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畫用色@唐輝——共克時艱 劉懷勇書畫工作室公益課

大家好,我是今天來和大家一起交流的四川的唐輝。

我先自我介紹一下吧,我來自於四川綿陽,本科畢業於四川美院,研究生畢業於西安美院,現為國家二級美術師、副教授,任教於四川文化藝術學院、西安美院(特聘),十年前,劉老師被我們四川文化藝術學院聘請來做名師工作室導師,我作為美術系的負責人安排上課事宜並給他做助教,一起共事了好幾年,後面跟著老師去太行山,九華山寫生,把老師這套教學體系基本上掌握了,這個對我幫助非常大!很多中國畫知識,原來讀大學的時候都不太清晰,不成體系,跟著老師才逐步把教學思路和教學體系建立起來,相對來說比以前成熟了。零六年十月底,老師帶清華的學生在甘肅慶陽寫生並邀我同往,我去了,這次老師正式收我為入室弟子,出去寫生的時候我也幫他看看學生、幫同學改改畫什麼的。老師對我藝術成長幫助巨大,在此我非常感恩老師!同時我們大家也應該感謝老師給我們搭建這麼好的一個學習交流平臺,在這個疫情期間,使我們大家在家裡也能夠聽到很多高水準的講解。

我今天主要想跟大家分享、一起交流的是中國畫用色方面的一些個人觀點,這個群裡有很多高手,我只是一些粗淺的、漫談式的,想到哪說到哪,時間計劃在40分鐘左右,然後我們就一起看看作品。

中國畫在古代被稱為“丹青”,就可以得知,早期中國畫的典型形態是以色彩為主,1400多年前謝赫“六法”中就提出了“隨類賦彩”的理論,從中也可以看出用色是中國畫很重要的一部分。下面把今天的課綱發出來,我們叄考著來談。

課綱:中國畫的用色

一、色彩三要素:

色相、色度(明度.純度)、色性(冷暖)

二、色彩的結構與佈局

1.色彩對比

(1)色相對比

(2)明度對比

(3)純度對比

(4)冷暖對比

(5)補色對比

(6)面積對比

2.色彩調和

(1)主色調調和

(2)同類色、鄰近色調和

(3)中性色調和

(4)面積調和

三、山水畫中石色、植物色的運用

(1)大青綠中

(2)小青綠中

(3)淺降中

(4)潑墨、潑彩中

(5)現代重彩中

不管是中國畫還是西畫,我們在用色的時候必然會面臨著色彩基本的一些規律,基本的一些概念,我們今天講的主要針對比較初級的,可能沒有在院校裡面經過比較系統學習的畫友們,有些知識點不一定明白,那麼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基礎的知識。

一、我們在講色彩的時候,一定要涉及到色彩的三要素。

(1)第一要素就是色相。什麼是色相呢?顧名思義就是色彩的相貌,比如我們說的石青、石綠、藤黃、花青、赭石等,這個就是根據色彩的相貌來定的,叫色相,也就是它的名稱。

(2)就是色度,裡面又分為明度和純度。什麼是明度呢?就是指顏色的深淺;純度就是指它的純淨度,鮮豔度,最初從錫管裡面擠出來的顏色純度是最高的,然後隨著你調墨或調其他顏色,慢慢純度就會降低,這就是純度。

(3)色性,就是指我們色彩中的冷暖關係。是整個畫面你能感覺到它是一個偏冷調、還是偏暖調的,一般紅色、黃色、橙色系列就屬於暖調系列,綠色系列、藍色系列的屬於冷色系列。不同的這個色彩系列會給我們不同的感覺,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就說過了,“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這就說明不同的色調,不同的色彩,會對我們人產生不一樣的感受。

二、講到色彩的結構關係以及色彩的佈局。

色彩結構呢,是指畫面的色彩與色彩的組合關係。比如色彩的比例、色彩的位置、面積、明度、純度,冷暖關係、他的對比、調和關係、均衡、變化這些都屬於色彩的一個結構關係。色彩佈局有個總的法則:“豐富、統一,對比、調和”,這是它的一個總原則。

