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实行教师“退出机制”,对教师影响大吗?

小不温柔


近年来,教育部一直试行教师”退出机制“。

所谓“退出机制”实则是为了打破教师职业“只进不出”的“铁饭碗”状态,一方面“能者上,庸者下”,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促进教师职业队伍的流动,让教师队伍变得更有生机和活力。

目前试行“退出机制”的方式有三种:

一、相当于“末位淘汰制”,即对长年教学成绩不好,或者师德师风有问题的教师进行“淘汰制度”。

二、通过五年一考核,重新注册教师资格证,考核不合格的,将撤销该老师的教师资格。

这种退出机制难在如果考核上,如果是一纸成绩定论,但考试很难反应一个老师的工作状态和教学能力。如果看日常考核总结,又因难以量化教师工作中的隐形成绩而造成异议,同时因没有统一的标准又怕滋生F败。

三、提前退休制度,即让无法从事一线繁重教学任务的老师,提前退休回家休养,这样既尊重了在教学工作岗位奉献终身的老教师合法权益,又能空出岗位,为学校补充新鲜血液。

“末位淘汰制”在某些私立学校一直无形的存在,私立学校会给长年教学成绩不少的教师安排尽可能少的课时,一旦课时少,工资就低,这部分老师就会主动辞职。但是在公立学校目前试行的并不多,原因在于:

1、一所学校的老师教学水平相当,基本在教学成绩上没有“常胜将军”即使有差异大的时候,大多也是在学生分班造成的,教学成绩低的老师换一届学生也有可能成绩优秀。因此,很难因一时的教学成绩排在末位而淘汰谁。

2、末位淘汰制,还造成有些老师拼命挤占学习课外时间,拖堂,搞“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成绩,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3、末位淘汰制,造成师生压力太大,脱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4、对于严重缺乏老师的经济欠发达地方,同样无法执行——招都招不来,何谈“末位退出制”?

拿小徐老师所在地来说,农村乡镇中小学,还存在一大批代课教师,在编教师供不应求,又何谈让这些相对专业的老师退出呢?2013年至2016年我地实行过一段,中学教师中教学成绩多年较差的老师被淘汰到小学任教,2016年之后,这种退出机制也就不了了之了,真正受影响的老师很少很少。

提前退休制度的执行比较顺利,在甘肃、宁夏等已执行多年,拿宁夏来说,近几年来,已经为6155名教师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腾出的编制全部用于补充年轻教师。

同时,这项提前退休式的“退出”制度,得到了很多教师的响应,很多老师正企盼着这一退出机制早日执行,能让一些身体有疾病,不能胜任教学任务的老教师及时离开教师队伍,并且吸引更多的优秀年轻教师加入到甚层教育浪潮中来。

那么,推进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后,对中小学教师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影响一定是有的,退出机制打破了教育行业的“铁饭碗”,老师们为了防止自己被淘汰, 一定会让自己工作积极起来。但是至于,这种“退出机制”将会影响老师工作上的哪些方面?这还要看具体的考核办法。

目前,从我国的教育改革方向来看,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更断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引进更多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打破老一套死板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求教师做一个师德高尚的,让学生喜欢的好老师。相信末来的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会在如果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师德上下功夫,从而引领的教师队伍不断精进自己的教学和德行。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虽好,但在执行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运作还不成熟,特别是“末位淘汰制度”利弊同时存在,不可轻易执行。另一方面年迈的老教师因胜任不了教学任务,或者因个人身体原因等,可以申请提前退出这一制度,还是值得大范围推广的。但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先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方可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老师吸引力,吸引优秀人才发展基层教育,那时方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