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感谢贫穷”,从熊轩昂&王心仪说起

浅谈“感谢贫穷”,从熊轩昂&王心仪说起

浅谈“感谢贫穷”,从熊轩昂&王心仪说起

中产家庭状元:熊轩昂

去年,——

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火了,

不是因为他考出了690的高分,

而是因为他在接受采访时,

说出的一番有关“寒门再难出贵子”言论。

其实,每次“寒门”与“贵子”相见,

就总是能触动这个社会的敏感神经。

然,现在还仅是触动,

而将来,则都会是刺痛。

现在还仅是“寒门再难出贵子”,

而将来则都是连“孟母三迁”的故事都没了。

这个中产家庭出生的高考状元,熊轩昂,

他道出的就是一个及其现实的生活真相。

虽说 “赢在起跑线” 这句话广受诟病,

但出身农村的孩子,

确实很可能是在娘胎就已经落后了。

浅谈“感谢贫穷”,从熊轩昂&王心仪说起

据一项长达两年的贝利测试显示,

在1岁半至2岁的农村幼儿中,

测出认知发展滞后的比例是41%。

而在再大半岁的农村幼儿中,

这一数据的比例则更是高达55%。

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一段金句,

最可怕的不是有的人比你出身好,

而是比你出身好的人比你更努力。

其实,如今很多家境非常富裕的城里孩子,

大多数也并非是所谓的纨绔子弟,

相反更多的都是不但聪明、还很勤奋。

熊轩昂,就是极具代表性的其中一员。

去年,——

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语出惊人,

在一番“寒门难出贵子论”过后,

就有很多人批评他是言语偏激,

是对农村大学生的变相贬低。

然,这个孩子庆幸出身中产家庭,

毫无错误可言,并没有错。

这就是及其现实又无法躲避的生活真相。

也许更多人感慨的只是:

条条道路通罗马,可有些人是就住在罗马。

你使尽全力拼搏的也只不过是人家的起点。

浅谈“感谢贫穷”,从熊轩昂&王心仪说起

浅谈“感谢贫穷”,从熊轩昂&王心仪说起

寒门北大才女:王心仪

今年,——

河北考生王心仪火了,

不是因为她考出了707分的优秀成绩,

而是因为她在接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

发表的一篇文章,要“感谢贫穷”,

就又一度刷爆朋友圈成了社会热点,

然,这却并不是贫困家庭的生活真相。

感谢贫穷,——

姑且,我们只能把它当成是一种情怀,

一种贫穷的人去面对贫穷的积极心态。

感谢贫穷,——

姑且,我们只能把它当成是一味汤药,

然,这味汤药也只能是用来慰藉贫穷。

感谢贫穷,还真不是一碗鸡汤,

反倒是更像是款保健酒:劲酒,

然,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呦!

可倘若是真要谁去说“感谢贫穷”,

不管是怀揣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都无法找到说出它的理由和勇气。

谈及贫穷,——

第一时间的反馈往往都不仅是恐惧和压力,

还伴随着痛苦和挣扎及对生活的种种心酸。

而,在内心一直深埋且永不磨灭的自卑,

则是随着时间和好日子的冲刷也永无法释怀。

谈及贫穷,——

就总是能让人想起侯勇饰演的那个赵德汉:

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

浅谈“感谢贫穷”,从熊轩昂&王心仪说起

孩子,——

我也相信你真正要感谢的并不是贫穷,

因为你还从未有过承担养家糊口的重担。

我也坚信,

对于你那两位靠微薄工资支撑整个家庭,

靠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土里刨食艰辛度日,

还要肩负把三个孩子培养成人的父母来说,

贫穷,—— 它就是一场噩梦。

换句话,也就是说,

在这个世上穷人都有着一种病:穷病。

浅谈,感谢贫穷,

什么才是生活的真相。

对于一个穷人来说,

那是就连做梦,

都在千方百计想着如何摆脱贫穷,

才是贫穷的生活的真相。

浅谈“感谢贫穷”,从熊轩昂&王心仪说起

浅谈“感谢贫穷”,从熊轩昂&王心仪说起

什么才是生活的真相

英国有一部纪录片叫《人生七年》,

在片中采访了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7岁小孩,

此后的每隔七年,

再回去重新访问这些小孩,

倾听他们的梦想,

畅谈他们的生活。

从7岁到14岁,再到21岁......直至56岁,

看尽岁月流逝,看穿沧海桑田。

到了影片的最后发现,

富人的孩子依旧还是富人,

而穷人的孩子仍旧还是穷人。

在这14个孩子里面,

唯独只有一个叫尼克的穷孩子,

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了名大学教授。

仅是14个孩子,虽还够不成理论基数,

但巧合的是,

这7%的比例与寒门逆袭的现象是如此相似。

浅谈“感谢贫穷”,从熊轩昂&王心仪说起

为什么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且富人还往往都比穷人更优秀?

从表象上去看,显而易见的是,

富人比穷人所掌握的资源要多很多,

富裕和贫穷存在着很大的阶级差距。

这就是如今这个社会的真相,

朝韩永远不会出现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即便是如在《人生七年》中,

出现了一个漏网之鱼,

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一个大学教授,

只也只能算是通过奋斗摆脱了贫穷,

离富人离贵族的距离依旧还很遥远。

即便是如寒门学子在高考的角逐中,

出现了几个清华北大,

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的迈进了一级学府,

只也只能算是刚获得了摆脱贫穷的资格,

面临就业和取得成就这才刚哪到哪儿?

更何况,

当高考依旧是穷人上升的最佳通道时,

富人早已悄然声息地转向了素质教育。

换句话说,其实富人家的孩子,

都早就不和你玩儿什么高考的游戏了。

能成功逆袭北大,确实很牛,

可有的也无非只是林校长的鸿[hào]之志,

去能梦想,自己以后的人生便一片辉煌。

然,那只是白马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

谁都没给你讲过,有关他们婚后的日子。

浅谈“感谢贫穷”,从熊轩昂&王心仪说起

为什么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且富人还往往都比穷人更优秀?

其实只要你稍加思考,就有答案。

贫穷的首要任务,就是摆脱贫穷。

说的直白一点,

也就是先要想办法赚钱。

于是,在择业的时候,

考虑最多的因素就是薪资待遇,

而大多并非是出于自己的爱好兴趣。

而对于一个富人家的孩子而言,

钱对于他们从小就没什么概念。

换句话,也就是说,

他们完全没必要再去为生活而奔波,

他们所做的往往都是自己的兴趣爱好。

综上所述,答案也就有了。

当然是做自己爱好的感兴趣的事,

才会更容易出成绩,也就才会更加富有。

而那些,从事着为钱而工作的人们,

往往干的都绝非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

也就始终无法摆脱就为赚钱而忙碌的命运。

浅谈“感谢贫穷”,从熊轩昂&王心仪说起

浅谈“感谢贫穷”,

从熊轩昂&王心仪说起。

什么才是生活的真相?

无论是庆幸出身富裕也好,

还是寒门“感谢贫穷”也罢,

一切正反争议都毫无价值。

唯有接受这个时代不公的存在,

—— 无抱怨、不放弃。

去努力活出自己快乐的模样,

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

——值得大家称赞。

考入北大的寒门才女,王心仪,

——更是学习榜样。

然,那些同样高考落榜的孩子,

——也并不是就没努力过拼搏过。

这些,它也都是生活的真相!

浅谈“感谢贫穷”,从熊轩昂&王心仪说起

浅谈“感谢贫穷”,从熊轩昂&王心仪说起

生活都在假正经,副刊假装不正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