對比就是讓色彩產生的差異形成色彩的變化,造成色彩豐富多彩的一種手段,調和就要求畫面有色調,和諧統一,多樣變化,一定要服從統一當中。

1、在對比當中

(1)色相的對比,就是一張畫面,是以黃色系列為主,還是藍色系列為主,還是紅色系列為主,這個就是一個色相,如果裡面是紅為主,配少量的藍和綠,這就是一個色相的對比;

(2)明度的對比,就是它的一個深淺的對比,比如一張畫面是以深色調子為主,淺色調子為主,還是一個灰色調子為主,這就叫明度的一個對比;

(3)純度的對比就是指我們顏色的飽和度的一個對比,這個畫面是以鮮豔為主,還是淺淡為主;

(4)冷暖對比,一張畫面是以冷調為主還是以暖調為主,這個需要有個比較明確的傾向。我們最忌諱的就是整個畫面裡色相是打平的,明度拉不開的,純度也沒對比的,冷暖也是1:1打平,這樣的畫面就沒什麼看點,就不會產生衝擊,畫面也就不會和諧,我們畫面經常出現很火而燥的毛病,就是純度沒控制好,需要降低純度;

(5)面積對比,就是我們的畫裡面要考慮到面積的分配,暖色佔幾分,冷色佔幾分,深色佔幾分,淺色佔幾分,最佳的是三七開,就是說重色佔七分的話,淺色就佔三分,如果淺色佔三分,那麼重色佔七分,還有就是二八開,四六開,強對比是二八開和一九開,這樣就是非常強的一種對比。三七開是比較和諧的,比較容易接受的一種狀態,比較合適。最忌諱的就是五五開,兩者都是一樣,畫面不管是冷色還是暖色,打成平手,深色淺色打成平手,都是不可取的,這樣四平八穩畫面就沒有對比,沒有對比就沒有畫面。

(6)補色對比,對比最後還有一個補色對比,就是在色相環裡面180度的對比。補色裡有幾大組對比:紅色和綠色是一組補色對比;黃色和紫色是一組補色對比;藍色和橙色是一組補色的對比;補色對比是最強烈的,用好了畫面非常的醒目,點題很清新,但是如果處理不好畫面就極其不和諧,非常衝突,不和諧,這就需要我們控制好面積大小及純度、明度的對比了。

2、當我們畫面出現一些不和諧因素的時候就需要來調和,怎麼能調和呢?

(1) 首先是以主色調調和,畫以“一色為主,它色附之”。我們一張畫面裡面一定要有一個主色調,比如紅色為主,裡面如果綠色,藍色,紫色,各種顏色都有,這樣的畫面就會花,如果你要想組成一個以紅色系為主的暖色調,那麼我們就需要把這些對比比較強烈的藍色,紫色給壓縮或兼併,把它歸納到主色調裡面來,這樣畫面就會和諧,中國畫用色一般是“色不過三”,當然不絕對,根據畫面而定,顏色越少越易統一。

(2)同類色和鄰近色的調和。當我們的畫面形成非常強烈的對比,很不和諧的時候,我們需要把有些鄰近的顏色,比如黃色、橙色;深綠、墨綠、淺綠、中綠這些比較接近的同類色歸納在一起,這樣的畫面就會和諧,如果強對比,這個畫面很多時候就會不協調。

(3)中性色的調和。中性色在古畫論裡面就提到“金、銀、黑、白、灰是萬能的顏色”,當畫面不和諧的時候,我們需要加入一些中性的顏色來調和它。我們在平時大多畫的淺絳山水,通常就用我們說的“老湯”去協調畫面,過度一下,虛化一下。有些對比太強烈的就找一些過渡的顏色,在青綠山水裡面,在重彩裡面可以加一些黑、白、金、銀、灰色去調和它。

(4) 面積的調和,當畫面比較花的時候,就是各種色塊面積對等,零散的分佈存在的時候,不和諧,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把有些兼併,然後形成大面積對小面積,比如說是冷色暖色很混亂,都差不多的時候,我們要麼使其趨向於冷色,要麼趨向於暖色,這個時候你就需要去兼併一些原來的,比如我們是暖色為主,那就要把冷色面積的兼併一些,如果是冷色為主,你就把暖色面積兼併一些,讓畫面形成我們剛才講到的四六開、三七開,這樣畫面就會和諧很多,衝突性沒那麼強。

