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请问你们都有弟弟或者妹妹吗?该怎么和他们相处,当他们到了叛逆期?

Qiqiqqw


上有姐,下有两妹,不觉有什么叛逆期,可能是时代的不同吧。

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像对自己一样,能让就让一些,尽力多照顾一些,所谓的容人之短。

自己的亲人,是这个世上最珍贵的,既珍贵就须珍惜,亲情才永驻。

在我的姐妹中,只我一个男孩,所以都很任我的性子,好在我心知此,且对她们遇事时,基本我会付全力,因毕竟是一家人嘛。

我的姐妹们,在我或父母有什么事对,她们都也一样的尽全力,争夺着出力的出力、出钱的出钱。

在我的大家庭里,多是姐妹付出的多而大,而且在我二十岁以前对家里等没有丁点的照顾。

所以,总体来说,我不论对父母,或是姐妹们,我亏欠他(她)们的委实是多。好了,我只能现身地谈一谈自己跟亲情的情况。


宋春來


叛逆多发于父母、老师、长辈与孩子之间,同辈之间的情况并不多,尤其在同龄的同辈之间更加少见。主要是由于同辈之间的心理诉求与心理状态比较相近,容易感同身受。所以相处方式比较简单,只要别没事以长辈自居,动辄教育弟弟妹妹。一般就没有大问题。

我想用一个发生在我家的真实案例,来说明一些问题

01

小S是我亲戚家的孩子,小时候十分可爱,在小学时期,大家基本是以“小孩”或者“小朋友”作为昵称来称呼他的。我当时跟他的父母讲,六年级以后,请直呼他的名字,不要再以“小孩”或“小朋友”作为昵称,另外,他自己的一些事情尽量让他自己负责任,不要一手包办,不出格的事情不要干涉。他父母满口答应,但是却不以为意。

02

小S 升到了初中,家人似乎改变了称呼,但是对于从起床到上学的一切事情,依然采取一手包办的态度。有家长认为不合理的地方一般都是采取直接禁止或者侧面控制来进行约束。他的情感与沟通诉求一般都会以想法过于幼稚或者直接忽略的态度对待。初二到来,这个孩子的叛逆就开始了。 与父母的冷战几乎每周都会在家里发生。孩子变得不愿意沟通,并且当愿望无法得到满足时开始以轻生威胁父母。

03

好在我是这个家庭里面他唯一愿意沟通的人,我尝试着了解他的内心,并与他父母沟通,尽量放宽对他的管束,尽量抽时间倾听他的心声。于是情况渐渐有所好转,由于家长比较配合,所以逐渐的与孩子有了正常的沟通。而放开对他管束以后,他也没有做出他父母想象的那种出格的举动。一家人逐渐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叛逆真的是由于到了这个年龄就一定会发生么?

叛逆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情感需求被忽略

事实上,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存在情感需求。当这些需求被忽略时,会出现叛逆,安全感缺失甚至是严重的心理问题。 而情感需求恰恰是许多家长很容易忽略的,因为其隐蔽性比较高。

举例说明,当小S的情感被忽略时,常常在不会表现在外表上。日积月累下来,心理状态就会发生改变,而孩子并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心理变化,于是行为上出现各种另家长意想不到甚至出格的举动。而大部分家长称这些举动为叛逆。

生理、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

简而言之,生理变化影响心理变化,心理变化决定行为,而行为得到的反馈会反过来再次对心理产生影响。

大部分家长对于生理以及行为的关注程度较高,而对心理的变化反应比较麻木,这就导致了沟通障碍的发生。沟通一旦产生障碍,叛逆几乎一定会发生,只是时间早晚与程度不同而已。直到24岁依然“叛逆”的情况比比皆是。所谓“养儿方知父母恩”不代表认可父母的行为,只是通过自己养育孩子体验,理解了父母当时的行为而已。

如何防止叛逆以及出现叛逆情况的处理方式

1、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与隐私

2、尽可能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对孩子的想法不要一味否定,更不要采取忽略或者视其为幼稚的举动。

