你的树,整个画面都是小笔描出来的,画面缺骨意,在画面里面具体山石结构不够,这个需要加强补课,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来弥补你的目前的不足,你现在的意识很好,需要加强基本功训练。

浅谈中国画用色@唐辉——共克时艰 刘怀勇书画工作室公益课

王小军的这张画的很完整,作品感很强,应该是一幅小青绿山水,色调也很统一,一个冷灰色调,造境也不错,还是很有经验,如果提问题的话,我觉得有比较明显的两个问题,第一个画面物象有点孤立,房屋、树、山都偏孤立,这个房屋的编排没问题,但是房屋太露,遮挡不够,不含蓄。第二,进出的几棵树太平均,没有遮挡,变化太少啊,都是是显得孤零零的,第三就是你近处的山,中景的房屋、河沟、山头,还有远处的山,处理手法和用的力量都差不多,不管是用笔还是用墨都差不多,就没有拉开距离,如果是远处画的再虚一点,再整一点,再浑一点可能画面会更好,你造境的云雾,房屋的形和后面的树都画得很好,现在是缺整体的形,稍微弱了一点。

浅谈中国画用色@唐辉——共克时艰 刘怀勇书画工作室公益课

浅谈中国画用色@唐辉——共克时艰 刘怀勇书画工作室公益课

重庆张勇的这两张创作画得很完整,非常的好,整个画面色调以墨色为主,画还是挺好的,很耐看,很丰富。画面的构图、意蕴、笔墨都不错,是一张很好的一张创作,问题不大。你这幅画好像其他老师也给你评过吧,如果说问题的话,我觉得跟下面这一块儿分开,切一块下来就挺好的,或者是中间找一块儿加个线或者是加条书法,因为这个画面很满,用笔很细很密,整个画面就显得比较拥挤,这样的话需要一个透气点,需要一个疏密对比,从画面的色块上,刚才讲的色彩的对比上,应该有个大小的对比,比例上、面积上的一个对比。

浅谈中国画用色@唐辉——共克时艰 刘怀勇书画工作室公益课

浅谈中国画用色@唐辉——共克时艰 刘怀勇书画工作室公益课

浅谈中国画用色@唐辉——共克时艰 刘怀勇书画工作室公益课

江苏连云港的郭伟的这张创作,画得也很充分,港湾、鱼港、船画的非常好,很丰富,从画面形式感、构图、立意都很好,没问题,这个色调是一个冷调,里面镶嵌一些暖色对比,冷暖对比很精神,挺好的,只是现在有个小问题,就是虚实上还可以再加大一点对比,整个画面感觉都很清晰,模糊的虚的地方少了,中国画讲究虚实相生,远处的船可以让它再模糊一点,整体一点,这样画面可能会更和谐,更深邃,现在感觉里面叮叮当当的,个人觉得对比有点强烈,就是我们刚才讲的需要调和,降低对比加入中性色,灌入老汤。你这两张团扇小品画得很好,笔墨的感觉很强烈,尤其造境造的很好,构图的取势也都很好,这个挺难得的,用墨的浓淡干湿变化很丰富、很和谐,造境也很好,很虚无、很灵动,细看有个问题需要你注意一下,就是你的用线是孤立的,你的线是实线,跟你的墨色不太相融,很孤立,然后用线太快,有点飘,没有融到结构上面去,这个需要加强,画一定是要让我们的骨肉要相连要融为一体,现在你骨肉分离的。

中国画谈的是“技”与“道”的关系,最终后面是一个要往“道”的高层面去走。但是第一步我们就要解决一个技的问题,你没有技就谈不上道,技是道的一个基础,当你的技达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才会上升到一个道的层面,如果你技的层面没解决,最基本的一棵树、一根线、一块石头,这些你都处理不好,就谈不上这个更高层面的要求了。最终我们要走的是形而上,但是前期形而下的基础需要解决,所以你基本功的问题还需要加强去训练,去弥补,后面才会走得更远,一定要向好的学,向历代经典去学,取法乎上!

我们今天主要是讲了一下中国画的用色,然后也看了大家一些作品,我们创作一张作品的时候,要走进自然,关注生活,要去了解它的物理、体会它的物情、观察他的物态,这样的作品才会有生活,才会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从刚才看到的画里面,来源生活的作品太少,观察物态、体会物情,了解物理的太少了。更多的就是从书上东拼西凑的,或者是臆想的,有些是直接从古画里面来,徒有古意,老气又不和谐,有些人就是纯粹想象的,无生活根基,还有的人有古意,有传统,但是缺新意,有一种匠气,完全跟古人画的东西差不多,没什么时代性,所以我觉得下一步大家画的时候,要两手抓,继承传统,然后在继承当中努力去寻求新意,有所发展,这样的画面才会紧跟时代,才会有所进步,有所提升。从现在画面看,有色彩的画面很少,而这个恰恰是我们整个中国画的一个短板,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从我们的画史上可以看到,最开始我们的中国画基本都是上色的,尤其唐朝以前,我们的作品都是以上色为主,然到了宋以后,才开始分流,成为水墨和青绿并驾齐驱,到后面就是以墨色为主的统一整个画坛,我们现在基本把色彩的这块丢得差不多了。然后懂传统用色的就更少了,所以现在用色就有点混乱,很多没章法,尤其是初学者,取法不高,很多一上色就俗了,下一次我希望有一些可以在色彩上去突破一下的作品,因为以色为主的作品毕竟少容易出来,也许机会就更多一些。

我们今天的交流就到这里,希望以后有机会我们可以再交流。谢谢大家的配合,感谢大家,下次再见!

摘自《共克时艰 刘怀勇书画工作室公益课6群》唐辉老师课堂语音

整理人:李伍香(湖南)

时间:2020年3月2日

浅谈中国画用色@唐辉——共克时艰 刘怀勇书画工作室公益课

唐辉,号大唐。1978年出生于四川绵阳,国家二级美术师,副教授,中国民革党员,教育部教材评审委员会成员,成都画院特聘画家。现任教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

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受教于黄越、王兴堂、梅忠智、刘明孝诸教授;研究生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艺术学硕士学位,受教于著名画家刘丹教授。为敬庭尧将军、刘怀勇教授入室弟子。

  • 作品《转动的经轮》(合作)获十二届全国美展提名奖; (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
  • 作品《西山云动》获第四届八大美院研究生、博士生优秀作品展三等奖;(中国美协、中央、中国美院主办)
  • 作品《和顺》入选第八届民族百花奖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中国少数民族促进会主办)
  • 作品《北川新路》入选建国70周年“风雨同舟”民革全国写意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 作品《家乡好》入选“纪念八大山人”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 作品《北川新路》获四川省政府首届文华奖三等奖;(四川省政府主办)
  • 作品《寻幽别有云深处》获第二届四川省群众书画、摄影精品展优秀奖;(四川省文化馆主办)
  • 作品《秋塬耕耘图》获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四川省七市联展优秀奖;(四川省美协主办)等。
  • 作品《出山》、《半山云绕峰》、《煙岭云林》、《江山如画图》、《西岳雄风》、《寻幽别有云深处》等十余幅作品被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绵阳市博物馆、甘孜州政协、绵阳市统战部、民革绵阳市委,茅台酒业集团等单位收藏。

另有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发表于《美术观察》、《艺术博览》等艺术类核心期刊;有《民国画坛名家研究》、《色彩》等专著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