三、顏色在中國山水畫中主要運用在幾個種類裡面,比如大青綠山水中、小青綠山水中、淺降山水中、潑墨潑彩山水中,還有現代的重彩山水畫中。

中國畫的顏色主要是礦物質顏色和植物顏色,石色主要是指礦石研磨出來的石粉加膠形成,比如石青、石綠、赭石、都屬於石色類;植物色就常用的花青、藤黃、胭脂等,這些顏色都是用植物的脛或葉通過蒸、煮等方式出來的汁形成的,這個顏色在畫裡面是比較透明的,它的覆蓋性比較差,可以直接調和,比如用花青加藤黃成為汁綠,用植物色時一般要需要調和點墨,才顯得比較沉穩一些。石色因為是礦物質,所以他的覆蓋性很強,這個運用在青綠山水當中居多,植物色運用在淺絳山水中更多,叫“色不礙墨,墨不礙色”,因為它比較透明。

(1)什麼是大青綠山水?就是指以石青、石綠、硃砂等重彩為主,突出顯示礦物質的色彩,讓畫面很厚重,很有裝飾效果,比如宋代的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就屬於典型的大青綠山水,還有仇英《桃源仙境圖》,這都屬於大青綠山水。

(2)小青綠山水就是指在水墨的基礎上,加一些青綠淡色讓它顯得比較淡雅,韻味兒十足的一種青綠山水,這種基本上就是把墨和色比較平均的分佈,五五分左右,墨色比較淡,相互就不干涉,就是先把墨稿畫好以後,再上這個淡淡的青綠,就不會把墨線蓋住,這就是我們講的色不礙墨,墨不礙色,比較通透、淡雅,比較清爽,有韻味兒。

(3)淺絳山水就是以水墨為主,然後在樹幹上面和石頭、石頭的陽面上面加少量淡淡的赭石,在樹葉上面,山石陰面加少量的花青加點墨,然後來點染,用花青、赭石這兩種顏色加淡墨上色,淡淡的,很雅緻,這就是淺絳山水。我們現代人畫的一般是淺絳山水和小青綠山水。

(4)潑墨、潑彩山水,顧名思義就是在墨、色中加大量的水潑寫,主要是表現水、墨、彩互融互撞效果的山水畫。此類畫以近代的山水畫大師——張大千為代表,他把潑墨升級為潑墨潑彩,二者融為一體,這個特徵就是一定是要酣暢淋漓,水分要足,基本用石青、石綠顏色潑寫在墨底上,調色相對要濃豔一些、純度高一些,潑彩必須要有墨色等重色做底子,這樣才能襯托出來。

(5)現代重彩山水裡面方法就多種多樣了,有些借用西畫的一些手法,有的把西畫和傳統的手法相結合的。沒有固定的套路,一切是以畫面和效果為主,一般用色較濃較厚、甚至做色彩肌理。

中國畫用色的一般遵照這幾大原則就是“濃而不豔、淡而不飄”;“色不過三”;“色不礙墨、墨不礙色”。另外中國畫設色“宜輕不宜重、宜薄不宜厚”一般不少於三遍,做到“薄而厚”,上色薄但顯得很厚,上石色必須打底,“色之有底,方顯凝重”。染赤以白為底、染石色以朱膘、赭石為底等。我現在發幾張圖,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分析一下,然後接下來就看我們的作品。

淺談中國畫用色@唐輝——共克時艱 劉懷勇書畫工作室公益課

我發的這幾張圖呢,就是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的局部,這個畫應該大家都看過,我們的美術鑑賞書上學畫的人應該都見過。前年在故宮博物院展覽的時候,展了幾個月,每天人都是爆滿,每天去看畫都要限制人數,一天大概三千人的票,我去了三次才看到,每一個人只能看幾分鐘,排著隊邊走邊看,圍著展呈畫的玻璃櫃走一圈看一看,這張畫確實是一幅曠世奇作,作者王希孟當時在畫這個畫的時候只有18歲,而這張畫公認是青綠山水的巔峰之作。如果我們喜歡畫色彩的,往青綠上靠的,一定要去研究一下,王希孟是宋徽宗親自教的一個學生,18歲的他畫這張畫時用了半年時間,宋徽宗非常喜歡,就贈送給他最心愛的大臣蔡京,蔡京題了個跋,我們才知道這張畫作者是誰,在什麼背景下畫的,表現了什麼主題,他的用色就是以青綠為主,即石青、石綠。石青、石綠又分頭青、頭綠、一青、二青、二綠、直到五青五綠,這就是根據它的顆粒的粗細度來定的,顆粒越粗就越豔越亮,依次研磨的細度,分為一、二、三、四、五青或綠。畫這畫的時候一定要先做底,既設置有底,方才凝重,我們給學生上課研究此畫的繪製程序時,知道必須先勾物象的墨線、再用赭石做底、再用汁綠罩染、再依用石青石綠逐級去分染,所以我們在上色的時候一定是多遍上去,不是一遍兒就到位,使其薄中見厚,所以我們用色就得很講究,一定要控制分寸,注意畫面的關係。