3、尽可能的与孩子保持沟通顺畅,尽量了解孩子的爱好。

如果已经出现叛逆情况,切忌用高压手段对待,高压手段的结果无非就两种,加重叛逆行为或是加深心理创伤。

这里特别强调下,何为尊重独立人格。很多父母认为只要不控制孩子或者放任自流就叫做尊重独立人格。这是不正确的。简单来说,对待孩子的基本态度,要类似于对待同龄人,只是在与孩子的沟通当中要付出更多耐心倾听。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孩子获取知识的手段远远大于我们小时候,很多孩子对自己的未来都有目标和规划。在不产生逆反心理的前提下,多数孩子可以对自己的学习与成长做出很好的计划。

作为家长,我同样也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担心或者焦虑。但是解决焦虑的方式应该是积极的学习与了解相关知识,保持与孩子的顺畅沟通。而不是将压力转嫁给孩子。

我是未曾长大的孩子,致力用心理学知识改善亲子与家庭关系,关注我,带你走近不一样的心理学。




未曾长大的孩子


80后的人,哪里来的叛逆期,都说我们小时候过的太单纯了,不存在叛逆期,我觉得可能是那时候啥事都放在心里,要不就找一个闺蜜互诉。现在的孩子电子产品接触的多,就连动画片都有情感题材在内的。所以同一个年龄,他们就比我们小时候懂的多,思想也成熟。叛逆期主要还是在于正确的引导。什么事都不能一味的否定,那样会让他更加的叛逆,你越是不让我做的,我就偏要去做!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前看过一个文章,孩子上学沉迷游戏,妈妈后来没办法,妈妈也打游戏,和孩子定了约定!比孩子打的还好,孩子后来更加努力的好好学习。这个我觉得值得借鉴!凡事都有不确定性,随机应变吧!


小初七儿


对于叛逆期的孩子来说,他们最主要的叛逆对象是父母,其次是老师。产生叛逆的主原因之一是这两种角色给了他们太多的约束,而这样的约束他们带着各人情绪刻意的不理解,所以会反抗。但是作为父母和老师来说,他们不可能不管自己的孩子或者学生。所以这就存在一个矛盾。而作为哥哥姐姐来讲恰好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个矛盾。在叛逆期孩子的严重,他们觉得父母或老师和他们有代沟,所以不能理解他们,而哥哥姐姐则不会。同时哥哥姐姐也可以起到引导和教育弟弟妹妹的责任。就看你如何把握好这个度了。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想引导弟弟妹妹某个问题,你得先融入到他的问题当中去。先以朋友的方式和他聊他想聊得话题,看看他的想法究竟是什么样的。也许你需要提前做一点文章,这样会使得你们的沟通更加顺畅。当他们愿意与你分享了之后(做到这一点哥哥姐姐比爸爸妈妈容易得多),你在找到合适的机会去提醒他。

比如妹妹很喜欢某个男明星,你可以和他一起讨论这个明星的歌曲或者电影,让她觉得你们很有共同语言。在你们结束这个话题的时候,你可以提醒她,一定要注意适度,不要上课的时候或者学习的时候还在想这些问题。这样的提醒会对她起到作用,这时她可能只会随口回你一句知道的,但是这样的作用比父母说十遍上课认真听课的效果要好得多。

最后祝你和你的弟弟或者妹妹能和谐相处。谢谢。



私塾先生王凡


弟,妹自有父母去教养,做哥哥,姐姐的多护着他,让着他就可以了,当他们处叛逆期时,更要加倍呵护他们,古话说:兄弟如手足,手足断,不可续。此生能为兄妹,也是前世修来的缘分,我们都要重情惜缘,团结友爱。按传统文化要求.兄友弟恭,兄妹之间就应友好相处,恭谨和顺。孝道也要求为人就要兄妹友爱,一家人,亲情融融,也是对父母的孝敬。如兄妹关系不好,父母是不会安心的。


汇侃



手机用户6448405427


有,小时候打架吵架,长大了感情特别好,非常怀念小时候打打闹闹的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