下面我們就邊評畫的時候邊來看這些知識的運用吧。

淺談中國畫用色@唐輝——共克時艱 劉懷勇書畫工作室公益課

何正潔老師這張畫,你這張畫一看就是屬於傳統的淺絳山水為主,這張畫面的用色還可以,但是整個畫面顯得有點髒,有點汙,就是畫面不通透,可能你只上了一遍,最多兩遍,並且顏色調髒了,有的地方可以多上兩遍,包括你的樹上的花青色也是,整個畫面顯得單薄,不厚重。另外你的這個畫面線條也顯得有點飄,線條不沉著,我們中國畫的線條一定是書寫性的。一定是要骨法用筆,要入木三分,力透紙背,要能吃得住紙,不能浮在紙上面。仔細看你這畫面線條還是以溼筆為主,整個畫面顯得軟,描的成分太重了,我們在畫線一定要跟寫字一樣,要筆按下去,不是隻用筆尖描,你現在畫的樹和松針全是描出來的,石頭都是用溼筆畫的,沒有力量顯軟,所以畫面想要蒼勁要用淡墨渴筆,用筆稍微幹一點啊,不要太溼了,一溼這全是肉沒骨,畫面就立不住,沒有力量,第二張要好一些,這張應該從寫生中來的一張創作,你看畫面的墨氣很好,濃淡乾溼,這個墨很好,我們中國畫講究氣息比較雅,色彩比和諧,這個以水墨為主,用墨就得是墨人分五彩來表現,這張畫的構圖也存在一些問題,整個畫面是三塊構成,相互之間沒多少聯繫。整個畫面只是一箇中景,畫面就退不了,整個感覺比較堵,墨色用筆上也太雷同,三塊的處理手法用力比較均衡,包括濃淡用筆都太均衡了,這個你需要注意一下,其實你在濃墨淡墨的這個運用還是挺好的,主要注意一下墨色推演關係,同時要注意畫面的構圖,構圖太簡單了。就缺少造境,畫面就沒韻味了,直接就三塊,寫生搬上去的,沒有構成完整畫面,只是個局部。

淺談中國畫用色@唐輝——共克時艱 劉懷勇書畫工作室公益課

淺談中國畫用色@唐輝——共克時艱 劉懷勇書畫工作室公益課

遼寧劉家勇的這張創作,畫的很很完整,畫面的衝擊力也夠,然後很深邃,墨色用的很雅緻,整個畫面造景很好,很神秘,如果非要提問題的話,我覺得整個畫面的畫眼有點散,畫面不明確,你這個到底是以佛頭人像為主人,還是以這個魚為主,整個幾個點全部是分散的,畫面的視覺中心不集中,第二個就是你在墨色上面還是顯得有點平,整個畫面一片灰色,這個前後推演關係有點平均了一些,然後這個造型稍微有點花。如果我來處理的話,把下面再整一點,這樣的話上面的可能就會好一些,因為現在下面也很零碎的幾個墨色,變化很豐富,上面變化也很豐富,這樣的話整個畫面都豐富在一塊兒,就沒有整體和局部的一個對比,就相互削弱了。你的墨氣非常好,畫的也很老練啊,一看就是基本功很紮實,經驗很豐富的。這個畫面這種構成意思啊,這種感覺也挺好的,裡面加了這一塊分割畫面,形式感也不錯,如果把這一塊換成題款,寫成書法,可能更好一些,現在整個畫面,還是有點悶,有點堵,不太通透。

遼寧張家勇的第二張創作,遠看其勢,近看其質,勢這一塊你是抓住了,我們在參加展覽的時候,第一要看他畫面整體的氣息,整體的構圖,畫面的造勢,就是第一眼我們要讓他能吸引人眼球,就是遠看其勢,第二步就是近看其質,看裡面的一筆一畫,墨色的變化,皴擦、造境、主體、點景、雲霧、水口等細節都要去看,看你這個畫面第一眼形式感不錯,也很現代,造勢也不錯,書法也不錯,但是細看你這個畫面,就存在一些問題,首先你的書法太搶了,書法面積有點大,書法的質量比畫的質量高,所以就把畫搶了,然後近看你山石的結構太鬆軟,沒有能支撐的骨架線,包括你的樹,整個畫面都是小筆描出來的,畫面缺骨意,在畫面裡面具體山石結構不夠,這個需要加強補課,加強這方面的訓練,來彌補你的目前的不足,你現在的意識很好,需要加強基本功訓練。

淺談中國畫用色@唐輝——共克時艱 劉懷勇書畫工作室公益課

王小軍的這張畫的很完整,作品感很強,應該是一幅小青綠山水,色調也很統一,一個冷灰色調,造境也不錯,還是很有經驗,如果提問題的話,我覺得有比較明顯的兩個問題,第一個畫面物象有點孤立,房屋、樹、山都偏孤立,這個房屋的編排沒問題,但是房屋太露,遮擋不夠,不含蓄。第二,進出的幾棵樹太平均,沒有遮擋,變化太少啊,都是是顯得孤零零的,第三就是你近處的山,中景的房屋、河溝、山頭,還有遠處的山,處理手法和用的力量都差不多,不管是用筆還是用墨都差不多,就沒有拉開距離,如果是遠處畫的再虛一點,再整一點,再渾一點可能畫面會更好,你造境的雲霧,房屋的形和後面的樹都畫得很好,現在是缺整體的形,稍微弱了一點。

淺談中國畫用色@唐輝——共克時艱 劉懷勇書畫工作室公益課

淺談中國畫用色@唐輝——共克時艱 劉懷勇書畫工作室公益課

重慶張勇的這兩張創作畫得很完整,非常的好,整個畫面色調以墨色為主,畫還是挺好的,很耐看,很豐富。畫面的構圖、意蘊、筆墨都不錯,是一張很好的一張創作,問題不大。你這幅畫好像其他老師也給你評過吧,如果說問題的話,我覺得跟下面這一塊兒分開,切一塊下來就挺好的,或者是中間找一塊兒加個線或者是加條書法,因為這個畫面很滿,用筆很細很密,整個畫面就顯得比較擁擠,這樣的話需要一個透氣點,需要一個疏密對比,從畫面的色塊上,剛才講的色彩的對比上,應該有個大小的對比,比例上、面積上的一個對比。

淺談中國畫用色@唐輝——共克時艱 劉懷勇書畫工作室公益課

淺談中國畫用色@唐輝——共克時艱 劉懷勇書畫工作室公益課

淺談中國畫用色@唐輝——共克時艱 劉懷勇書畫工作室公益課

江蘇連雲港的郭偉的這張創作,畫得也很充分,港灣、魚港、船畫的非常好,很豐富,從畫面形式感、構圖、立意都很好,沒問題,這個色調是一個冷調,裡面鑲嵌一些暖色對比,冷暖對比很精神,挺好的,只是現在有個小問題,就是虛實上還可以再加大一點對比,整個畫面感覺都很清晰,模糊的虛的地方少了,中國畫講究虛實相生,遠處的船可以讓它再模糊一點,整體一點,這樣畫面可能會更和諧,更深邃,現在感覺裡面叮叮噹噹的,個人覺得對比有點強烈,就是我們剛才講的需要調和,降低對比加入中性色,灌入老湯。你這兩張團扇小品畫得很好,筆墨的感覺很強烈,尤其造境造的很好,構圖的取勢也都很好,這個挺難得的,用墨的濃淡乾溼變化很豐富、很和諧,造境也很好,很虛無、很靈動,細看有個問題需要你注意一下,就是你的用線是孤立的,你的線是實線,跟你的墨色不太相融,很孤立,然後用線太快,有點飄,沒有融到結構上面去,這個需要加強,畫一定是要讓我們的骨肉要相連要融為一體,現在你骨肉分離的。

中國畫談的是“技”與“道”的關係,最終後面是一個要往“道”的高層面去走。但是第一步我們就要解決一個技的問題,你沒有技就談不上道,技是道的一個基礎,當你的技達到一定的高度的時候,才會上升到一個道的層面,如果你技的層面沒解決,最基本的一棵樹、一根線、一塊石頭,這些你都處理不好,就談不上這個更高層面的要求了。最終我們要走的是形而上,但是前期形而下的基礎需要解決,所以你基本功的問題還需要加強去訓練,去彌補,後面才會走得更遠,一定要向好的學,向歷代經典去學,取法乎上!

我們今天主要是講了一下中國畫的用色,然後也看了大家一些作品,我們創作一張作品的時候,要走進自然,關注生活,要去了解它的物理、體會它的物情、觀察他的物態,這樣的作品才會有生活,才會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從剛才看到的畫裡面,來源生活的作品太少,觀察物態、體會物情,瞭解物理的太少了。更多的就是從書上東拼西湊的,或者是臆想的,有些是直接從古畫裡面來,徒有古意,老氣又不和諧,有些人就是純粹想象的,無生活根基,還有的人有古意,有傳統,但是缺新意,有一種匠氣,完全跟古人畫的東西差不多,沒什麼時代性,所以我覺得下一步大家畫的時候,要兩手抓,繼承傳統,然後在繼承當中努力去尋求新意,有所發展,這樣的畫面才會緊跟時代,才會有所進步,有所提升。從現在畫面看,有色彩的畫面很少,而這個恰恰是我們整個中國畫的一個短板,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從我們的畫史上可以看到,最開始我們的中國畫基本都是上色的,尤其唐朝以前,我們的作品都是以上色為主,然到了宋以後,才開始分流,成為水墨和青綠並駕齊驅,到後面就是以墨色為主的統一整個畫壇,我們現在基本把色彩的這塊丟得差不多了。然後懂傳統用色的就更少了,所以現在用色就有點混亂,很多沒章法,尤其是初學者,取法不高,很多一上色就俗了,下一次我希望有一些可以在色彩上去突破一下的作品,因為以色為主的作品畢竟少容易出來,也許機會就更多一些。

我們今天的交流就到這裡,希望以後有機會我們可以再交流。謝謝大家的配合,感謝大家,下次再見!

摘自《共克時艱 劉懷勇書畫工作室公益課6群》唐輝老師課堂語音

整理人:李伍香(湖南)

時間:2020年3月2日

淺談中國畫用色@唐輝——共克時艱 劉懷勇書畫工作室公益課

唐輝,號大唐。1978年出生於四川綿陽,國家二級美術師,副教授,中國民革黨員,教育部教材評審委員會成員,成都畫院特聘畫家。現任教於四川文化藝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

本科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受教於黃越、王興堂、梅忠智、劉明孝諸教授;研究生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獲藝術學碩士學位,受教於著名畫家劉丹教授。為敬庭堯將軍、劉懷勇教授入室弟子。

  • 作品《轉動的經輪》(合作)獲十二屆全國美展提名獎; (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主辦)
  • 作品《西山雲動》獲第四屆八大美院研究生、博士生優秀作品展三等獎;(中國美協、中央、中國美院主辦)
  • 作品《和順》入選第八屆民族百花獎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中國少數民族促進會主辦)
  • 作品《北川新路》入選建國70週年“風雨同舟”民革全國寫意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
  • 作品《家鄉好》入選“紀念八大山人”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
  • 作品《北川新路》獲四川省政府首屆文華獎三等獎;(四川省政府主辦)
  • 作品《尋幽別有雲深處》獲第二屆四川省群眾書畫、攝影精品展優秀獎;(四川省文化館主辦)
  • 作品《秋塬耕耘圖》獲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四川省七市聯展優秀獎;(四川省美協主辦)等。
  • 作品《出山》、《半山雲繞峰》、《煙嶺雲林》、《江山如畫圖》、《西嶽雄風》、《尋幽別有雲深處》等十餘幅作品被陝西省美術博物館、綿陽市博物館、甘孜州政協、綿陽市統戰部、民革綿陽市委,茅臺酒業集團等單位收藏。

另有學術論文二十餘篇發表於《美術觀察》、《藝術博覽》等藝術類核心期刊;有《民國畫壇名家研究》、《色彩》等專著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